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武豆腐

朱洪武豆腐

朱洪武豆腐又名鳳陽釀豆腐,是沿淮地區漢族傳統名菜,此菜是豆腐夾餡,雖炸猶嫩,色奶黃,鹹鮮可口。據安徽鳳陽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幼時,因家境貧困靠乞討度日。一天他在鳳陽城內討到一塊“釀豆腐”,吃後感到頗有滋味,便經常到飯店去討食。他做了皇帝以後,時常想起家鄉風味,便從鳳陽將廚師召進皇宮為他專做此菜。廚師按照鳳陽的傳統做了這種釀豆腐,深得朱皇帝喜愛。此後皇宮宴席上也離不開這道菜,流傳至今,稱作“朱洪武豆腐”,馳名於世。

簡介

朱洪武豆腐洪武豆腐

“朱洪武豆腐”又名“鳳陽釀豆腐”,是沿淮地區傳統名菜。據鳳陽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幼時,因家境貧困靠乞討度日。一天他在鳳陽城內討到一塊“釀豆腐”,吃後感到頗有滋味,便經常到飯店去討食。他做了皇帝以後,時常想起家鄉風味,便從鳳陽將廚師召進皇宮為他專做此菜。

廚師按照鳳陽的傳統做了這種釀豆腐,深得朱皇帝喜愛。此後皇宮宴席上也離不開這道菜,流傳至今,稱作“朱洪武豆腐”,馳名於世。

主料

豆腐(南)250克,豬肉(肥瘦)100克

輔料

蝦仁25克,雞蛋清100克

調料

小蔥10克,10克,鹽5克,5克,白砂糖3克,黃酒5克,味素1克,澱粉(玉米)45克,豬油(煉製)75克各適量 。

製作工藝

1.將肥瘦豬肉切成綠豆大的末;

2.蝦仁瀝乾水,加精鹽少許、濕澱粉適量漿勻後剁碎;

3.炒鍋置火上燒熱,先用油將鍋滑一下倒出,放入蔥薑末各5克、肉末、蝦仁下鍋煸至鬆散;

4.再烹入紹酒,加精鹽少量、肉清湯30毫升、味素炒;

5.待炒和後,用濕澱粉調勻勾芡成餡,盛入盤內稍晾涼待用;

6.將豆腐去皮用刀修整齊,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的塊,再片成0.1厘米厚的片24片,平放在空盤內;

7.將蝦、肉餡心分成12份,放在豆腐片上面抹勻,再分別蓋上一片豆腐製成豆腐生坯;

8.將雞蛋清放碗內攪打成泡沫狀,加入乾澱粉調勻成糊;

9.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將豆腐坯沾勻蛋泡糊,逐個下入油鍋炸至挺起撈出;

10.再將油溫升至七成熱時重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11.鍋中放入肉清湯100毫升,投入豆腐,加精鹽適量、白糖以小火燒開加醋勾芡起鍋裝盤即成。

工藝提示

1.此菜以炸、燒兩種不同的烹製方法加工製成。八公山所產豆腐,非常鮮嫩,烹製時動作要輕,切不可將豆腐碰碎;

2.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1000克;

3.原料中豆腐的重量為去皮後豆腐的重量,實際應準備豆腐500克。 試用方法中餐|晚餐

食譜營養

豆腐(南):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有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豬肉(肥瘦):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於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蝦仁:蝦仁營養豐富,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蝦肉中含有豐富的鎂,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蝦肉還有補腎壯陽,通乳抗毒、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

雞蛋清:雞蛋清富含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和少量醋酸,可以增強皮膚的潤滑作用,保護皮膚的微酸性,以防細菌感染;此外,雞蛋清還具有清熱解毒作用;我國中醫還認為,雞蛋清性微寒而氣清,能易經補氣,潤肺利咽,清熱解毒,有助於延緩衰老。

食譜相剋

豆腐(南):豆腐不宜與菠菜、香蔥一起烹調,會生成容易形成結石的草酸鈣;豆腐忌於蜂蜜、茭白、竹筍、豬肝同食。豬肉(肥瘦):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蝦仁:1.食蝦嚴禁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否則,可生成三價砷,能致死;2.不宜與豬肉同食,損精;3.忌與狗肉、雞肉、獐肉、鹿肉、南瓜同食;4.忌糖;果汁與蝦相剋,同食會腹瀉。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營養成分

