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17237 |
男 | 8913 |
女 | 8324 |
家庭戶戶數 | 493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6698 |
家庭戶男 | 8537 |
家庭戶女 | 8161 |
0-14歲(總) | 4946 |
0-14歲男 | 2651 |
0-14歲女 | 2295 |
15-64歲(總) | 10795 |
15-64歲男 | 5642 |
15-64歲女 | 5153 |
65歲及以上(總) | 1496 |
65歲及以上男 | 620 |
65歲及以上女 | 87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6232 |
區劃
大寧村 | 益村村 | 雙棟村 | 富源村 | 平崗村 | 雙樓村 | 扶賴村 | 古樓村 | 太憲村 | 大田村 | 光明村 | 古有村 | 曙光村 | 前鋒村 | 三聯村 | 車牛村 |
經濟
全鎮經濟基礎得到夯實,工業效益明顯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濟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4億元,財政收入268.7萬元,人均收入4165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鎮正闊步朝寬裕小康鎮邁進。
至2009年6月全鎮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920萬元,比2008年增長7%,實現工業總產值7740萬元,比2008年增長9%,實現農業總產值7740萬元比2008年增長9%,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116元,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鎮正闊步朝寬裕小康鎮邁進。
農業
積極實施“農業穩鎮”的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種植上突出效益,養殖上突出規模,花卉上突出檔次,進一步壓縮一批低效種養項目,2003年,全鎮共調整農田1300畝,大力發展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的沙糖桔、富貴竹的種植和金福山地雞、虎紋蛙的養殖等特色產品。發展了三個規模較大的“三高”農業示範基地:大田雲首村屬山場發展2460多畝綜合三高農業基地,主要種植柑、橙、南藥及養殖業;大燈籠山場、平崗山場發展6000多畝的白欖基地;大燈籠養雞走廊發展10萬隻金福山地雞基地。創辦了一批“短、平、快”種植示範點,在光明梅坑、古樓學唐等地創辦100畝以上的連片西瓜、蔬菜種植示範點,雙棟大碗垌100多畝的富貴竹基地,共發展“短、平、快”項目1350畝。積極發展農戶參與種養業,參與的農戶達1000多戶,扶持種養大戶20多戶。2003年,全鎮養殖金福山地雞18萬多隻,養殖優質鴨20000隻,養殖瘦肉型豬6500千頭。
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圍繞巴戟,肉桂、佛手等農產品建立一批農產品的深加工業,提升了農產品的含金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全鎮從事巴戟加工戶數1500多戶,占全鎮總戶數38%,成為遠近聞名的巴戟加工之鄉,年加工銷售巴戟1000多噸,年產值2000多萬元,產品遠銷廣州、廣西玉林等全國各地。
工業
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民營企業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幫助民營企業狠抓內部管理,擴大市場,促進民營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全鎮共有各類企業家,其中鎮辦企業200多家,形成以電力、塑膠、鑄造和木製品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2003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47億元。 莫村充分利用山區資源豐富的優勢,全鎮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6000千瓦,瓷土儲藏量達1億噸以上。豐富的水電和瓷土能源,成為莫村推動工業發展和招商引資的助推器。積極實施“以電帶廠、以廠促電”的工業發展路子,採取“以商引商”的辦法和“讓利求發展”的雙贏思想,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降底投資成本,2003年共引進新項目7個,資金2800萬元,招商引資的突破性進展,成為莫村新的經濟成長點。同時,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有個體工商戶568家,從業人數958人,其中較具規模的私營企業有26家,工業產值達1.8萬元。
莫村鑄造業始於道光初年,具有160多年歷史,素有“鑄造之鄉”的美譽。莫村鑄造業通過合股、合資等多種形式,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使這一傳統產業成為莫村的支柱產業,已發展到18家,從業人員達800多人,技工100多人,年產鑄件3000多萬件,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產品馳名內外,遠銷廣州、開平及全省各地。
招商引資
