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厙村

馬厙村

厙村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城區北6.5公里處,因駐地在馬厙匯(鎮)而得名。50年代初屬馬厙鄉一村,後為第一、第二代表區。農業合作化時為馬厙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公社化時為馬厙大隊。1983年稱馬厙村。由馬厙匯(鎮)、徐家門、河南浜、狹港、豎頭港、長盪灘6個自然村組成。隸屬於嘉興市郊區棲真鄉。這裡地勢平坦,水網密布。1992年,全村共有913人,其中勞動力590人。水田1070畝,魚池166畝。種植水稻、大小麥、油菜等。副業以養魚、養豬、養雞等養殖業為主。村辦企業有經編廠、農機修理廠。全村工農業總產值749.74萬元,人均收入達1650元。這裡交通便利,沿京杭大運河可南至嘉興城區,北至王江涇等地,又有一條村級公路穿過320國道與城區相接。

基本簡介

馬厙村馬厙村
油車港鎮馬厙村地處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經濟開發區,東鄰勝豐村,南與濮家灣村交界。西與蘇州塘運河交界,北起上睦村,申嘉湖高速貫穿全境,水陸交通交十分便利,具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的氣候特點,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是美麗的江南魚米之鄉,油車港鎮人民政府所在地。

馬厙村2006年村經濟總收入15557萬元,人均純收入8016元,近二年來該村在區委,區政府,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鎮相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緊緊圍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的總目標,按照創建“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的工作要求,經過全村廣大黨員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基礎設施道路工程建設共投入200多萬元,澆築水泥路6公里,硬化面積2.5萬平方米;實施村莊綠化工程,共投入10多萬元,村莊綠化率達到95%,全村92%人享受了合作醫療保障;計畫生育率達到100%;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100%,

全村06年底共有36個村民小組,842戶農戶,常住人口為4019人。共有耕地4287畝;農村綜合配電變壓器26台,容量為3300KVA,低壓線路28.736公里,累計生活用電量到達901341千瓦時,人均生活用電量將達到243.8千瓦時,供電設備完好率達到100%。

人才輩出

其中龔寶銓、方於笥、張紹忠聲譽遠播,成為馬厙人的驕傲。龔寶銓(1889~1922),原名國元,字未生、薇生,別號味蓀,又作味生。嘉興秀水學堂肄業。17歲東渡日本留學,就讀於清華、振武兩校。1903年在東京與黃興、陶成章等組織軍國民教育會,進行反清救國活動。次年回國,與蔡元培、陶成章等在上海組織光復會。1905年參加同盟會。1907年,龔寶銓與陶成章同赴日本。1908年秋,日本政府與清政府嚴查在日本的中國革命黨人,龔寶銓把由他掌握的浙籍黨人名冊銷毀,保全了同志。在辛亥革命以前近10年中,龔寶銓從事革命,艱苦卓絕,不遺餘力,"見利不惑,臨難不撓",勞績卓著。浙江光復後回國,努力調停同盟會與光復會矛盾未能奏效,加上陶成章被刺事件對他刺激頗深,乃脫離政治,研究佛學,自號獨念和尚。民國元年任浙江圖書館副館長、館長。刊印出版章太炎的著作《章氏叢書》,派人赴京抄錄《四庫全書》,保存珍貴圖書文獻。1916年袁世凱陰謀稱帝,龔氏參與謀劃驅逐擁袁的浙江都督朱瑞。浙江宣布獨立後,龔寶銓任都督府外交顧問,當選為省參議員、副議長。1921年春被聘為省自治籌備處評議員,夏又當選為省憲法會議議員。

經濟建設

馬厙村馬厙村
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馬厙村的家庭工業蓬勃興起。廣大村民在村黨支部書記李明忠、村長張賢春等村領導的帶領下,積極發展家庭絲織業,從1988年零散的幾戶人家,發展成為全村半數左右的家庭都有織機,晝夜織絲不間歇。現在,全村有個體織機156台,經緯機9台套,50%的戶有了織機,並繼續擴大發展。這裡加工生產的滌平方、春亞紡等絲綢原料主要供給王江涇南方絲綢市場和盛澤東方絲綢市場。1992年,全村絲織業總產值500多萬元,創稅利80萬元,人均收入700元。馬厙人並不就此而滿足,他們又提出新的目標。村書記李明忠說:"我們也要到那邊(指絲綢市場)去占一席之地,不但要搞加工生產,還要參與流通。"目前,他們正著手在南方市場或東方市場建立一個視窗,加入商品流通的大潮。
隨著家庭工副業蓬勃發展,村民經濟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91年底,鄉、村、戶三方集資辦起了馬厙自來水廠,使村民喝上了潔淨的自來水。村里還辦起了煤氣站,為村民提供家用煤氣。80%的戶都造起了新樓房。馬厙至棲真公路即將修築,1995年通車。村民們都說,現在的日子是住上新樓房,看上大彩電,喝上自來水,點上煤氣灶,雨天不穿靴,過河不下車。村里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校舍已於幾年前分批翻建,解決了危房問題。還出資修建了敬老院,讓古稀老人在這裡頤養天年。

村莊狀況

馬厙村高韻農莊
一、全村經濟總收入15557萬元(06年度)
二、村經濟總收入72萬元(06年度)
三、人均純收入 8016元,人均可支配資金 209元。
四、村固定資產657萬元。
五、總人口3683。其中:勞動力2453人。
六、總戶數981戶,村民組36個組。
七、總面積4654畝。其中:水田面積4127畝,旱地527畝,已徵用1733畝,已安置勞力843人,9個村民委已經撤消建制。
八、魚池面積:其中:l、內塘魚池面積1187.3畝(村集體536畝,漁業組651.3畝),2、外塘魚池面積3000畝。(村集體700畝,漁業組東西千畝盪2300畝)。
九、農業設施:
1、闡13痤。其中村7座,西南圩區5座。
2、機埠24座。
3、外包圍圩堤27.5公里(不包括漁業組)。
十、黨員人數96名,共2個黨小組。
十一、農戶:
1、經車7套。
2、有梭織機345台,無梭織機140台,總計484台。
3、養豬大戶8戶,500—1000頭年出欄數。
4、種植業(葡萄)109畝。
5、新建休閒l個126畝。

榮譽展示

馬厙村馬厙村
1999年被評為區級先進黨支部
1999年-2001年被評為鎮級先進黨支部
1999年被評為區級抗洪救災先進集體
1999年被評為鄉級農業生產先進集體
2001年被評為區級衛生村
2001年被評為區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
2001年被評為油車港鎮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2年被評為鎮農業先進集體
2002年被評為區級文明村
2002年被評為市級“三無”達標村
2003年榮獲科技節暨科技活動一等獎
2003年被評為區級民主自治管理村
2003年被評為區級計畫生育示範協會
2003年被評為區級三無達標村
2004年被評為市級治理整治村
2004年被評為市級“三無”達標村
2005年被評為區級農業專業特色村
2005年被評為區級平安村
2005年被評為區級先鋒工程、“五好”黨組織
2007年被評為區級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先進集體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