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中國南北朝時期,據有江南地區的宋、齊、梁、陳四朝的總稱。因四朝都建都於建康,即今南京市,故後人或借指南京。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東晉之後建立於南方的四個朝代的總稱。自公元420年東晉王朝滅亡之後,在南方先後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國家,而它們存在的時間都相對較短。其中最長的不過九十五年,最短的僅有二十三年,是我國歷史上朝代更迭較快的一段時間。此時,中國正處於南北分裂的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南朝與北方的北齊、北魏、北周等國合稱為“南北朝”。
朝代介紹
南朝宋
(公元420—479年)
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是東晉末年發展起來的新興力量。他在與東晉四大家族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於公元420年他廢掉了晉帝,自立為王,國號宋。為區別於後世趙匡胤 建立的宋朝,史學家長稱之為“劉宋”。由於劉裕出身貧寒,又看到了東晉因大族屢屢興兵反抗而使其滅亡的教訓,故而在他登基後,不再重用名門大族。其用人也多為貧寒出身,兵權則主要交於自己的皇子,所以沒重蹈東晉發生大族割據的覆轍。然而,由於皇子相互間的爭權奪利,最後以至與相互殘殺,這是劉裕始料未及的。前四二二年,劉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繼即位。其中,文帝劉義隆在位的三十年間,是宋朝最繁榮的一段時期,這時南方的經濟、文化才真正有所發展。公元四五零年至公元四五一年,宋與北朝的魏國交戰雖各有勝負,但卻都損失慘重,使南北方無能力再發生大戰。從此,南北方相對穩定下來。公元四五四年,文帝薨。文帝死後,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後為帝,但他們倆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僅對諸將疑忌,而且兄弟間相互殘殺,政治一度混亂。在此期間,南兗州刺史蕭道成趁政治混亂之機而形成了較強的勢力。四七九年,蕭道成滅宋,建立齊。至此,宋朝宣告滅亡。南朝齊
(公元479—502年)
是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有二十三年。齊高帝蕭道成借鑑了宋滅亡的教訓,以寬厚為本,提倡節儉。他共在位四年,在他臨死前,要求其子武帝繼續統治其方針,並且不要手足相殘。武帝遵其遺囑,繼續統治國家,使南朝又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武帝死後,齊國的皇帝又走上了宋滅亡的老路,他們紛紛殺戮自己的兄親、叔侄,至東昏侯時,因其疑心過重,幾乎將朝內大臣全部處死。這樣一來齊國的江山又被動搖了。公元五零一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結束了齊的統治。南朝梁
(公元502—557年)
梁朝的建立者蕭衍擅長文學,499年被任命為雍州刺史,他乘齊國內亂,發兵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蕭衍是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在武帝時期,北方的魏國已經衰落,再無能力對南方形成威脅。這本應為南方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武帝卻昏庸無能,縱容大臣剝削人民,卻又以自己節儉為藉口,對一些忠臣的建議置之不理。公元五四八年,投降梁的東魏大將侯景倒戈。他以武帝從子蕭正德為內應,進攻梁國。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時,梁武帝早已餓死於城中,其子蕭綱即位,是為梁簡文帝。公元五五一年,侯景殺死簡文帝,因此梁已完全處於崩潰的邊緣。公元五五七年,在討伐侯景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陳霸先滅梁,建立陳。至此,梁宣告滅亡。南朝陳
(公元557—589年)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注定是短命的。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後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梁的統治,但畢竟由於國力衰微,陳的統治被局限於長江以南,宜昌以東的地方。公元五八三年,陳宣帝卒。其子後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南朝是繼東晉之後,由漢族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雖然他們的存在都不過幾十年,但其作為漢族的統治,使漢文化得以保存和發展。如果沒有它的存在,漢族則可能被其它的少數民族所消滅,使華夏文明就此結束。所以,南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為華夏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簡介
南朝繼承了東晉的領土,其範圍為中國南方——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其中:劉宋最大,北疆達到黃河;南陳最小,只有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國土。
南朝是繼東晉之後,由漢族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雖然南朝的4個政權各自存在都只有幾十年,但作為漢族政權在南方的統治,為漢族文化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的傳播作出貢獻,同時在南方興起了建康、江陵、揚州、成都等大城市,南方工商業也得到發展。所以,南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客觀上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和傳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化藝術
