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
新豐村是革命老區。1938年,浙江省政府戰時政治工作隊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在村區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中共武德縣委成立後,一度為縣委駐地。1945年,為打擊日本侵略者,新四軍蘇浙軍區三縱隊第八支隊挺進武康、德清,新豐村是八支隊三分隊的宿營地。同年4月4日,新四軍攻打德清縣城中的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三分隊就從方安村整隊冒雨出發。全村有施金法、方大毛等7名青年參軍參戰。有蔡阿毛等10多人參加擔架隊救護傷員。激戰三晝夜,攻克縣城。30餘名負傷新四軍戰士,由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從戰場上救護回村。新豐村地處丘陵,當時貧困落後,缺醫少藥,村民為救護傷員,省吃儉用,熬粥湯,挖草藥,盡心盡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奉命北撤,國民黨武康、德清縣政府對村民進行殘酷鎮壓。土槍隊隊長施金法因叛徒告密,慘遭殺害,12名因傷勢過重未撤的新四軍戰士不幸逝世。村民蔡阿毛、俞友章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戰士遺體安葬在村北山坡上。
1990年11月,龍山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在山坡上修建革命烈士墓,緬懷先烈光輝業績,弘揚革命精神。
經濟建設
1978年後,首先大力開發農業:利用緩坡荒山,營造杉木林,發展水果、茶葉、食用筍竹園,辦起林場、茶場和果園場;對荒塘、小塘、淺塘進行"三改"(荒塘改熟塘、小塘改大塘、淺塘改深塘);利用荒地、白地發展新桑。至1992年,全村有茶地250畝,年產乾茶21噸,收入16.55萬元;有高產魚塘164畝,年產鮮魚87.3噸;有桑地186畝,年飼養蠶種865張,產量30.1噸。1980年起,先後辦起澱粉廠、茶廠、耐火材料廠、絲廠(鄉、村聯辦)、綢廠、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等,並逐年發展壯大。絲廠自1987年2月投產以來,年年有盈。現有繅絲車96台,年產白廠絲44噸,質量均在A級以上。綢廠有織機46台,年產電力紡40萬米。絲廠、綢廠被評為鄉級先進企業,縣級一級守信用單位。產品暢銷江、浙、滬和廣州、深圳等地。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投資145萬元,在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上海化工設計院幫助下,於1992年建成投產。產品質量穩定,規格品種齊全。廣泛套用於國防、化工、電力、建築、冶金、紡織等工業。投產以來,因產品質量優異,被列為國家建材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化工部上海化工設計院耐火、保溫材料生產定點廠。
村莊狀況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7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33萬元,占76.96%。工業企業利潤15.68萬元。村民年均收入1350元。1990年,村委會集資7.89萬元建農貿市場,有店房34間,計2000平方米。現有36位農民進市場經商,開有百貨、什貨、飲食、肉類、理髮、縫紉、旅館等商店。1992年,零售總額65萬元。
1979年起,村里先後建造辦公樓、大會堂、教育樓,國小擴大至中心國小,幼兒班從無到有。1992年,學校有教職員14名,學生231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人人享受合作醫療。
1990~1991年,村委會撥款6萬元,修建村內主要道路,使村村(自然村)、組組(村民小組)均能通拖拉機、小汽車,修建自來水塔,使大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五保老人進敬老院。村里還建起骨灰盒統一安放、管理的公墓區。
1985年起,新豐村黨支部連續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新豐村連續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德清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紅旗村。共產黨員吳根山、吳永慶為建設新豐村作貢獻,多年被評為縣級和市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
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新豐村
高橋鎮新豐村位於桐鄉市南部,東於屠甸晏城交界,南接越豐村,西北與迎豐村相鄰。全村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855畝,以種植水稻、桑樹、蔬菜、菊花為主。現有27個村民小組,647戶人家,總人口2341人。村黨總支部共有黨員49人,其中9名黨員帶頭搞經商、運輸、個體加工業致富。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9027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45.3萬元。近幾年來,新豐村黨總支部、村委會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文明程度,富裕村民生活”為宗旨,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帶領全村廣大村民,把握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陶樓鄉新豐村
