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源
國父(Pater Patriae),意指“祖國之父”,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時期,由羅馬元老院授予元老以及羅馬皇帝的榮譽稱號。儘管多位羅馬皇帝都曾經獲得此頭銜,但它並沒有成為代表皇帝權利與榮耀的稱號。
現代漢語中的“國父”一詞,可考證的最早出處是清代學者梁廷枏的著作——《海國四說》,書中提及美國總統華盛頓逝世時,舉國稱其為國父,意指對於當前國家政權締造有特殊貢獻之人。
基本簡介
國父(拉丁文:Pater Patriae,有時也作Parens Patriae,其複數形式為Patres Patriae,意思是祖國之父)原為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時期,一個向其擁有者表示敬意的頭銜。意味著某人創建了一個新的國家,和擁有者在維護其祖國(羅馬)的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等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在近代則多意指對於當前國家政權締造有特殊貢獻之人。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以表尊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孫中山或其他任何人。
分類
民族始祖
許多民族以創世神話中的人物為建國之祖。如建立葡萄牙(“路西塔尼亞”)的路索斯、建立波蘭(“萊希亞”)、切希(現捷克地區)及羅斯(現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萊赫、切赫和羅斯、中華始祖的炎黃二帝、萬世一系的神武天皇、朝鮮的桓雄與檀君王儉;或者,以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為建國之祖,如蒙古的成吉思汗、俄羅斯的留里克、緬甸的阿努律陀。在希伯來聖經中,亞伯拉罕、以撒以及雅各被稱為“族長”(patriarch,意指“以色列之父”),是以色列人的共祖,所有以色列人被視為是雅各的子民。
君主頭銜
在君主體制中,君王為國家的集權者,是理所當然的“國父”或“國母”,同時亦是王侯貴族的宗主。這種概念源自君權神授說,君主的權力來自上天或者神明,國家的權力歸於君主。這點被明確記載在西班牙憲法裡,君主被視為是上帝的擬人和化身,是民族統一和永恆的象徵。
中國歷代君王自稱“天子”,尊天為父,尊地為母,或有重臣者被尊稱為“父”,如仲父管仲、尼父孔子、仲父呂不韋、江東仲父張昭、尚父姜子牙、亞父范增、相父諸葛亮、皇父攝政王多爾袞。
專政者頭銜
許多獨裁者會在其政治生涯中為自己加諸各式稱號,如多哥總統納辛貝·埃亞德馬自稱為“國父”、“老大哥”和“人民的指引”,薩伊總統蒙博托·塞塞·塞科自稱“國父”、“指引者”、“救世者”、“舵手”、“花豹”、“太陽總統”和“跨越一切障礙的雄雞”。史達林於1949年的70歲誕辰時,被贈予“國父”的稱號,表彰其在二戰後,在俄羅斯占領國家締造的“人民民主”功績。
建國及革命領袖頭銜
在後殖民主義中,“國父”的稱號有雙重意義,一則以彰顯其獨立運動的合法性,二則以作為父愛主義的象徵,匯聚民望。 殖民國家脫離宗主國獨立後,建國及革命領袖經常被稱為“國父”。例如新加坡“國父”
、南非“國父”曼德拉等。
爭議
“國父”的稱謂有時會引發政治爭議,如孟加拉國民黨於2004年修改憲法,撤銷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國父”稱號,以抗議拉赫曼長女謝赫·哈西娜領導的人民聯盟。 2007年9月,斯洛伐克國民議會幾乎通過宣布安德烈·赫林卡為“國父”的議程,儘管赫林卡是一位有爭議的戰前領袖。 2007年期間,陳水扁政府推行“台獨”和“去中國化”政策,有意在教科書中去除孫中山的“國父”稱號。
一些國家的建國領袖實際上並沒有“國父”的稱號,但因為個人形象突出、事跡被民眾傳頌、設立紀念堂、被授予其它特殊頭銜,常被外界誤稱或視同於“國父”,如中華民國“蔣公”蔣中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領袖”毛澤東、朝鮮“共和國永遠的主席”金日成、菲律賓“國家英雄”黎剎、韓國李承晚總統、緬甸昂山將軍與越南胡志明主席。
相關
當代,有學者在評價時,尊毛澤東為“中國現代的國父”。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追隨者稱其為“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最敬愛的毛主席”、“人民心中的紅太陽”; 然而,毛澤東曾稱厭惡“四個偉大”的稱號,表示遲早要統統去掉。儘管越南政府沒有授予任何國家先賢“國父”的稱號,卻無損“越南國父”的熱烈爭議。普遍上來說,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人民軍的主要創立者和領導人胡志明被公認是越南國父;另一說指越南民族解放運動領袖潘佩珠是越南國父,後者尤其獲得自由越南政府支持者的擁戴。
中華民國時期
孫中山是辛亥革命領袖,中華民國肇基者,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被國民政府授予“國父”的稱號。
