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箔

銀箔為用自然銀錘成的紙狀薄片。常用於裝飾。

基本信息

正文

銀箔
(《本草蒙筌》)

異名

銀薄(《藥性論》)。

來源

為用自然銀錘成的紙狀薄片。

礦物形態

自然銀,又名:生銀(《開寶本草》)。

等軸晶系。晶體呈八面體或六方晶體,惟不多見。通常多成粒狀、塊狀、鱗片狀,有時亦成網狀、絲狀及樹枝狀等產出。顏色銀白,表面常變為棕紅黑或灰黑色。條痕銀白色,或光亮之鉛灰色。光澤金屬狀。不透明。斷口鋸齒狀。硬度2.5~3。比重10.1~11.1。富延展性。有良好的傳熱及導電性。銀在空氣中不受氧化,然遇臭氧則生氧化銀之薄層;易受硫化氫作用而變成黑色硫化銀;不溶於鹽酸,能溶於硝酸及熱硫酸而生硝酸銀及硫酸銀。

產於熱液礦脈內。礦脈氧化帶也有存在。

性味

《海藥本草》:"大寒,無毒。"

歸經

入心、肝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二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厥陰經。"

功用主治

主治:安神,鎮驚。治驚癇,癲狂,心悸恍惚,夜不安寐
①《藥性論》 :"主定志,去驚癇、小兒癲疾狂走之病。"
②《海藥本草》:"主堅筋骨,鎮心明目,風熱癲疾,併入薄於丸、散服之。"
③《本草蒙筌》:"除譫語恍惚不睡,止熱狂驚悸發癇,定志養神,鎮心明目,安五藏,並用服之,功勝紫雪。"
④《本草述》 :主治與金箔不遠,同能平肝。"
⑤《本草再新》:"舒肝氣,定心志,滋腎水,行經絡,利關節,破積消疽,治小兒驚癇、痘瘡諸毒。"

用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藥掛衣。

選方

①治心虛驚悸,或因憂慮神氣不安:茯神(去木)、人參、甘草(炙,銼)、龍齒各一兩半,升麻、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銀薄二百片,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米飲下,早晚食後服。(《聖濟總錄》鎮心丸)

②治小兒伏熱潮發者:銀箔十片,續隨子一分(去皮,研),青黛一分,蘆薈一分(研),胡黃連末一分,麝香一錢。上通研勻細,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煎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加減。(《小兒醫方妙選》銀箔丹)

用途

銀箔用途很廣泛,可用於賓館酒店大廈貼銀、寺院佛像廟宇貼銀、大型雕塑貼銀、豪華別墅貼銀、家私貼銀(家具貼銀)、仿古建築裝飾工程貼金及彩繪等業務;用於高檔裝飾工程貼金中的皺褶、裂紋、仿古、做舊、肌理、碎銀、堆銀、花彩等多種特殊貼金效果的加工業務;用於大型板式或畫布式手繪金銀裝飾壁畫(即“手繪金箔畫”或“金裝畫”)的加工業務;用於金字招牌、大型徽標的製作加工及彩繪貼金加工業務。用於各種貼金瓷磚(金面磚)、貼金玻璃馬賽克、貼金牆紙(金箔壁紙)、貼金裝飾面板等各種高檔貼金貼銀裝飾材料;用於各種貼金餐具、貼金茶具、貼金果盤、貼金花瓶等各種高檔貼金生活及裝飾用品的加工業務。用於製作銀箔畫、銀箔捲軸畫、銀箔書、銀郵票、銀報紙、貼銀工藝品等各種純銀箔中高檔禮品紀念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