位於陶樓鄉西北角,全村耕地4380畝,18個自然村莊,人口2580人,該村在省委省政府實施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以來,村兩委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改傳統麥、油、稻生產習慣,大膽嘗試果樹栽培。以村書記陶德山為代表的三戶首先在自家承包地栽植果樹,並喜獲豐收,相比常規作物增收3-5倍,民眾看到栽果樹收入高、致富快,紛紛前來拜師學藝。由於陶德山等先行戶傳授果樹栽培技術,並認真做好示範帶動,新豐經果林面積如雨後春筍,面積不斷擴大。現發展果林基地面積近2000畝。無論從種植規模及品種都是全省結構調整閃光點。果農從中得到實惠,住房及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呈現在果園一棟棟“水果樓”拔地而起。人均年純收入都在3200元以上,比全鄉人均純收入增收近1000元。新豐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村、富裕村,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新豐經果林基地2005年度被縣江辦列為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項目。下達計畫修建林間砂石路4.5公里,現項目已完成,可方便180多農戶果樹生產,水果成熟方便水果上市銷售。改變過去因陰雨天交通不暢水果腐爛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提高了果農積極性,有利於果樹面積擴大,對加快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地方規模經營意義深遠。
廣東省惠陽區新圩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新圩鎮中心地域,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村集體年收入60萬元。現常住人口1674人,外來人口較多,村內交通便利,道路基本實現硬底化。
村下轄塘口、小碧、高聯3個村民小組。塘口村小組年收入約15萬元,村內有歷史悠久的塘口國小,2007年8月在政府撥款、民企集資約80萬元興建了塘口村民活動中心,內設有休閒設施和農家書屋等豐富了村民生活;小碧村小組年收入約50萬元,是區、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近年在鎮黨委政府、村委地共同努力下,增設了路燈、綠化了道路、亮化了舊房,建設成效顯著;高聯村小組占地0.8平方公里,現正籌劃開發中。
廣東省中山市橫欄鎮新豐村
地理位置
新豐村位於中山市橫欄鎮北部,毗鄰小欖鎮、古鎮鎮,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戶數970戶4125人。 新豐村一角新豐村地理環境優越,岐江公路、環鎮路等交通幹道通過該村,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該村毗鄰小欖、古鎮,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及交通、地利之便,集農、工、商、貿、服務業於一體,是橫欄鎮繁華地帶之一。
村委組成
新豐村現有村兩委幹部7人,黨員96人,班子成員團結一致,求真務實,領導有方,努力帶領全村向小康社會邁進。在支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新豐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各項指標不斷進步和提升,今後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該村現擁有固定資產1157萬元。2007年集體經濟純收入450多萬元,人均收入 9427元,達到市平均水平。
榮譽稱號
新豐村曾多次榮獲鎮榮譽稱號,最近獲得有“計生合格村”、“徵兵工作全優單位”、“獻血先進集體”、“2004年市優秀工會”“市衛生村”“省衛生村”稱號。值得一提的是,股份合作制改制和農村養老保險的購置該村都已按時完滿完成任務[1]。
浙江省嘉興市高橋鎮新豐村
簡介
新豐村位於浙江省德清縣西北部龍山鄉境內,地處余英溪北支流河畔。距縣城15公里,有公路相通。村境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2.1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民國時期屬安仁鄉三保。1949年後屬長安鄉三村。1956年9月為龍山鄉三村。同年12月由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成大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併入施宅大隊。是個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地區。
革命老區
