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料
九轉大腸(BraisedIntestinesinBrownSauce)
主料:豬大腸3條(重約750克)
輔料:香菜末1.5克、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各少許,蔥末、蒜末各5克、薑末2.5克
調料/醃料:紹酒10克、醬油25克、白糖100克、醋54克、熟豬油500克(約耗75克)、花椒油15克、清湯、精鹽各適量
製作方法
主要工序
1.將豬大腸洗淨,用50克醋和少許鹽里外塗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漂洗後放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燜燒熟,撈出切成3厘米長的段,再放入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水。2.炒鍋上中火,倒入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大腸炸至呈紅色時撈出。鍋內留油25克,放入蔥、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酒,迅速放入腸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燒至湯汁收緊時,放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顛翻均勻,盛入盤內,撒上香菜末即成。
製作提示
1.肥腸用套洗的方法,里外翻洗幾遍去掉糞便雜物,放入盤內,撒點鹽、醋揉搓,除去粘液,再用清水將大腸里外沖洗乾淨;
2.將洗乾淨的肥腸先放入涼水鍋中慢慢加熱,開後10分鐘換水再煮,以便除去腥騷味;
3.煮肥腸時要寬水上火,開鍋後改用微火。發現有鼓包處用筷子扎眼放氣,煮時可加姜、蔥、花椒,除去腥臊味;
4.製作時要一焯、二煮、三炸、四燒。
製作工藝
1.將肥腸洗淨煮熟,細尾切去不用,切成2.5厘米長的段,放入沸水中煮透撈出控乾水分;
2.炒鍋內注入油,待七成熱時,下入大腸炸至金紅色時撈出;
3.炒鍋內倒入香油燒熱,放入30克白糖用微火炒至深紅色,把熟肥腸倒入鍋中,顛轉鍋,使之上色;
4.再烹入料酒、蔥姜蒜末炒出香味後,下入清湯250毫升、醬油、白糖、醋、鹽、味素、湯汁開起後,再移至微火上煨;
5.待湯汁至1/4時,放入胡椒粉、肉桂(碾碎)、砂仁(碾碎),繼續煨至湯乾汁濃時,顛轉勺使汁均勻地裹在大腸上,淋上雞油,拖入盤中,撒上香菜末即成。
食品特點
山東風味菜餚。將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是魯菜系中的名菜之一。
相關典故
“九轉大腸”出於清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酒店首創,九華樓是濟南富商杜氏和邰氏所開。杜氏是一巨商,在濟南設有9家店鋪,酒店是其中之一。這位掌柜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什麼都要取個九數,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九華樓”設在濟南縣東巷北首,規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師高手,對烹製豬下貨菜更是講究,“紅燒大腸”(九轉大腸的前名)就很出名,做法也別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製作時先煮、再炸、後燒,出勺入鍋反覆數次,直到燒煨至熟。所用調料有名貴的中藥砂仁、肉桂、豆蔻,還有山東的辛辣品:大蔥、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鹹兼有,燒成後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有一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眾人品嘗這個佳肴都讚不絕口。有一文士說,如此佳肴當取美名,杜表示歡迎。這個客人一方面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讚美高廚的手藝,當即取名“九轉大腸”,同座都問何典?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吃此美餚,如服“九轉”,可與仙丹媲美,舉桌都為之叫絕。從此,“九轉大腸”之名聲譽日盛,流傳至今。
含營養素
·熱量(1774.41千卡)、·維生素B6(0.08毫克)、·蛋白質(56.03克)、·脂肪(155.44克)、·泛酸(0.04毫克)、·碳水化合物(38.00克)、·葉酸(9.10微克)·、膳食纖維(0.67克)、·膽固醇(1027.50毫克)、·維生素A(73.13微克)、·胡蘿蔔素(124.00微克)、·硫胺素(0.48毫克)、·核黃素(0.88毫克)、·尼克酸(15.18毫克)、·維生素C(4.48毫克)、·維生素E(14.16毫克)、鈣(124.01毫克)、·磷(496.33毫克)·、鉀(543.43毫克)、鈉(3935.58毫克)、·鎂(98.81毫克)、·鐵(11.72毫克)、·鋅(8.15毫克)、·硒(128.54微克)·、銅(0.55毫克)·、錳(1.98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