2009年莫村鎮堅持把招商引資放在經濟工作首位。工作中,首先,突出兩個“大”字,一是突出上大項目;二是突出大員上前線,由書記、鎮長親自掛帥,拉項目,跑資金。 其次,發揮“優勢”搞突破,一是發揮資源優勢;二是發揮區位優勢;三是發揮鄉情、親情網路優勢。2009年初,引進投資500多萬元的太憲環保新型的砂磚廠。2009年我鎮貢柑、砂糖桔種植面積已達到25133萬畝,預計產量高達6437萬斤,生豬養殖大戶也達到了150多戶等可喜的場面,年加工銷售巴戟4500多噸,年產值4500多萬元,產品遠銷廣州、廣西玉林等全國各地。
特色資源
莫村充分利用山區資源豐富的優勢,採取“以商引商”的辦法和“讓利求發展”的雙贏思想,2008年我鎮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發展主導產業,最佳化種植結構,繼續發展壯大沙糖桔、貢柑優勢,實行連片種植,到2009年6月止,全鎮已種植柑桔2萬多畝,新發展貢柑超過4000畝;二是搞好高產優質蔬菜示範點(光明種植黑皮冬瓜28畝,古樓、光明、雙棟種植茄瓜60畝)三是搞好農產品流通與銷售,積極引進訂單農業,確保農民利益,解決農民後顧之憂;四是農技推廣力度加大,漁業、畜牧業、副業全面發展;五是抓好農業技術培訓和推廣工作,做好農業諮詢服務,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抓好農作物的栽培及病蟲的防治。共印發資料8500多份,開展農業技術講座18期,參培人次達4700多次。
2008年莫村鎮繼續實施“工業強鎮”的戰略,狠抓民營企業的發展,鼓勵民營企業最佳化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幫助和引導民營企業狠抓內部管理,擴大市場,促進民營企業效益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抓好我鎮瓷土開發、鑄造業、塑膠業、等特色產業為龍頭,重點抓瓷土礦開發,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作為我鎮支柱產業的地位。利用礦山瓷土的優勢,帶動第二、三產業的發展,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擴大對巴戟、肉桂、佛手等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的含金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年加工銷售巴戟4500多噸,年產值4500多萬元,產品遠銷廣州、廣西玉林等全國各地。
城鎮建設
莫村鎮抓住被列為省中心鎮這一歷史機遇,成立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結合莫村實際,精心繪製藍圖,按照“小城鎮,高品位”原則,加快中心鎮規劃建設,推進莫村城市化進程。已建成三大開發商住區、三個住宅小區和一個教師村、三個集貿市場、一個教育區,面積由1997年的0.28平方公里擴增到2.8平方公里。
現已聘請肇慶市規劃設計院對圩鎮進行總體規劃修編,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力爭30年不落後。按照“拓新改舊,西工東政,南居北商”的布局,將在圩鎮西部建工業區,東部建行政區,北部建商貿區,南部建住宅區。
積極爭取各機關單位參與城鎮化建設步伐,像工商、財政、國稅、地稅、中心國小等單位,都在省道莫悅線兩旁新建了高標準辦公樓或教學樓,以新的集貿市場為中心的第三開發區建設初具規模。同時加快基礎及配套設施和舊城區改造,建成高標準的莫村文化廣場,合理調整了原來不規範的小區布局,對圩鎮內的殘舊、違規建築等按總體規划進行改建,使圩鎮內的建築物能達到布局合理,整齊美觀的效果,整個圩鎮面貌煥然一新。抓好美化亮化綠化工作,對鎮容鎮貌進行大整治,加強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廢水和工業廢渣的處理,初步建成高品位的小城鎮。
文化教育
莫村中學創辦於1940年,是一所具有60多年歷史的鄉鎮完全中學。 面積2.4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古木參天;教室寬暢明亮,書聲朗朗;教學樓、實驗樓、教師宿舍樓整潔漂亮。
莫村鎮黨委、鎮政府十分重視抓教育,堅持"科教興鎮"戰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師待遇。莫村中學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國中升高中考入重點中學人數歷年來名列鄉鎮中學第一;高考連續五年創新高。莫村中學多年被縣評為“優美環境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單位”;2002年被授“肇慶市高考先進單位、高考培優先進單位”。 總資380多萬元中心國小在9月底已投入使用,並對學校周圍的環境也進行了綠化、美化,進一步完善其他配套設施的建設。
進入肇慶市一級中學莫村中學又加足馬力,力爭再創佳績。莫村鎮委鎮府對莫村中學旁的糧所征地工作正在緊鑼密鼓之中,進一步擴大莫村中學的面積,各種配套設施也在完善,莫村教育正在崛起之中。
著名人物
劉植卿,號昔川,又號季立、行三,莫村平岡人。
•本名劉植卿字號字培祥
•出生時間1853去世時間1920
光緒十二年(1886),乙酉科拔貢(朝考一等第二名),光緒辛卯年(1891)舉人,曾任七品小京官。其曾祖劉然藜為國學生、奉直大夫,建“然藜書室”,門額擘窠書為清朝大學士湯金釗筆:其祖劉富成為恩貢生、中憲大夫;父劉志高,道光舉人,誥贈中憲大夫刑部主事。劉植卿家學淵源,學識淹博,兼善書法。且為人平易,有求必應,故民間留下不少手跡,被譽為“書法大家”。學者論其書法謂:紮根傳統,筆力蒼勁;取法魏晉,又不失明清氣息;明麗中見秀逸,秀逸中更透風骨;浸淫文化,心栽獨出,更顯其文人所有的書卷氣息;詩情洋溢於字裡行間,畫意飄灑布局之中。而且對文房四寶了如指掌,論書亦是高手。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