南朝是中國詩史上詩運攸關的重要時期。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說:“詩至於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一轉關也。”與魏晉詩人不同,南朝詩人更崇尚聲色,追求藝術形式的完善與華美。梁蕭子顯所說“若無新變,不能代雄”(《南齊書·文學傳論》),就是這種追求新變趨勢的理論總結。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一代詩風。鮑照的樂府詩,唱出了廣大寒士的心聲,他在詩歌藝術上的探索與創新也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山水詩的出現,不僅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為中國詩歌增加了一種題材,而且開啟了南朝一代新的詩歌風貌。繼陶淵明的田園詩之後,山水詩標誌著人與自然進一步的溝通與和諧,標誌著一種新的自然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產生。
政治經濟
南朝相對北朝,局面安定。各個王朝都對經濟進行了大開發,使得南方人口大量增加。464年,宋國戶口90萬8千餘,人口468萬餘。發達地區如會稽郡,人口就有35萬。
南朝時,南方的商業和手工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另外,閩江、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步的開發。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世系
宋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備註 | ||
---|---|---|---|---|---|---|---|
孝穆皇帝 (史稱宋穆帝) | 劉翹 | 未稱帝,劉裕追謚 | 劉裕生父 | ||||
高祖 | 武皇帝 [6] (史稱宋武帝) | 劉裕 | 420年 - 422年 | 永初(420年-422年) | |||
無諡號 (史稱宋少帝) | 劉義符 | 422年 - 424年 | 景平(422年-424年) | 劉裕長子 | |||
太祖(初謚中宗) | 文皇帝 (史稱宋文帝) | 劉義隆 | 424年 - 453年 | 元嘉(424年- 453年) | 劉裕第三子 | ||
元皇帝 (史稱宋元帝或宋義帝) | 劉劭 | 453年 | 太初(453年) | 劉義隆長子 | |||
世祖 | 孝武皇帝 (史稱宋孝武帝) | 劉駿 | 453年 - 464年 | 孝建)453年-456年) | 劉義隆第三子 | ||
大明(457年-464年) | |||||||
無諡號 (史稱宋前廢帝) | 劉子業 | 464年 - 465年 | 永光(464年) | 劉駿長子 | |||
景和(465年) | |||||||
太宗 | 明皇帝 (史稱宋明帝) | 劉彧 | 465年 - 472年 | 泰始(465年-471年) | 劉義隆第十一子 | ||
泰豫(472年) | |||||||
無諡號 (史稱宋後廢帝、蒼梧王) | 劉昱 | 472年 - 477年 | 元徽(472年-477年) | 劉彧長子 | |||
順皇帝 (史稱宋順帝) | 劉準 | 477年 - 479年 | 升明(477年-479年) | 史載劉彧第三子 實為桂陽王之子 |
齊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在位時間 | 死因 | 身份 |
---|---|---|---|---|---|---|
太祖 | 高皇帝(齊高帝) | 蕭道成 | 建元 | 479年-482年 | 重病而死 | |
世祖 | 武皇帝(齊武帝) | 蕭賾 | 永明 | 483年-493年 | 病死 | 高帝之子 |
世宗 | 文皇帝 ( 齊文帝) | 蕭長懋 | 未在位,蕭昭業追謚 | 武帝之子 | ||
鬰林王 (齊廢帝/齊鬱林王) | 蕭昭業 | 隆昌 | 494年 | 被砍死 | 文帝之長子 | |
海陵恭王 (齊廢帝/齊海陵王) | 蕭昭文 | 延興 | 494年 | 被殺 | 文帝之次子 | |
景皇(史稱齊景皇) | 蕭道生 | 未在位,明帝追謚 | 高帝之兄 | |||
高宗 | 明皇帝 ( 齊明帝) | 蕭鸞 | 建武 | 494年-497年 | 病死 | 景帝之子 |
永泰 | 498年 | |||||
煬皇帝 (齊煬帝/齊廢帝/齊東昏侯) | 蕭寶卷 | 永元 | 499年-500年 | 被太監斬首 | 明帝之長子 | |
和皇帝 ( 齊和帝) | 蕭寶融 | 中興 | 501年-502年 | 被殺 | 明帝之八子 |
梁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在世時間 | 年號 | 年號使用時間 |
---|---|---|---|---|---|
太祖(梁高祖追尊) | 文帝 ( 梁 文帝) | 蕭順之 | 未在位 | ||
高祖 | 武帝 ( 梁武帝) | 蕭衍 | 464年—549年 | 天監 | 502年—519年 |
普通 | 520年—526年 | ||||
大通 | 527年—528年 | ||||
中大通 | 529年—534年 | ||||
大同 | 535年—545年 | ||||
中大同 | 546年 | ||||
太清 | 547年—549年 | ||||
( 梁 前廢帝) | 蕭正德 | 549年 | 正平 | 548年—549年 | |
太宗 (初謚高宗) | 簡文皇帝 (初謚明帝) | 蕭綱 | 503年—551年 | 大寶 | 550年—551年 |
高宗 | 昭明皇帝 ( 梁昭明帝) | 蕭統 | 501年—531年 | ||
安帝 ( 梁安帝) | 蕭歡 | ||||
興文帝 ( 梁興文帝) | 蕭棟 | ?—552年 | 天正 | 551年 | |
漢帝 | 侯景 | ?—552年 | 太始 | 551年—552年 | |
( 梁後廢帝) | 蕭紀 | 508年—553年 | 天正 | 552年—553年 | |
世祖 | 元帝 ( 梁元帝) | 蕭繹 | 508年—554年 | 承聖 (承聖元年) | 552年 |
天正 (天正二年) | 553年 | ||||
承聖 (承聖二年) | 553年 | ||||
承聖 (承聖三年) | 554年 | ||||
肅宗 (蕭莊追尊) | 閔帝( 梁閔帝) | 蕭淵明 | ?—556年 | 天成 | 555年 |
穆宗 (蕭莊追尊) | 敬帝、(陳霸先追尊) | 蕭方智 | 543年—558年 | 紹泰 | 555年—556年 |
太平 | 556年—557年 |
陳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在位時間 |
---|---|---|---|---|
太祖(陳霸先追謚) | 景皇帝(陳霸先追謚) ( 陳景帝) | 陳文贊 | ||
始興昭烈王(陳霸先追謚) | 陳道譚 | |||
高祖 | 武皇帝 ( 陳武帝) | 陳霸先 | 永定 | 557年-559年 |
世祖 | 文皇帝 ( 陳文帝) | 陳蒨 | 天嘉 | 560年-566年 |
天康 | ||||
(陳廢帝) | 陳伯宗 | 光大 | 567年-568年 | |
高宗 | 孝宣皇帝( 陳宣帝) | 陳頊 | 太建 | 569年-582年 |
煬公(長城煬公) | 陳叔寶 | 至德 | 583年-589年 | |
陳後主 | 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