新豐村是革命老區。1938年,浙江省政府戰時政治工作隊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在村區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中共武德縣委成立後,一度為縣委駐地。1945年,為打擊日本侵略者,新四軍蘇浙軍區三縱隊第八支隊挺進武康、德清,新豐村是八支隊三分隊的宿營地。同年4月4日,新四軍攻打德清縣城中的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三分隊就從方安村整隊冒雨出發。全村有施金法、方大毛等7名青年參軍參戰。有蔡阿毛等10多人參加擔架隊救護傷員。激戰三晝夜,攻克縣城。30餘名負傷新四軍戰士,由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從戰場上救護回村。 新豐村地處丘陵,當時貧困落後,缺醫少藥,村民為救護傷員,省吃儉用,熬粥湯,挖草藥,盡心盡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奉命北撤,國民黨武康、德清縣政府對村民進行殘酷鎮壓。土槍隊隊長施金法因叛徒告密,慘遭殺害,12名因傷勢過重未撤的新四軍戰士不幸逝世。村民蔡阿毛、俞友章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戰士遺體安葬在村北山坡上。 1990年11月,龍山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在山坡上修建革命烈士墓,緬懷先烈光輝業績,弘揚革命精神。
經濟建設
1978年後,首先大力開發農業:利用緩坡荒山,營造杉木林,發展水果、茶葉、食用筍竹園,辦起林場、茶場和果園場;對荒塘、小塘、淺塘進行"三改"(荒塘改熟塘、小塘改大塘、淺塘改深塘);利用荒地、白地發展新桑。至1992年,全村有茶地250畝,年產乾茶21噸,收入16.55萬元;有高產魚塘164畝,年產鮮魚87.3噸;有桑地186畝,年飼養蠶種865張,產量30.1噸。 1980年起,先後辦起澱粉廠、茶廠、耐火材料廠、絲廠(鄉、村聯辦)、綢廠、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等,並逐年發展壯大。絲廠自1987年2月投產以來,年年有盈。現有繅絲車96台,年產白廠絲44噸,質量均在A級以上。綢廠有織機46台,年產電力紡40萬米。絲廠、綢廠被評為鄉級先進企業,縣級一級守信用單位。產品暢銷江、浙、滬和廣州、深圳等地。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投資145萬元,在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上海化工設計院幫助下,於1992年建成投產。產品質量穩定,規格品種齊全。廣泛套用於國防、化工、電力、建築、冶金、紡織等工業。投產以來,因產品質量優異,被列為國家建材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化工部上海化工設計院耐火、保溫材料生產定點廠。
村莊狀況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7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33萬元,占76.96%。工業企業利潤15.68萬元。村民年均收入1350元。 1990年,村委會集資7.89萬元建農貿市場,有店房34間,計2000平方米。現有36位農民進市場經商,開有百貨、什貨、飲食、肉類、理髮、縫紉、旅館等商店。1992年,零售總額65萬元。 1979年起,村里先後建造辦公樓、大會堂、教育樓,國小擴大至中心國小,幼兒班從無到有。1992年,學校有教職員14名,學生231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人人享受合作醫療。 1990~1991年,村委會撥款6萬元,修建村內主要道路,使村村(自然村)、組組(村民小組)均能通拖拉機、小汽車,修建自來水塔,使大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五保老人進敬老院。村里還建起骨灰盒統一安放、管理的公墓區。 1985年起,新豐村黨支部連續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新豐村連續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德清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紅旗村。共產黨員吳根山、吳永慶為建設新豐村作貢獻,多年被評為縣級和市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
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新豐村
高橋鎮新豐村位於桐鄉市南部,東於屠甸晏城交界,南接越豐村,西北與迎豐村相鄰。全村村域面積2.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855畝,以種植水稻、桑樹、蔬菜、菊花為主。現有27個村民小組,647戶人家,總人口2341人。村黨總支部共有黨員49人,其中9名黨員帶頭搞經商、運輸、個體加工業致富。 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9027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45.3萬元。近幾年來,新豐村黨總支部、村委會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文明程度,富裕村民生活”為宗旨,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帶領全村廣大村民,把握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新豐村
簡介
新豐村位於南翔鎮北首,地處滬宜公路薀藻浜大橋北測與馬陸鎮樊家村交界,滬嘉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全村轄區內總面積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23畝,共有15個農民組,615戶農民家庭,2165個農民,402戶出租戶,外來流動人口2216人。現有企業38家,擁有集體固定資產1735萬元,工業產值3.4億元,利潤2173萬元,入庫稅金2089萬元。從1997年起被評為市級衛生村,1999年被評為區級文明示範村,2000年至今被評為市級文明村,2001年評為區星級村。
中心工作不動搖
