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村

高二村

高二村位於浙江省安吉縣西南部,原稱章里高山。民國期間屬金石鄉。1949年後,先後屬金苕區、章村鄉。1958年屬報福人民公社章村管理區章里生產隊;1961年9月從章里劃出,成立高二大隊,屬章村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高二行政村,屬章村鄉。村民在清末由台州府遷入,舊時以墾山種植維持生計,住茅屋、吃粗糧,有"路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之諺,村民過著貧困生活。台州移民同鄉間常以原籍方言交流,老年不易改口,小孩在大人影響下,亦說原籍方言,青年人與外人交談能說本地話。生活儉樸,待客熱忱,能吃苦耐勞,人際關係團結,服從性強,家鄉觀念較濃,村中凡遇婚喪,不論親疏,全村都來祝賀、挽奠,此風至今尚存。同時叫高二村的還有廣西省武鳴縣鑼圩鎮北部的高二村。

浙江省安吉縣高二村

基本簡介

高二村高二村
高二村處於群山中,有高二、金家灣、大平坦、大灣塘、水渴塘、里灣、姚家山、新開田、上半山、下半山、古墳坦、竹蓬里、清明山腳、石峰硼、茶葉山、楓樹坪、石塔背、葉山塢、牛游塘19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高二。地形呈倒置長柄葫蘆狀,傾斜度大,出口處狹小,中有一澗匯各山塢水流至章里注入南溪。153.8畝農田(包括旱地)梯形分布在山岙和山坡上。是以林業為主的缺糧村。山林在1949年前屬章村、章里富戶。村民住房都散落構築在山坡上,1961年只60餘戶,260多人,以親族關係聚居在19個自然村點。現已發展至153戶、539人,各自然村多數在10戶以下,10戶以上時只有4個村。
過去只有一條以卵石鋪成的階梯小路,是去章里、章村與縣城的唯一通道,鄰居往來都通過陡削曲折的羊腸小徑;農副產品要靠肩挑背馱到章里換取日常生活用品。
針對高二村閉塞的情況,改革開放以來,村黨支部提出"若要富,先修路"的口號,發動村民興建公路,1980年開始分3期動工,至1992年底全部完成,不僅與孝(豐)章(村)公路連線,毛竹和農副產品可以直接用機動車輛運輸出境;而且村村通公路,把每個自然村連成一體。山民出外往返再也不用步行。蜿蜒曲折的公路盤山而行,沿途有修篁夾道、綠蔭生風,或懸崖陡壁、下臨深壑,宛如一條飄舞的長帶。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迅速發展,村民收入大大增加,生活也隨之提高,磚瓦結構的樓房拔地而起,住茅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90%以上家庭有電視機收錄機

自然資源

高二村高二村領導視察
村區自然資源豐富。有山林4500畝,林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毛竹林1900畝,1982年度產毛竹5萬支。公路建成後,運輸暢通,至1992年增至10萬支;用材林500畝,年可砍伐木材100立方米。
高山多雲霧,所產茶葉品質清純,香甜鮮嫩,為各地品茗者所讚賞。過去只採野茶,產量不高。後建立茶場,自設茶廠,質量兼進。村有169畝茶山,1982年產茶9.2噸,至1992年為20噸,銷往各地。
石礦資源豐富。石英石含矽量達99.65~99.73%,總儲量約50萬噸,已設兩礦點,由個體承包。同時還發現大面積花崗岩,儲量約1000萬噸,正在籌劃開發利用。
村辦企業除原有裝機40千瓦的水電站、糧食加工廠、竹器廠、茶廠外,1992年又辦起棕繃廠;茶廠亦在改進設備和製作工藝;規劃籌辦石粉廠。
林業總產值,1978年為6.69萬元,1992年增至58萬元;年人均林業淨收入,1978年為119元,1992年達900元。村民自留山上的小竹、棕櫚等其他收入也相當可觀。

