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口袋

背口袋

食時在攤開的餅上放一勺拌湯,將餅的四邊捲成筒形如口袋狀,從中間切成兩段取食。 食時切口一定要向上,以防拌湯漏出。 有的地方食時不從中間切開,為防拌湯漏出必須兩端照應,故又名“兩頭忙”。

背口袋

(圖)背口袋背口袋

青海東部山區農民在旱春喜食的一種家常小食品。因製成後形如農民盛糧食的口袋而得名。主要原料:蕁麻芽兒(青海方言讀如xuan44 Mz24 Ya24er,采其5~10厘米的嫩芽)、白面、豌豆面、青油及蔥蒜椒鹽等作料。製法:第一步用白面烙成厚約1~2毫米、直徑約15~25厘米的薄餅,並擦以青油、香豆粉和椒鹽;第二步將蕁麻芽洗淨,切斷略加拍打搓揉成蓬鬆狀備用;第三步將豌豆面調水搓拌成顆粒狀,同時燒一鍋開水將蕁麻芽和豌豆面顆粒徐徐投入開水鍋中,邊投邊攪拌,煮成粘稠的蕁麻芽拌湯。食時在攤開的餅上放一勺拌湯,將餅的四邊捲成筒形如口袋狀,從中間切成兩段取食。食時切口一定要向上,以防拌湯漏出。民間傳說,有人吃一種稀拌湯做成的“口袋”時,不慎將拌湯流到手上,抬手去舔,湯經手臂而流到背,遂有“背口袋”之名。有的地方食時不從中間切開,為防拌湯漏出必須兩端照應,故又名“兩頭忙”。蕁麻富含多種有機酸、酵素、纖維素、微量元素等,有祛風、解痙、鎮痛、活絡之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