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冠莊位於寧海縣南部丘陵山區,東臨楊林、南灣,西接德圳、大浦;南與衡南縣花橋接壤,北靠吳集、栗木。冠莊是一塊流金溢彩的寶地,盛產稻穀、竹木、藥材,魚肥豬壯,牛羊成群。地下礦藏比比皆是,大量的地質勘探資料表明,莫井位於湘東富礦帶的葫蘆肚上,礦產資源特別豐富,金、鎢、鉛鋅蘊藏量大,埋藏淺,品位高,還有螢石、重晶石、花崗岩等非金屬礦。冠莊又是令人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小橋流水,茂林修竹,令人流連忘返,“山涌蓮花勝過西湖三月景、水垂楊柳迎來南海一枝春”的楹聯,就是此地的真實寫照。遠近聞名的將軍廟,長年遊客不斷;月形山的青松,亭亭如蓋;新林水庫的白雲龜島,象一浮在水上的巨龜,活靈活現;還有那雞公岩洞,悠悠界溪,巍巍群山,真是美不勝收。
農業發展
冠莊自古以來,莫井商賈雲集,自清代乾隆年間開始,這裡就成了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每逢墟集日,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叫賣聲此起彼伏。村黨委和村政府因勢利導,積極帶領農民籌建了莫井農民街和邊貿城,為全村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2004年,全村複種冬瓜。確立了農業生產為旅遊觀光服務的發展思路,以冬瓜和遲菜心生產基地為平台,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遊。
2004年12月25日,成功舉辦了增城菜心美食節,打響了增城菜心的品牌,全村冬季種植菜心,帶動農民增收,實現了以旅遊帶動農業生產,促進旅遊與農業的協調發展。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施意見》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參加多場勞動力轉移就業招聘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直接增加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9.2%,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抓好全村種植戶的種糧補貼工作,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
冠莊地處城北平原,土質肥沃,交通方便。全村耕地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是寧海重點糧區之一。1949年後,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60年代,在村西九龍山腳建九炮龍水庫,壩高11.5米,可蓄水10多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 70多畝。70年代,發動民眾大規模改造土壤,平整土地,造機耕路,基本實 現田塊成方、水渠成行、主要田畈通機耕路。耕種、排灌、脫粒機械化、半機械化。80年代末,民主、勝利兩村分別投資10多萬元,在顏公河上造活動閘門 ,建起溪旁徐翻水站和楓樹潭翻水站,分別鋪設400米、600米地下水管,解決灌溉用水。隨著農村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農業開始向“一優二高”(優質、高產、高效益)發展,在抓緊糧食生產同時,根據市場需要,發展經濟作物。培育平菇、草莓,種植葡萄、柑桔,引種獼猴桃、雷竹,飼養各種經濟動物。糧食產量,1961年畝產僅145公斤,1972年首次超千(市)斤,達到530公斤1984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畝產700公斤。1992年, 全村耕地2734畝,糧食畝產661公斤,總產1710多噸。每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45萬多公斤,加上集貿售糧,商品率50%左右。村民鄔小利開辦寧海縣小利糧行,為寧海縣內銷售量最大的私營糧行。
工業發展
1976年開始辦廠,產值幾十萬元。建設工具廠後轉鄉辦。民主五金廠續有擴展。1980年後,以民主村村長潘興元為主,將村辦冰棍廠擴建成為冷凍食品廠,冷庫容量650噸。1988年,又組建信遠工貿公司,下屬有冷凍食品廠、毛巾被單廠、塑膠原料廠、車隊等,當年產值500多萬元。1991年,台灣統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00萬美元,在冠莊創辦寧海縣首家台商獨資企業--寧波銓隆紡織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毛紗、針織布、毛布等產品,主銷香港、日本等地,1992年產值160多萬元。近年來,還先後辦起翻身儀表配件廠、華生拉絲廠、建設陶器廠、寧海鐘錶元件廠、工藝教具廠、翻身綜合廠等。至1992年,村辦集體工廠14家,個體私營工廠15家,年產值近1000萬元。1992年,全村總收入312.47萬元,農業收入占40.7%,工業收入占13.6%,交通運輸、商業服務及其他占45.7%。
特色資源
地貌以丘陵、崗地、平原為主,總體格局:五山一水三份田,一份道路與莊園。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逐漸下降。農業總收入1.3億元,主要農產品有:糧食、棉花、油菜、蔬菜、瓜果、雜交制種、轉基因抗菌棉製種、漁業、牲豬、麻鴨。冠莊以糧食生產為主,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雜交水稻制種和轉基因抗蟲棉製種已成為全縣的特色產業;其他經濟作物林果、畜禽、水產齊全,產量也較大;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種植業收入,主要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糧食種植每畝純利潤穩定在200元左右,制種每畝可增收200元左右。棉花每畝利潤在350-400元左右。其二是養殖業收入。主要以麻鴨、魚、豬、雞為主,共有麻鴨養殖戶200餘戶,年出售肉鴨近500萬羽,孵小鴨1500萬羽,可創利潤800餘萬元。其三是勞務輸出。冠莊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9000餘人,主要從事的士、超市、招待所、豆腐作坊等。占冠莊總收入的60%左右。
社會事業
醫療
招商引資
冠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該村成功引進礦石精選、冶煉企業8家,建材企業2家,機械製造企業1家,水電企業1家。逐步完善了該村的礦石採掘、冶煉、加工產業鏈,並形成了以煤炭、礦產、建材為主的支柱產業。三年來該村共引進固定資產投資過百萬的項目11個,契約投資達6000多萬元。創新思維抓招商。把精力花在招商引資上是專才,把關係花在招商引資上是通才,把資金花在招商引資上是聚財。”過去冠莊都是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五小”企業。
村莊名人
在各地工作的冠莊人中,有許多是優秀的專家、學者。如原國防科工委某基地常委、總工程師潘瑞康,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副教授潘公凱,上海南浦大橋綠地雕塑《橋》的製作者陳大成,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潘以驥 ,上海鐵道醫學院英語系副教授潘裕明,海軍某部無線電高級工程師鄭美芬,鎮海石化總廠高級工程師潘海立等等。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等功臣潘功祥也是冠莊人。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