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針灸著作卷。撰人佚名。約成書於金元之際,後輯入元代著名的醫學叢書《濟生拔萃》中,本書系節錄《針經》(即《靈樞》)中十二經脈的五腧穴流注部分並加以發揮而成。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針經節要》,針灸著作卷。撰人佚名。約成書於金元之際,後輯入元代著名的醫學叢書《濟生拔萃》中,本書系節錄《針經》(即《靈樞》)中十二經脈的五腧穴流注部分...
節肢動物具有成對分節的附肢。附肢的原始功能為運動器官,但在各類節肢動物中,已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例如昆蟲頭部的觸角、口器,胸部的,腹部的外生殖器的一部...
簡介 相關介紹 參考資料藥王節,又稱藥師節。壯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曆五月端午舉行,節日內容各地不盡相同。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一帶壯族民眾上山採回烏柏、田基黃、葫蘆茶、元寶草等草藥煎...
簡介 起源 廟會 活動 藥王孫思邈火針法是將特製的金屬粗針,用火燒紅後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臨床常用於治療風濕寒痹、癰疽、瘰癧及某些皮膚病等疾病,現...
概述 器械 操作方法 適用範圍 注意事項針灸針最早的雛形是針石。針砭治病在殷商甲骨卜辭中就像一個人手持尖銳器具,治療病人腹病疾病。殷商至西周針刺治療,或者用的是砭石,隋代醫家全元起認為:“砭石...
詞條溯源 針灸療法皮膚針為叢針淺刺法,是以多支短針同時淺刺人體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種針刺方法。皮膚針是我國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針法的發展。《靈樞·官針》:"半刺...
起源 針具介紹 治病依據 操作技術 適應症《針經指南》元初名臣、名醫、著名的理學家竇默著針灸著作。
簡介 作者 目錄在二十四節氣中,立夏系夏季開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
簡介 來歷 習俗 食俗 養生賣身節又稱遇仙節,是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的漢族民俗和民間宗教節日。起源於明末清初。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傳說神仙降臨要視察百姓、考察民情並順道救苦救...
概述 歷史起源 故事傳奇 民俗發展 東莞賣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