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壩村

西峰壩村

西峰壩村位於長興縣北部,距縣城3公里。村北靠合溪新港,西與中山村相接,西北與高地村相鄰,北鄰牛步墩村,東北與澗港村相交,東鄰玄壇村、新湖村,南與雉城鎮高山嶺相接,長(興)水(口)公路橫貫全境。據清《長興縣誌》載,“西峰壩屬吉祥區第十一圖四十九莊,距城十里”。

基本信息

村莊簡介

50年代初屬渚山鄉七、八村;1957年春建立第五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建立西峰壩大隊,屬鼎新人民公社渚山管理區;1961年曾改名新豐大隊,1981年9月復名西峰壩大隊。1984年改名西峰壩村,隸屬後漾鄉。轄西峰壩東、西村和董家村、王家村、進山門、符家橋、南符村毛竹園、白石山、潘家莊10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西峰壩。1992年有566戶,1962人,其中勞動力950人。總面積4849畝,其中水田2248畝,杉木林1230畝,礦山200畝,毛竹山205畝,旱地151畝,柴山815畝。全村依山傍水,綠樹成蔭,是一個風景幽美的山村。

造林蓄材

西峰壩村西峰壩村林場
西峰壩村山地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土壤肥沃,發展林業條件優越。1973年前,山地資源沒有得到很好利用,大部分山地成了社員割草山、放牛場。1973年10月,縣林業局組織村幹部赴湖南省會同縣等地學習大辦林業基地的經驗後,創辦村林場。1974年春,村幹部李正泉率領社員,苦戰1個多月,開墾荒山300餘畝,成片種植杉木林,取得初步成效。1975年在嘉興地區召開的有10個縣參加的山林工作會議上,介紹了發展村級杉木基地的經驗。1973~1976年,全村共投工3.44萬個,耗資10.5萬元,營造杉木基地林1149畝。
基地林鬱閉後,林場僅留5個護林員劃片包乾護林,由村統一疏伐,處理產品。1983年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後,山林仍由村集體統管,林場建立“四定一獎”護林責任制,即定範圍、定人員、定責任、定報酬,將山林分成五片,護林有功者獎。山林責任制的推行,有效地制止了偷竊樹木,亂砍濫伐林木現象。至1989年,杉木林的總蓄積量達5385立方米,價值226萬元,連同近年疏伐收入16萬元,總價值242萬元,相當於1974年至1989年造林、管護總投資12.1萬元的20倍。扣除費用開支,平均每畝增值124元,為原來割茅草收入的27倍。1990年全村林業用地2126畝,其中用材林1393畝(內松木林275畝、杉木林1118畝),生態林252畝,竹林222畝(內毛竹144畝、雜竹78畝),經濟林124畝,灌木林135畝。1992年杉木林達1230畝,毛竹205畝,柴山815畝,是年林業收入10萬元,比上年增加8萬元。發展杉木基地,不僅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杉木成林後,既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還能擋風防寒,調節氣溫,成為農業豐收的天然屏障。1973年以來,歷屆村黨支部都很重視對杉木基地的培育管理。1992年,居炳華接任村黨支部書記後,進一步加強對杉木林的管理,繼續做好護林、施肥、疏伐工作,促使杉木林“三個效益”進一步提高。
西峰壩杉木林基地建設,得到縣級機關部門的有力支持。1979年3月12日植樹節,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領導和機關幹部、學校師生等1300餘人在西峰壩等地義務植樹1萬多株。現長水公路西峰壩段公路兩旁高大、挺拔的義大利楊樹,都是1980年至1987年曆年植樹節中縣級機關幹部植下的。

開礦採石

西峰壩村西峰壩村紫泥礦石
1984年前,全村僅有一家紫泥礦(現資源礦)。1984年辦起村一礦,1992年產值79.2萬元,利潤14.15萬元;1985年開辦村石灰廠,1992年產值197.25萬元;1986年創辦水泥預製廠,1992年產值24.68萬元,利潤0.99萬元;1987年辦起福利建材廠,1992年產值78.84萬元,利潤7.62萬元;1988年辦起紙袋廠,1992年產值55.72萬元,利潤1.35萬元.在發展村辦企業的同時,還積極擴大橫向聯合,相繼參與後漾水泥廠、後漾二礦、後漾石灰廠、水口鄉二礦、鼎新區委石礦、丁甲橋鄉父子嶺村七○砂廠等6家企業聯營,至1992年,鄉、村聯營廠有後漾水泥廠、後漾二礦、後漾石灰廠,年產值在百萬元以上。
1992年,除聯營廠外,有石粉廠、村一礦、福利建材廠、水泥預製廠、紙袋廠、資源礦(紫砂泥礦)等6家村辦企業。全村加工運輸業較為發達,有手扶拖拉機100餘輛,客運三卡8輛。全村950個勞動力中,有580人在企業務工,占全村總勞動力的61%以上,其餘村民從事第三產業,搞個體販運、開店經商,有50多家村民從事個體石料加工。是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93.9萬元,比上年增63.36萬元,增長10%,其中工業總產值497.9萬元,比上年增51.36萬元,農業總產值196萬元,比上年增2萬元,人均收入1100元。

