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襄渝鐵路起自襄樊,經莫家營、谷城、十堰、白河、旬陽、安康、紫陽、萬源、達縣,全長915.6公里。這條鐵路橫貫鄂、陝、川3省,東與漢丹、焦枝兩線銜接,中與陽安、寶成鐵路想通,西與成渝、川黔兩線相連,是聯絡中國中原和西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對發展經濟,加強國防具有重大意義。該線襄樊至莫家營段56公里,1960年建成通車。新建鐵路正線長859.6公里,由鐵道部第二、三、四勘測設計院和電氣化工程局設計,鐵道兵擔負施工。參加施工的鐵道兵部隊有8個師、2個獨立團,另有鐵道大橋工程局、電氣化工程局和湖北、陝西、四川等省民工。全線東西兩段分別於1968、1969年開工,中段於1970年第1季度開工,1973年10月接軌通車。1975年11月至1979年12月分別交付運營。東(北)起焦柳線上的襄樊站出岔向西引出,襄樊北站至老河口東站段與漢丹鐵路共軌。經丹江口、十堰、鄖縣,進入陝西省;過白河、旬陽、安康、紫陽,進入四川省,經達縣、渠縣、華鎣,西(南)達重慶市。襄渝線是繼寶成線、川黔線、成昆線後第四條出入四川省及重慶市的通道,特別是由中原入川,為加強川東地區、重慶市與湖北等省的聯繫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襄渝線貫通了達成線,達萬線。是東進四川,重慶的重要道路。
歷史沿革
襄渝鐵路起自襄樊,經莫家營、谷城、十堰、白河、旬陽、安康、紫陽、萬源、達縣,全長915.6公里。這條鐵路橫貫鄂、陝、川3省,東與漢丹、焦枝兩線銜接,中與陽安、寶成鐵路想通,西與成渝、川黔兩線相連,是聯絡中國中原和西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對發展經濟,加強國防具有重大意義。該線襄樊至莫家營段56公里,1960年建成通車。新建鐵路正線長859.6公里,由鐵道部第二、三、四勘測設計院和電氣化工程局設計,鐵道兵擔負施工。參加施工的鐵道兵部隊有8個師、2個獨立團,另有鐵道大橋工程局、電氣化工程局和湖北、陝西、四川等省民工。全線東西兩段分別於1968、1969年開工,中段於1970年第1季度開工,1973年10月接軌通車。1975年11月至1979年12月分別交付運營。
1964年,毛澤東主席發出建設大西南的號召,經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於1965年12月勘測設計,確定線路由襄樊至成都,稱襄成鐵路。1968年初,中央出於國防建設的需要,作出了先修渝(重慶)達(縣)鐵路、緩建成(都)達(縣)段的決定。1969年底,中央確定渝達、襄成兩線合一,稱襄渝鐵路。同年12月29日,周恩來總理召開會議,研究加快鐵路建設問題。鐵道兵司令員劉賢權、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司令員何輝燕員參加了會議。會上決定襄渝鐵路於1972年鋪軌通車。
襄渝鐵路東段為鄂西北丘陵低山區,中段為秦嶺巴山區,西段為四川盆地丘陵區。鐵路橫穿當山、白雲山,走經華鎣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陽、紫陽3跨漢江,9跨東河,7跨將軍河,33次跨後河,在北碚跨嘉陵江。沿線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懸岩峭壁,地勢險峻,地質複雜。全線橋樑716座,隧道405座,橋高隧長,多線隧道13座,最長的1685米,最高橋墩76米,工程任務艱巨。施工條件差,尤其是陝西境內,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物資缺乏。300公里長的鐵路沿線沒有公路,沒有電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資主要靠肩挑背扛。
1969年,中央為支援“二汽”建設,決定襄成鐵路東段儘快開工。3月,鐵道兵第1師從成昆線撤下,進入湖北境內展開施工。下半年,中央軍委調從越南戰場回國的鐵道兵第13師,進入湖北境內施工。年底,鐵道兵第8師從成昆線調入四川萬源。該年年底,中央決定鐵路從襄陽修到重慶,命名為襄渝鐵路,對外代號2107工程。襄渝鐵路是由襄成鐵路襄陽至達縣段和渝達鐵路組成。
1970年,襄渝鐵路中段開工。一季度,中央軍委調動成昆線撤下來的鐵道兵第10師進入陝南旬陽,又將駐紮在福建的鐵道兵第11師調到陝南安康;二季度,從越南戰場回國的鐵道兵第2師被調入陝南紫陽。至此,襄渝鐵路建設工地8個鐵道兵師全部調動部署完畢。
