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隱將村古為深山老林,荒無人煙。自唐朝五代時期才有外地逃荒者定居,以後逐漸發展形成村坊。村民以王、章、童三姓為主。王姓唐時從山西太原遷入。清鹹豐年間建造的王姓致和堂今存。大門上,民國年間寫的"致德植槐是太原王家世瑞,和平奮鬥系總理救國呼聲"22個字仍清晰可辨。宋時屬長樂鄉;明清時屬長樂鄉八都。1921年屬臨岐區;1930年屬第九區;1935年屬秋源鄉;1945年屬屏源鄉第九保。1951年屬秋源鄉。1958年成立隱將大隊,屬臨岐人民公社,1959年與西村、三峰、年川、大源、井坪合併為井坪大隊;1960年析出成立隱將大隊;1961年屬屏門人民公社;1962年屬秋源人民公社;1968年井坪、隱將合併為隱將大隊;1969年屏門、秋源、齊坑3個人民公社合併又屬屏門人民公社;1970年3個公社分開,屬秋源人民公社;1978年冬井坪、隱將兩大隊分開;1984年屬秋源鄉,1992年屬屏門鄉。
主要景觀
千畝田地處浙皖兩省的邊界,面積約4平方公里。山嶺重疊,峽谷幽深,地勢險要,
千畝田主要景觀有:千畝平川,傳說古時千畝田為高山峻岭,草木不生,觀音娘娘見居住山上百姓貧窮至極,便起憐憫之心,求玉皇大帝下旨,派各路神仙一夜間移百座山、填千條溝,開出千畝平地。平川中間有小河長流,河中生有稀有而珍貴的竹葉魚。四周古松叢生,綠蔭如蓋。東泉山,古為覆船尖,終日沉浮於雲霧之中,山口有飛瀑百丈,跌宕壯觀。嚴冬,懸崖絕頂,銀樹掛練,冰柱重吊,晶瑩剔透,一番水晶珠玉世界。春夏之交,暴雨傾注,崖頂流水、彈花濺沫,宛若九天飛泉,紛紛揚揚,若斷若連,儼然一副天造地設的巨簾緯幔,從天而降。七峰尖,古名紫瑞峰,望去如鍔刺天。有泉三股,匯溪東流。古人將七峰尖比作"青芙蓉",有" 青蓮浴秋水"之譽。棋盤石,相傳明朱元璋在千畝田屯兵集訓,約軍師劉伯溫去七峰尖觀察地形。到峰頂,只見一大石上大下小,平如桌面,兩人就在石上擺開棋戰互相拼殺。朱元璋一心想推翻元朝,他手舉棋子脫口而出"天作棋盤星作子,與日爭光"的上聯,劉伯溫驚而慎對"雷為戰鼓星為棋,風雲際會。"從此,此石被人們稱為棋盤石。龍潭,又稱龍池。由高崖瀑布沖成深不見底的水潭。四周石壁倒掛,無路可通。明清時期,每遇久旱不雨,老百姓就組織求雨隊,身纏繩索攀崖入潭求龍下雨,故名為龍潭。另外還有大明寺遺址及其和尚坐化墳和朱元璋親書"與國同休"匾額。
後家重地
歷來是兵家注重之地。據清《(光緒)淳安縣誌》載:“天目山支蜿蜒入淳,為諸山之祖。上有龍池,祈禱立應。明太祖(朱元璋)駐兵於此,因建大明寺,賜'與國同休'額。”據新編《淳安縣誌》載,1934年,中共皖南特委根據浙西工委指示,派徐老七和李春海來淳安開闢工作,秘密發展紅軍400多人,成立79個黨支部。同年4月,聚會隱將村千畝田大明寺,成立中共淳安縣委,轄8個區委,並組織領導了影響巨大的金竹暴動。經濟發展
隱將村共有隱將、龍皇殿、遠代里3個自然村。1992年,有181戶、587人,其中男309人,女278人。全村耕地280畝。其中水田76畝,人均0.129畝;山地204畝,人均0.348畝。60年代,劈山改田60畝,開挖了長達2500米的盤山渠道,引水灌溉。扭轉一年口糧半年糠的局面。1969年建造村發電站;1970年建造日產250擔的茶葉初制廠;1972年建造面積420平方米的新學校;1980年安裝供電線路,接通了新安江電;1982年建造電視差轉台發射台;1984年安裝自來水;1986年澆制水泥路;1988年建造兩座水泥結構橋樑。至1992年止,全村擁有各類固定資產80多萬元,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後,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據統計,全村新造樓房120幢,大部分為鋼筋水泥結構,80%的戶住上了新房。