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原神話群

邵原神話群

在邵原及其周邊地區廣為流傳的創世神話及其原型物遺存,濟源邵原創世神話群。

簡介

邵原鎮位於濟源市太行山中,邵原神話群內容異常豐富,從盤古開天、女媧摶土造人、伏羲畫八卦、女媧補天、神農

女媧補天五彩石女媧補天五彩石

嘗百草和播五穀,到黃帝戰蚩尤、大禹治水等,幾乎囊括了中國漢民族文明創始時期的所有神話,這在全國並不多見,尤顯稀缺和珍貴。這種“扎堆現象”和“群發性”特點也很值得研究。

這些神話傳說又具有極高的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的研究價值。個別傳說,如“黃帝戰蚩尤”,又有自己的特點。蚩尤並沒有作為邪惡的化身和代表,而至少是中性地依然受到當地人們宗教性的祭祀(如蚩尤觀的存在)。這一特點不可小視,很可能具有中華民族形成史上的特別意義。

區域及地理環境

河南省濟源市邵原鎮位於河南省西北部豫晉交界處,北依原始人類祖先曾棲居的太行、王屋、中條三大山脈;南臨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面積337平方公里,4萬口人,該地跨東經112°—112°10′,北緯35°10′—35°20′。據人類科學家研究表明:北緯35°左右的地帶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邵原一帶在華夏古族中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環境決定了它必定是創世神話的原發地。境內已發現有7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和擁有5000—4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人文景觀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奇峰峻岭遍布,名河大川競秀,綠山碧水,環境怡人,是中華始祖生息繁衍的地方。邵原地質構造複雜,地貌形態獨特,開天神話傳說內容豐富,自然原型物輪廓顯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邵原古老而神奇,是中華創世神話的原發地。

歷史淵源

邵原是一個有7000餘年的歷史古鎮,即使有文字記載算起,也有3000多年的沿革,隨著行政區劃的變更,歷史上有召、郫邵、邵郡、邵州、邵伯縣、邵原縣、王屋縣、邵原關、邵原鎮等諸多名稱。邵原自古就有女媧故事流傳。鎮北有名山大川,諸如被斬孽龍的黑龍山,斷鰲足立四極的鰲背山,蘆灰鎖積的鎖泉嶺,鍊石補天的銀河峽等都是後人樂以稱道的“女媧補天”的原型物。它們規模宏大,自然形成。形象逼真,系統完整,為全國所僅有。經諸多專家學者考查認證:女媧神話之原創地即為濟源市邵原鎮為中心的古邵州一帶。邵原及周邊地區女媧神話之多,相對集中,直面全國,其它地方均不具備,顯散於邵州大地上的古地名、古文物、古遺存,充分證明了專家及口傳的意見。從地理、地緣觀點觀察,邵原北依太行,中條為屏障,南有黃河縈帶,與巍峨聳天的伏牛山相望。東有王屋天壇毓秀,西有三晉大地鍾靈,方圓五十里屬黃土淺丘帶。清乾隆26年(公元1761年),濟源縣令蕭應植巡視邵原,即為此景所震憾,遂賦詩道:“太行西與析城連,一望嵯峨萬崗懸。山經遙通晉水曲,岩關深鎖嶺雲鏇。”正是此方熱土,滋育了遠古先民,也孕育了華夏文化,先後在與自然災害搏鬥中,利用身邊山水物事,以超凡的想像,編織了奇譎詭異的創世神話,以表現戰天鬥地的雄偉氣魄和高度智慧。

河南非遺目錄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擁有郟縣大銅器、麒麟舞、四平調、河洛大鼓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首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古歌 | 布洛陀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級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斯)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第二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傳說 | 永定河傳說 | 楊家將傳說 | 堯的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西湖傳說 | 劉伯溫傳說 | 黃大仙傳說 | 觀音傳說 | 徐福東渡傳說 | 陶朱公傳說 | 麒麟傳說 | 魯班傳說 | 八仙傳說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 屈原傳說 | 王昭君傳說 | 炎帝神農傳說 | 木蘭傳說 | 巴拉根倉的故事 | 北票民間故事 | 滿族民間故事 | 徐文長故事 | 嶗山民間故事 | 都鎮灣故事 | 盤古神話 | 邵原神話群 | 嘎達梅林 | 科爾沁潮爾史詩 | 仰阿莎 | 布依族盤歌 | 梅葛 | 查姆 | 達古達楞格萊標 | 哈尼哈吧 |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米拉尕黑 | 康巴拉伊 | 汗青格勒 | 維吾爾族達斯坦 | 哈薩克族達斯坦 | 珠郎娘美 | 司崗里 | 彝族克智 | 苗族賈理 | 藏族婚宴十八說 | 童謠 | 桐城歌 | 土家族梯瑪歌 | 雷州歌 | 壯族嘹歌 | 柯爾克孜約隆 | 萬榮笑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