熱量1,487.53千卡

蛋白質52.64克

脂肪118.86克

碳水化合物54.88克

膳食纖維0.96克

膽固醇281毫克

維生素A60.3微克

胡蘿蔔素101微克

硫胺素0.35毫克

核黃素0.65毫克

尼克酸8.16毫克

維生素C2.5毫克

維生素E3,775.57毫克

鈣467.35毫克

磷593.98毫克

鉀925.64毫克

鈉3,435.42毫克

鎂190.56毫克

鐵12.18毫克

鋅4.72毫克

硒45.03微克

銅1.11毫克

錳1.89毫克

著名八大菜系

簡介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餚之特色也各有千秋。雖民間關於菜系之首的爭論頗多,但多為義氣之言,並無從考籍。
川菜雞絲米粉 | 芪蒸鵪鶉 | 香酥鴨 | 生爆鹽煎肉| 椒鹽蹄膀 | 乾煸鱔背 | 冬菜肉末 | 釀青椒 | 烤扁擔肉 | 一品豆腐湯 | 金錢口蘑湯 | 乾燒魚翅 | 炒雞什件 | 醋溜黃瓜 | 酸辣海參 | 醬爆鴨塊 | 紅燒豬蹄 | 麻辣豆腐 | 麻婆豆腐 | 水晶南瓜 | 辣白菜 | 泡菜炒肉末 | 川西肉豆腐 | 白果燒雞 | 辣子雞丁 | 龍眼甜燒白 | 白果燒雞 | 吉利大蝦 | 軟炸蝦糕 | 糖醋雞圓 | 荷葉蒸肉 | 網油魚包 | 芝麻兔 | 參杞羊頭 | 夾沙肉 | 連鍋湯 | 燉雞汁 | 東坡肘子 | 玻璃魷魚 | 酸辣海參 | 開水白菜 | 杏仁銀肺湯 | 口袋豆腐 | 芝麻肉絲 | 桃酥雞糕 | 金錢芝麻蝦 | 酸菜魚 | 參蒸鱔段 | 香酥山藥 | 豆渣豬頭 | 鹽煎肉 | 紅燒捲筒雞 | 乾煸肉絲 | 栗子白菜 | 砂鍋魷魚 | 三絲魚翅 | 夫妻肺片 | 芹黃燒魚條
魯菜糖醋魚 | 鍋燒肘子 | 蔥爆羊肉 | 蔥扒海參 | 鍋塌豆腐 | 紅燒海螺 | 炸蠣黃 | 香酥狗肉 | 五香熏驢肉 | 蘿蔔絲燉活蟹 | 脆炸裡脊卷 | 糖醋蝦丸 | 氽鮮貝丸子 | 水燜雞蛋 | 焦熘丸子 | 糖醋活海參 | 濃汁活鮑魚 | 雪花核桃泥 | 李神仙烤 | 清氽蠣子 | 火夾槽青魚 | 瓤蜜浸枇杷 | 扒翠珠活鮑 | 拖蒸偏口魚 | 油潑原殼螺
粵菜烏骨雞歸黃湯 | 白切雞 | 醬油雞 | 燒鵝 | 雙皮奶 | 三蛇龍虎會 | 蚝皇鳳爪 | 麒麟鱸魚 | 炸子雞 | 什錦冬瓜帽 | 炊太極蝦 | 海棠冬菇 | 冬瓜薏米煲鴨 | 鹽焗雞 | 玻璃白菜 | 蒜仔瑤柱豆苗 | 芙蓉煎滑蛋 | 叉燒肉 | 越秀雞 | 椰盅海皇 | 竹笙鴛鴦卷 | 白灼響螺片 | 沙嗲醬芥蘭 | 鐵板澆汁魚 | 椒鹽蝦
徽菜掌上明珠 | 瓤豆腐 | 清燉馬蹄鱉 | 雞茸燴蛤士蟆 | 茶葉熏雞 | 符離集燒雞 | 石耳燉雞 | 夾心蝦糕 | 玉兔海參 | 鳳尾蝦排 | 花菇田雞 | 八公山豆腐 | 蝦燕巢鳳尾 | 天下第一菜| 砂鍋豆腐 | 爆烏花 | 三絲燕菜 | 蟹粉獅子頭 | 全家富 | 問政山筍 | 朱洪武豆腐 | 葡萄魚 | 什錦肉丁
湘菜剁椒魚頭 | 花生紅棗雞 | 首烏麻地瘦肉湯 | 杜仲骨碎瘦肉湯 | 肉蓉鹿茸雞湯 | 五彩鮮貝 | 麵包雞排 | 尖椒炒臘肉 | 棕葉香雞翅 | 老薑雞 | 紅椒釀肉 | 麻辣田雞腿 |酸辣狗肉 | 麻仁香酥鴨 | 馬蹄白果蛋花湯 | 菊花青魚 | 火腿炒茄瓜 | 柴把魚 | 紅燒龜肉 | 東安子雞 | 好絲百葉 | 魚翅雞羹 | 富貴火腿 | 鳳尾腰花 | 生熏大黃魚 | 糖熘土豆丸 | 冰糖蓮子 | 冬菇藕夾 | 麻香酥鴨 | 麻辣仔雞 | 板栗燒雞 | 酸辣雞丁
浙菜糖醋魚 | 南瓜蒸肉 | 鹹蛋黃炒南瓜 | 西湖醋魚 | 叫花雞 | 水晶南瓜 | 東坡肉 | 龍井蝦仁 | 香菇炒青菜 | 楊梅肉丸 | 拌海蜇皮 | 紹興雞 | 雪菜豆皮 | 魚香茄條 | 糖醋小排 | 荷葉粉蒸肉 | 酥魚 | 杭州醬鴨 | 走油肉 | 菜遠牛肉 | 熬黃花魚 | 油燜春筍
閩菜拉糟魚塊 | 銀杏芋泥 | 葷羅漢 | 魚腩煲 | 龍鬚燕丸 | 七星丸 | 油條西舌 | 香油石鱗 | 芝麻豆腐 | 干貝水晶雞 | 銀耳川鴨 | 蔥爆肉絲 | 醉排骨 | 蟶溜奇 | 爆糟排骨 | 白炒響螺 | 西瓜盅 | 白拌黃螺 | 菜包
蘇菜紅燒牛肉 | 紅燒排骨 | 紅燒圈子 | 紅燒獅子頭 | 紅燒丸子 | 紅燒魚 | 紅松嫩雞 | 滑炒蝦仁 | 雞飯煲 | 雞絲炒麵 | 家常黃魚 | 醬豬肉 | 椒鹽八寶雞 | 菊花對蟹 | 烤櫻桃 | 扣三絲湯 | 栗子百果羹 | 龍穿鳳翼湯 | 龍鳳酸辣湯 | 滷鴨 | 眉毛酥 | 蜜棗核桃 | 蜜汁火方 | 薺菜山雞片 | 茄汁牛肉 | 芹菜肉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