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認為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該劇在劇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但是最早寫就的。劇中描寫了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將自己的兄長,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而被處死,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劇中人物性格飽滿,劇情發展絲絲相扣。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維護神權/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權勢低頭的偉大女英雄形象,激發了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如黑格爾、克爾凱郭爾、德希達等的哲思。

基本信息

人物信息

安提戈涅(古希臘語:Ἀντιγόνη,字面意思為“不屈服、不妥協”)希臘神話中忒拜國王俄狄浦斯的女兒。在古典神話里,她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

基本信息

【畫作名稱】《安提戈涅》

【創作者】弗雷德里克·萊頓(英國)

【創作年代】1855-1860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唯美主義

【題材】神話

【規格】60.3x49.5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墨西哥西蒙基金會藏

作品簡介

安提戈涅是劇中的女主人公。故事發生在底比斯。克瑞翁在Oedipus垮台之後取得了王位,Oedipus的一個兒子Eteocles為保護城邦而獻身,而另一個兒子Polyneices卻背叛城邦,勾結外邦進攻底比斯而戰死。戰後,克瑞翁給Eteocles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而將Polyneices暴屍田野。克瑞翁下令,誰埋葬Polyneices就處以死刑,Polyneices的妹妹安提戈涅毅然以遵循“天條”為由埋葬了她哥哥,於是她被克瑞翁下令處死。與此同時,克瑞翁遇到了一個占卜者,說他冒犯了諸神。克瑞翁後悔了,去救安提戈涅時,她已死去了。克瑞翁的兒子,也是安提戈涅的情人,站出來攻擊克瑞翁而後自殺,克瑞翁的妻子聽說兒子已死,也責備克瑞翁而後自殺。克瑞翁這才認識到是自己一手釀成了悲劇。《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的經典,對該劇的隱喻意義一直有不同解釋。劇中安提戈涅在對抗克瑞翁時有一段常常被法學家所引用的台詞:“天神制定的不成文律條永恆不變,它的存在不限於今日和昨日,而是永久的,也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並不認為你的命令是如此強大有力,以至於你,一個凡人,竟敢僭越諸神不成文的且永恆不衰的法。不是今天,也非昨天,它們永遠存在,沒有人知道它們在時間上的起源!”這成為自然法學派與法律實證主義之間論戰的經典。

在西方,安提戈涅對城邦法的控訴被稱為"安提戈涅之怨",這種悲劇性的怨恨卻成為憲政、民主和法治的源頭之一。

在政治學和法學中,安提戈涅這一形象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了,它象徵著運用高級法批判國家的實證法的態度和精神。今天我們對這一衝突的解讀遠遠不止於此。比如從國家法與習慣法的解讀,從愛與正義/法律角度的解讀,人道主義與實證法的解讀。黑格爾只是把安提戈涅局限在家庭倫理範圍內,沒有把她提高到反對惡法的高度。悲劇作家也沒有強調自然法與國家法的緊張和對立,他堅持沒有人是美德的獨占者。比如安提戈涅的妹妹伊斯默涅就指責她的做法源於矯情:"你並不愛我們的哥哥,你愛的是你自己正義的姿勢。你想以你的姿勢贏得不朽。你的行動並非出自對具體生命的同情,而是抽象原則狂熱的激情。"(此句出自美國明德倍樂學院蕭瑒改編而成的三幕悲劇《安提戈涅》,並非原作中的台詞。)但無論如何,安提戈涅作為一種符號,代表著公民依據自然法原則,依據天理和良心,對抗惡法。

這一悲劇回答了當時雅典關於自然法的爭議。赫拉克利特說:"人類的所有法律都以唯一的--神的--律條為生。"伯里克利在演講時說,不履行這種法律將招致公認的恥辱。因此,悲劇認同了當時普通雅典人的世界觀--對神虔誠,順從神的意志。所以,在最後,克瑞翁終於意識到,千萬不要犯不敬神的罪,"凡人都逃不了注定的災難。" 悲劇闡發的原則首先被希臘哲學家繼承和發揚,在隨後的希臘化時期,斯多葛學派對之闡幽發微,正式開創了自然法傳統。經過西塞羅等人的發展,在羅馬法中正式確認了自然法的地位。此後,自然法傳統生生不息,弦歌不輟。 安提戈涅對今最大的意義在於:法律與公民如何達成一種良性的關係,公民應該如何對待惡法。

