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村

石龍村

浙江石安吉縣石龍村位於浙江安吉縣東北部,與長興縣吳山鄉毗連。1927年陳嶸取南、中、北3座廟社之意曾命名為三社。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大隊駐地石龍口,始更名為石龍。省道鹿(山)唐(舍)公路直穿村境,為安吉東北大門,曉墅鎮經濟開發區。轄石龍口、童子頭、漲子塢口、雞籠山、桃園、彭家、十字街、富家村、白鶴山、神遊塢口、里沖、道士山、大塘口、楊梅岑14個自然村。隸屬曉墅鎮。1992年有802戶、2831人。石龍村還有浙江省景寧縣外舍鄉石龍村。本文主要介紹浙江省安吉縣石龍村。

村情簡介

石龍村石龍村
石龍村區早有人類聚居。在漲子塢、神遊塢一帶,相傳古代有360座廟宇(今殘存屋基和古井);海拔294米的泗洲山頂,原有廟宇36間,“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清鹹豐、同治年間的戰爭、瘟疫,致使人口銳減,只剩彭、費、施、姚、葉、陳幾家。後有溫州平陽、瑞安移民大量遷入。光緒四年(1978)有安徽人、20世紀20年代有蘇北人、70年代有縣內水庫移民遷入,但仍以溫州人為主。

溫州移民在生活、生產上保留著原有的風俗習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的改善,風俗習慣在不斷變化,特別在80年代以來,村民紛紛建造門戶高大、磚瓦結構的住房,頂高檐低的撲蓋稻桶形草房早已絕跡;婦女出門不再包頭布;家家戶戶吃大米飯,不再食用番薯飯。在村內或在外遇見老鄉,都操溫州話。大多村民能講二三種方言。

經濟發展

石龍村奔流而下
曉墅鎮地處杭嘉湖平原邊緣,石龍村為全鎮唯一的半山區。全村土地2萬餘畝,23是低山丘陵,13為平地。不僅具有竹木、茶果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平地寬廣,靠近曉墅鎮人民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宜於發展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是安吉縣發展經濟的一塊寶地。

針對旱災頻繁的特點,70年代開始興建神遊塢水庫,至1981年竣工,總庫容119萬立方米;又在水庫建成水電站,裝機容量40千瓦,年發電量為5萬千瓦時。1988年起,疏通南北乾渠和中支渠,築成“三面光”渠道,擴大灌溉面積。由於水利條件不斷改善,糧食產量提高,1992年,1611畝水田糧食總產805噸,比50年代初增長4倍。
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全村有山林1.6萬餘畝,旱地1550畝,茶園550畝,果園170畝。加強竹木和茶果的培育管理,1992年砍伐毛竹4.5萬支、小竹27.5噸、木材50萬立方米,生產茶葉17.7噸、水果85噸。村辦林場擁有用材林、苗圃、茶園、果園等1000餘畝,近年還種植紫竹100畝。村民房前屋後廣種竹木、果樹,庭園經濟興旺。

80年代以來,村區建有湖州市屬絲綢服裝廠,縣屬綢廠和變電所,鎮屬水泥三廠、布廠和鍋爐成套設備廠,村屬磚瓦廠、石礦、石英礦、糧食加工廠和絲綢織造廠,大多分布在公路兩旁。個體戶發展較快,有從事運輸、商業、服務業的,有自設織機從事紡織的,還有去深圳、嘉興等地做工的。連同集體企業,村民從事二、三產業的有800餘人,占總勞力的50%左右。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448萬元,比1980年增長11.8倍。

革命搖籃

石龍村怪石
1938年冬建立中共安吉縣工委(不久稱縣委)。縣委機關曾兩次(1939年4月~1940年5月、1941年1~6月)駐於三社,村民謝鼎貴、蔡孝玉分別擔任縣委宣傳部長和婦女部長。縣委所屬的東區區委設在三社,區委書記由蔡孝玉擔任。

