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襄渝鐵路二線是國家確定的西部大開發十大重點工程之一。這條鐵路穿越湖北、陝西、四川、重慶三省一市,全長507公里。襄渝二線鐵路於2005年8月正式動工,與原襄渝鐵路平行,其走向為襄陽、老河口、谷城、丹江口、武當山、十堰、鄖縣、白河、旬陽、安康、紫陽、萬源、達州、渠縣、廣安、北碚、重慶。
1978年6月,襄渝鐵路線開通運營,四川和重慶從此多了一條出行的鐵路大動脈。相比寶成線、川黔線、成渝線、成昆線來說,襄渝線每小時110——120公里限速的設計標準在西南地區算是很高的了,但這個速度在全國範圍內並不領先。不過,襄渝鐵路全線橋隧比例達50%,其中達州至十堰段橋隧達70%,萬源至安康151公里中竟有133個隧道。
修建原因
襄渝線開通以來,重慶全部北上、部分東出、部分南下的車次經襄渝線運行;成都部分東出、南下的車次經由成渝線、襄渝線繞行。襄渝線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幾乎沒有考慮到四川盆地中部的鐵路交通,成都的列車要經襄渝線出川必須繞行成渝線,出川受到限制。
為此,鐵道部下決心修建襄渝二線,以徹底解決西南地區北上的交通瓶頸。2001年底,襄渝二線建設提上議事日程,2003年上半年完成勘測設計,2004年底至2005年初,襄渝二線各段陸續開工,並且與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等一併列為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
困難
襄渝二線的修建經歷了許多難關。新蜀河隧道是襄渝二線頭號難點工程,它全長8989米,隧道地質構造複雜,洞身出現長段落Ⅴ級碳質片岩,岩體自身強度弱,穩定性差,遇水化泥,極易坍塌。隧道掘進後,圍岩變形嚴重,導致初期支護鋼拱架扭曲、坍塌,安全控制及施工難度非常大,被稱為“世界級施工難題”。經過鐵路參建單位46個月的艱苦奮戰,襄渝二線施工難度最大的重點控制性工程——新蜀河隧道順利貫通。
新武當山隧道全長7721米,是武康鐵路二線最長的隧道,設計時速150公里。該隧道是2005年6月28日開工的,2007年5月8日完工。全長7721米的隧道,鋪設的是彈性整體道即高鐵使用的“無碴軌道”。道內列車速度可達每小時200KM。
水磨河隧道全長2697米,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穿越武當山風景區。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玉虛宮,水磨河隧道曾進行了方案調整,工程施工推遲了9個月。原方案離玉虛宮最近的僅有40米,為確保火車通過時的震動不會給世界文化遺產帶來不利影響,武漢鐵路局邀請專家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監測,並邀請國家文物局專家論證,最後確定將線路改到玉虛宮後600米的山中通過。
自2005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西安鐵路局與參建單位密切配合,攻克建設難題。承擔隧道施工的中鐵一局集團強力攻堅,開展技術攻關,採用“三台階加臨時仰拱”掘進法等一系列施工措施,創造了Ⅴ級碳質片岩地段單口月掘進50米的新紀錄。
襄渝二線建設中還有很多創舉,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襄渝二線鐵路控制性工程——牛角坪特大橋,是一座主跨為192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的雙線鐵路橋,在同類型橋樑中居亞洲第一,被譽為“亞洲第一跨”。 2009年9月20日,襄(樊)渝(重慶)鐵路二線全線建成通車。二線全長507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客車平均速度提高到每小時105公里以上,與老襄渝線客車平均時速60多公里相比,襄渝二線速度更快。 襄渝鐵路二線投入運行後,客貨運將同步發展,通行能力可達客車50對、貨運4000萬噸以上,北京至成渝兩地客運可實現朝發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