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向陽村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一傳到向陽村,向陽村地理條件很優越,緊靠杭州鋼鐵廠,不少村民都到杭州鋼鐵廠打過工;交通也很方便,東面是320國道,西邊是京杭大運河,坐公共汽車到杭州只要半個鐘頭;村里也有了農機修配廠等小工廠,雖然很小,總算已經沾了邊。有了這些條件,應該抓住機遇,多辦工業。黨員帶頭奔小康
經上級黨委批准,1990年向陽村建立了黨總支,在骨幹企業中建立6個黨支部,以此為龍頭,帶動幾個廠,思想政治工作通過黨支部進行;村里又創辦了業餘黨校。黨總支很明確,要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黨的建設;黨員們也形成共識,人人帶頭奔小康。因為黨總支加強和改善了領導,企業的廠長又個個都是帶領民眾創業的優秀黨員,經過大家的努力,企業效益滑坡現象很快扭轉,工農業生產都出現了新的喜人成就。
1992年是向陽村走上新台階的一年。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給村黨總支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鼓舞了全體黨員和民眾為提前實現小康而奮進的信心和決心。他們進一步克服了小穩、大險的保守思想,抓投入,上規模,爭外資,加速度,翻開了向陽村歷史上嶄新的一頁。
1992年,向陽村投資1500萬元,辦起4箇中外合資企業,上了9個技改項目。出口產品品種增多,高檔綢緞、新型織機、出口包裝瓦楞紙板箱等都投產創匯。原來的傳統土產大紅袍荸薺,也加工成清水馬蹄飄洋過海,銷往國外。是年,全村工業總產值5752萬元,實現利稅超過400萬元,糧食平均畝產超綱要,工農業總產值已超過6000萬元。90%的勞力都進廠務工,工資收入已成為村民的基本收入,僅此一項,全村每人平均就有1508元。集體固定資產淨值3000餘萬元。22家企業和4家中外合資企業共有汽車25輛,加上其他客貨運輸車,全村共有各類汽車50餘輛。在村民居住條件普遍改善的同時,集體福利設施和公用事業也不斷發展。現在,村民家家住小洋樓、用煤氣灶、喝自來水,騎機車、穿名牌服裝的也越來越多。村里為學校蓋了新教學樓,辦起了杭州地區農村第一流的幼稚園和卡拉OK俱樂部,村民患病可享受合作醫療,死後骨灰"住進"安樂堂。現在全村已形成東、西、中三個工業小區,不久它們將被聯接起來,建成一座小工業城。
雲南省向陽村
向陽村隸屬於沙朗鄉東村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沙朗鄉東邊,距離村委會1 公里,距離鄉1公里。國土面積0.79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氣溫12.5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66.6畝,其中人均耕地0.6畝;有林地755畝。有農戶24戶,有鄉村人口111人,其中農業人口111人,勞動力5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4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6.6畝(其中:田66.6畝),人均耕地0.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7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桃、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其中養殖面積3畝;其他面積35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4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4戶通電,有2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鄉道路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 3輛,機車1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6.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6.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11.67%;畜牧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6頭);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83%;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83%;第二、三產業收入84萬元,占總收入的70%;工資性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6.67%。農民人均純收入344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3人(占勞動力的29.73%),在省內務工1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蔬菜、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該村正在發展果木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東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沙朗民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人,其中小學生2人,中學生1人。
膠南市向陽村
向陽村位於理務關鎮駐地北7公里處、吉利河水庫西岸。地處丘陵。全村現有52戶,151人。總耕地面積315畝。西、北兩面與諸城市交界,環鄉公路從村頭通過,北接諸石路,交通便利。據傳,明初張、戈兩姓從江蘇海州盪蘆村遷至今村南0.7公里處立村,取名張戈莊。因1971興建吉利河水庫,部分居民來此建村,取名向陽。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更名向陽村。
向陽村歷史上以農業為主,剛移民建村時,因生產工具落後,生產方式原始,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生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農、林、牧同時發展,村民經濟收入增加,村級經濟進一步壯大。村莊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得到了全面發展,村內先後整修了街道,砌了排水溝,免費讓村民吃上了自來水,興修了水利設施,對獨生子女戶由村集體統一繳納備用保險金,同時廣泛開展了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活動,提高了村民素質,村風村貌煥然一新。該村先後多次被鎮黨委政府授予“三個文明建設先進村”、“先進黨支部”、“畜牧生產先進村”、“林業生產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