村黨支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發展奔大步,在尚不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下,穩步健康的發展。在2000年擁有15家企業的情況下,加大土地開發,招商引資迅速增加到現在的38家,村的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引進上海新時達電氣有限公司龍頭企業後,村的發展勢頭進一步看好,今年年初新時達公司又延升兩家實力較強的企業。今年產值達到2.5億元利潤4500萬元,入庫稅金1500萬元。在這基礎上我們抓大扶小,積極做好各項配套服務工作,使得各家企業在本村發展既放心又安心,受到各家企業好許,他們決心以實際行動回報地方回報社會。
招商引資是出路
進入2004年,私營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黨支部緊緊抓住大好的發展機遇,求真務實、銳意創新、不斷進取、再攀新高,實現新形勢下新發展的良好開局。招商引資工作全面啟動,村支部認真落實南翔鎮私營經濟工作大會精神,積極做好設立辦事處,選派人員,培訓上崗,以服務到位吸引客戶來城註冊。到3月底已有20家公司註冊登記。利用原有土地建造標準廠房15000平方米,吸引更多的實業型企業註冊登記落戶本村發展。預計年增加可指配資200萬元,稅收500萬元。在這良好的開局我們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抓落實,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招商目標,為2004年工作做好堅實的基礎。
農業生產不放鬆
在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的同時,認真貫徹上級對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精神,在前階段土地開發未批拋荒的情況下,對雜草叢生既不開發又不種植的土地進行全面清除,組織農機人員翻耕,落實種植糧食人員和各類農用物資,確保今年種植糧食950畝,增加糧食100萬斤,促使土地得到利用,村民的收入有一定的提高,整體形象有進一步美化。
[編輯本段]7、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與華城交界處,下轄3個村民小組,132戶,702人;山地面積2221畝,耕地面積381畝,其中水田面積280畝,旱地面積35畝。現有村委幹部3人,黨支部委員3人,黨員12人。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新豐村
【地名含義】 取所轄自然村新埔的“新”字和大埔村之別名“台峰”的“峰”字,合稱為“新峰”,亦諧稱“新豐”,並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明、清屬十七、十八都。民國33年(1944年)屬霞坡鄉新峰保。建國後,1956年屬棲梧區石龜鄉;1961年屬龍湖公社大埔大隊;1982年改稱新峰大隊;1984年改龍湖鎮新豐村委會。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新豐村系晉江市龍湖鎮轄區行政村。下轄大埔、新埔兩個自然村,位於晉江市東南沿海、龍湖鎮東北方,距龍湖鎮政府8公里;北面緊鄰石獅市區,交通便利;南面連線後溪村;東面橫亘著一條山脈,俗名仙山,中芒光崖,南擂石鼓,山頂有一天然的三石重疊景觀,名“三疊石”,雄偉壯觀,古時為深滬、梅林兩漁港之自然航標。一條明朝泉州府至深滬古驛道貫通村中。新豐村旅居台、港、澳、及菲律賓的鄉賢眾多,達三千多人,為龍湖鎮旅外僑胞重要祖籍地。 【村落與居民】 龍湖鎮新豐村北面與石獅市區相鄰,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住戶700餘戶,人口2100人,旅居台、港、澳、及菲律賓的僑親鄉賢3000多人,新豐村有施、王、張、何、戴等姓氏。分五個片區,12個村民小組。 【村容村貌】 全村全面實施路面水泥硬化,村容整潔,綠樹成蔭。為晉江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多次獲評晉江市文明村,晉江市一流計生協會等稱號。 【氣候與物產經濟】 年平均溫度18—21°C ,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東南風。耕地面積1125畝,農作物主要有甘薯、花生、大豆、蔬菜等,礦產有花崗岩。村經濟主要以加工業為主,涉及的產業主要有紡織、服裝及其配套產業、五金、機電、房地產開發等行業。新豐村將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美好的新豐。 【交通運輸】 新豐村東面山脈橫亘,西與秀山村相隔,北面與石獅市區相接,南與後溪村毗鄰。位處龍湖北部與石獅交界,交通便利。在各級政府、海外僑親以及各界社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環村路、新埔南環路等的建成,使村間道路水泥硬化率得到提升,極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 【紀念地、風景點、名勝古蹟】 東面橫亘著一條山脈,俗名仙山,中芒光崖,南擂石鼓,山頂有一天然的三石重疊景觀,名“三疊石”,雄偉壯觀,古時為深滬、梅林兩漁港之自然航標。一條明朝泉州府至深滬古驛道貫通村中。村中有凌霄宮,又稱“三太子宮”,內供奉玉皇大帝三太子,一年四季香火不斷。另有“三仔爺宮”,內供奉帝君公;“七仔爺宮”內供奉七仔爺公。 【域內設施、文化生活、企事業單位】 區域內有新豐村委會、新豐村老人協會、新埔綜合樓、新埔活動中心、部隊醫院、衛生所、大坡國小、大坡幼稚園、籃球場、室外健身路徑等辦公、醫療、活動設施,成立了新豐村老人女子鼓樂隊、凌霄南音社等;入駐企業有:晉江龍湖新富貴服飾有限公司、晉江市力豐電結構廠等多家公司。 【下級組織】老年協會、婦聯、計生協會、治安大隊。[2]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大渡口鎮新豐村
