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學院版
中醫基礎理論著作北京中醫學院主編。本書中醫學院試用教材。著重闡述了中醫髒象、經絡所體現的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病因、診斷、辨證、防治等基本理論。內容較為系統簡要,並附錄有關的現代科學知識,供中西醫參照學習。197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科學出版社2007版
內容簡介
![《中醫學基礎》](/img/b/070/nBnauM3X2YzNxITNwQTOyIDNwMTM4kDM0IDMxADMwAzMxAzL0k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本教材可供高等醫藥院校中藥學、藥學、醫藥經濟與管理、預防、口腔、康復及護理等專業教學使用。
目錄
編寫說明第1章緒論
第一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中醫學基礎》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第2章陰陽五行
第一節陰陽學說
第二節五行學說
第3章藏象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五臟
第三節六腑
第四節奇恆之腑
第五節臟腑之間的關係
第4章精氣血津液
第一節精
第二節氣
第三節血
第四節津液
第五節精氣血津液的關係
第5章經絡
第一節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十二經脈
第三節奇經八脈
第四節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第五節經絡的生理功能及經絡學說的應月
第6章體質
第一節體質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
第二節體質的形成
第三節體質的分類
第7章病因
第一節外感病因
第二節內傷病因
第三節病理產物性病因
第四節其他病因
第8章發病
第一節發病原理
第二節發病類型
第9章診法
第10章病機與辨證
第11章養生防治康復
主要參考書目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