風景名勝

高二村雲龍山
雲龍山位於村南,竹林深處隱藏著多處奇觀勝景:自章里村車行2公里去高二村途中,兩山對峙,下臨深谷,隔谷相望,可見山腳一行岩石隆起,直趨山巔。側望儼若長城,雉堞分明,正視則兩岩壁立,中成石槽,形同水車,故稱水車岩。石槽中有一水柱下泄,形成滾滾白瀑,飛流下注,于山腳匯成一潭,清流下溢注入南溪。其外側有一道石壁,陪隨而上,如屏風、如魚脊,見者嘆奇。
雲龍山麓有雲龍庵,已毀。上有觀音閣,與雲龍飛瀑縱橫一線。閣內石室穹窿,高大寬敞,曾供佛像,左、右兩廂均有石桌、石床、石凳,左下有觀音樓,二層、三室相連。兩峰間有天然密洞,分二室。時有白雲縷縷,出沒其中,凌空屹立,峻險萬狀。據傳曾是太平軍的軍事密室。
雲龍飛瀑位於山頂。山勢逶迤,縱橫0.5公里,有一岩壁長70米,橫貫山巔如石樓,左右二峰壁立,右壁有飛瀑,懸流下注35米,為一直徑5.5米,厚3米巨石所承,年深月久,被穿透一環形圓孔,因名水滴石穿,泉從孔出,穿流絕澗,水禽風篁聲,相雜若雷鳴,極為壯觀,明庠生邑人陳恂如曾賦詩讚美。其下為小石屋,泉自屋頂下溜,掩住屋門,屋前有曠野一片,屋內寬廣,能容500餘人,據傳曾為太平軍第二大本營。大石屋在雲龍山峽谷里壁,屋內空間高大,寬敞明亮,內有長廊,能容1000餘人,傳為太平軍大本營。屋周青藤爬壁,白雲悠悠,蒼松翠竹,清影搖曳,臨其境,似置身物外,如入畫圖中,是鄣南勝景之一。
飛瀑岩壁下有一27平方米巨石,稱觀景石,立其上可眺望孝豐雲鴻塔老石坎水庫和各處村莊遠景。距岩壁50米處有五岩石,堆置平整,傳為猴子朝拜觀音處,名拜佛石。
在雲龍山底壁有小徑可通虎口岩洞。因形如虎口,岩壁高懸,奇峭秀拔,故名。洞底另有小洞,深15米,傳系太平軍餵養騾馬處。

廣西省高二村

高二村鑼圩鎮高二村一角

地理位置:高二村位於鑼圩鎮北部,東西緊靠南寧華僑投資區團結分場,西面與朝燕林場仙湖分場相鄰,南面與淝陽村高一村相鄰,北面與仙山村相鄰。村所在地距鑼圩鎮政府10公里,全村有12個自然屯,20個村民小組,有738戶,人口3008人。
自然環境:高二村屬喀斯特地貌石山,主要以緩地和低丘陵地為主,全村面積19平方公里,現有林地面積15571.5畝,耕地4278畝,其中,水田1687畝,畚地2591畝,村內有崬城水庫和仙湖水庫灌溉網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霜雪少見,植物四季常綠,特別有利於發展亞熱帶果品作物和林業發展。
經濟現狀:高二村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木薯麻竹筍和柑橙、龍眼、荔枝等水果為主。目前已形成五大經濟支柱產業。甘蔗2750畝,每年榨季進廠原料蔗10000噸以上。木薯1250畝,水果1025畝,麻竹1000畝,尾葉桉3500畝。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全村隊隊戶戶通電、通水,村民有穩固的住房,全村經濟、社會穩定,村民安居樂業,村容村貌日新月異。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高堂鎮高二村

