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盤古神話,是在中國流傳得非常廣泛的一則開闢神話,也是引起近代學者十分關注的一則上古神活。盤古神話產生於非常久遠原始文化時期,它的產生有著深遂的歷史背景。當人類進入山頂洞文化時期,人的腦髓發達得多,腦量達到1300—1500毫升。思維能力也顯著增強。由於思維能力的增強,山頂洞人在意識形態方面產生了靈魂不滅的觀念。神話思維開始萌動。距今34000年。
出處
關於天地開闢的神話。盤古神話,始見於《藝文類聚》所引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和清人馬驌《繹史》所引《五運歷年紀》。
內容
盤古神話的內容大概是說,遠古時天地渾沌象個大雞蛋,盤古就生長在這個大雞蛋中。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和地分裂開來,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天地當中,智慧超過天,能力超過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長一丈。這樣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極高了,地極厚了,盤古的身子也極長了。
盤古臨死時,呼出的氣成了風和雲,聲音成了雷霆,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四肢五體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膚變成田土,頭髮和髭鬚變成天上的星星,皮膚上的汗毛變成草和樹木,牙齒和骨頭變成金屬的礦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變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變成雨,……盤古用他的身體化成世界萬物。
歷史
盤古神話雖未見於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經》所記的燭龍神話卻有相似之處,或者就是這一神話的演變,後來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盤瓠傳說的某些因素,才創造出這樣一個開天闢地的神話人物。到明末週遊寫《開闢衍繹》,盤古手裡又給加上了斧頭和鑿子這兩件勞動工具,故事內容發展為包含勞動開闢天地的觀念。
有關盤古的神話,最早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廣泛流傳。苗,瑤向來崇奉盤古,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侗、仫佬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闢地的人類始祖。“今南海有盤古氏亘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①。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有壯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帶,就有追葬盤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競立有盤古氏的廟宇,人們為之“祝祀”。可見盤古在古代壯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有一篇神話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渾沌象一個大雞蛋,盤古就生存在中間,後來大雞蛋爆裂了,於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風雲、草木等等是盤古死後身軀分化而成的:“氣作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目、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獄,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②。”
這種說法,古籍文獻也有記載。如“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③。桂西一帶,今天還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盤古開天闢地歌》:
盤古開天地,
造山坡河流,
劃洲來住人,
造海來蓄水。
盤古開天地,
分山地平原,
開闢三岔路,
四處有路通。
盤古開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為有盤古,
人才得光明④。
(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註:①梁任昉:《述異記》。②徐整:《五運歷年記》、《絳史》卷一。③梁任昉:《述異記》。》。④七朝榮唱,廖元田、農達奴記錄:壯族文學史調查組蒐集。
影響
盤古神話是我國開闢神話的濫觴
