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

簡稱《參同契》。是中國東漢後期魏伯陽等人在煉丹術方面的著作。

歷來認為﹐徐從事和淳于叔通也是這本書的作者。此書是世界煉丹史上最古的理論性著作﹐正文共有6000字左右﹐用《周易》中的卦和道家哲學作為煉丹的理論基礎。此書在理論上﹑實踐上給中國煉丹術以巨大影響﹐被稱為“萬古丹經王”﹔由於採用了韻文和許多隱語﹐所以又是“詞韻皆古﹐奧雅難通”的書。它在化學史和醫學史上有重大意義。古今中外對此書均很重視。
《周易參同契》與阿位伯和西歐鍊金術著作多以手稿形式留存不同﹐歷代有很多注本﹑刻本行世。除託名者外﹐現在傳世的最早注本是五代後蜀煉丹家彭曉的《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重要的注本多出於宋﹑元﹐如朱熹的《周易參同契考異》﹐俞琰的《周易參同契發揮》。明清注本數量更多﹐《道藏》和《四庫全書》都收有若干種注本﹐現存注本總數約30種。現代研究中對它的基本內容的理解存在著分歧。中國煉丹術分為內丹術(呼吸內功等)和外丹術(實驗室藥物反應化學)。近年研究趨向於承認﹐《周易參同契》中內﹑外丹內容並存﹐其中除了總結性的理論外﹐以外丹為主﹐內丹為輔。歷代內丹家從這裡的外丹術借用名詞術語和理論原則﹐例如把“鉛汞龍虎”比喻為人體體液。
《周易參同契》中提到的煉丹藥物有﹕鉛﹑汞﹑丹砂﹑膽礬﹑雲母﹑礬石﹑砂﹑磁石﹑銅﹑金等。書中談到不少化學知識。例如﹐載有“河上咤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河上咤女指水銀﹐說它易於蒸發﹐加熱則成蒸氣而飛散。書中還指出了黃金在高溫下的化學穩定性﹐以及胡粉(即鹼式碳酸鉛)在高溫下遇炭還原為鉛。
書中敘述最詳細的部分﹐也是書中的核心內容﹐就是先製備鉛汞齊﹐再製成“還丹”。原文記載共分三變﹕第一變是將15兩金屬鉛放在反應器四周﹐加入6兩水銀﹐再用炭火加熱﹐便生成鉛汞齊。魏伯陽認為“火”也參加反應﹐是反應物。所以他說﹐要用6兩炭的炭火微微加熱﹐鉛與水銀﹑炭火這三種“物質”相互含受﹐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汞齊(稱為黃輿)。所述汞二鉛五的鉛汞齊﹐是符合近代文獻固態鉛汞齊成分。第二變在放置中進行﹐隨著歲月的流逝﹐鉛汞齊失去部分汞﹐崩解而成為細粉﹐但汞並未完全失去。第二變的產物按其外觀稱為“明窗塵”。第三變是進一步研磨和混合﹐並把這種藥料送入加熱試用過的鼎器中﹐用泥密封上下器縫﹐務必使其完整和堅固。然後加熱﹐以熊熊火焰包圍鼎器﹐晝夜值班不懈﹐開始是緩和加熱﹐最後施以強熱﹐注視有無異常。要特別謹慎﹐注意調節它的溫度。經過適當的時間﹐反應物的顏色成為紫色﹐開爐一看﹐就是要得到的產物“還丹”。該產物為氧化汞和氧化鉛的混合物。書中有一個三字一句的“鼎器歌”﹐是升華裝置的記述﹐把大自然的模型模擬縮小到丹房之中。
《周易參同契》給予後世煉丹術以巨大的影響。中國煉丹術又稱“鉛汞術”﹐即由此書主要談鉛汞反應而得名。內丹術借用外丹術的名詞和理論﹐也由此而來。許多煉丹藥物的隱名﹐如“明窗塵”﹑“黃輿”﹑“咤女”﹑“嬰兒”﹑“青龍”﹑“白虎”也都由此而來﹐最初指鉛汞及其化合物﹐後來又指別的物質﹐導致了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的現象。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針灸大成》
《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
《證治準繩》
《知醫必辨》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中藥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診斷學》
《肘後備急方》
《症因脈治》
《諸病源候論》
《中風論》
《證治合參》
《折獄龜鑑》
《重樓玉鑰》
《周氏醫學叢書》
《增廣和劑局方用藥總論》
《珍本醫書集成》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中國針灸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珍珠囊藥性賦》
《診家樞要》
《中醫方劑學》
《診家正眼》
《診家直訣》
《診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體類要》
《針灸聚英》
《重慶堂隨筆》
《章太炎醫論》
《針灸易學》
《針灸資生經》
《註解傷寒論》
《治百病方》
《遵生八箋》
《針經摘英錄》
《中西匯參醫學圖說》
《張畹香醫案》
《張卿子傷寒論》
《中西醫粹》
《證治匯補》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
《證治心傳》
《瘴瘧指南》
《鄭彤園醫書四種》
《中醫舌診》
《症方發明》
《中醫學》
《折肱漫錄》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針灸素難要旨》
《針灸問對》
《治痘圖方》
《治驗回憶錄》
《質問本草》
《質疑錄》
《張氏醫通》
《中國醫籍考》
《中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證治百問》
《增訂本草附方》
《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指南》
《中藥炮製經驗集成》
《中藥炮炙經驗介紹》
《證治要訣》
《證治要訣類方》
《中藥藥理學》
《中醫兒科臨床手冊》
《中醫兒科學綱要》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臟腑性鑒》
《增刪喉科心法》
《摘星樓治痘全書》
《針灸經穴圖考》
《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診家索隱》
《中醫外科診療學》
《張千里醫案》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基礎》
《直魯古脈訣》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種痘新書》
《診脈三十二辨》
《診余集》
《重廣英公本草》
《診余舉隅錄》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周易參同契》
《針灸薪傳集》
《肘後偶鈔》
《正骨學》
《諸證提綱》
《竹林寺女科秘書》
《竹林寺三禪師女科三種》
《中國醫學入門叢書》
《撰集傷寒世驗精法》
《中國醫學源流論》
《子儀本草經》
《鄒氏純懿廬集》
《尊生導養編》
《針方六集》
《診病奇侅》
《芷園臆草存案》
《張仲景五臟論》
《治疔匯要》
《針灸逢源》
《中醫診斷學講義》
《中藥材手冊》
《種杏仙方》
《針灸集成》
《仲景全書》
《中藥炮製學》
《仲景傷寒論疏鈔鎞》
《重古三何醫案》
《針灸學簡編》
《針經節要》
《證治針經》
《增輯傷寒類方》
《周禮醫官詳說》
《中藥志》
《中國傷科學》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張氏溫暑醫旨》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醫學人名志》
《中醫喉科學》
《竹林寺女科》
《中醫臨床新編》
《中醫內科簡編》
《助道方服藥須知》
《針灸全生》
《針灸纂要》
《中醫生理學之研究》
《中國醫學約編十種》
《針灸四書》
《中國製藥學》
《針灸傳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