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初休寧醫學大家汪昂先生所著《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訣》三書,傳世至今已三百餘年,風行海內,被醫家公認為啟蒙必讀、業醫者臨證檢閱切用之案頭常備書籍。三書理法、方藥概遵古人,上溯《神農本草經》、《湯液經》、《內經》、《千金方》、《外台秘要》及宋金元明諸家之方書,和養生急救之法,熔於一爐。其久經臨證套用而不衰者,以內容豐富切用,論理精詳且正,方藥分門別類得當且簡明扼要而稱著於世。“湯頭”是中藥湯劑的俗稱。在中國傳統的中藥方劑中,一副湯劑往往要由多味藥材組成,製法繁瑣,藥材名稱抽象枯燥,不便記憶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嘗試著將一些傳統的靈驗藥方,改成詩歌,使其具有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特點。此舉方便了人們的識記,受到廣大學醫者的歡迎。《湯頭歌訣》將三百餘首方劑編為韻語歌訣,便於誦讀記憶。欲學醫術者,首讀此書,按病選方,服藥奏效,可增強學醫信念,由此而上,精研醫學奧理,以後成為大醫者,累世輩出。
作者簡介
汪昂(1615-1694年)清代醫家。字訒庵,初名恆,安徽休寧縣城西門人,曾中秀才,於經史百家均有深入研究,因家庭貧寒,遂棄舉子業,立志學醫。他苦攻古代醫著,結合臨床實踐,經過30年的探索研究。編著有《素問靈樞類纂約注》、《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決》等。大多為入門書,便於初學者閱讀。且每書均能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由博反約,有很大影響。《素問靈樞類纂約注》一書,把《黃帝內經》里的《素問》、《靈樞》兩部分合纂為一篇,並分類加以整理、注釋,給後學者以很大的便利。又將古代醫學的處方和蒐集的民間驗方,分門別類,逐一加注,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撰成《醫方集解》3卷。他還選集中醫常用劑方320餘首,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200首,書名為《湯頭歌決》,成於康熙三十一年。這是一部很重要的醫學入門書,歌訣中包括方名、組成藥物、適應症及加減法等。簡單扼要,便於記憶,汪昂的醫學著作,一直被學醫者奉為入門的必讀課本。現在的醫科大學教材里,仍選用他的部分著述。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汪昂不僅是卓有成就的醫學家,而且自幼堅持練功,講求養生之道,強身防病。他年過八旬,身體仍健壯,精力充沛。所著《勿藥元詮》一書,載有《養生頌》、《金丹秘訣》、《保健十六宜》等功法10餘種,論述精闢,至今仍被醫學家和養生家沿襲套用。貢獻
汪昂精心編撰了《湯頭歌訣》,輯選300餘方,按沈約詩韻編成200首七言韻句,在繼承古方湯頭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改其一概四句的限律,而歌不限方,方不限句,藥味藥引,俱全周明,某病某湯,舉目易了,而且文詞流暢,注釋精當,理法兼備。例如開卷第1首“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陽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寥寥數語使將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異功散、香砂六君子湯的藥物組成、功效一概而論,既涇謂分明,又相互聯繫,可以說是至簡至要,而且便於誦讀記憶。該書被譽為方劑匯海中的珍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以往中醫教育把其作為習頌之書,現在高等院校使用的方劑學教材所編方歌也多以此為藍本。中國醫學古籍
中國的傳統醫學淵源流長,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而要想讓大家學習到其中的精神,最簡便的方法就只有通過閱覽古籍。 |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九)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