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相士地村,東有虞波江,為早年滸山通往橫河的主要交通航道,南近橫河大江,西與余慈鐵路終點大洋山及余慈公路相接,北近329國道線,東北與烏山毗鄰。所屬自然村官漕頭,曾有太守房遺址。民國時屬餘姚縣烏山鄉,50年代初為烏山鄉第五村,1955年稱烏山鄉第一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改屬橫河鄉稱烏山農業社,1961年更稱橫河人民公社烏山大隊,1966年改為旭光大隊。1979年9月劃歸慈谿縣,1983年為橫河鄉旭光村。1985年改名為相士地村,屬橫河鎮。1992年,全村 620戶、1765人,耕地1091.5畝,山地612畝,村辦企業2家。以工興村
1949年前,相士地村民生活貧困。1949年後,特別是1979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探索出一條“以農穩家,以工致富,全面發展”的發家致富之路。1979~1992年累計工農業總產值45980萬元,上繳國家稅金3042萬元,人均收入(1978年為122元)每年以10.2%遞增。其中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14365.3萬元,上繳國家稅金694.89萬元,人均收入2600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20.7倍、130倍、20.3倍。1987、1990、1992年分別被命名為慈谿市文明村、寧波市文明村、浙江省文明村。民國時期,相士地村先後有私人辦化工作坊和軋米廠各1家。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先後開辦過機紡、糧油加工、毛巾、塑膠製品、五金、彈簧、榨菜加工等工廠,1974~1985年間曾辦過磚瓦廠。1975年,旭光五金廠改為旭光汽車配件廠。1980年將汽車配件廠劃分為膠木廠和塑膠廠,後於1982~1984年分別改名為微型軸承廠和電子器件廠。村辦微型軸承廠於1984年與上海軸承研究所聯營搞技術合作,1988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擴大外貿自主權企業,同年10月與香港寧興公司達成合資經營系列微型軸承協定,次年1月正式建立中外合資寧波慈興軸承有限公司,1990年被命名為國家二級企業,1992年被列為國家中型企業;村辦電子器件廠,1987年起先後與航空航天部508研究所、上海軸承公司等單位開展技術合作,1988年還列名辦起小型軸承廠,並先後於1989、1991年被評為省級先進企業和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1992年3月改名為大富豪電器總廠,是年列為國家中型企業,並成為浙江省東海軸承集團公司成員廠。
寧波慈興軸承有限公司,1992年有職工853人,廠區占地面積38890平方米,主要生產孔徑2mm微型小型軸承,計有138種型號,均打有“CW”標記。產品暢銷上海、江蘇、福建、貴州、四川、山東、黑龍江等省市,遠銷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地區。有1隻產品在“七五”全國星火計畫成果展覽會上獲金獎,2個系列產品被評為部優產品,企業於1991年獲農業部頒發的質量管理獎,1992年獲省科技進步優秀企業稱號。1992年,全公司完成工業產值7011.56萬元,利潤1120.39萬元(按合資企業口徑計算),出口創匯1338.88萬元,上繳國家稅金315.24萬元。公司總經理胡先根先後當選為全國鄉鎮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和寧波市的鄉鎮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大富豪電器總廠,1992年有職工867人,廠區占地面積33300平方米,主要生產琴鍵開關、定時器、蜂鳴器、多功能食品加工器、超音波加濕器和微小型軸承。其中“曉星”牌琴鍵開關先後獲省優和部優稱號。
1992年完成工業產值7083.71萬元,利潤502.77萬元,出口創匯1212.08萬元,上繳國家稅金379.03萬元。總廠廠長胡成江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明星企業家、寧波市優秀廠長、慈谿市勞動模範。
農副業
