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鄉村
橫山村位於桐廬縣七里瀧峽谷口,東臨富春江水電站,南與嚴子陵釣颱風景區接壤,西連祝家、邵家兩村,北接沙灣村,距縣城14公里。清末時期,十幾戶外地漁民在此落腳,形成小村,本世紀40年代屬孝泉鄉。1958年富春江水電站工地開工後,人口激增,成為集鎮。時屬桐君人民公社。1959年3月為富春江鎮橫山村。1963年8月為富春江人民公社橫山大隊。1979年12月復為富春江鎮橫山村,由橫山、東家塢、化坪山、盛家、莊頭、宅前、沙洪山和蘆家棚8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橫山。1992年,全村有550戶、1430人,耕地850畝,山4020畝。鎮人民政府駐此。320國道和省道蔣義線及七常線穿境而過,杭蘭航運在電站大壩上下設有碼頭。境內有水電部所屬富春江水工機械廠,富春江職工大學,華東電力局所轄的富春江水力發電廠及近10家縣屬企業。1、抓住機遇發展工業
橫山村長期以種植糧食為主。60年代後,根據集市發展的要求,發展蔬菜基地,村民經濟收入有所增加。70年代,村民每個勞動日只有2角錢,集體經濟薄弱,村民住房大都是草屋。1975年,村黨支部面對村民生活艱難的困境,決定依靠本地中央部屬企業的優勢,開闢創收新路,緩解人多田少的矛盾。經過努力,在有關企業的幫助支持下,利用3間舊平房,12名職工,創辦了首家企業--橫山農機修造廠,生產和加工農機具。1977年擴建一個鑄造車間,新增精加工的車床設備,年利潤達5萬元。1978年與上海機電設計院共同研究開發金屬拉絲設備,成立了滬杭拉拔技術開發公司,同時將橫山農機修造廠更名為杭州拉絲機製造廠,開發新產品,使企業上了一個台階。經過近5年的反覆試製,1983年成功地研製了11/315水箱式拉絲機和550乾濕拉絲機,並於當年10月通過機械部鑑定,達到了部級要求,開始投入批量生產,生產效益明顯提高。爾後,又採取邊生產、邊投入、邊研製的方法,使產品不斷更新,規模不斷擴大。至1992年,該廠擁有車、鏜、磨、銑、刨、鋸床等主要設備164台,固定資產原值243萬元,產值680萬元,稅利114萬元,職工350名,廠區面積12712平方米,年產600台拉絲機。產品有乾拉、濕拉系列和輔機類18個品種,200多種零件品類,遠銷國內28個省、市、自治區和日本、巴基斯擔、孟加拉等國。是年被機械部列為拉絲機生產定點廠。
橫山村以拉絲製造廠為依託,1983年投資6萬元,興辦以拉絲和金屬材料加工為主的富春五金機械廠,占地1400平方米。1984年投資15萬元,新建3500平方米、擁有70個床位的迎賓飯店。1986年投資12萬元,建成占地15畝,固定攤位200個,臨時攤位500個的富春江農貿市場,每天成交額達6萬多元,年收入管理費達9萬元。此後,又投資30多萬元,與港商合資興辦了以生產各類服裝為主的杭州富藝服裝有限公司。至1992年,全村工業總產值達720萬元,其中集體680萬元,占94.4%;創稅利120多萬元。
2、經濟發展反哺農業橫山村1958年進入農業合作化後,發動村民投工興建羅塘、沙洪山、黃壠塘水庫,改善水利條件。70年代後,人多田少吃飯難的矛盾突出。1975年開展“農業學大寨”,發動民眾向山要田,劈開山塘壠,移去小山頭15個,填平山壟12條,砌建高坎100餘米,拱築涵洞170米,開挖明渠300米,造田11畝,年增糧食6萬公斤。在此同時,積極引進農業新科技,使糧食單產不斷提高。1978年,村劃出良田,成立農業科技組,擔任雜交水稻的制種任務,保證了全村雜交晚稻的播種面積。同年,購置農業機械23台(套),使部分傳統作業得到了改觀。
根據村農業實際情況,1983年實行大田包產到戶生產責任制。此後村每年撥出6.5萬作貼農金,進行維修灌溉排澇設施,及農業生產資料補貼。村抽調7人統一灌溉和供種,確保糧食生產的穩產高產。1992年糧食總產量66.6噸,此外於1978年組建村林業專業隊,重點搞好封山育林和林木採伐管理。幾年來,在老虎頭、小溪埠等地營造杉木速生豐產林450畝,發展茶葉230畝,開發桔子、水果等經濟作物240畝。至1992年,已擁有用材林1670畝,防護林2350畝,其中竹林35畝,森林蓄積量為8780立方米,覆蓋率達38.8%,年收入3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30萬元。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收入920萬元,創稅利280多萬元,人均收入1430元。比1979年工農業總收入40.1萬元,稅利5.9萬元,分別增長21.9倍和46.5倍,年增長率達27.3%和34.6%,人均收入淨增1231元,年增長率為16.4%。