孫文於民國14年(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後被確診為膽囊癌),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余,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孫文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同年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但是各地黨政機關、民眾團體在不同的場合不知究竟是稱孫中山先生為總理或是國父。同年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自此之後,孫中山即在中國歷史上確立了其“國父”的地位。
汪精衛於南京建立的親日政權也尊崇孫中山,並作出了一系列規定。1941年5月29日,在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的,由陳公博提出的“手創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應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議案,即屬一例,同時規定有關“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
國民黨逃往台灣以後,新中國政府推行無產階級革命,相較於孫中山推行的“資產階級革命”,孫中山肯定不是新中國的“國父”,改稱其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共的老師”和“革命的旗幟”,凸顯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同時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任何人。
新中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孫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的先行者”。中國共產黨通常尊稱孫中山為“中國革命先行者”、“中共的老師”和“革命的旗幟”。
中共的號檔案,2002年11月修訂的《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中,規定“對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不直接稱謂,可稱為台北中山紀念館。”從中也可看出,中共並不認可國父是孫中山的說法。
各國國父
下列人物在其國內經常被國民尊稱為“國父”,其他不稱為“國父”,或者不單獨稱為“國父”的國家先賢,另見建國先驅列表、美國開國元勛、聯邦之父、歐盟之父。
姓名 | 國家 | 稱號 | 簡介 |
---|---|---|---|
艾哈邁德沙·杜蘭尼 | 阿富汗 | 艾哈邁德沙·巴巴(احمد شــاه بــابا,Ahmad Shāh Bābā,意指“吾父艾哈邁德沙”) | 阿富汗 杜蘭尼王朝 創建者 |
穆罕默德·查希爾沙 | 阿富汗國父(Baba-i-Millat-i-Afghan) | 巴拉克宰王朝 末代國王,當 塔利班 政權於2002年被推翻後,他在國內獲得廣泛支持,由 支爾格大會 授予“國父”稱號 | |
唐 何塞·德·聖馬丁 | 阿根廷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南美獨立戰爭領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 |
亨利·帕克斯 爵士 | 澳大利亞 | 聯邦之父(Father of Federation) | 開國元勛 ,澳大利亞聯邦構思者 |
萊登‧平林爵士 | 巴哈馬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1973年獨立建國領袖 |
謝赫·穆吉布·拉赫曼 | 孟加拉國 | 孟加拉之友(বঙ্গবন্ধু, Bangabandhu) | 1971年獨立建國領袖 |
喬治·凱德爾·普賴斯 | 貝里斯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英屬宏都拉斯首席部長、英屬宏都拉斯總理、英屬貝里斯總理、兩任貝里斯總理 |
西蒙·玻利瓦爾 | 玻利維亞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 |
唐佩德羅一世和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 | 巴西 | 國父和獨立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and Patriarch of Independence) | 佩德羅一世是首任巴西皇帝,博尼法西奧是佩德羅一世的顧問 |
諾羅敦·西哈努克 | 高棉 | 王父(Preahmâhaviraksat,中國官方稱為“太皇”) | 1953年獨立建國領袖 |
貝爾納多·奧希金斯 | 智利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智利獨立 |
