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歷史
文堂始居者為陳氏,據《陳氏家譜》載:文堂陳氏乃坑口竹陽坑始祖唐英烈侯彥文公的後裔。北宋徽宗大觀3年(1109),彥文公15世孫陳嘉言由竹陽坑沿三溪河溯流而上遷居文堂,歷經數代經營,室弟日增,子孫繁衍,村莊興旺。因子孫分支多,每支一個祠堂,因而舊時村里祠堂不少,分別是仁和堂、修睦堂、光裕堂、一本堂、敦本堂、四維堂、永錫堂,此外還有支祠日新堂、新馨堂、敦寶堂、驚庸堂、本政堂等。如今這些祠堂多數已毀,只剩敦本堂、一本堂、四維堂和永錫堂4座。
文化古蹟
文堂古可通達安慶首府,古道由清一色的石板鋪築,舊時道旁有涼亭、樓榭、廟宇等建築。今日村頭尚有一亭台保存完好。涼亭上首左向乃普護庵,庵雖已破,但雄偉氣勢不減當年。庵門右首的牆壁上鑲嵌著一塊碑,文載:伯三公墳山合議禁約。此碑的目的是為整飭鄉規,規範民行,嚴防村口樹木、塘壩遭損等。村前遺有一人多高的石質斷牆,這是文堂舊時的護村壩。若沿轉水灣河畔古道繼續前行百米左拐,但見一堆青條石橫亘道上,這便是奎光牌坊的遺址。此坊三間四柱五樓式結構,高大恢宏,雕琢精細,其額坊、上坊、定盤坊及石柱浮飾圖紋精美華麗。此坊是為明代蒼崖公陳中立而建,毀於“破四舊”之時。如今青石仍在,默默地述說著歷史。村中古建築以永錫堂最佳,這是文堂陳氏仕藻公一脈的古祠,是族人祭祖,議事,解決糾紛,規範禮制以及舉行大規模活動的場所。該祠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陳舍升公之手,取名於《詩經》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句。此堂占地廣闊,氣勢非凡。尤以一對石鼓出名,其來歷傳說有二:相傳石台陽坑頭出了個李布政司,得知家鄉修譜建祠,便找人造了一對漢白玉石鼓叫手下送達陽坑頭,手下人未曾聽清,以為是渾頭,匆匆將此物送達渾頭便丟了下來,這就有了今日永錫堂的漢白玉石鼓;另一說法是明代江西一陳姓官員與文堂陳氏沾親,文堂上村籌建永錫堂時,正值奸臣嚴嵩被抄,其家珍貴寶物漢白玉石鼓就這樣被當作禮物送往文堂棲身。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