馬克思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馬克思關於神話本質的論斷告訴我們:想像、幻想、不自覺的藝術加工,是人類處於童年時期的思維特徵。原始人類關於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解釋,正是依據這一思維特徵進行的。當原始人類為了自身生存而和大自然發生關係時,往往迫切需要揭開自然形成之謎。於是他們自然地創造了開天闢地的英雄——盤古,並把宇宙開闢的功績歸於盤古一人。這種看來是極其荒誕不經的解釋,正說明原始人類是依照他們持特的思維方式,去解釋自然,創作“文學”的。
關於盤古神話,茅盾先生在其所著《中國神話ABC》一書中,曾作過一個大膽的猜想。他認為盤古神話屬於中國嶺南民族神話。現在看來,這已不是猜想,而是一種科學的預見。越來越多的材料證明著,盤古神話的確是南方少數民族神話,而且是我國開闢神話的濫觴。
天地開闢,宇宙形成,原是我國古代各民族人民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也許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確曾創造過許多開闢神話。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未予記錄下來。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就提出過關於天地創造的問題:“邃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號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圜則九重,執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意思是說:遠古太始之元,世界上什麼都沒有,又有誰把這些事傳下來?在天地尚未形成時,一片混沌,又有誰考定它?白天與黑夜,晴陰晦明,又有誰詳細知道?至於說到天有九重,是誰營造的呢?這樣大的功力,又有誰最先完成?顯然屈原的《天問》,不是憑空產生的。在他生活的時代,一定有許多關於宇宙開闢的神話,引起屈原極大的興趣,所以他才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細細追究。但不知什麼原因,詩人只提問,不解答。《山海經》雖集我國古代神話之大成,也沒有一則神活,直接或間接地回答屈原在《天問》中提出的問題。直到三國時,吳人徐整,方從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收集了盤古神話,載入《三五歷記》中,這算是我們迄今所知,最早見於古藉記載的天地開闢神話。《三五歷記》已佚失。《藝文類聚》卷一引《三五歷記》云: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
這則記載說明,當天地渾沌未開之時,盤古己孕育其中,而且他是隨著天地的形成、變化而成為開天闢地的巨人的。而傳說中的“三皇”(註:三皇”之說不一:《河圖·三五曆紀》以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尚書大傳》以遂人、伏羲、神農為三皇;《白虎通》以伏義、神農,燧人或伏羲,神農,祝融為三皇,《春秋·運斗樞》以伏羲,神農、女媧為三皇……)則在盤古之後。這也說明盤古神話產生的久遠。
又《繹史》卷一引《五運歷年紀》云: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牤。”
這一段屬於解釋神話的文字,雖然簡單,但它對自然萬物,山川草木的形成和對人類起源的解釋,無疑是打上原始初民思維特徵的。它對盤古形象的描述極為生動。在原始初民看來,既有盤古,那么自然界諸事物的創造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盤古神話,放到世界神話的範疇里去考查,我們就會發現,它與世界各國的開闢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在希臘與北歐神話中,都認為宇宙是混沌狀態、天地不分。關於萬物起源,希臘神話說是愛神厄洛斯取箭射入地的冷胸,地乃生萬物;在北歐神話中,則說世界萬物是由奧定用冰巨人伊密爾的屍體造成的。奧定“將他的肉造成土地,置於混沌一團之中;將他的血造成海,圍繞土地;將他的骨骼造成山;齒造成岩石;頭髮造成樹木花草和一切菜蔬。他們又把伊密爾的骷髏造成了天,覆蓋了地與海,把它的腦子造成雲”等等[2]。如果我們把盤古神話放到我國西南各少數民族的神話領域去考查,我們就會發現,各民族開闢神話具有更多的相似,有時竟至是同一母題神話的不同異文罷了。如納西族《創世紀》,白族《創世紀》、《苗族古歌》以及壯、布依、侗、彝等族的開闢神話中都有類似的說法。
我們也應當看到,徐整關於盤古神話的記載,也還只是這一神話的片斷,而且這種片斷的記載滲透了作者的思想,如:他將盤古神聖化(神於天、聖於地)、哲學化(陰清為天,陰濁為地)、歷史化(後乃有三皇)。但從整體來看,這些又無損於盤古神話的原型。
素材來源窺測
關於盤古神話素材的來源問題,相傳為梁人任昉所撰之《述異記》提供了一些線索。書中云:
昔:盤古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泣為江河,氣為風,聲音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亘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昉按: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然而生物始於盤古。
現存《述異記》,是後人集遺文、益以他書而託名於任昉的一部半真半假的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舊本題梁任昉撰,其中有北齊武成、河清年事。蓋亦如張華《博物志》合而成,半真半偽之書也。”既然是真假參半,有真有假,我想,只要這假不是虛構,而僅僅是對是否為任昉所撰而言的話,那末,對於研究盤古神話在歷史上的流傳情況,仍有重要參考價值。特別是其中如下的一段實錄:“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亘三百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很明顯地暗示這則神話,來源於我國南方的兩粵地區,從現存的一些民俗資料情況來看,亦不虛妄。
在廣西,盤古開天闢地和垂死化身的神話,至今仍以“神唱”(第一人稱)的形式,大量地保存在壯族和瑤族師公們古代的唱本里。如武鳴壯族師公“跳神”中的“盤古歌贊”詞云:
泰山盤古是我屋,大嶺盤古是我身,
庚子其年造天地,盤古出世到如今。
自我盤古初出世,造化天盤及地盤。
左眼化為日宮照,右眼化為月太陰。
骨肉化為山石土,頭腦化為黃金銀,
肚腸化為江河海,血流是水去無停。
手指化為天星斗,毛髮化為草木根,
只是盤古有道德,開天立地定乾紳。
河池地區的壯族師公,還保留有盤古哥哥與盤古妹妹開天闢地後,兄妹結婚,創造人類的神話。來賓、武宣等縣的壯族師公的“唱盤古”的唱本至今仍以說唱的形式,廣泛地流傳在這一帶壯族民間。所有這些,都說明,盤古神話是廣西北部壯族地區歷普遍流傳的一則古代的開闢神話。
這則神話,在廣西瑤族聚居酌地區傳播的也同壯族一樣,基本上保存在各種宗教儀式巾的“神唱”里,如山子瑤的祭神儀式中的“盤王歌唱”,坳瑤的“盤王坐席神唱”,榮山瑤的“盤王神唱”內容基本上類同。如山子瑤的“盤王歌唱”云:
日月在天定爺眼,日月雙排定乾坤。
頭便是天腳是地,兒孫正在腹中心。
梁山樹木爺頭髮,石頭便是牙齒根。
江水長流爺肚腸,深潭魚龜是肝心。
茶山瑤的“還盤王願”里的盤古神唱,與其他瑤族支系的神唱稍有不同,帶有受漢文化影響的明顯痕跡。盤古垂死化身按傳統的五行學說來安排的。詞云:
神是先天盤古降,暫離紫府下凡塵,
入筵領受郎財馬,撩頭略唱我原因。
身化中宮戊已土,骨肉筋胺四劃分,
身煞無桑為日月,件件天界作星辰,
眉須山林為草木,骨回峰嶺□為□,
腸腑良田為萬頃,血髒化為五海門.
頭化東方甲乙木,腳化西方號庚申,
左手南方丙丁火,右手北方號江津。
身化中官戊已土,五方萬姓至人民,
福德留得天下去,我是開天立地神。
廣西的壯族,在古代屬百越民族,它包括古西歐越和古駱越人。西甌越人多聚居在今廣西的東部和北部的山區;而駱越人則多聚居於今廣西之西南部古駱越水的河谷地區。從盤古神話在今北壯地區的流傳情況來看,它可能是古西甌越人中的一則開闢神話。
古駱越人也有自己的開闢神話,不過它不是盤古,而是一個名叫姆六甲的女神。古西歐越人,成史籍中被稱為蠻越,由於地理條件,它與中原地區的漢族文化接觸較早,春秋戰同時期,開始隸屬於當時的楚國。
公元前二一七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曾派遣尉屠睢與任囂等率領五十萬大軍,“略定揚越”,在西線戰場上擊潰了西甌人的反抗,統一嶺南,設定了桂林、南海與象郡,對這些地區委派官吏進行直接統治。為了防止這些“百越”民族的反叛,除派重兵駐守外,還遷徙了大批移民,以“與越雜處”,從而進一步加強了漢、壯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
公元前二○七年,秦王朝覆滅,南海郡守將趙佗兼併桂林、象郡,建立南越王國,實行地方割據。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劉徹利用越南政權的內部矛盾,用兵兩粵。“蒼捂王趙光者,越王同姓,聞漢兵至,及越揭楊令定自定屬漢;越桂林監居翁、諭甌、駱屬漢,皆得為侯。”(《史記·南越列傳》)嶺南又重歸統一。隨著這種統一,嶺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古代文化,也相繼傳入中原地區,特別是宗教方面。漢初,漢高祖平定天下時,曾下令將各地的巫師們集中長安,“置祠祝官,女巫”,讓他們各自祭祀自己的神靈。據《史記·封禪書》載:“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社、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屬;秦巫祠社主、巫保、族虆之屬。荊巫調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九天巫祠九天;皆以歲時祠宮中。其河巫祠河於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時(日)。”當時,由於南越割據,所以諸巫中沒有越巫。及武帝平定兩越後,於是長安諸巫小,又增添有越巫了。據《封禪書》載:是時既滅兩越,越勇之萬言:“越人俗鬼,而其祠皆見鬼。昔東甌王敬鬼,壽百六十歲,後世怠慢,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上信。越祠雞卜始用。越巫當即為壯巫。“雞卜”是壯族民間所普遍信奉的一種占卜方法。壯族的盤古神話通過越巫跳神活動,流傳到長安,也就是情理之中事了。