1969年底,成立了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對襄渝鐵路西段的鐵道兵第6、第7、第8師進行面對面的領導。襄渝鐵路中段、東段的鐵道兵第2師、第10師、第11師、第1師、第13師則由鐵道兵直接領導,指揮機構常駐安康縣。
這8個鐵道兵師的師部都在襄渝線上。襄渝線上另有6個師屬團,所屬師的師部不在襄渝線上,他們是鐵道兵第3師的第11團,鐵道兵第5師的第20、第21、第23團,鐵道兵第12師的第60團,鐵道兵第14師的第70團。
鐵路維護
2005年08月,因連日大雨,在襄渝線十堰城區白浪至顧家崗區間,因滑坡導致路基下沉,該段開始對過往列車限速。至20日泥石塌方險情開始加重,滑坡長度達到約60米,致使長約30餘米的鐵軌懸空。同時約18趟列車運行受到影響,其中多趟過往列車被迫停靠在滑坡路段附近,襄渝線中斷了10小時左右。經過全力搶修,襄渝線該塌方路段已開始限速25公里/小時恢復通車,隨即恢復正常通車。列車已基本不受塌方路段影響。改造建設
電氣化改造襄渝鐵路分三段電氣化改造。襄樊至安康373公里,於1980年10月通車,安康至達縣276公里,於1983年12月通車;達縣至重慶255公里,於1998年 12月通車。改造完畢後,渝達段客車時速達到110-120公里,達縣到襄樊段時速達到100公里。
複線
襄渝鐵路二線工程是西部大開發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北起陝西安康,途徑萬源、達州、廣安等地,全長507公里,總投資147億元,設計時速160公里,於2005年8月動工,2008年建成通車。鐵路建成通車後,重慶北上的列車運行時間將大大縮短。中鐵四局渝懷第八項目工作人員開始了首次穿過有“渝懷鎖匙”之稱的圓梁山隧道行動,它標誌著渝懷鐵路東段鋪架第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同時,襄渝鐵路二線也將於下季度正式開工建設。襄渝鐵路二線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工程。襄渝鐵路二線全長507公里,經襄樊、達州、渠縣、廣安、華鎣、北碚(東陽、施家梁、蔡家、童家溪)至沙坪壩。其中,重慶段慶華站至磨心坡站,正線長38.88公里,重慶樞紐引入線正線長57.95公里。襄渝鐵路二線工程造價147.3億元,計畫工期4年。建成後通過能力可達客車50對,貨運4000萬噸以上,客車平均速度提高到每小時105公里以上,西安至重慶的運行時間縮短到8小時,重慶至北京可實現一日到達,重慶至武漢朝發夕至。
鐵路奇觀
在襄渝鐵路線上有一道奇觀,那就是各式各樣的鐵路橋。這些橋有大有小,還有造型獨特的鋼樑橋。這些多姿的鐵路橋是連線鐵路運輸大動脈的鎖鏈,更是貫通湖北、陝西、重慶三省市的“彩虹”。襄渝鐵路沿線多是重疊連綿的山峰,群山之間,碧綠清幽的江水急急東流,一座座的鐵路橋橫架在急流險灘之上。一座座橋下江水湍急,橋影如月映在水中。行走在高高險險的兩座大山之間,眼前便會出現一座氣勢宏偉的橋-紫陽漢江大橋,這座建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鐵路鋼樑橋橫跨在漢江上,橋高70.5米,長437米,大橋兩邊還設有寬寬的人行通道,就像一道彩虹連起了漢江兩岸。襄渝複線的新紫陽漢江大橋也在忙碌的施工中。長時間地停留在紫陽漢江大橋上,山清水秀的紫陽城盡收眼底。靜坐在鐵道邊,乘上列車繼續向大巴山深處行進,領略著“險隘連千里,秦塞路難行”的奇觀。山勢更加巍峨,鐵路就像一條綢帶從群山險峰中穿越,懸崖峭壁處處林立,險峻崢嶸隨處可見,有些車站不得不建在橋上。橋是襄渝線上的風景,更是大動脈的脊樑,也是襄渝鐵路的支柱。襄渝線上的一座座鐵路橋屹立在山間,跨越著河流。正是它們把江河的北岸和南岸、東岸和西岸連在了一起,使線路兩側不相干的大山牽起了手,這些多姿的鐵路橋為鐵路運輸事業奉獻著光和熱,也在襄渝線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參建部隊
修建襄渝鐵路的8個鐵道兵師分別來自:
1、成昆線。鐵道兵第7師、第1師、第8師,第10師;
2、越南戰場回國。鐵道兵第13師、第2師;
3、東北大興安嶺。鐵道兵第6師;
4、福建。鐵道兵第11師;
5、三線學兵連。
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
中國著名鐵路
中國大陸擁有全世界第三大的鐵路運輸系統,規模僅次於美國及俄羅斯。以鐵路連線的鄰國計有:哈薩克、蒙古、俄國、朝鮮、越南與寮國(興建中)等國家。中國《鐵路線路設計規範》中規定,新建鐵路和改建鐵路(或區段)的等級,應根據它們在鐵路網中的作用、性質和遠期的客貨運量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