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陽縣鬧村鄉南洋(垟)村
南垟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鬧村鄉,這裡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村內兩條小溪相互交匯,一幅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圖畫。南洋(垟)村環境幽雅,在當地有“風水寶地”、“一方名村”的美譽。
南垟村名人輩出,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傳說中的南洋(垟)仙姑洞“朱氏仙姑”便出生於此,村內現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姑道院”,香火十分旺盛。縣誌記載的鬧村十景之一“南山瀑布”也位於該村。瀑布高數十米,水流直瀉而下,頗為壯觀。南山瀑布與仙姑道院相互映襯,成為南雁盪山風景區的一個重要景點。該村發揮環境資源優勢,2006年建成“白水人家”農家樂項目,是我縣十個“農家樂”旅遊休閒主要示範點之一,是休閒度假、夏日避暑的好地方,吸引了當地和附近鄉鎮不少民眾來此遊玩。該村大力開展村莊規劃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按照“十百”工程建設的要求,先後投入30多萬元對村莊進行美化綠化,建成了通村水泥路、溪道護欄等基礎設施,實現了“路平、燈明、水清、景美”。
該村還開展以“團結友善,安居樂業”為主題的“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等活動,不斷提高廣大村民的素質。幾年來,該村先後獲得省“村居計畫生育百佳協會”,市、縣級“文明村”等10多項榮譽稱號。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南洋村
南洋村位於新塍鎮的東北部,南連觀音橋村,西靠來龍橋村、康和橋村,北接小金港村,東臨王江涇鎮的虹南村,村域內在建申嘉湖高速公路斜穿村域。全村有村民小組32個,農戶695戶,總人口2374人,勞動力1230人,總面積5.17平方公里。
2006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05.03萬元,人均年純收入8116元,村集體經濟收入60.99萬元、人均可支配257元;現有村幹部6人、村後備幹部1人,黨員53人、團員20人,耕地面積5261畝,全村計畫生育符合率達100%,義務教育率100%,農民合作醫療參保率91.2%,自來水入戶率100%,農戶衛生廁所改廁率達95%,有線電視安裝率92%,住宅電話安裝率達93.8%。
1999年,南洋村由西部朝陽村與東部南洋村合併形成。南洋村共有個32個村民小組,至2005年年末,全村共695戶,總人口2378人,村域總面積5.17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為5363畝,其中水田而積4874畝,旱地面積489畝,主要以蔬菜、生豬養殖為主。2005年據統計,2005年度南洋村個村經濟總收入7917萬元,其中,一產收入732萬元,二產經濟收入6051萬元,三產經濟收入113萬元。人均純收入7247元,人均集體可支配收人為244元,村級經濟正健康穩定發展。[1]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武原鎮南洋村
南洋村位於武原鎮西北部,與沈盪鎮相鄰,全村區域協積2.7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365畝,有23個承包組,農戶559戶,總人口2068人。村成立黨支部,共有黨員68名,下設3個黨小組。村班於成員5名,村後備幹部1名。2006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049萬元,村民人均收入75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70.3萬元,其中,經常性收入14萬元,2006年底村級集體資金積累62.86萬元,人均集體經濟可支配資金304元。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康厝鄉南洋村
行政隸屬與位置:南洋村於1680年遷入,已有326年歷史。離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海拔73米,省道小浦線東西向穿村而過,是福安往周寧的必經之路,交通十分便利。往東是康厝組長駐村;西與填秦村毗鄰;與穆陽鎮蘇堤村隔河相望;南邊靠山。村落面積0.5平方公里。
村落與居民:全村現有居民156餘戶,人口750人。5個村民小組,有耕地面積305多畝。其中水田286畝,山地面積156畝,全村轄區面積為3平方公里。
村風村貌與歷史人文:
南洋村舊時交通不發達,該村是通往周寧、政和、松溪等閩北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古有“福安好穆陽,穆陽好南洋”的雅稱。南洋村原姓陳,由該鄉社洋村遷入。 全村自解放以來,村民眾一貫重視子女教育與培養,有博士生1人;研究生1人;大專生12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17人。先後為部隊輸送許多優秀青年,在部隊提乾的有2人其中少將1人;正處級領導1人;副處1人;正科3人。
物產經濟:
南洋村村民以農業為主,加工業為輔。該村木材加工廠5家;石板材加工廠3家;隨著改革開放農村大量勞動力轉移,其中在上海從事建築業有12人,為村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
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白塔鄉南洋村
南洋村位於羅源縣白塔鄉東北部,海拔240米,距鄉政府駐地5公里。該村因位於南向而稱南洋,又與其他自然村及塔里村統稱為“浿溪“。該村宋至清代皆隸屬東隅里;民國時期隸屬第一區、鳳山鎮白塔保。1949年9月起,先後隸屬第一區(起步區)、第六區(城關)、岐余區白塔鄉、城關公社、白塔公社、白塔鄉。現今下轄南洋、麻竹灣、南坂、地里、阮里(1999年搬遷城郊的紅毛里)等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均為畲族,全村150戶、653人。該村1987年通自來水,1989年通電,1990年通公路,1995年建村辦公樓1座三層,1998年通程控電話,全村林地3763畝,其中有林地207畝、人均林地5.8畝;耕地769畝,其中水田703畝、旱地66畝,人均耕地1.17畝,2000年糧食總產457噸。村經濟以農為主,2000年總產值289萬元,村級財政收入13.8萬元,人均純收入3073元。1996年,與塔里村聯合興建浿溪民族國小1所、教學班5個,在校學生150人,教師6人;村有衛生所。2000年通有線電視。[2]
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景星鄉南洋村
村情概況
南洋村隸屬於景星鄉涵德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景星鄉東邊,距離涵德村委會5.00公里,距離景星鄉14.00公里,國土面積5.08平方公里,海拔1,36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54.00畝(其中:田108.00畝,地446.00畝),人均耕地3.22畝,主要種植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6,21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0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16.00畝,其他面積631.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無路燈。全村有42戶通自來水。有4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戶(分別占總數的28.6%和28.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已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2.00畝,有效灌溉率為14.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8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7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20萬元,占總收入的41.9%;畜牧業收入5.60萬元,占總收入的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3頭,肉牛8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林業收入2.40萬元,占總收入的16.2%;第二、三產業收入0.50萬元,占總收入的3.4%;工資性收入0.84萬元,占總收入的5.7%。農民人均純收入57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8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11.8%),在省內務工10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42戶,共鄉村人口172人,其中男性92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72人,勞動力85人。該村以漢族、哈尼族為主(是漢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104人,漢族68人。
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8人,參合率9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4公里。該村尚未建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張村鄉南洋村
雲浮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行政區劃百科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上,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處東經115°36′——116°37′39″,北緯22°53′——23°4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