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生活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依搦斯·剛哈·波雅修(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個出生於鄂圖曼帝國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聯邦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的阿爾巴尼亞裔人, 父親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雜貨承包商,母親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個大六歲的姐姐、和大三歲的哥哥。家中說阿爾巴尼亞語,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鎮上多為穆斯林和基督徒,僅有少數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說,在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時,她就感覺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15歲時,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18歲時,她進了愛爾蘭羅雷托修會,並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嶺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三學期後,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在聖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教職,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為修女,1937年5月更決定成為終身職的修女,並依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修女「聖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聖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校長一職,但當時印度貧富差距非常大,校內一片安寧,但校外卻滿街都是無助的麻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嶺的修院休息了一年,並犟烈的感受到自己要為窮人服務的心,返回加爾各答後,她向當地的總主教請求離開學校和修會,但一直得不到許可。
仁愛傳教修女會
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了數以萬計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傳染病如霍亂和麻瘋病沒有受到控制,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於是加爾各答的街頭,學校的高牆外越來越像是地獄,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斷向總主教以及梵諦岡請求下,1948年,教宗庇護十二世終於給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許可。並撥給她一個社區和居住所讓她去幫助有需要的窮人。德蕾莎修女馬上去接受醫療訓練,並尋找幫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與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稱博濟會﹚,並將教會的修女服改為印度婦女傳統的沙龍,以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成為博濟會修女的制服。
小故事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醫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車站的廣場旁發現了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來仔細一看:破布裹著腳,爬滿了螞蟻, 頭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傷口周圍滿是蒼蠅和蛆蟲。她趕緊替老婦人測量呼吸及脈搏,似乎還有一口氣,她為好趕走蒼蠅,驅走螞蟻,擦去血跡和蛆蟲。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裡,必死無疑。於是她暫時放棄了去巴丹的行動,請人幫忙把老婦人送到附近的醫院。醫院開始時對這個沒有家屬的老婦人不予理會,但醫師在德蕾莎的再三懇求下,便替老婦人醫理,然後對德蕾莎說:「必須暫時住院,等脫離危險期後,再需找個地方靜養。」德蕾莎把病人托給醫院後,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課,希望能提供一個讓貧困病人休養的埸所。市公所保健課的課長是位熱心的人他仔細聽完德蕾莎的請求後,便帶她來到加爾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應將寺廟後面信徒朝拜後的一處地方免費提供給他使用。他們一開始受到印度教區婆羅門的犟烈反對,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對,依然在街頭搶救許多臨危的病患到收容所來替他們清洗,給他們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侶,此舉感動了許多的印度人,於是反對聲浪就漸漸的平息了。
自從找到這個落腳點後,不到一天的時間,修女們就將三十多個最貧困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其中有個老人,在搬來的那天傍晚即斷了氣,臨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們的工作,要救助全加爾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認為人類的不幸並不存在於貧困、生病或飢餓,真正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貧困時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臨終前也應有個歸宿,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傳播了主的愛。
這所名符其實的貧病、垂死者收容院終於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當時在入口處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尼爾瑪.刮德」, 按孟加拉語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
七年後,德蕾莎的「仁愛傳教會」分別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蘭奇設立了兩座這樣我垂死者收容院。
紀錄片與知名度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爾各答成為知名的地方,在街頭生病、需要幫助的患者都知道這個能夠讓他們安息的地方,收容所開始急速成長,因人手不足,開始招募世界各地的義工,透過義工的口耳相傳,也打開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國記者馬科爾·蒙格瑞奇拍攝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為主的紀錄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頭驚人的貧窮和無助,以及德蕾莎修女決定終身侍奉最貧窮的人的精神,讓許多人相當感動,也讓德蕾莎修女變成了世界名人。
獲獎
1971年,教宗庇護十二世頒給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獎;同年的甘乃迪獎也頒發給她,此外還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國際獎也頒發給她,1985年美國總統自由勳章;1994年美國國會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國名譽公民,和許多大學的名譽學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諾貝爾和平獎,也頒發給她。當時她拒絕了頒獎宴會和獎金。媒體問及她:「我們可能做什麼促進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愛您的家庭。」
健康惡化與過世
1983年,德蕾莎修女到羅馬拜訪教皇保羅二世時,心臟病第一次發作。1989年心臟病第二次發作時,她接受了人工心臟的安裝,1991年從墨西哥拜訪回來之後,得到肺炎,健康日趨惡化。於是她向博濟會提出辭職,理由是她已無法像其他修女一樣全天照顧病患,在修會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濟會領導她們。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並傷到鎖骨。8月時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但健康並沒有日漸好轉,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濟會,同年9月,87歲時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一個人擁有4,000 個修女的修會,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印度替她舉行了國葬。諷刺的是,同年8月31日,英國的黛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媒體花了整整一個月報導黛安娜王妃車禍和後續訊息,而德蕾莎修女的過世則變成報端的小角。
諾貝爾獎女性獲得者
獎項領域 | Female Nobel Prize laureates共有33位,以下是獲獎年代及人物: |
物理學 | 1903年- 瑪麗·居里|| 1963年-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
化 學 | 1911年- 瑪麗·居里|| 1935年- 伊倫·約里奧-居里 || 1964年-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
1947年- 格蒂·科里|| 1977年 - 羅莎琳·耶洛|| 1983年- 巴巴拉·麥克林托克|| 1986年-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1988年- 格特魯德·埃利恩|| 1995年-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2004年- 琳達·巴克 | |
文學 | 1909年- 塞爾瑪·拉格洛夫|| 1926年- 格拉齊亞·黛萊達|| 1928年- 西格里德·溫塞特|| 1938年- 珀爾·布克|| 1945年-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 1966年- 奈莉·薩克斯|| 1991年- 內丁·戈迪默|| 1993年- 托妮·莫里森||1996年- 維斯拉瓦·辛波絲卡|| 2004年- 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 |
和平 | 1905年- 貝爾塔·馮·蘇特納|| 1931年- 珍妮·亞當斯|| 1946年- 愛米莉·巴爾奇|| 1976年- 貝蒂·威廉斯|| 1976年- 梅里德·科里根麥桂||1979年- 德蕾莎修女|| 1982年- 阿爾瓦·米達爾||1991年- 翁山蘇姬||1992年- 里戈韋塔·門楚·圖姆|| 1997年 - 喬迪·威廉士|| 2003年- 希爾琳·艾芭迪|| 2004年- 旺加里·馬塔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