胡志明 | 越南 | [1] | [1] |
西蒙·玻利瓦爾 | 哥倫比亞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 |
安特·斯塔爾切維奇 | 克羅埃西亞 | 祖國之父(Otac domovine) | 克羅埃西亞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現代克羅埃西亞國家肇建者 |
卡洛斯·曼努埃爾·德·塞斯佩德斯 | 古巴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十年戰爭 起義者,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 古巴 獨立 |
卡爾四世 | 捷克 | 祖國之父(Otec vlasti) | 波西米亞國王,由 布拉格查理大學 授予的稱號 |
弗蘭蒂謝克·巴拉茨基 | 國父(Otec národa) | 捷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在捷克民族復興運動中有影響力的學者 | |
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 | 祖國之父(Father of the fatherland) | 首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統 | |
胡安·巴勃羅·杜瓦特 | 多米尼加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推翻海地統治,促成多米尼加獨立 |
西蒙·玻利瓦爾 | 厄瓜多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 |
切迪·賈根 | 蓋亞那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英屬蓋亞那首席部長、首任蓋亞那總理,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創建 人民進步黨 |
杜桑-盧維圖爾 | 海地 | 祖國之父(Père de la patrie) | 推翻法國殖民統治,促成海地獨立 |
讓-雅克·德薩林 | |||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 印度 | 聖雄甘地(महात्मा गाँधी,Mahatma Gandhi);國父(बापू,Bapu) | 印度獨立運動及國大黨領袖,推翻英國殖民統治,促成印度獨立 |
蘇卡諾 | 印尼 | 國父(Bapak Bangsa);印度尼西亞革命領袖(Pemimpin Besar Revolusi Indonesia) | 首任 印度尼西亞總統 |
居魯士大帝 | 伊朗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波斯領袖,對抗 米底王國 ,建立阿契美尼德帝國 |
西奧多·赫茨爾 | 以色列 | 國家遠見者(חוזה המדינה, Khozeh HaMedinah) | 錫安主義創建者,倡議在以色列地區建立猶太國 |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 義大利 | 祖國之父(Padre della Patria) | 首任義大利國王 |
喬莫·肯雅塔 | 肯亞 | 國父(Baba wa Taifa) | 首任 肯亞總統 |
金九 | 韓國 | 民族先師(민족의 스승,Minjogui seuseung);國父(국부,Gukbu) | 韓國獨立運動領袖,對抗日本殖民統治,於1962年由 朴正熙 總統追授予“國父”稱號 |
易卜拉欣·魯戈瓦 | 科索沃 | 國父(Baba i Kombit) | 首任科索沃總統 |
約納斯·巴薩納維丘斯 | 立陶宛 | 國父(Tautos patriarchas) | 立陶宛民族復興運動擁護者和首份立陶宛語報刊的創辦人 |
克爾斯泰·米西爾科夫 | 馬其頓 | 國父(Татко на нацијата) | 著名語言學家、作家和獨立運動支持者,提出馬其頓民族的特徵不同於其它巴爾幹民族,同時在中馬其頓方言的基礎上編纂標準馬其頓語 |
東姑阿都拉曼 | 馬來西亞 | 獨立之父(Bapa Kemerdekaan) ;馬來西亞之父(Bapa Malaysia) | 首任 馬來西亞首相 |
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 | 模里西斯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首任模里西斯總理 |
米格爾·伊達爾戈·伊·科斯蒂利亞 | 墨西哥 | 墨西哥民族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mexicana) | 墨西哥獨立戰爭 領袖 |
薩姆·努喬馬 | 納米比亞 | 納米比亞建國之父(Founding Father of the Namibian Nation) | 首任 納米比亞總統 ,於2005年通過國會法案授予“納米比亞建國之父”稱號 |
沉默者威廉 | 荷蘭 | 祖國之父(Vader des Vaderlands) | 荷蘭起義領袖,反抗西班牙統治,建立 荷蘭共和國 |
