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書名:《子午流注針經》作者:何若愚撰、閻明廣注
朝代:金
年份:撰年不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子午流注針經》是一本關於子午流注學說的專書。共分三卷,上卷載《流注指微針賦》、《流注經絡井滎圖說》、《平人氣象經隧周環圖》、《氣血總論及十二經圖說》的循行,主病圖形;中卷為《手足井滎六十六穴圖》、《三陰三陽經中井滎胞絡合原說》、《井滎所屬》及十二經穴圖、《三陰三陽流注總說》、《針刺定時圖》、《三焦心包二經流注說》和《五子元建日時歌》等;下卷為《井滎歌訣六十首》及五行造化歌。現存元·至大四年辛亥(1311年)《針灸四書》刊本、據日本宣德壬子廣勤書堂新刊本抄本;現有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書籍特點
書中探經絡之原,求針刺之理,闡述營衛之清濁、區分孔穴之部位。強調體經脈氣血流注、開合隨乾支配合不同日時而變化。是既知最早種論述午流注學說專書。後世針灸發展上出現飛騰八法或靈龜八法蓋源此。其主要內容後代針灸書中多有收載。本書現存《針灸四書》本及抄本。撰寫過程
何若愚著有《流注指微論》和《流注指微針賦》,其中《流注指微針賦》是對《流注指微論》的進一步完善。該書成書不晚於公元1153年,篇幅不長,言簡意賅,十分精煉,切中臨床實用,後經閻廣明注為《子午流注針經》。何氏繼承了《內經》、《難經》中關於氣血流注周而復始,五十而復大會的學說,將其與氣血盛衰、氣候、節氣、時辰、方位等有關內容相結合,發展成為一種針灸配穴方法,開創了時間針灸治療學之先河。該書記述了何氏創立的一種按時選穴方法——子午流注納甲法,其開穴的規律是經生經,穴生穴,按五行相生(養子)的次序逐個推算。此選穴法對後世影響很大,至今臨床上還有不少學者致力於子午流注法研究和實踐。
何氏所創立的子午流注納甲法理論獨樹一幟,極大地豐富了針灸治療學的內容,其所撰的《流注指微針賦》堪稱將針灸內容編撰成歌訣之先驅,其對針灸學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給後世針灸醫學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以致後來逐漸形成了子午流注針灸學派。
作者簡介
何若愚,金代中世人,生卒年月不詳。字公務,金代針灸學家。里籍未詳,人稱南唐何公,善針灸,撰《流注指微論》,闡述了人體經脈氣血的流注與針剌的道理,指出氣穴開合隨不同日時乾支的配合而變化,首次記載了“養子時刻注穴法”。書成未廣行,後又取其精義,約而成《流注指微賦》。貞元元年(1153年)常山(今屬浙江)閻明廣收得此賦,續為《流注經絡井滎圖歌訣》附於賦後,後世並稱《子午流注針經》。何氏在繼承秦漢、隋唐等歷代經脈流注及宋代子午流注的基礎上完善了子午流注納甲的理論,系統在論述了子午流注納甲的組成和套用,為金元時期子午流注針法各種流派的產生開創了先河。圖文簡介
版本:明成化九年《針灸四書》本
收藏單位: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