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苹塘鎮,原稱萍塘,因建圩時有口大塘,多野生浮萍,故名,後簡稱苹塘。該鎮位於廣東羅定市東北部,324國道貫穿而過,交通方便,苹塘鎮位於東經111°40′,北緯22°46′,東部與金雞鎮相接,西部與華石鎮為鄰,南部與圍底鎮交界,東北部與雲安縣白石鎮接壤。年平均氣溫22℃,降雨量1250毫米,無霜期345天,四季均可耕作。該鎮屬石灰岩地區,石灰石資源豐富,綿延數十里,儲存量達100億立方米,含鈣量達52%以上,是燒制石灰和生產水泥的優質原料。農作物除了水稻外,還有豆類、粟類、薯類及黃煙等。苹塘鎮坐落在“洞天世界”旅遊區的石林山下,面積88.6平方公里,人口3.9683萬人,1992年列為工業衛星鎮。歷史沿革
苹塘鎮1951年屬羅定縣笫二區,1955年改設苹塘區,1958年設苹塘鄉,1958年10月成立苹塘公社,1983年8月撤公社設區,1986年11月設區設立苹塘鎮。2003年轄談禮、周沙、墩仔等12個村(居)委會,總面積88.40平方公里,總人口37838人,工農業總產值為37271萬元,是1980年1168萬元的32倍。環境資源
苹塘鎮資源得天獨厚。境內石山峰林,清秀而挺拔,綿延數十里。峰林中有龍龕岩、洞清岩、下山洞、聚龍洞、狀元洞等神奇洞府。鎮內大理石儲量豐富,1992年經國家地質勘探局測定約100億立方米,氧化鈣含量在52%以上,其儲量、含鈣量均排粵西鄉鎮首位。鎮境內石峰林立,洞穴幽深,石鐘乳、石筍類人狀物,變幻莫測。著名的有龍龕岩、洞清岩、下山洞、聚龍洞、狀元洞等景點。聚龍洞1990年開發為旅遊景點,並於2000年由廣西、深圳等外地企業家合股組建的聚龍洞風景區有限公司開發經營。龍龕岩摩崖石刻
龍龕岩摩崖石刻位於廣東省羅定市苹塘鎮談禮村龍龕岩洞室內的石壁上。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元),永寧縣令陳普光在龍龕石室辟立道場,於龕之北壁造當陽像,左右兩廂繪畫飛仙、寶塔、羅漢、聖僧,上元年間,普光之子叔瓊重修道場,在龕中當陽造連地尊像一軀,其後普光之了,善勞縣令陳叔珪以及陳叔瑋、陳叔(亥)在道場之南造釋迦尊像一座,道場修建完成後,請當地酋長、冠軍大將軍行左豹韜衛將軍上柱國潁川郡開國公陳集原撰寫道場銘並序,武周聖歷二年(699年)鐫刻於“龕座”中央位置的右(西)壁靠洞頂處,距地表高3米,銘文刻於凹凸不平的岩壁上,寬113至115厘米,高76—80厘米,全文1238字,分41行,每行字20餘至30餘字不等,楷書,每字約為方寸大小,除二、三字剝蝕外,余皆可辨,筆法遒麗,鐫刻技藝精湛嫻熟。石室內還有明清以來的訪碑石刻多題,可辨認的訪碑墨書題記100多處。經濟發展
1979年前,縣在苹塘鎮建有屏風山水泥廠,1979年後,太平鎮水泥廠、泗綸鎮水泥廠和肇慶小湘水泥廠苹塘分廠又落戶該鎮。1994年10月投產的肇慶小湘水泥廠苹塘分廠,是肇慶小湘水泥廠與該鎮合資聯辦企業,有員工100多人,產品遠銷鬱南、信宜、廣西和珠三角等地,年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創稅利310萬元,曾被評為雲浮市“十佳”鄉鎮企業。2003年已轉制為民營企業,由個體企業家獨資經營。2001年1月正式投產的浩恆塑膠絲花廠是外商獨資企業,有員工400名,主要生產塑膠絲花,產品專門出口外銷歐美國家,年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創稅利340萬元。2001年3月投產的聚龍化工廠,生產經營化工原料,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創稅利85萬元。2003年有鎮村、個體企業300多個,工業總產值31260萬元,是1980年94萬元的333倍。苹塘鎮屬於乾旱的石灰岩地區,農作物產量很低。改革開放後推廣良種和科學種田,大力發展 “三高”農業,種植香蕉、荔枝、龍眼、柑桔、西瓜、蠶桑、黃麻、紅麻、蔓荊子等經濟作物。2001年,蠶桑發展到2500畝,西瓜1500畝,蔓荊子1000畝;生豬出欄量12000多頭,三鳥上市量1470001多隻,塘魚產量1611噸,山羊、乳鴿的飼養量也有大幅度增加。2003年,農業總產值6011萬元,是1980年1074萬元的6倍,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649元,是1980年106元的34倍。
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7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34億元,農業總產值1.4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12%、5%;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318元,比上年增加250元;財政收入380萬元,其中國稅235萬元,地稅145萬元,分別完成年任務136.6%、139.5%和135.5%;招商引資吸納資金4200萬元,完成市府任務的105%。
苹塘鎮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招商引資,拓展市場,搞活流通”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從用水、用電、用地和辦證等方面提供便利,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據統計, 2007年引進資金8700萬元,項目7個,新上項目有:龍山石場、溫氏集團苹塘養殖場、浩恆塑膠絲花廠技改、方源養殖場、鎮水泥廠轉產轉型、瑞平紅磚廠、大蝦復粉廠二期工程,其中中材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籌備興建。農業結構得到最佳化調整,擴大優質水稻澳粳粘、澳絲粘、西瓜、蜜芒、蠶桑、蔓荊子的種植面積。據統計,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45億元;全鎮糧食播種面積42700畝,糧食總產量14973噸。農民負擔繼續減輕,全鎮12個村(居)已取消農業稅等涉農項目費用的徵收,認真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2007年種糧綜合直補補貼的戶數7205戶,人數36452人,補貼的資金共60.2142萬元。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財稅收入歷年來排全市前三位,計畫生育、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歷年達標並被評為先進單位。
社區建設
2003年,鎮內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完善,已開通微波聯網和有線電視,電話裝機2900多台,電力充足,鎮自來水廠引新沖坑水庫天然食用水工程水質優良,道村、談禮、墩仔等部分村道實現硬底化。國道324線、春灣至羅定地方鐵路東西穿越鎮境,在距圩鎮1公里處設有鐵路上落站。苹塘至羅城的公共汽車日達12班次。有建築面積945平方米的鎮文化中心大樓和占地6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有2支電影放映隊。有中學1所,國小19所,學生7400多人,教職員工300多人。有衛生院1間,衛生站30間,醫務人員60多人。鎮政府駐地苹塘圩,距羅定城區25公里。1979年前,苹塘圩只有1條總長約500米的街道,面積1.2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落後。1992年,新建1條長約500米的街道,圩鎮面積增加到2.10平方公里。1998年,建起苹塘信用社、工商所、衛生院新門診大樓和移動通訊微波站。1999年興建鎮中心文化大樓, 2000年建成文化廣場, 2001年建成自來水廠,擴建鎮文化中心大樓,建設興苹街商住樓,把舊戲院改造為中心幼稚園。2003年,街道增加到4條,總長約2500米,圩鎮面積擴大到3.50平方公里,街道全部實現硬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