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村[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區南橋村]

南橋村[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區南橋村]

在石岐南偏東15公里,五桂山鎮政府南偏東4.8公里處,轄10個自然村。駐地溴腳(地名)。1953年建南橋鄉,因所轄南坑、石瑩橋兩村最大,且在鄉的中心,交通方便,故在兩村名中各取一字而命名,沿用至今。2010年有312戶932人。計有古、張、甘、陳、巫、黃、鍾等姓65個,其中古姓、張姓為大姓。 清乾隆和道光年代,南橋屬谷都管轄;1944年屬五桂山抗日根據地五桂山區政務委員會管轄,稱石瑩橋鄉;1953年屬第二區三鄉管轄的鄉;1958年屬三鄉公社,稱生產大隊;1974年劃歸五桂山區建設指揮部(後稱五桂山區、五桂山鎮)管轄,1984年稱為鄉,1986年改稱村,1989年稱管理區,1998年復稱村委會。 村內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城桂公路主幹道從村中心穿過,石橫公路與城桂公路接通。1991年後,村委會籌集資金112.8萬元修築村道8.1公里,使水泥道路連通各自然村,並與公路銜接。村內有國小校、信用社、衛生站、個體小商店和小食店。

介紹

南橋村[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區南橋村] 南橋村[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區南橋村]

原耕地面積1224畝,主產稻穀、花生,次為薯類和蔬菜,並飼養“三鳥”。改革開放以後,工業興起,村委會籌資自建工業廠房10554平方米,在境內先後引進甘怡飲料廠、東進蠟燭廠、偉健紙品廠、工藝廠、富山清泉有限公司、富田飲料廠、華山特種陶瓷廠等民營企業10家。 1996年後,旅遊業開始發展,在境內先後辦有逍遙谷度假村、茶趣園、五桂風情園、聚華園、客家莊等一批旅遊景點,成為五桂山旅遊的中心。各自然村還建有水果場、花木場和農莊等。1985年工農業總產值為777.5萬元,2000年達5799萬元,比1985年增長645.9%。2003年工農業產值上升到7227萬元,比2000年增長24.6%,其中工業產值增長29.6%。

集體積累逐漸增多,村民生活不斷改善。1985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為700元,2000年提高到4688元,2005年為7166元。村委會先後投資新建了南橋國小1963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建設各自然村水泥路5000平方米,建設各自然村自來水工程,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2001年,在旅外華僑古潤金先生支持下新建了村衛生站大樓。並在石瑩橋村側開發了一個環境優美,交通方便的住宅新村“鳳形村”。全村實行了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落實了五保戶供養和特困戶扶持、義務兵優撫措施。

南橋村[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區南橋村] 南橋村[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區南橋村]

所轄大部份村莊是中山抗日根據地,石瑩橋和檳榔山兩村曾是珠江地區游擊指揮部及珠江縱隊司令部駐地,所有自然村均為革命老區村莊。全村旅居外國和港澳地區人數眾多,屬中山僑鄉之一,古潤金、古榕、古華康是知名的僑商、僑領。

地圖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1畝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2.8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子等作物;擁有林地2560畝,水面面積76畝,其他面積1276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3%。該村目前正在計畫大力發展洋芋、蕎子特色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全村有50戶通自來水,有6戶飲用井水,有5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分別占總數的44%和4%)。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

該村到2007年底,全村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29.15%;畜牧業收入10.3萬元,占總收入的29.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3頭,肉牛13頭,肉羊38頭);林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3.96%;工資性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99%。農民人均純收入7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3.65%),在省內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戶,共鄉村人口219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01人。其中農業人口219人,勞動力137人。該村全部為漢族,總人口數為219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5.89 %;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北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聯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1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其中男黨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交通不便,農副產品出售困難。

2、科技、教育、文化落後,種植業、養殖業科技含量不高。

3、民眾看病難,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種植優質馬鈴薯400畝,養豬240頭、牛20頭、羊50隻。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98元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