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名詞]

角色[名詞]

角色,最初是由拉丁語rotula派生出來的,這一概念最初在學術著作中出現是在20世紀20年代社會學家格奧爾·齊美爾的《論表演哲學》一文中,當時他就提到了“角色扮演”的問題。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角色”一詞才被專門用來談論角色問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角色

【拼音1(國語) jué sè

【拼音2(國語,南方古語,台灣標準) jiǎo sè

【注音】ㄐㄧㄠˇㄙㄜˋ ;ㄐㄩㄝˊㄙㄜˋ

【詞性】名詞

詞義】(1) [persona]:如小說或戲劇中的人物。(2) [a type of person]:某一類型的人物。(3)[role;part] 演員扮演的劇中人物。

引證解釋

1.演員扮演的劇中人物。

洪深《最近的個人的見解》:“角色--全劇人數,不宜太多,以能適合上演於小舞台者為最宜。”

2.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

3.戲曲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根據所演不同的角色類型及其表演藝術上的特點而劃分。如京劇有生、旦、淨、醜。

李克非《京華感舊錄·由<霸王別姬>想到的》:“每個戲班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旦、淨、末、醜,在某一齣戲中扮演某一個角色,除特殊情形外,幾乎都是一成不變的。”

4.出身履歷。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角色與來人,到臨安府尋見他住處,問他隣舍,指道:‘這一家便是。’

概述

角色,最初是由拉丁語rotula派生出來的,這一概念最初在學術著作中出現是在20世紀20年代社會學家格奧爾·齊美爾的《論表演哲學》一文中,當時他就提到了“角色扮演”的問題。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角色”一詞才被專門用來談論角色問題。 在此之前,角色一直是戲劇舞台中的用語,是指演員在舞台上按照劇本的規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但人們發現現實社會和戲劇舞台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即舞台上上演的戲劇是人類現實社會的縮影。美國社會學家米德和人類學家林頓則較早的把“角色”這個概念正式引入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角色理論也就成為社會心理學理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定義

對於什麼是社會角色,社會心理學家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研究,並提出自己的看法。萊威(M.J.Levy)將角色等同為社會地位,他在《社會結構》一書中將角色定義為“由特定社會結構來分化的社會地位”。 紐科姆在其《社會心理學》中將角色解釋為行為本身,他認為“角色是個人作為一定地位占有者所做的行為”。 林頓在《個性的文化背景》中將角色理解為行為期待或規範,他認為“角色——這是地位的動力方面。個體在社會中占有與他人地位相聯繫的一定地位。當個體根據他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而熟悉I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時,他就扮演著相應的角色”。 角色理論研究者彼德爾(B.J.Biddle)將角色視為行為或行為的特點,他在《角色理論:期望、同一性和行為》中強調,角色是一定背景中一個或多個人的行為特點。 森岡清美把把角色分為兩種:“群體性角色”與“關係性角色。以家庭為例,所謂”群體性角色“是觀察家庭內的各個位置與家庭群體的整體關係時的概念,如戶主、主婦、戶成員的區別那樣;所謂”關係性角色“是從家庭關係角色來觀察各個位置時的概念,如妻子對於丈夫、兒子對於母親那樣。 我國台灣社會心理學家李長貴把社會角色定義為”個人行動的會犯、自我意識、認知世界、責任和義務等的社會行為“。安德烈耶娃把角色要素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即社會角色是社會中存在的對個體行為的期待系統,這個個體在與其他個體的相互作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個體對自身的特殊期待系統,也就是說,角色豪斯個體與其他個體相互作用的一種特殊的行為方式;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個體的外顯行為。我國學者指出,社會角色包含了角色扮演者、社會關係體系、社會地位、社會期望和行為模式五種要素,於是,他們把社會角色定義為”個人在社會關係體系中處於特定社會地位,並符合社會期望的一套個人行為模式“。正如比德爾所說,這些角色定義都無所謂對錯,它們都從一種視角強調了角色現象的一個側面。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科學的角色定義包含三種社會心理學要素:角色是一套社會行為模式;角色是由人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所決定,而非自定的;角色是符合社會期望(社會規範、責任、義務等)的。因此,對於任何一種角色行為,只要符合上述三點特徵,都可以被認為是角色。角色即為”一定社會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為方式及其內在的態度和價值觀基礎“。

角色的分類

社會上角色多種多樣、千變萬化,國餒外許多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根據不同標準對社會角色進行各種劃分。

(一)根據角色存在的形態不同可把角色分為理想角色、領悟角色和實踐角色

理想角色,也叫期望角色,是指社會或團體對某一特定社會角色所設定的理想的規範和公認的行為模式。理想角色總是盡善盡美的,它是一種”應該如何“的觀點。如做教師就應該為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做醫生就應該救死扶傷,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等等。理想角色可以使明文規定的,許多規章制度都體現了理想角色的本質即其要求;理想角色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約定俗成的,表現與於社會公德、社會習俗和社會傳統等對人的各種要求和期待之中。理想角色屬於社會觀念的形態。

