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環環境
馬寧鎮地處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 8℃。鎮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縱橫交錯。物產豐富,是懷集縣主要糧產區之一。當地能工巧匠較多,加工業蓬勃發展。經濟狀況
該鎮堅持大力發展“三高”農業,糖蔗、木薯、松脂、蔬菜等六大商品基地初具規模,水果、甜竹筍示範基地逐步形成,全鎮形成了以荔河、蔡屋木製品加工業、寨村食品加工業為主的三大地域性私營經濟,成為全鎮經濟的半壁河山。全鎮社會總產值2.24億元,工農業總值1.96億,其中工業總產值1.24億元,農業總產值0.72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307元。基礎設施
該鎮投資環境日臻完善,鎮內交通方便,距省道水谷線二級水泥路5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已開通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圖文傳真等業務,市政建設實行統一規劃,主要街道已實現硬底化。新建的圩鎮經濟開發區,商貿一條街,為外商投資辦企業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資源狀況
馬寧鎮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水晶石、花崗岩、大理石、石英石和高嶺土等礦藏有10多種,其中水晶石、花崗岩儲量十分豐富,可供長期開採。盛產大米、糖蔗、涼粉草等,尤以涼粉草最負盛名,素有“粉草之鄉'的美譽,以其為主要原材料製成的‘威馬牌'涼粉是全省唯一獲得外貿出口權的涼粉產品,暢銷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馬寧鎮的礦藏、商貿、土特產等項目有待進一步開發。發展規劃
2009年全鎮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1、年內實現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0%。
2、本級財政收入增長15%
3、農村人平純收入增長7%。
4、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上級下達指標內。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2009年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農業富民,發展農村經濟
以發展生產和農民增收為首要任務,用工業化的思維來謀劃農業,以產業化的思路來發展農業,以各項事業的改革來推動農村、農業的發展和進步,全面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目標任務。加快進行農業布局調整,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突出抓好“一果一豬一蔗”主導產業和傳統種桑養蠶業,不斷拓寬和強化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一是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廣泛發動民眾種植沙糖桔,重點發展種植專業戶,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布局,爭取在1至2年內實現發展沙糖面積占全鎮旱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二是堅持穩定畜牧業的發展思路,突出抓好養豬業的發展,今年實現新增發展養豬30頭以上的專業戶50多戶,鼓勵和發展生豬飼養大戶;三是大力發展糖蔗生產,突出抓好500畝以上的糖蔗種植專業大戶,確保完成上級下達我鎮的沙糖種植指標任務;四是根據我鎮素有種桑養蠶的傳統習慣,而且農民種桑養蠶技術高、經驗豐富,我們必須做好種桑養蠶這篇“文章”,首先抓好譚播、寨村、新龍、群龍、金群等村連片種桑養蠶板塊,通過以點帶面,帶動全鎮其它村委會全面發展,計畫利用3至5年時間,在原有基礎上發展擴大種桑養蠶面積1萬畝以上,逐步打造成為種桑養蠶“專業鎮”。二、工業活鎮,推進工業化
繼續實施工業活鎮戰略,發揮優勢,強化措施,以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全鎮經濟騰飛和社會和諧進步。一是狠抓現有工業增速提效,繼續大力推進以蠶繭抽絲加工、塑膠加工、石料場開發、鑄造業等特色產業的上馬。二是抓好蔡屋村家私業的整合、重組,形成一批有較大規模的家私加工企業,擦亮蔡屋村家私特色產業“品牌”。三是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引導相結合,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積極引進外地客商、大財團來本鎮投資創業,結合產業轉移契機,引進台灣客商來我鎮投資,組建“台灣工業園”。四是我鎮計畫在今後適當時機到“珠三角”地區舉辦幾屆“馬寧鎮農業(或工業)展覽會暨投資環境推介會”,抓住“珠三角”產業向山區轉移的有利時機,宣傳馬寧,推介馬寧,鋪好紅地毯,做好招商、親商、富商、安商及相關服務工作,促進工業有新的飛躍。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一個主要內容,因此,必須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村、省級衛生村創建活動,我鎮已制定工作方案,計畫2至3年時間,對已通了自來水的村委會(馬寧、蘇沙、塘崗、明星、鋼鐵、蔡屋、富禮、新龍、群龍等9個)全面開展創建省級衛生村和生態文明村活動,著重抓好蔡屋體育新村的建設,即在創建衛生村的基礎上,配套完善體育文化設施,建成後將成為全縣或全市第一個村級文化體育新村;二是積極建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廣大農民民眾為提高組織化程度,共同組建的一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受益”的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因此,我們將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動農戶主要以土地參股的形式入股合作社,整合農戶零星分散的土地進行集體經營,產生效益後分紅。實踐證明,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解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不了,政府部門“包”不了,單家獨戶“辦”不了的事情,對推動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鎮應把發展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當前乃至今後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策引導,打造助農增收的新平台。四、推進依法治鎮,確保社會穩定
認真抓好“五五”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一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不斷擴大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做好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工作,接受民眾監督。二是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堅持依法行政。制訂和完善行政效能監察機制,發揮監察機構作用,維護和監督職能部門及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促進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把政府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努力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三是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行標本兼治相結合,堅持嚴打、嚴防、嚴管、嚴治並舉。加強安全文明小區建設,進一步完善警察+保全+治安三級體系,把治安之手廷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同時對各種嚴重刑事犯罪進行嚴厲的專項打擊,對“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進行重點整頓。努力減少刑事案件和各種治安案件。四是積極化解和調處各種民間糾紛。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解決,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為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五、抓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
始終把計畫生育工作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執行計生“一票否決”制度,積極推進計生重心下移到村,促進計生“三為主”方針的落實,夯基礎,上水平。著重抓好計生“四術”庫存對象的清理、純二女戶結紮、社會撫養費徵收以及“雙無村”創建活動,爭取計生工作有較大的轉變。圍繞人口計畫指標,實行黨政負責,層級落實、部門配合、民眾參與的標本兼治的工作機制。堅持做好“三位一體”檔案管理和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管理。要嚴肅政策,常抓不懈,使計畫生育工作規範化、正常化。六、進一步改進作風,切實做到勤政廉政
要教育引導機關工作人員牢固樹立公僕意識,樹立實事求是、依法行政、公道正派的從政道德,不斷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做到既勤政廉政,又能為民善政。抓好民眾工作站的正常運作和制度完善,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簡化辦事程式,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辦事效率。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民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切實加強廉政建設,貫徹落實中央反對奢侈浪費的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縣委的各項廉政建設制度,不斷完善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抓好各級幹部廉潔自律。進一步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我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上下齊心,振奮精神,真抓實幹,把全鎮各項事業全面推上新台階。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 | 35251 |
男 | 17107 |
女 | 18144 |
家庭戶戶數 | 8453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5074 |
家庭戶男 | 16993 |
家庭戶女 | 18081 |
0-14歲(總) | 14435 |
0-14歲男 | 7625 |
0-14歲女 | 6810 |
15-64歲(總) | 18516 |
15-64歲男 | 8536 |
15-64歲女 | 9980 |
65歲及以上(總) | 2300 |
65歲及以上男 | 946 |
65歲及以上女 | 135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5034 |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三)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90多萬,下轄有端州區、鼎湖區和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縣,代管高要、四會2個縣級市,設立了省級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