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為藥學著作。簡稱《唐本草》。五十四卷。唐·蘇敬等撰於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典。正文、圖和圖經三部分。《新修本草》正文二十卷,目錄一卷,是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和《本草經集注》等書基礎上進一步增補了隋、唐以來的一些新藥品種,並重加修訂改編而成。分為玉石、草、木、禽獸、蟲魚、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9類。共收藥850種。它比歐洲最早的《佛羅倫斯藥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頒發的世界醫學史上有名的《紐倫堡藥典》早876年,比俄國第一部國家藥典(1778年頒行)早1119年,所以有世界第一部藥典之稱。

基本信息

概述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簡稱《唐本草》,又名《英公本草》,唐顯慶二年(657)蘇敬奏請編修本草,唐政府乃詔蘇敬等23人撰修,顯慶四年(659)正月十七完成了全部編撰任務。全書共54卷,分為三部分。《正文》即通稱《新修本草》20卷,目錄1卷;藥圖25卷,目錄1卷;《圖經》7卷,該書修成之後,由唐政府頒行全國,以為藥用之根據,流傳400餘年。

書中《藥圖》7卷北宋時就已亡佚無存。《圖經》部分也已久佚,但部分內容收載於《蜀本草》佚文及《千金翼方》二書中,《正文》部分原書雖佚,但文字通過歷代本草引錄收載基本得到保留,近年來國內及日本學者作了許多輯佚、考證工作。較完整輯本有日本岡西為人《重輯新修本草》。尚志鈞《唐·新修本草》輯本於1981年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新修本草》正文部分包括序例和850種藥,比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新增藥物114種,分玉石、草、木、禽獸、蟲魚、果、菜、米、有名無用等九類。介紹藥物味、性、良毒、主治、用法、別名、產地等,下以小字略述形態。對古書未載之內容加以補充,內容有誤者,重加修訂,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藥圖》是根據各地繪製的生藥彩圖編集的,這是中國唐代以前卷帙最多,藥物來源最豐富的彩色藥物圖譜。《圖經》是《藥圖》的文字說明,介紹了藥物形態、產地、採藥等,以辨異同。《新修本草》以較多的藥物考證和豐富的藥學知識贏得了中外醫藥者的尊崇,並對後世藥物學發展有深刻影響。

成書經過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

由於《神農本草經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對峙的時代,雖然盡了個人最大的努力,難免存在著片面性和錯誤。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蘇敬提議修訂新本草,唐政權組織了長孫無忌、許孝崇、李淳風、孔志約等22人與蘇敬一起集體編修新本草。同時,唐政府“普頒天下,營求藥物”,徵集全中國各地所產的藥物,並令繪出實物圖譜,以供編書之用。修訂時,他們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為過去的醫藥經典所局限,於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頒行。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由國家頒行的最早的一部藥典。

唐顯慶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監門府任長史的蘇敬向高宗李汾進表請求重新修訂本草,以修改晉代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中的一些繆誤並增加新的內容。《本草經集注》經歷了100多年,有一些新的論述需要更改和修訂。同時,隨著醫生臨證經驗的不斷增加和中外醫藥交流的進展,在中藥譜上,又增加了許多新藥和外來藥,需要對於藥物學的書籍進行一定的補充。另外,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對峙的南方,對北方的藥物無法全面的了解,難免會有遺漏。因此,重新編寫一部新的本草書,在當時的條件下是非常必要的。於是,蘇敬的這個請求很快就被批准了。

參加編書的有掌管文史書籍的人員,也有管理藥物的官員,還有太醫令等,共20餘人,都是很有權威的人。編寫時,也幾乎動員了全中國的力量,朝廷下令,徵集全中國各地所產藥材的標本,並按標本繪製藥圖,編寫圖經。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以“圖經”的方式撰寫本草書。因此,正如序言所講的“本經雖闕,有驗必書;別錄雖存,稽之必正。”也就是說,以前在《本經》中未記載的藥物,只要有肯定的效果,就一定要記錄。《名醫別錄》中有記載的那些藥物中若沒有實際效果,也必予改正。這表明了編撰者實事求是,不泥古,不附應的敬業精神。

《新修本草》作為國家頒布的“藥典“,很快就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也成了醫家必讀的藥物學版本。它分為藥解、圖經、本草三部分,共54卷。本草部分記載了藥物的性味特點、產地、採集要點、治療功效等;圖經部分根據藥物的實際形態描繪出圖樣,藥解是對藥物的文字說明。書中共收載了844種藥物,其中還記載了用白錫、銀箔、水銀調配成的補牙用的填充劑,這也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補牙的文獻記載。

這部書到了宋代就佚失了藥解和圖經兩個部分,本草部分也只留下了一些抄本,在敦煌石窟中發現的手抄本的《唐本草》,也在帝國主義侵略時被搶走了。2008年僅存一兩個片斷存放在大不列顛博物館和法國巴黎圖書館。2008年的《新修本草》是依據流傳到日本的抄本影印發表的,亦非全本。

內容

 《新修本草》分三部分文獻記載,即《本草》、《藥圖》、《圖經》三部分。據多數文獻記載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藥圖》二十五卷、《藥圖目錄》一卷、《圖經》七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谷等分類。《本草》部分是講藥物的性味、產地、採制、作用和主治等內容,《藥圖》是描繪藥物的形態,《圖經》是《藥圖》的說明文。在編纂體裁上有所創新,為了便於採藥和用藥時的正確辯認,除傳統用文字記述的《本草》外,還首創詳細繪畫《藥圖》,且以《圖經》加以說明的方式,後者約占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