埃納爾·基哈德森 | 挪威 | 國父(Landsfaderen) | 二戰後的首位挪威首相 |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 | 巴基斯坦 | 偉大領袖(Quaid-e-Azam);國父(Baba-e-Qaum) | 巴基斯坦 建國者、 全印穆斯林聯盟 領袖及首任巴基斯坦總督 |
西蒙·玻利瓦爾 | 巴拿馬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 |
麥可·索馬雷 爵士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1975年獨立建國領袖,也稱為“酋長” |
唐 何塞·德·聖馬丁 | 秘魯 | 共和國建立者及秘魯守護者(Fundador de la República y Protector del Perú) | 南美獨立戰爭領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 |
唐阿方索·恩里克斯 | 葡萄牙 | 國父(Pai da Nação) | 首任葡萄牙國王,於1179年由 羅馬教廷 承認 |
彼得一世 | 俄羅斯 | 祖國之父(Отец Отечества,Otéc Otéčestva) | 於1721年由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國父”、“俄羅斯皇帝”和“ 大帝 ”稱號 |
瓦利·穆斯塔法·賽義德 | 西撒哈拉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波利薩里奧陣線 領袖及首任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統,擊潰西班牙殖民軍及反抗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軍的入侵 |
約翰·康普頓 爵士 | 聖露西亞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首任聖露西亞總理 |
伊本·沙特 | 沙烏地阿拉伯 | 國父(والد الأمة,Waalid Al Ummah) | 首任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 ,統合阿拉伯半島諸部落 |
唐納德·杜瓦 | 蘇格蘭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1998年蘇格蘭法》通過後,蘇格蘭議會首次選舉產生的首席部長 |
多布里察·喬西奇 | 塞爾維亞 | 國父(Отац Нације) | 首任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 |
李光耀 | 新加坡 | 新加坡建國之父(Founding father of Singapore) | 開國元勛,首任 新加坡總理 |
普里莫茲·特魯巴 | 斯洛維尼亞 | 國父(Oče naroda) | 斯洛維尼亞地區新教的創建者和首任教監,也是首本斯洛維尼亞語印刷出版書籍的作者 |
納爾遜·曼德拉 | 南非 | 國父(Tata wethu) | 反 種族隔離 運動領袖,也是取消種族隔離政策後的首任南非總統 |
天主教雙王 | 西班牙 | 卡斯提爾和阿拉貢王國君主(Reyes Católicos de los reinos de Castilla y Aragón) | 西班牙王國統合者,統一卡斯提爾、阿拉貢和安達盧斯地區,進一步促成 西班牙帝國 的擴張 |
唐史蒂芬·森納那亞克 | 斯里蘭卡 |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 首任斯里蘭卡總理 |
約翰·費里埃 | 蘇利南 | 祖國之父(Vader des Vaderlands) | 首任 蘇利南總統 |
古斯塔夫一世 | 瑞典 | 國家英雄(Nationshjälte) | 瑞典瓦薩王朝創建者,推翻丹麥國王 克里斯蒂安二世 統治 |
朱利葉斯·尼雷爾 | 坦尚尼亞 | 國父(Baba wa Taifa) | 首任 坦尚尼亞總統 |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 | 土耳其 | 阿塔蒂爾克(Atatürk,意指“土耳其之父”) | 首任 土耳其總統 ,土耳其國會於1934年授予“阿塔蒂爾克”姓氏 |
謝赫扎耶德·本·蘇爾坦·阿勒納哈揚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國父(والد الأمة,Waalid Al Ummah) | 首任阿聯總統 |
喬治·華盛頓 | 美國 | 國父(Father of His Country) | 開國元勛,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及首任 美國總統 |
何塞·赫瓦西奧·阿蒂加斯 | 烏拉圭 | 烏拉圭獨立之父(Padre de la independencia uruguaya) | 烏拉圭獨立運動領袖,在拉普拉塔聯合省擊潰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軍 |
西蒙·玻利瓦爾 | 委內瑞拉 |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 南美獨立戰爭領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