基本概況

高二村高二村

高堂鎮高二村屬純農村,現有住戶310戶,1510人,全村耕地面積669畝,山地面積500畝,種植水果30畝。2009年村人平純收入3428元。村“二委”幹部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職1人,平均年齡43歲,黨員30人,其中女黨員3人。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西雲浮市部,西江南岸。總面積7779平方千米。總人口261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雲城區,郵編:527300。
五豐村
圍頭村
旺水村
衛星村
灣邊村
望天村
五龍村
碗窯村
圍底鎮
旺沖村
泰安村
桐油村
潭北村
棠棣村
塘沖村
塘屋村
塔腳村
通門鎮
太平鎮
潭陽村
棠梨村
鐵場村
天堂鎮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羅平鎮
羅平農場
龍灣鎮
龍甘村
葵洞村
金雞鎮
金田村
金灘村
逕心村
建城鎮
加益鎮
文崗村
五和村
烏龍村
旺洞村
灣中村
舊村
鏡坡村
金河村
江尾村
鏡西村
河背村
橫水村
會龍村
合江村
紅陽村
合河村
東一村
黃豆坪村
黃灣村
紅衛村
港口村
官坑村
思勞鎮
三合村
周村
振興社區
寨塘村
中圍村
鎮安村
竹圍村
中安村
腰古鎮
雲禮村
大地村
大窩村
大甲村
木林村
民強村
馬蘭村
馬路村
滿南村
龍慶村
南盛鎮
南山社區
南安村
南瑤村
高梘村
高嶺村
石牛村
石城鎮
石岩村
石坳村
石台村
石崗村
葵洞村
羅定市
龍鳳村
良官村
羅沙村
六馬村
燎原村
羅坪村
龍坪村
靈凡村
里午村
連城村
羅周圍村
羅溪村
馬塘村
馬崗社區
牧羊村
民安村
民福村
磨山村
木衝口村
滿塘鎮
木利村
木頭塘村
民樂村
松木村
石牌村
雙脈村
山田村
水擺村
思甲村
石龍村
羅平鎮
龍灣鎮
龍甘村
廟山村
馬安村
木坪村
水東村
上沙村
三坪村
宋桂鎮
司馬村
上台村
泗盆村
素龍村
泗盆村
上台村
司馬村
宋桂鎮
三坪村
上沙村
水東村
石巷村
十里村
沙沖村
石大村
水源村
石碑村
生江鎮
三和村
昇平村
三家店村
雙龍村
雙蓮村
雙東街道
合村
上賴村
沙口村
土門村
棠下村
太西村
水台鎮
四村
石底村
水塘村
雙鳳村
雙豆村
素龍街道
泗綸鎮
石淇灣村
梅竹村
木寨村
雲城街道
雲城區
永昌村
鬱南縣
雲安縣
永樂村
夜護村
雲龍村
雲浮市
永坑村
雲良村
楊村
新沖村
新朗村
新江村
西鎮村
新西村
西岸村
星光村
新樂村
逍遙村
許村
下沙村
新興縣
新城鎮
小洞村
西良村
新中村
新城村
西安村
新屋村
西水村
新星村
六都鎮
黎明村
黎源村
良田村
蘆村
羅壩村
六祖鎮
留村
連灘鎮
羅鏡鎮
勵志村
黎少鎮
山河村
石咀村
稔村鎮
瑞平村
青桐村
前鋒村
千官鎮
清水村
慶豐村
平台鎮
平北村
東星村
大眾村
大社村
丁村
東南社區
杜村
都楊鎮
衝口村
洞心村
大雲村
大樂村
東成鎮
大朗村
東壩鎮
大灣鎮
大河村
都門村
大石村
大圍村
大未村
都近村
大旺塘村
大慶村
大林村
大方村
大方鎮
東北社區
澳塘村
矮嶺村
辦田村
步賀村
布坪村
步朗村
布馬村
古范村
古勇村
高峰村
高一村
高竹村
高朗村
古龍村
高二村
公安村
桂圩鎮
古田村
高峰街道
分界村
附城村
鳳西村
分界鎮
鳳凰村
豐盛村
駙台村
富強村
豐收村
富林鎮
芙蓉村
大平崗村
洞美村
大梘村
大台村
苹塘鎮
龐寨村
坡塘村
平西村
皮村
平山村
平南村
坪塘村
平垌村
蒲垌村
平沙村
彭山村
南充村
內東村
牛路村
農林村
南龍村
南洋村
逕口村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