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81篇和《靈樞》81篇,各9卷。它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和認識。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成書於大約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學闡述,不僅涉及醫學,而且包羅天文學、地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軍事學、數學、生態學等各項人類所獲的科學成就。令人頗感驚訝的是,中華先祖們在《內經》里的一些深奧精闢的闡述,雖然早在2000年前,卻揭示了許多現代科學正試圖證實的與將要證實的成就。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大醫家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均深受《內經》思想的薰陶和影響,無不刻苦研讀之, 深得其精要,而終成我國歷史上的一代名醫。
作者資料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現存最早的中醫藥學著作《黃帝內經》收載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種中成藥,並有丸、散、酒、丹等劑型。
《黃帝內經》是早期中國醫學的理論典籍。世簡稱之為《內經》。最早著錄於劉歆《七略》及班固《漢書·藝文志》,原為18卷。醫聖張仲景“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為傷寒雜病論”,晉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時,稱“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九卷》在唐王冰時稱之為《靈樞》。至宋,史嵩獻家藏《靈樞經》並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針經》、《靈樞》實則一書而多名。宋之後,《素問》、《靈樞》始成為《黃帝內經》組成的兩大部分。
目錄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健康長壽的境界。
原文
譯文
素問第一卷
上古天真論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
生氣通天論篇
金匱真言論篇
素問第二卷
陰陽應象大論篇
陰陽離合論篇
陰陽別論篇
素問第三卷
靈蘭秘典論篇
六節藏象論篇
五藏生成篇
五藏別論篇
素問第四卷
異法方宜論篇
移精變氣論篇
湯液醪醴論篇
玉版論要篇
診要經終論篇
素問第五卷
素問第六卷
素問第七卷
素問第八卷
素問第九卷
素問第十卷
素問第十一卷
素問第十二卷
素問第十三卷
素問第十四卷
素問第十五卷
素問第十六卷
素問第十七卷
素問第十八卷
素問第十九卷
素問第二十卷
素問第二十一卷
素問第二十二卷
素問第二十三卷
素問第二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