1939年,三社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有70餘人參加的抗日自衛土槍隊。謝鼎貴任中隊長兼軍事教練,省政工三隊中共黨支部書記何堅白兼任政治指導,蔡孝玉任政治輔導。土槍隊蒐集國民黨逃兵失散的槍枝彈藥,購買修理土槍,自製檀樹大炮,開展軍事訓練,學習抗日救國道理,夜間組織巡邏放哨,對維護社會治安、宣傳組織民眾抗日救國、發展壯大共產黨組織等,均起到重要作用。三社村成為共產黨指揮全縣抗日救亡活動的中心,人稱三社村為“安吉革命的苗圃和搖籃”。

在黨的哺育和陳嶸的關懷下,三社村出了不少人才。曾任三社農校校長的潘伯絡,抗日戰爭勝利後去台灣開發林業,後定居美國;其女潘芳雲常回村探親。村民現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及省內具有高級職稱的有陳振樹、陳振勵、莊茂長、陳基法、周妙奇、陳妙海、錢一琴等7人。還有在安吉或外地從事科學研究、經濟、教育等項工作,或在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擔任要職的。據80年代統計,石龍村在外工作的有140多人。

景寧縣外舍鄉石龍村

為浙江省景寧縣外舍鄉石龍村村民委員會駐地,位於城東北4.2公里。在外舍村西北。曾名水碓後,又以片村石埠坑為名,後以村後三條山脈似龍奔騰而至,故更名石龍村。經縣人民政府批准為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老區村。轄3個自然村,80戶,279人。耕地面積13公頃,林地536公頃。產水稻、花生木材毛竹等。全村共有移民89戶298人。其中移居蓮都區79戶266人;移居諸暨市9戶30人,奉化市1戶2人。

民俗風情

石龍村路邊的溪水
端午節
端午節活動已十分豐富多彩。“端午懸蒲艾於門,造角黍,黑飯以饋遺親戚者。以雄黃、菖蒲泛酒飲之,仍用以抹小兒諸竅。復以色絲為索,名長命縷,系其臂足,煎百草為湯,老幼畢浴。社廟備龍舟競渡,幾至旬。”

拜年的紙蓬包
按舊習,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裡去,都要帶禮品。50年代以前,禮品比較簡單,大都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有的印有祝賀新年的花邊字樣),故稱“紙蓬包”,又名“高包”、“紅包”。沒包裝禮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則根據所走的親戚情況所定,舊時的南貨店,每逢春節,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後,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生意好的話,要包到元宵節之後。有的店在一個紅包內只裝二十多個紅棗。說來可笑,經過東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後,包破了,包中紅棗被孩子們挖個洞摸著吃了,有時只剩一個,還在送來送去。

八月十六度中秋
每年夏曆八月十五日夜晚,舉國上下,家家戶戶都要暢敘一堂,共賞明月,同食月餅,歡度中秋佳節,以享天倫團圓之樂。可是浙江省寧波地方歡度中秋節,卻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說起原由,還有一段故事。

傳說,南宋寧宗時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彌遠,是明州(今寧波)人。他權勢日盛,專權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熱愛故土。每年夏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總要從京城臨安(今杭州)趕回寧波,與親屬團聚,與民同樂,一起賽龍舟,賞明月,吃月餅,共慶團圓。

有一年,中秋節前夕,史彌遠因處理朝廷公務,遲了一天,騎馬急急趕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於趕路,馬又失蹄,坐騎受傷,只好回宿紹興。等到第二天趕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彌遠心中非常苦惱。因為年年中秋,都如期趕到,今年中秋遲了一天,不能與民同樂了。誰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從早思盼到夜晚,還不見史彌遠回來,就一直未過中秋,等著他回來。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彌遠趕到,才一起歡歡喜喜,共慶中秋佳節。從此以後,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的風俗,改為八月十六日。一直從南宋延續到現在。

大竹海

石龍村中國竹海
中國大竹海地處安吉縣南大門,是安吉距杭州最近的旅遊景區。西連著名的亞洲第一蓄能電站天荒坪、南距杭州58 公里,北離湖州市70公里,至上海220公里。