領悟角色,是指個體對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行為模式的理解、理想角色是領悟角色的基礎,但是,由於個體所處的環境不同、認識水平不同、價值觀念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等因素,不同的人對同一角色的規範、行為模式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如對於領導角色的理解,有些人認為領導應該是民主型的,應該以高關心人為工作重點;而有的領導者認為領導應該是專制型的。應該是高關心工作的。所以,領悟角色屬於個人體觀念形態。

實踐角色,是指個體根據他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而在執行角色規範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實際行為。領悟角色是實踐角色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由於每個人的自身條件和環境條件不盡相同,因而,即使對角色有相同的理解,落實到行為時也未必相同。實踐角色屬於客觀現實形態。

(二)根據角色扮演者獲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為先賦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賦角色,指個人與生俱來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獲得的角色,它通常建立在遺傳、血緣等先天的或生物的基礎之上,如性別角色以及由父子關係產生的父親角色或兒子角色等;還有一些角色是由社會規定的,如封建社會中通過世襲制度繼承形成的皇帝、公爵等角色,也屬於先賦角色之類。

自致角色,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活動而獲得的角色。自致角色體現了個人的自主選擇性。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一生中扮演的多數角色都是自致角色,包括個人職業的選擇、婚姻家庭的締結、事業的成就等方面的角色,這些都是個人憑藉自己的努力而達到的。如學生、戰士、教師等都屬於自致角色。自致角色的獲得需要具備獨特的素質、才能、技巧和特殊的訓練。

(三)根據進而色扮演者受角色規範的制約程度的不同,可將角色分為規定性角色和開放性角色

規定性角色,也稱正式角色,是指角色扮演者的行為方式和規範都有明確的規定,角色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他們在正式場合下的言談舉止、責任、權利、義務以及辦事的程式都有明確的規定,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都必須按照規定辦。如政府外交官、法官、議員即屬此類。規定性角色要求理想角色和實踐角色是高度一致的。

開放性角色,也稱非正式角色,是指個人可以根據對自己地位和社會期望的理解,自由地履行角色行為。如父親、朋友、非正式群體的自然領袖等都屬於開放性角色。這類角色的行為者有很大的行為自由,有利於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

無論是正式角色還是非正式角色都可以測量。大多數研究者側重於研究表現更為主觀的的非正式角色,他們一般採取三種研究方法:觀察群體成員;要求群體成員描述他們在群體中的角色及確認誰會和它們扮演相應的角色;要求每一個群體成員概括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四)根據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權力和地位關係,可把角色分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是德國社會學家達倫多夫(R.Dahrendorf)關於衝突理論中的兩種基本概念。他認為,只要人們聚在一起組成一個群體或社會,並在其中發生互動,則必然有一部分人擁有支配力,而另一部分人被支配。具有支配他人的權力的就是支配角色,而受他人支配的即受支配角色。達倫多夫認為,在現實社會中,這兩種角色具有下列特徵:(1)在每一個受權力關係支配的群體內,作為支配角色的人和作為受支配角色的人必將形成針鋒相對的非正式陣營。一般來說,作為支配角色的人總是極力維持現狀以維護其既得的權力,而作為受支配角色的人必將設法改善受人約束和限制的現狀以獲得自己的權力。(2)這兩種角色必然要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群體,各有自己的方針、計畫和目標。總之,這兩種角色始終處於動態變化發揮在那的關係之中。

(五)根據角色扮演者的最終意圖,可把角色分為功利性角色和表現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是指該角色行為是計算成本、講究報酬、注重實際效益的。這種角色的價值在於利益的獲得,在於行為的經濟效果。生產行為和商業行為就屬於此類。一個公司經理的角色行為,在於能為這個公司帶來經濟效益。功利性角色對社會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表現性角色,是指該角色行為是不計報酬的,或雖有報酬,但不是從獲得報酬出發而採取的行為模式。表現性角色,其目的不是報酬的獲得,而是個人表現的滿足。如一書家表演、一生看病、教師教學等,都是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願望所驅使的角色行為,是個人地位的責任感、義務感的實現。很顯然,對於真正的藝術家來說,觀眾的掌聲比票房收入更能使他獲得滿足感。

(六)根據角色的參與程度,可把角色從參與 程度低到參與參與程度高分為七種類型

在薩賓和艾倫的《角色理論》一文中,兩位角色理論家根據角色參與的程度,將角色分為七種類型。

參與程度與角色類型角色實例
1. 0度參與街上行人、電影觀眾
2. 漫不經心參與瀏覽商品的顧客
3. 傳統儀式性參與婚喪式中參與的親友
4. 生物性參與母親對子女、專心致志的科學家、虔誠的教徒
5. 神經質型深度參與職業賭徒(傾家蕩產都在所不惜)
6. 情迷意亂的參與深戀的情侶
7. 精神與外物合一的參與神靈附體的道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