安提戈涅安提戈涅

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悲劇中的一個人物,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的女兒,她不顧國王克瑞翁的禁令,將自己的兄長,反叛城邦的波呂尼刻斯安葬,後被關在一座石洞裡,自殺而死,而一意孤行的國王也遭致妻離子散的命運。劇中人物性格飽滿,劇情發展絲絲相扣。安提戈涅更是被塑造成維護神權/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權勢低頭的偉大女英雄形象,激發了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如黑格爾、克爾凱郭爾、德希達等的哲思。

簡介

《安提戈涅》《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一部作品,被公認為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該劇在劇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但是最早寫就的。

話劇版本

(一)李六乙導演版本:

主創介紹:

編劇:索福克勒斯(古希臘)

導演:李六乙

服裝、造型設計顧問:和田惠美(日)

舞美設計:譚韶遠

燈光設計:韓江

服裝、造型設計:門曉光

主 演:盧芳、林熙越、張培、荊浩、苗馳、李士龍、鄒倚天

出 品:李六乙戲劇工作室

劇情簡介:

《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42年的作品,被公認為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劇中的安提戈涅被塑造成維護神權、不向權勢低頭的女性形象,激發了後世許多思想家如黑格爾、克爾凱郭爾、德希達等人的哲思。

安提戈涅的兩位兄長波呂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彼此不和,為爭奪王位發生激戰,結果同歸於盡。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繼承王位,他宣布曾流亡國外並藉助外國力量來爭奪王位的波呂涅克斯為叛徒,因而不準任何人埋葬其屍骨。按照古希臘神律,一個人死後如不下葬,他的陰魂便不能進入冥土,而露屍不葬,也會觸犯神靈,殃及城邦。安提戈涅義無反顧地進了親人應盡的義務。悲劇的結局很慘: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縊,其未婚夫,克瑞翁的兒子海蒙殉情自殺,克瑞翁的妻子憤而自盡,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在那裡嘆息。

相關評論:

該劇反映了國法與神律、人情之間的衝突。後來的柏克、黑格爾等人都將其歸結為為不同類型正義準則的衝突。不過在索福克勒斯的筆下,克瑞翁是個僭主,以自己的意志為城邦的意志,把城邦的法律置於神律之上,剛愎自用,殘暴兇狠,最後落得一個孤家寡人的下場。

作者

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約前496—前406),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劇作家之一,年輕時就表現出了傑出的音樂才能。公元前440年,當選為雅典十將軍之一,進入雅典的最高層。當時,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同斯巴達為首的同盟正在進行戰爭,他曾經與伯利克里一起指揮雅典海軍鎮壓過企圖脫索福克勒斯離提洛同盟的薩摩斯人。公元前413年,他進入雅典的“十人委員會”。索福克勒斯在希臘各城邦中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死時,正逢雅典與斯巴達之間戰爭期間,斯巴達將軍聞訊,下令停止戰爭,讓索福克勒斯的遺體歸葬故里。

作者簡介

安提戈涅安提戈涅

出生在英國約克郡的萊頓與家人長期生活在法國和德國。他從小喜歡繪畫,並先後就讀於歐洲幾家著名美術學院或機構:柏林美術學院(1842―1843)、佛羅倫斯美術學院(1845―1846)和法蘭克福市立美術館(1846)。

1852年,萊頓先後遷居羅馬和巴黎,1855年至1858年定居巴黎期間,他接觸到“新古典主義”和“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這期間,他繼續向英國皇家學院和倫敦的其它美術館送展品。《流放中的但丁》讓他在英國名聲大噪,並於1868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院院士,十年後又被任命為學院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