隨著村級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力地推進了文化教育事業和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的發展。1989年投資5萬元,修建橫山國小。同年新辦兩個中低班的幼稚園,使學齡前的兒童全部入園接受學前教育。與此同時,村委會決定對考上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分別給予500元和300元獎金,至1992年,已有4名大專生和1名中專生得到獎金。對全縣統考進入重點中學就讀的和綜合驗收名列前茅,學校按考上人數和名次獎給學校100至1000元獎金,有力地促進了教育質量和師資水平的提高。1988年,投資30多萬元,安裝自來水管1400多米,改造電力線路6000米,實現了農村用電標準化;安裝閉路電視,澆鋪莊頭、橫山、沙洪山水泥公路3條計2000米。1983年開始,對60歲以上村民發給養老金,村企業職工實行退休制度,對生活困難的村民實行補助。
如今的橫山村,磚瓦住宅替代了70年代的茅草棚。人均住宅使用面積約為45平方米。彩電、冰櫃、收錄機、洗衣機、煤氣灶等高檔耐用消費品已進入50%的家庭。橫山村黨支部1980年被中共杭州市委評為先進黨支部;1985年至1987年連續3年被中共桐廬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村委會1983年和1990年被桐廬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村委會。
上海鄉村
橫山村行政區域為5.1平方公里,位於佘山鎮西南方向,西南與西部工業區及小崑山交界,東與松江新城區交界,北與新宅村、劉家山村交界。主要公交路線:滬佘昆線、松天線。現有24個村民小組,902戶農戶,人口2943人。我村以農業生產為主,現耕地面積2500畝;現有11家工業企業落戶於我村另外發展副業生產,80畝水產基地,主要是農業生產基地;村域內有一山名橫雲山,並有高爾夫球場,是休閒旅遊的好地方。
村二套班子成員5人,有142名共產黨員,57名村民代表、黨員議事會36名代表。橫山村支部注重兩個文明一齊抓,曾被上級評為“上海市農村五好黨支部”、“上海市衛生村”、“松江區五好村黨支部”、“松江區文明村”、“松江區整潔村”、“佘山鎮先進黨支部”等稱號。
廣東鄉村
橫山村地處石排鎮西部,毗鄰東江南岸、石排大道、李橫大道、石崇大道貫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面積約3.5平方公里,下轄6條自然村,常住人口1500人,外來人員達7000多人。橫山村民風淳樸,擁有珍貴的文化歷史遺產——寶潭康王廟,此乃明清時期的古建築,見證了橫山人民的宗教文化,風土人情。2002年寶潭康王廟被省有關部門批准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全村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目前,全村已建有3個工業小區,各類型企業52家,由於橫山村地處東江岸邊,是發展房地產項目的理想地方,現已建成一個有規模的商住小區(錦秀江南)。近年來,我村積採取措施,集借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整治村容村貌,2006年創建成為省衛生村稱號,社會環境明顯改善,有效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二)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江門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 |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