全村擁有拖拉機6輛,三輪車2輛,機車10輛,嘉陵5輛,腳踏車186輛,電視機110台(其中彩電56台),收錄機30台,放像機2台,縫紉機160台,電冰櫃也陸續進入農家廳堂。村黨支部書記王小苟、村委會主任王華興根據村中山多田少的實際,堅持走林業為主、糧企並茂的路子。1972年以來,發動村民開荒造林,先後造林5000多畝,其中用材林3500多畝,經濟林1500多畝。用材林種植杉木為主,採取以林養林的政策,間伐成林,護育幼林。1992年,林業收入達5萬元。經濟林以發展山茱萸、山核桃、板栗等為主。山茱萸是國家珍貴藥材之一,價格高,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1988年,產量達12000斤,產值54萬元。山核桃是上等的乾果,由於山高霧重土質好,所產山核桃顆大肉厚,深受消費者歡迎,產品遠銷全國各地。1988年,產量達4萬斤,產值12萬元。同時利用剩餘勞動力發展個體企業,有8戶村民辦起糧食、五金、百貨等經銷店。開礦大戶王金文組織100多村民集資開礦,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據1992年統計,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73.35萬元,比1949年增加60多倍,比“文化大革命”前翻了三番。人均收入從1958年的不到50元增加到1992年的1118.70元。
傳說
相傳在600多年前,隱將村叫黃泥壟。朱元璋為推翻元朝統治,派徐達到全國各地招募賢士勇將。徐達夜登天台察觀天星,只見淳安北部山區上空將星閃閃,就往北一路尋訪。一日來到黃泥壟,只見村前石壁高聳,直插雲天,走過石壁,展現出一個方圓里把的盆地。盆地四周群峰環抱,古木蒼翠,清泉淙淙,中間結集著一個綠蔭掩映的村坊,一股仙氣從村中冉冉升起,他覺得這個村坊不同尋常,定有大將隱居,就進村細探暗訪。終於發現這個村中有個叫常遇春的壯年漢,身高丈許,頭大如斗,腰似偏桶,腳大如扇,平時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狩獵為生,能擒虎豹、打豺狼。徐達心想這就是他要尋訪的大將,遂於常遇春的母親結為兄妹,與常遇春講明救國救民的道理,將常遇春請出山。常遇春從征後,深得朱元璋厚愛,即封為主將,帶領官兵攻徐州、破採石,南征北戰,戰功累累,後被朱元璋封為右宰相,鄂國公。
當地老百姓為紀念常遇春,遂將村坊改名隱將村。過去常遇春耕作過的山,叫常山灣,耕種過的地叫常壟里,耕種過的田叫常經里,種過的茶園叫常灣里。明清時期,村中的蛇形里有常遇春母親的墓碑,每逢過年過節,當地老百姓都去墳上燒香點燭。據傳,後被王姓家族接葬。
安吉隱將村
隱將村坐落在浙江省安吉縣昆銅鄉。《史記·老子列傳》中記載: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曾任東周守藏室,後隱退。歷史上的隱將風景鍾情毓秀,人傑地靈,曾經許多名人將相來此隱居和遊玩。其中最出名的兩位就是齊梁宰相陶弘景和唐末“茶聖”陸龜蒙。陶弘景為官清正,憤世嫉俗,看破時政腐敗後棄官隱居,在隱將村以耕讀採藥為生,樂為百姓治病,不取報酬,空暇潛心研究道家思想,並且運用於實際行為中。陸羽是因研究茶道,著書《茶經》被後世奉為“茶聖”,陸羽出任過湖州刺史,因為戰爭紛亂,毅然棄官為民,隱居於此,發展茶業。與陶弘景一樣樂於治病救人,講究“出世”。“文革”期間,道教和其它宗教一樣遭到嚴重破壞,雖然當地村民進行了“拯救”,但是隱將村太平廟還是遭到了一定的破壞,改革開放後,宗教又得以復興,1996年經縣政府批准,安吉道教聖地太平寺又得以重建,並且有著名書法家錢塘書畫社長蔡天孫為太平寺提名。隱將村太平寺已經建成重陽正殿、天將殿等主要殿堂和輔殿,每年接待香客上萬人,道家思想在隱將也是廣為宣揚,如今山村隱將風景依然秀麗,民風依舊樸實,這與具有深厚道家文化的積澱是密切相聯的。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