大渡口鎮新豐村2007年12月底由原新豐村和原牛場村兩個村合併而成,村黨總支、村委會幹部共7人組成,地處大渡口鎮的中心206國道1247-1249地段,全村有土地6000餘畝,人口5200餘人,村民小組41個。有中共黨員110人,下設6個黨支部。村集體有固定資產100餘萬,村集體年經濟收入20餘萬元,建成了新農村規劃點一個。 新豐村以村部為中心,以206國道為主線加速馬路經濟的城鎮化建設,建成了新豐村商貿小區,已形成各類商業網點20餘家,其中餐飲5家、菜市攤點3家、理髮服務、開水爐5家、醫務室3家等等。 新豐村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從2004年至今以個私、聯營等方式興建的棉花加工企業7家、木板材企業8家,還有飼料廠、植物油廠、家具廠等等,全村企業總產值達億元以上,固定資產達900多萬元,利稅達到800萬元,解決就業人員達600人以上。新豐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已修通了水泥路面道路7公里,建成了水利涵閘30餘座,加快社會公益事業和農田水利基地設施建設步伐,早日完成新農村建設目標和任務。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新寮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廣東省徐聞縣新寮鎮西北部,轄有東坑、馬草港、西山、後村仔、井溝、場東、場西、南村仔、港頭等9條自然村,614戶2583人,耕地面積800多畝,養殖面積500多畝,村民主要種植水稻、蕃薯、花生等農作物和從事海上捕魚、海水養殖業。該村委會現有黨員33名,幹部7人(其中“兩委”幹部4人,村聘用幹部2人,計生專職幹部1人),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2150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2000元,是一個較為貧窮的村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近年來,該村委會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了10多公里長的硬底化村道,有的村莊還建起了水塔,用上了自來水,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告別了茅草房和進行改水廁。該村委會還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客商投資置業,除外地客商在這裡興辦2間蝦苗孵化場外,台灣商人邱朝雄先生興辦的文蛤螺孵化場也落戶在該村[3]。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蓬街鎮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蓬街鎮的東南 ,東臨新星村,南接新市村、金清新聯村 ,西連新龍,北與新紅相連。全村共有面積0.89平方公里,耕地900畝,全村共395戶,人口1388人;村兩委共有6人,全村共有黨員39人 。該村主要以種植大棚為主,家庭工業以塑膠、鐵件為主。2008年農民純收入9833元, 村集體收入18.73萬元。[4]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塘街道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03省道東複線東側,由十間樓村與西河沈村合併成立,全村下屬14個村民小組、350戶、1400在冊人口,有工業企業16家、年產值15000萬元。[5]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龍山鄉新豐村
新豐村位於德清縣西北部龍山鄉境內,地處余英溪北支流河畔。距縣城15公里,有公路相通。村境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2.1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民國時期屬安仁鄉三保。1949年後屬長安鄉三村。1956年9月為龍山鄉三村。同年12月由6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成大同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併入施宅大隊。1961年8月從施宅劃出,重建大同大隊,1982年全縣地名普查時改名新豐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轄方安村、田畈心、陸家墩、南棋圩、官地圩、扣行里、河圖里、周家嶺8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周家嶺。1992年底有9個村民小組,共241戶,1015人。有田1049畝,桑園186畝,山2570畝,塘164畝,茶園250畝,竹林125畝,果園156畝,是個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地區。 昔日為救國 捨身護理傷病員 新豐村是革命老區。1938年,浙江省政府戰時政治工作隊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在村區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中共武德縣委成立後,一度為縣委駐地。1945年,為打擊日本侵略者,新四軍蘇浙軍區三縱隊第八支隊挺進武康、德清,新豐村是八支隊三分隊的宿營地。同年4月4日,新四軍攻打德清縣城中的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三分隊就從方安村整隊冒雨出發。全村有施金法、方大毛等7名青年參軍參戰。有蔡阿毛等10多人參加擔架隊救護傷員。