景區總面積666.7萬平方米,是浙江省最著名的大毛竹示範基地,是亞非拉十七國毛竹科學培育基地,有“中國毛竹看浙江,浙江毛竹看安吉,安吉毛竹看港口”之譽。大毛竹青翠茁壯,直徑普遍有10餘公分,最大的達17公分,曾被中國農業展覽館收藏展出。

竹,是安吉最大的特色,方圓188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蓄積了百萬畝竹林和1.35億支毛竹。沿著公路前行,隨處可見竹依山而生,竹林似海。

從山底沿著竹製的梯道往上登,為了保護環境,建設者只是利用山中的土直接將路修成樓梯的形狀,然後用竹將其固定,並未像其他一些景區那樣搬來無數的水泥。沿著小路漸漸往上走,茫茫竹海便將遊人“包圍”其中,竹就在你的眼中、手中、腳下。景區內大毛竹連山遍坡,壯觀幽深。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高一村
高竹村
高朗村
古龍村
高二村
公安村
桂圩鎮
古田村
高峰街道
分界村
附城村
鳳西村
分界鎮
鳳凰村
豐盛村
駙台村
富強村
豐收村
富林鎮
芙蓉村
大平崗村
洞美村
大梘村
大台村
苹塘鎮
龐寨村
坡塘村
平西村
皮村
平山村
平南村
坪塘村
平垌村
蒲垌村
平沙村
彭山村
南充村
內東村
牛路村
農林村
南龍村
南洋村
逕口村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牡丹苑社區
睦崗鎮
睦崗村
睦民社區
木蚌村
蒙坑村
妙村
木格鎮
明星村
木源村
莫屋村
麻地村
馬頭村
木蘭村
馬寧村
馬寧鎮
麥村
民田村
莫村鎮
馬圩鎮
馬安村
茅崗村
廟村
南街鎮
坭塘村
牛圍村
南岸街道
南崗村
排沙鎮
平安村
平龍村
平南村
蟠龍村
芹田社區
前進社區
橋西社區
歧洲村
群力村
清水村
前途村
清湖村
錢村
橋頭社區
洽水鎮
仁尚里村
仁和村
石牌村
雙東北社區
沙街社區
三聖宮社區
沙街村
蘇二村
蘇三村
蘇一村
雙東南社區
沙上游社區
沙四村
三村
沙湖村
上水田村
水師營社區

沙心村
水寨村
石咀社區
水月村
上帶村
社崗村
石澗鎮
聖堂社區
三坑村
石咀鎮
寺灣村
沙坪村
四村
雙龍村
沙田村
上坑村
詩洞鎮
上洞村
昇平村
四保村
石龍村
雙興村
石灣村
石田村
上亭村
三聯村
松坑村
首嶺村
雙坡村
水邊村
石村
社坑村
石塘村
雙馬村
四聯村
山塘口村
石印村
三江村
桃二村
棠下村
塔腳社區
桃一村
同古村
塘尾村
塘角村
塘村
太和村
同文村
潭布社區
潭布鎮
塘下村
團結村
桃花村
文明社區
五和鎮
務水村
旺垌村
汶朗鎮
武壟鎮
文崗村
旺洞村

下黃崗二村
下瑤村
夏江村
杏花社區
星荷路社區
西江南社區
西江社區
新坑村
下寨村
湘下村
興義村
新田村
小竹村
徐豐村
下坑村
新龍村
小江村
謝屋村
新圩鎮[肇慶市]
新鄉村
秀林村
下帥壯族瑤族鄉
仙溪村
新洲村
孝友村
下坪村
仙洞村
躍龍社區
雅圖社區
依坑二村
崖洲村
雅韶村
義和村
永安鎮
嚴垌村
悅城鎮
永富村
魚田村
姚塘村
永平村
永紅村
姚村
嚴村
雲美村
正東社區
正西社區
洲仔鎮
中村鄉
鎮源村
中華村
鎮興村
閘崗鎮
鎮武村
中洲鎮
中和村
竹圍村
真竹村
灣邊村
新鳳村

茂名行政區劃百科(二)

茂名市位於南中國海之濱,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茂名“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