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正骨心法要旨》刊行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骨傷科專著四卷(即《醫宗金鑒》卷八十七-九十)。清·吳謙等撰。首載手法總論及《內經》中有關記述,次全身各部骨骼名稱及其傷損、骨折、脫臼等病的症治,後述傷損內症及其兼症的治療。
手法總論
屬性: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但傷有重輕,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生理殘障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盡其法也。蓋一身之骨體,既非一致,而十二經筋之羅列序 屬,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或拽之離而複合,或推之就而復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闕,則骨之截斷,碎斷、斜斷,筋之弛、縱、卷、攣、翻、轉、離、合,雖在肉里,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況所傷之處,多有關於性命者,如七竅上通腦髓,膈近心君,四末受傷,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氣素壯,敗血易於流散,可以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亂施;若元氣素弱,一旦被傷,勢已難支,設手法再誤,則萬難挽回矣。此所以尤當審慎者也。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夫手法,然後治自多效。誠以手本血肉之體,其宛轉運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輕重開合,能達病者之血氣凝滯,皮肉腫痛,筋骨攣折,與情志之苦欲也。較之以器具從事於拘制者,相去甚遠矣。是則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