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寧圍鎮新中村
新中村位於寧圍鎮中部,東為新安村,西為盈一村,北為新北村。2004年末,全村擁有耕地面積1579畝,村民930戶,人口2454人,設有11個村民小組,2004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產值15463萬元,農業人口人均收入12333元。
新中村原為錢塘江灘涂,約於七八十年前淤漲成陸,後由黨山、頭蓬、瓜瀝等地農民遷居到此開墾,漸成村落。建國初屬盈豐鄉,稱新中村,農業合作化時曾建立新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初屬城北公社盈豐管理區,1961年屬盈豐公社,建新中大隊,1969年曾劃旭寧圍公社,1971年仍屬盈豐公社,1984年建立新中村民委員會,屬盈豐鄉,1992年因撤鄉建鎮後屬於寧圍鎮。
該村區工業主要分為機械五金、服裝等行業,主要企業有杭州蕭山盈豐日用五金廠、杭州正大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
該村區公益事業有合作醫療保健室、農資服務站等,全村已經過電力整網,自來水、有線電視已全部入戶,村區道路全部硬化。
安徽省石台縣丁香鎮新中村
新中村地處丁香鎮西部,全村轄10個村民組305戶1160人,村域面積7.75平方公里。2007年12月新中村進行了村級規模調整,由原紅星村和新中村合併而成。在1994年被確定為第一批生態經濟示範村,當時新中村依據實際情況和現有林業資源,對高山、遠嶺全面封禁,充分發揮森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功能;近山、緩坡建設經濟林、生態林和用材林,增加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自2007年底新中村共栽植楓、株闊葉林2100畝,經濟林(杉、松、果、竹等)38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新中村始終堅持以生態產業為中心,使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新中村所有農戶全部使用節能灶,共建設沼氣262口,發展太陽能190戶,並普遍合理利用液化氣、電能。
於2004年制定了《新中村生態村建設規劃》和《新中村生態旅遊建設規劃》,並結合《規劃》在村莊、道路、果園、茶園等建設方面逐步實施,嚴格按生態產業標準建設。2007年新中村被確定為“鄉村旅遊”示範村,並首次開展了“農家樂”示範戶試點工作。
2005年在市委主要領導、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新中村公路列入了“村村通”工程,並付諸實施。通過一年多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原新中村實現了“通村、到組、達戶”水泥路,其中村民共投工投勞2000餘個,集資6萬餘元,工程質量得到了省、市、縣交通部門領導的高度評價。
2005年9月市委主要領導(童書記)到新中調研,對新中村民飲用水水質問題十分關心,並批示請市疾控中心技術人員幫助監測水質。2006年新中村在縣水利局的幫助下,因地制宜地,開展了村民安全飲用水建設,到07年底新中村共建設飲用水池13座,蓄水量180m3,鋪設管道16000m,全村1160人都喝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自1988年新中村安裝第一部電話到2007年止,全村305戶共開通電話272部。05年10月電信部門在新中還開通了“寬頻網”和全縣首個“鄉情網”,廣大村民可在家中撥打程控電話和上網,並享受在全村區域內免費撥打電話的諸多優惠。
新中村現有面積11625畝,其中有林地7100畝、茶園2080畝,耕地960畝,我們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生態農業、工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先後分別成立了新中茶業專業合作社、成立瓜菜合作社、成立生產發展互助組。
2005年10月新中村(原新中村)成立了老年協會,通過協會為老年人服務,以“六個老有”(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標準開展工作,由於新中村在敬老、愛老方面所作成責突出,06年被評為“全國敬老愛老模範村”。
我村多年來積極回響國家號召,依法開展實行計畫生育工作,同時關心計畫生育貧困母親,關愛女孩。新中村通過多方努力。於2005年爭取了“幸福工程•幫助貧困母親”項目,該項目得到了上海市幸福組委會、上海市計畫生育協會的資助,用於救助計畫生育家庭的貧困母親。今年7月國家幸福工程組委會一行到新中檢查、調研時,對新中村計生協會的各項工作給了充分肯定。新中村計生協會也被授於“全國先進協會”稱號。
貴州省晴隆縣紫馬鄉新中村
新中村有800多戶、3000多人口。新中村有2132畝地。新中村主要生產桃子、玉米、玉仁米、花生等農產品。新中村附近有山節地黃金廠遺址,落水洞,石關口等好玩的地方。新中村主要有5大姓氏。
新中村有田壩、孔獨、馬攏、羊角等8個小組。村委會設在馬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