激戰三晝夜,攻克縣城。30餘名負傷新四軍戰士,由擔架隊冒著槍林彈雨,從戰場上救護回村。 新豐村地處丘陵,當時貧困落後,缺醫少藥,村民為救護傷員,省吃儉用,熬粥湯,挖草藥,盡心盡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奉命北撤,國民黨武康、德清縣政府對村民進行殘酷鎮壓。土槍隊隊長施金法因叛徒告密,慘遭殺害,12名因傷勢過重未撤的新四軍戰士不幸逝世。村民蔡阿毛、俞友章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戰士遺體安葬在村北山坡上。 1990年11月,龍山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在山坡上修建革命烈士墓,緬懷先烈光輝業績,弘揚革命精神。 今日建家園 興農辦廠譜新篇 1978年後,首先大力開發農業:利用緩坡荒山,營造杉木林,發展水果、茶葉、食用筍竹園,辦起林場、茶場和果園場;對荒塘、小塘、淺塘進行"三改"(荒塘改熟塘、小塘改大塘、淺塘改深塘);利用荒地、白地發展新桑。至1992年,全村有茶地250畝,年產乾茶21噸,收入16.55萬元;有高產魚塘164畝,年產鮮魚87.3噸;有桑地186畝,年飼養蠶種865張,產量30.1噸。 1980年起,先後辦起澱粉廠、茶廠、耐火材料廠、絲廠(鄉、村聯辦)、綢廠、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等,並逐年發展壯大。絲廠自1987年2月投產以來,年年有盈。現有繅絲車96台,年產白廠絲44噸,質量均在A級以上。綢廠有織機46台,年產電力紡40萬米。絲廠、綢廠被評為鄉級先進企業,縣級一級守信用單位。產品暢銷江、浙、滬和廣州、深圳等地。矽酸鋁礦岩棉製品廠投資145萬元,在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上海化工設計院幫助下,於1992年建成投產。產品質量穩定,規格品種齊全。廣泛套用於國防、化工、電力、建築、冶金、紡織等工業。投產以來,因產品質量優異,被列為國家建材局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化工部上海化工設計院耐火、保溫材料生產定點廠。 199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7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33萬元,占76.96%。工業企業利潤15.68萬元。村民年均收入1350元。 1990年,村委會集資7.89萬元建農貿市場,有店房34間,計2000平方米。現有36位農民進市場經商,開有百貨、什貨、飲食、肉類、理髮、縫紉、旅館等商店。1992年,零售總額65萬元。 1979年起,村里先後建造辦公樓、大會堂、教育樓,國小擴大至中心國小,幼兒班從無到有。1992年,學校有教職員14名,學生231名。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人人享受合作醫療。 1990~1991年,村委會撥款6萬元,修建村內主要道路,使村村(自然村)、組組(村民小組)均能通拖拉機、小汽車,修建自來水塔,使大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五保老人進敬老院。村里還建起骨灰盒統一安放、管理的公墓區。 1985年起,新豐村黨支部連續8年被評為縣級先進,新豐村連續6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德清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紅旗村。共產黨員吳根山、吳永慶為建設新豐村作貢獻,多年被評為縣級和市級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6]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新豐村
新豐村,曾稱田墩三村,由田墩、曾葛、佃厝三個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東北一公里,三村皆位於潮汕公路西側,南為田墩,中為曾葛,北為佃厝,全長1公里,村西與隴美、橋湖交界,南接徐隴,北鄰西郊,東與洪巷接壤,面積0.86平方公里。新豐三村皆系明代創村。田墩姓楊,創村明初,始祖來自庵埠內文里,先居鬥文村“雙忠爺宮”前,後遷此創村。曾葛村姓曾,創村於明中葉,先民從彩塘金砂分割而來,“割”與葛諧音而故名。佃厝姓佃,明中葉由草雇佃厝村遷此,原稱新隴村,後稱洋東佃村,建國後稱佃厝村,以佃姓故名。 耕地787畝,多屬輕粘質土,主種水稻、黃麻、甘茨、花生。建國後因興修水利,耕地多由北關引韓灌溉。田墩以南耕地,受益於安揭引韓水利,排灌自由,旱澇保收。 民國期間,每村曾辦私塾學堂l所,但入學人數不多。抗日戰爭勝利後,部分學生就學於徐隴襯。建國後全部就學徐隴國小。1956年徐隴國小分設教處於田墩。1978年自辦“三村國小。 華僑多居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等地區,計120多人。 1934年冬,曾葛村曾建革命游擊隊組織。1935年4月30日,國民黨張瑞貴部包圍該 村,當場槍殺隊員1人,被捕18人,後10人越獄逃回,曾太金等8人先後於潮州南校場,大寨,梅縣等地被槍殺。1935年6月1日,參加游擊隊的佃厝村佃春喜(化名佃春南)被捕,就義於潮州。此後,鄧龍光部又包圍曾葛村,燒焚民房24問,遭燒民房占全村住房的一半,村民無家可歸,流亡異鄉。 田墩村,距鎮政府西北1公里。 曾葛村,距鎮政府西北1.5公里。 佃厝村,距鎮政府西北近2公里,村面東向潮汕公路。[7]
茂名行政區劃百科(二)
茂名市位於南中國海之濱,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茂名“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 |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