1949年前,相士地村農業生產條件差,糧食產量極低。1951年下半年,村民胡元茂、胡生德帶頭組織互助組,為當時餘姚縣首批互助組之一。1953年3月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積極推廣雙季稻,增產顯著,社長鬍元茂被邀赴南京等地介紹經驗。1955年12月5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陳叔通專程到橫河視察之際,接見農業社社長和副社長。全村實現農業合作化後,大搞平整土地,修掘河道,農業生產得到發展。80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隨著村辦工業的迅速發展,採取“以工補農”的辦法,增加農業投入。1979~1992年,累計撥出補農金167.6萬元。其中購置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開溝機及機灌設備等35台(套),機耕、機灌面積達100%,機割、機收面積占35%,機插面積占15%。修建標準機耕路55條計6750米,鋪設地下渠道8條計5164米,路邊砌石6500多米,挖土3000立方米.1988年成立6人組成的農業車間。此後還建立由12人組成的農機服務隊以及綜合服務站。1992年,綜合服務站共向農戶供應化肥12.68萬公斤、農藥15個品種、農用薄膜500公斤、水稻良種5285公斤。
相士地村以工補農進一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1992年,全村農副業總產值達270萬元,比1978年增長12.3%,糧食畝產735公斤、棉花畝產55公斤、油菜子畝產125公斤。生豬飼養1426頭。同時還帶動了山林、建築、運輸、商貿業的發展。
經濟發展
村級經濟的發展,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1986年修建和水泥澆築從洋山頭到上六房的村級公路。1990~1991年鋪設從村辦公大樓至5個自然村的水泥路支幹道,開通北側連線劍山和金山兩條主幹道。
1992年,在一條長220米、寬6米的水泥路兩邊各拓寬1米綠化帶,種植165株雜檜柏樹。村級公路合計長3500米、水泥路6000米。同時,於1985年全村調整電網,增設線路,完善自行發電網路,基本達到每天24小時供電。村內沿路均裝置照明路燈。1983年全村戶戶用上了自來水,為慈谿最早用上自來水的村之一。1988年新建村農貿市場1個。
村先後開設職業高中軸承班和軸承專業大專班,並從多方面廣引人才。至1992年,全村有各類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和大中專畢業生110名。1986年新建村教育大樓1200平方米,設有幼兒、學前、國小8個班級。另設有一所擁有12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幼稚園,入園42人。還建立起廣播室、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文娛活動室和籃球場、電影場、兵乓球場。此外,還設立軍人、老年養老基金和醫療基金以及財產保險基金、獎學基金。
1992年,村黨總支書記胡成樞被評為慈谿市共同致富好帶頭人,同年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農村億元鄉鎮社會發展研討會。根據村總體規劃,正籌備興建大富豪新村。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曾於1989年3月到此視察。1990年4月,聯合國國際勞務開發署的4位官員到村考察時,連聲稱讚該村“OK!OK!”。
精神文明
在相士地村的小公園內、綠蔭樹下、休閒地上,一群群男女,有跑步的,舞劍的,打太極拳的,跳健身舞的……這些都是村民民眾在進行著健身文體活動。在上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相士地村素有開展文體活動的良好傳統。村有各類業餘文體隊伍12支,如舞蹈表演隊、健身舞隊、街舞隊、時裝表演隊、戲曲表演隊、合唱隊等等,隊員總計200人。這些社團及其活動吸引了廣大村民民眾特別是中老年婦女的參加,他們從這些文體活動中獲得了健康體魄、娛樂身心、進一步提高文化素養等多方面的良好效益。儘管開展文體活動有的時候也難免遇到各方面的困難,比如師資力量不足等,但在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下,仍迎難而進,樂此不疲,把各項文體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村民陳素英放棄休息時間,主動擔當起村健身舞隊的指導工作,村民韓玉英每天清晨都在村落小公園內指導民眾打木蘭拳,在他們的精心指導下,廣大民眾參與健身活動的熱情日益高漲,目前就健身舞隊的參加人員就達50多人,隊員由原來的中老年擴展到廣大的青年民眾和外來人口,文化體育活動日益成為廣大村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濃郁的文化氛圍,營造了相士地村進步、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