1992年,全村投入社會福利資金15.04萬元,其中老年補助金1.65萬元,防疫855元,家庭財產保險1626元,五保戶補助5250元,社會照顧1.26萬元,教師補助2170元,新建教學樓11萬元,道路建設1373元;農業投入13446元,其中水利補助879元,開發蠶桑補助1627元,低壓線路補助4199元,打水費補助6741元。
1984、1985年,西峰壩村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986年,村調解委員會被評為長興縣先進集體;1987、1988年連續兩年獲鄉級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一等獎,1990年被鄉政府授予連續3年完成定購糧100%村;同年被評為長興縣村級經濟建設“紅旗單位”。計畫生育工作成果顯著,1984年被評為湖州市“第二次計畫生育宣傳月先進集體”,1989年被評為長興縣計畫生育“三好一無”單位,1991年被評為長興縣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全村兩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村黨支部的正確領導,村黨支部多次受到上級黨組織的表彰:1982年、1984~198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黨支部,1990年被評為市級先進黨支部

村鎮產業

西峰壩村西峰壩村彩印廠
1980年,村辦企業起步,創辦了五金廠,以後又興辦彩印廠、膠印廠、製版廠、化工廠,形成以印刷業為主體的工業門類。1992年,村辦工業總產值達到2600萬元,利潤206萬元。

農業自從合作化以來有計畫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86年起,村里改分戶經營為規模經營。由7個家庭農場,分別承包300畝耕地,承擔6萬公斤的國家定購任務。依靠科技興農,搞好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一優兩高”農業,產量穩步上升。1990年,平均畝產1025公斤,實現噸糧村的目標

1986年,村里投資98.5萬元,興建了一個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大型養豬場和養雞場,並列入寧波市肉禽副食品基地。6年來,為市場提供肉豬上萬頭,肉雞18萬隻,創利近百萬元。1991年被評為省、市級“七五”畜牧生產模範村。

1995年10月,在上級黨委的幫助下,村兩委會重新進行民主選舉,組建了以李遠明為村支部書記的村級班子。對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部分村辦企業的動產進行拍賣,不動產租賃,減少風險,確保村集體每年有固定收益;對留下來的村集體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增添先進設備,爭創更大效益。如把凹凸彩印廠這個“大鍋飯”的老廠改造成股份制企業後,經營狀況很快好轉,當年上繳村級集體淨增10萬元;在東港粉末塗料廠改造為集體經營承包制後,由原來每年虧損30萬元,轉變為當年上繳村集體20萬元,發展到2004年淨利100多萬元。與此同時,還按照規劃在村南建立個私工業孵化基地,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眾多外地企業來村落戶,既解決了本村農民的轉崗就業,又開闢了村級集體穩固的財源。

到2005年,這個僅207戶、516人的小村莊,村集體可用資金達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00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98億元,可見,狠抓“發展生產”不放鬆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發展之路

西峰壩村西峰壩村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

隨著村民收入的增加,西峰壩村人按照村委會的規劃對舊村進行改造。現在是戶戶住新房,收入高的住進沿河別墅群,即便是收入低的也住進了嶄新的商品樓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00平方米。三分之一的家庭擁有轎車。三條“工”字形河道,兩旁砌好塊石。在原有的農民文化宮基礎上,村里還建造了一個燈光球場,兩座供村民納涼休息的仿古式六角亭,一個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使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晨曦初現,一批太極拳、香功、舞劍愛好者,迎著朝霞在河邊、球場上鍛鍊。夜晚,華燈初上,農民文化宮迎來了一批球迷、書迷、棋迷,各顯身手。重視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是西峰壩村家村黨支部工作的優良傳統。在調查中得知,村民的生活水平比較高,戶均年收入大約可達到5萬元左右。“三農”問題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隨著西峰壩村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他們更加重視自身素質的提升,在文化、服務、娛樂等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行動電話、計算機、網際網路廣泛地進入村民家庭,擴大了村民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使得西峰壩村家人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村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同時,村委會意識到,必須及時提高村民素質,樹立和諧理念。正所謂“生活好了,別墅住上了,思想也得起變化”。要想做好人、辦好事,就得知“八榮八恥”,這是做人的根本。因此,逐步引導村民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西峰壩村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蔚然成風,真正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村里每年撥出一定資金,讓55歲以上婦女和60歲以上男子每月領取150元的養老金。從1991年起,村里投保10萬元作為村民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金,以後逐年有所提高;從2004年起,村里還撥出專款作為醫療保險金,村里所占比例為3/5;遇到村民死亡的,村里補助10000元/人,全村一律使用生態公墓或樹葬形式;凡本村村民子女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均可享受免費教育,村黨委多次出台優秀教師安心從教的激勵政策,最佳化整合教師隊伍資源,切實讓村裡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了鼓勵多出人才,凡考上大專的村民,村里每年發放獎學金5000元,考上大學本科的每年發放獎學金10000元。西峰壩村家村在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同時,還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988年村里辦起職業技術學校和技術夜校,積極鼓勵村民做一個有覺悟、有知識的新型農民。並免費為每戶村民訂閱一份《寧波日報》 ,給各承包戶贈閱一份《浙江科技報》 。這種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造就新型的農民。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