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生江鎮位於羅定市中部,東鄰素龍鎮、南接羅平鎮,西連連州鎮,北與黎少鎮接壤。鎮政府駐地生江墟,距市區9公里,方圓6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97萬畝,耕地2.05萬畝。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38458人,總戶數為12322戶。2007年,全鎮地方生產總值2.4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449億元(90價),其中工業總產值9520萬元,農業總產值1.497億元,糧食總產量1.71萬噸,被評為“優質谷”鎮。農村人平純收入4637元。該鎮地處丘陵地區,氣候宜人,年均氣溫22℃,降雨量1450毫米,無霜期345天,適宜種植水稻、花生、大豆、紅薯等農作物和蠶桑、荔枝、龍眼等經濟作物。集雨面積18平方公里、總庫容5530萬立方米、水面面積3800畝的金銀河水庫坐落於該鎮境內,距羅城15公里,1982年和1984年先後建成金銀河一、二級電站,裝機總容量11000千瓦。庫區內有12個大小島嶼,與水庫後山的羅平長崗坡渡槽、素龍石牛山的文峰塔、雲桂山廣播電視發射塔交相輝映,是羅定發展觀光、娛樂、度假等多功能旅遊業的一方寶地。歷史沿革
1950年屬羅定縣第五區,1953年5月起屬第九區,1956年11月劃歸黎少區。1958年屬黎少公社,1961年6月從黎少公社分出設生江公社。1983年8月撤銷公社設立區,1986年11月撤區建立生江鎮。風景特產
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灌溉用水主要來自生江鎮內21公里的“引泗”乾渠,最宜栽種水稻、花生、大豆、紅薯、蠶桑、西瓜等,盛產荔枝、龍眼、糖桔等嶺南佳果,其中水囊荔枝是本鎮特產。鎮內旅遊資源豐富,以金銀河水庫、雲桂山廣播電視發射塔為主要景點的金銀湖風景區,庫區面積2.53平方公里,內有大小島嶼12個,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全部實現鎮通村委硬底化水泥路。建有“長河自來水廠”1座,供水管網長30公里,改善了圩鎮和周邊部分自然村的飲用水條件。教育、社會福利事業加快發展,有中學1間,國小13間,中心衛生院1間,醫療站11間,敬老院1間。2003年,生江有自來水廠1家,供水管網總長5250米。有水電站3座,裝機總容量1280千瓦,已村村通電。程控電話裝機3500多台,行動電話1200多台。交通便捷,生龍線與省道荔朱線相接,鎮通市城區公路和各村道均實現水泥硬底化。有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內設影視廳、農村技術培訓廳、圖書閱覽室、文娛室、黨員活動室、少年活動室、卡拉OK室的鎮文化大樓,1支年均放映125場次的文化站電影隊。有1所1987年由香港同胞捐資建設的生江華僑中學和13所國小,學生5900多人,教職工300多人。有衛生院1間,開設2個門診部,村級衛生站11間,鎮村共有醫務人員60多人。
鎮政府駐地生江圩,距羅城9公里。1979年時僅有1條街道,面積0.50平方公里。1986年開始對舊圩進行改造,先後擴建、新建3條街道,興建鎮政府辦公樓、派出所、財政所等新樓房,2003年圩鎮面積擴大到1.25平方公里。
生江鎮自1925年開埠以來,人們逐漸形成以“1、4、7、9”尾的日期為墟日,每逢墟期農副產品商業貿易活躍。人們生活安康,環境和諧,三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經濟發展
生江鎮能工巧匠多,傳統小五金製品遠近馳名。鎮村企業以小五金製作、小水電和紡織業為主。1978年有鎮村企業3家,個體企業1家;2003年鎮村企業發展到35家,個體戶134家(其中針織廠12家)。利用鎮內豐富水力資源進行梯級開發,建成3座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280千瓦,年均發電量333萬千瓦時。雲桂村生產的禾鐮已有60多年歷史,採用傳統手工操作,產品質量好、耐用,深受農民喜愛。2003年該村8戶25人生產禾鐮106萬把,銷往省內各地和廣西、江西等地,總收入93萬元。1986年由港商與鎮政府合資興辦的生江織造廠,1990年轉制後由港商獨資經營,專門承接香港鱷魚恤等知名品牌服裝生產,產品全部銷往歐洲、美國等地,是市內較大的外資企業,1994年就已擁有固定資產8000萬港元,工人1000人,年產針織品10萬打,工繳費收入1200萬港元,2003年實現產值12000萬元,創稅利200多萬元。2003年,全鎮有以小水電、紡織、五金、機械、建材、食品為主的鎮、村工業企業206家,工業總產值15214萬元,是1980年105萬元的145倍。生江河流經鎮中心地帶,“引泗”、“引連”等引水支幹渠縱橫交錯,灌溉方便,是羅定的重要產糧區,1990年起,連續10年成為“噸谷鎮”,且插植的大部分是優質谷。該鎮所產的水囊荔枝遠近馳名,暢銷省內外,2002年年產555噸,產值340萬元。2003年,已建成優質谷、松脂、蠶桑、荔枝、龍眼、山地雞、塘魚等“三高”農業基地,其中優質谷基地2.283萬畝,總產1.59萬噸;松脂基地0.25萬畝,產脂50噸;荔枝基地1.52萬畝,總產2.25萬噸;優質龍眼基地2300畝,總產2415噸;優質西瓜基地1050畝,總產2310噸;蠶桑基地3608畝,產蠶繭150噸;塘魚基地950畝,總產237.50噸;養殖山地雞30萬隻,生豬5250頭。2003年,農業總產值6822萬元,是1980年1529萬元的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806元,是1980年109元的35倍。現全鎮有五金機械、紡織等行業。其中以羅定市利采織造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獨資企業、香港鱷魚恤代理生產基地)和忠益織造廠(生江分廠)為龍頭,發展針織廠企業25家,員工近3500人。羅定瀧江流經鎮中心地帶,水資源十分豐富,建有大凹、石應、浪花崗水電站3間,裝機容量1500千瓦。鎮內能工巧匠居多,發揮傳統手工業優勢建成遠近馳名的小五金工業街。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9.2%。
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建成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以生江新車、花坪、里午等村為主的水果種植基地;以雙脈、生江、安全、里午、八達村為主的蠶桑種植基地;以碗窯長塘和八達村大山塘農業綜合開發為主的養殖基地等四個“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