重要意義
盤古神話在中國的流傳是很廣的,任昉在其《述異記》中,就引用了“秦漢間俗說”、“先儒說”、“古說”、“吳楚間說”。還講到“南海有盤古氏墓,亘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這都是由盤古神話而產生的殊風異俗。值得注意的是任昉認為:“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然則生物始於盤古。”遺憾的是,這一關於盤古神話開闢性質的真知灼見並未引起後來研究者們的足夠重視,並在文學史上給盤古神話以應有的位置。
盤古神話為什麼遭到如此冷遇呢?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幾點:
第一,和《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文獻所記載的神話相比,盤古神話儘管產生很早,但文字記載出之較晚,它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人徐整首次記錄的,所以,自然進不了文學史的原始社會文學。
第二,盤古神話系民間口頭文學的記錄,而口頭文學,一向不被文學史家所重視。我們認為,神話是民間文學的源頭之一。這一源頭有時被人們發現,加以記錄;有時又不被人們發觀記錄而仍然流傳在口頭。無論有人發現與無人發現,它都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且,口頭文學,由於它流傳上的特點是很難斷代的。對待民間文學,特別象神話一類的作品,主要看它所反映的內容。盤古神話,無疑反映了原始初民對宇宙、自然萬物形成的認識,它產生在人類的童年時代,至今還在人民民眾中口耳相傳。應當說,它是一種極其古老的神話。
第三,盤古神話,是南方少數民族神話,而《中國文學史》向來又以漢民族文學為主,以書面文學為主,於是它也為一些文學史家所忽視。
盤古神話,在我國各民族古代神話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公元3世紀出現的文學記載,與今天仍在民間流傳的作品相印證,對於我們探討盤古神話的源淵和流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價
盤古神話是以漢民族為主的、多個民族共有的最古老的創世傳說之一,很早就被文人記入各種文獻中,流傳廣泛,在海內外華人中具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它對於研究中華民族宇宙觀、自然觀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它還具有民俗學、語言學、歷史學等方面的價值。以神話集群的形式流行是河南盤古神話的特點,完整的神話群與歷史上文人的大量帶有明確地理方位特點的記述,以及與之相吻合的眾多實物遺蹟的存在,使之成為河南較為顯著的文化資源優勢之一。
河南非遺目錄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擁有郟縣大銅器、麒麟舞、四平調、河洛大鼓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首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苗族古歌 | 布洛陀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級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斯)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
第二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八達嶺長城傳說 | 永定河傳說 | 楊家將傳說 | 堯的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西湖傳說 | 劉伯溫傳說 | 黃大仙傳說 | 觀音傳說 | 徐福東渡傳說 | 陶朱公傳說 | 麒麟傳說 | 魯班傳說 | 八仙傳說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 屈原傳說 | 王昭君傳說 | 炎帝神農傳說 | 木蘭傳說 | 巴拉根倉的故事 | 北票民間故事 | 滿族民間故事 | 徐文長故事 | 嶗山民間故事 | 都鎮灣故事 | 盤古神話 | 邵原神話群 | 嘎達梅林 | 科爾沁潮爾史詩 | 仰阿莎 | 布依族盤歌 | 梅葛 | 查姆 | 達古達楞格萊標 | 哈尼哈吧 |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米拉尕黑 | 康巴拉伊 | 汗青格勒 | 維吾爾族達斯坦 | 哈薩克族達斯坦 | 珠郎娘美 | 司崗里 | 彝族克智 | 苗族賈理 | 藏族婚宴十八說 | 童謠 | 桐城歌 | 土家族梯瑪歌 | 雷州歌 | 壯族嘹歌 | 柯爾克孜約隆 | 萬榮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