《新修本草》 書中記載的藥物

《新修本草》收載藥物844種,其中考正過去本草經籍所載有差錯的藥物400餘種,增補新藥百餘種,並詳細記述了藥物的性味、產地、功效及主治的疾病。該書頒行後,很快流行全中國,在統一用藥方面起了很大作用。2008年存僅有殘卷的影刻、影印本,但在後世本草和方書中保存了該書部分內容。由於書中收錄有各地動植物的標本圖錄,全書圖文並茂,有圖經25卷,因此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而且是一部動植物形態學著作,在生物學史上也有著一定的意義。原書是卷子本,計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谷等分類,共收集藥品859種,並注意藥物實際形態。唐代曾下詔全國,徵詢各地藥物形色,畫成圖形,另外還加有說明的圖經。《新修本草》的藥圖和圖經的篇幅繁富,超過正文的內容。

書中最能反映唐代藥物調查成果的《藥圖》和《圖經》成書不久即失傳,但它徵求資料、編繪藥圖的經驗直接給此後宋代政府編修《本草圖經》以啟發。2008年存《新修本草》,即其正文20卷。基本上保留了《本草經集注》原有內容和體例,並予以擴充和補正。此書較《本草經集注》分類更詳細,內容亦大大擴充。增補藥品114種,使全書藥物總數達到850種。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為此書增添了不少外來藥(如龍腦、安息香、胡椒、鬱金、訶子等)。在蘇敬等新增加的藥物注文中,對藥物品種等內容進行了較全面的考訂,糾正了《本草經集注》中的許多錯誤。

貢獻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書頁
在內容方面,《新修本草》也很突出。由於當時正處於 唐朝全盛時期, 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十分活躍,有不少外來藥品通過貿易進入我國,如安息香、龍腦、胡椒、訶子、鬱金、茴香、阿魏等。 鴉片一物就是由波斯地區當貴重藥物運進中原的。由於《新修本草》內容豐富,所以一經問世,立刻四散傳播,最早由當時來中國求法的 日本僧徒傳過去,對日本醫學界影響很大,不久又傳到朝鮮等國。其中還記載了用白錫、 銀箔水銀調配成的補牙用的填充劑,這也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補牙的文獻記載。

影響

《新修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義編纂的藥典,是一部承前啟後的巨大著作。此書的完成標誌著中國藥物學更向前發展。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

本書不僅流傳廣泛,而且流傳時間也久。自公元659年開始,直至公元10世紀的中葉(宋代),這300多年中,日本和中國的醫家都把它列為必讀之課本。

它傳入日本最遲應在日本天平三年(731),並很快被作為日本醫學生的必修課。唐代陳藏器以此書為對象進行補遺解紛,編成了《本草拾遺》(739)。此後五代後蜀及宋代諸官修本草,均以此書為藍本進行補訂。2008年有日本江戶末期古抄本殘卷10卷,自從2000年以來多次影印出版。另敦煌發現此書古抄殘篇3種(見敦煌醫學文獻),流落海外。根據以上殘卷及2008年保存在《證類本草》《千金翼方》諸書中的該書內容,日人岡西為人及中國人尚志鈞分別輯復了《新修本草》。岡西為人《重輯新修本草》先後由台灣中國醫藥研究所(1964)及日本學術圖書刊行會(1973)影印。尚志鈞《唐·新修本草》於1981年由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醫學古籍

中國的傳統醫學淵源流長,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而要想讓大家學習到其中的精神,最簡便的方法就只有通過閱覽古籍。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要藥分劑補正》
《永類鈐方》
《無冤錄》
《醫方藥性合編》
《歷代名醫蒙求》
《赤水玄珠全集》
《四海類聚方》
《食物本草》
《本草選》
《藥鏡》
《配方百篇》
《雷公藥性賦解》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本草彙編》
《炮炙大法》
《藏府標本藥式》
《證治匯補》
《雞峰普濟方》
《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景岳全書》
《本草乘雅半偈》
《銀海精微》
《續名醫類案》
《外科精義》
《十四經發揮》
《外科證治全生集》
《釐正按摩要術》
《經效產寶》
《醫學入門》
《濟生方》
《理傷續斷方》
《御藥院方》
《五十二病方》
《顱囟經》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養老奉親書》
《外科正宗》
《引書》
《本草正義》
《衛生寶鑑》
《本草從新》
《醫宗金鑒》
《明醫雜著》
《醫說》
《重樓玉鑰》
《本經逢原》
《本草綱目拾遺》
《傷科補要》
《開寶本草》
《小品方》
《名醫類案》
《證類本草》
《醫學綱目》
《格致餘論》
《脈訣》
《類經》
《婦科玉尺》
《外台秘要》
《本草經集注》
《本草崇原》
《萬病回春》
《食療本草》
《太平聖惠方》
《本草品匯精要》
《吳醫匯講》
《針灸甲乙經》
《回回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
《臨證指南醫案》
《飲膳正要》
《千金要方》
《外科精要》
《難經》
《本草綱目》
《針灸大成》
《溫病條辨》
《本草備要》
《脈經》
《神農本草經》
《新修本草》
《醫學源流論》
《傅青主女科》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