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里商境內有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完小2所,農村村小6所,共有在校學生1587人,教師95人。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 10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300人,占總人數的27 %。衛生院3所,村級醫療站8個。信用社1所,信用服務站2個。工農業生產結構中,工業基礎薄弱,工業以木材加工,生產飲用水為主。隨著環湖公路的開通和 “康莊工程”的實施,里商的區位優勢、交通條件逐步得到改善,為加快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淵源

里商山清水秀,村前是高聳的特朝山,村後有青龍山、白虎山遙相對峙,山上松柏常青,森林茂密,商輅有詩云:"近山松柏如列屏,遠山緝宇何崢嶸"。里商溪由南向北沿村逶迤而下,流經港口入新安江;新安江水庫建成後,於里陽流入水庫。
文化區

文化娛樂
里商村的文化娛樂生活,也帶有商氏宗族活動的特點。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每年舉行有別於附近鄉村的花燈會。家有16歲以上男性的商氏家庭,每戶出一條燈,由六盞燈組成。元宵晚,按排行大小排列,由排行最大、年紀最長者帶頭,前面由十幾個裝扮成蝦公的開道,龍頭在前,中間一百多條燈沿村街道里巷載歌載舞,蔚為壯觀。每行到一家門前,必放鞭炮迎接。鞭炮放得越多,停留時間也越長,預示這家人家更發。據傳,里商村的花燈是商輅從京城學來的,別的村莊無法仿製。旅遊產業
里商西臨千島湖,處在“杭州—千島湖—黃山”黃金旅遊線上。里商村頗具旅遊潛力的幾個方面:(1)陽道嶺洞穴,洞深可探險,洞口夏涼冬曖,可避暑休閒;
(2)魚泉農家樂,可利用該村廣闊的茶葉面積及寬廣的溪流,給遊客提供親身體驗採茶、制茶、品茶及在清澈見底的溪水中抓石斑魚的娛樂休閒項目;
(3)人文故土游,里商是“三朝元老”商輅的故鄉,也是宋代楊貴妃—楊桂枝的故鄉,里商村至今還保留著為紀念商輅舞“仁燈”的習俗;
(4)文源生態溝,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是體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好去處。里商的旅遊開發尚處在起步階段,以上具有開發價值的地方還沒完全挖掘,旅遊潛力大。
招商引資
鄉黨委政府採取“四定”即定目標任務、定工作措施、定招商內容、定責任人員,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招商活動,通過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強化服務、加強督查、層層落實等措施進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去年年底,共簽訂協定資金574萬元,實際到位資金402萬元,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91.34%和 185.34%;引進招商項目4個,其中引進協定資金20萬美元的外資企業一家。招商工作再次榮獲縣三等獎。農業發展
里商村是淳安縣典型的山地型農業鄉鎮,逐步形成以茶葉為主導,以乾水果、糧油為補充的經濟作物種植模式。本鄉土壤PH值在4.5—6之間,呈酸性和酸鹼性,非常適宜種植各種經濟作物,尤其是茶葉。上世紀末以來,里商村充分抓住效益農業發展機遇,借住茶青時代已有的資本,通過積極推廣良種,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努力推進大田革命等方式,緊緊咬住茶葉產業發展目標不放鬆。憑藉里商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近幾年來,名茶生產得到了量與質的同步發展,茶葉種植面積以每年不少於1500畝的速度推進,茶葉產值每年以20%的比率增長,2003年茶葉產值就突破3000萬元,占全年農業總產值的52%;茶葉的生產帶動了茶苗的發展,2003年全鄉繁育茶苗實現產值達380萬元,較好地拉長了茶葉產業鏈,為里商名茶立足全縣首位加了法碼。經過幾年的上下合力,該鄉茶葉規模日益壯大、檔次逐漸提高、農業效益不斷顯現、名氣在省內外不斷上升。茶葉成了里商的老經濟作物品種,也成了里商各種經濟作物的龍頭。通過擴規模、抓培訓、建基地、強加工、拓銷售等幾大工程建設,截止去冬今春,全鄉共有茶園17149畝,其中早生良種茶園10375畝,良種覆蓋率達60.5%,2004 年全鄉茶葉產值達3910萬元,人均茶葉毛收入3243元。歷史名人

明代,商瑗的十二世孫商輅,自幼聰穎,少年時到深洞嶺仙居書院攻讀。早出晚歸,十分辛苦,後岳父送他一匹驢,早晚騎驢代步,人稱"騎驢秀才"。
商輅為人正直不阿,為朝中奸臣所不容。明英宗時,受奸臣石亨等人的屢次彈劾,大肆誣陷,被削職除位,貶斥為民,時年僅44歲。在罷官歸里商居家十年中,他在深洞嶺下擴築仙居書屋,課教宗戚子弟,閒暇時賦詩自娛。里商山路崎嶇行走不便,商輅募工鑿山開道,去險就夷,為家鄉做好事。一度應邀赴廬山白鹿洞書院、鉛山鵝湖書院講學論道。成化二年(1466)受憲宗召復出,以故官入內參與機務。後終因得罪宦官,以"疾作休致"而辭歸故里。晚年居家,引水為池,植蓮數本,遇盛開則攜孫賞之。成化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卒於家,享年73歲。憲宗聞訃,深加悼惜,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諡文毅。後人為紀念商輅,在北京、杭州、嚴州各建三元坊;淳安縣城有"三元宰相"石牌一座。
領導班子
姜建明:里商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徐百福:里商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汪思強:黨委副書記
吳建國:黨委副書記
吳發有:副鄉長、黨委委員
徐曉芳:副鄉長、黨委委員
葉瑤萍:副鄉長
章 煒: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呂志華:黨委委員、人武部長
錢建軍:黨委委員
姜修生:人大副主席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