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北門村](/img/0/ed6/nBnauM3XzQzM4gTMyUzNxYDMzITMxEDM3QjMwADMwAzMxAzL1c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北門村有83姓,原以姜、錢、周、何、梁、馮姓居多,幾經變遷,今張、王、徐、宋、俞姓為多。《(民國)象山縣誌》載,姜姓祖晟,原為建州刺史,唐乾符間(874~879)自廣南航海至象山;錢姓祖延慶,宋時為會稽丞,自台州遷陳山,分支居縣城;周姓祖思仁,宋時任玉泉場大使,自奉化遷入;梁姓祖宗敏,宋乾道間(1165~1173)自福建遷入;馮姓祖澄溪,明嘉靖間(1522~1566)自慈谿遷入;張姓祖永寧,明時自樂清遷入;王姓祖天才,清康熙七年(1668)任象協守備,自鄞縣遷入;朱姓祖汝琦,清康熙間自鎮海遷入;俞姓祖紹庭明代遷入;何姓祖德宏,清嘉慶間自鄞縣遷入。
村莊簡介
![北門村](/img/0/9a1/nBnauM3X4AzN2EjMzUzNxYDMzITMxEDM3QjMwADMwAzMxAzL1c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北門村建村至今一千多年間,人才輩出。知名者有:錢唐,字惟明,號白石山人,博學敦行,才器卓越。元末隱居不仕,明洪武元年(1368)舉明經對策,官至刑部尚書,著有《白石山人集》 。范船僧,1926年參加共產黨,北伐時在第六軍政治部任職,後調升十七師宣傳科長。1927年後出任中共浙江省委職委書記,同年11月被捕入獄,1933年保釋,鏇病逝。姜冰生,早期共產黨員,曾任國民黨象山縣黨部執委、組織部長。後為華北中學教務主任,1937年病逝。姜紹祖,畢業於北京大學,創辦華北大學及華北中學,任中學校長多年,被選為北平市參議員、國大代表。姜穎鳳(伯喈),浙江政法專門學校畢業,曾任國民黨鄞縣縣黨部、象山縣黨部主任委員,創辦《寧波大報》,任社長,浙江省臨時參議會議員。何津,抗日戰爭時參加八路軍,歷任中共中央軍委二局股長、科長。1943年被授二局模範工作者稱號。1955年任總參三部研究所所長、第六局局長等,1978年任三部參謀長。
農林發展
![北門村](/img/c/7ea/nBnauM3X0EDOyYDNxYzNxYDMzITMxEDM3QjMwADMwAzMxAzL2c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山林1400餘畝,分布於上官山、西寺山、圓峰山一帶,用材林以松、竹、楓、杉等為主。1964年大隊長鄒明華吸取外地經驗倡議種桔,至1967年共種2289株,至今已種桔133畝,已可採摘63畝5527株,年產量125噸,產值15~20萬元。茶園62畝,年產4.5噸,產值2.5萬元。楊梅25畝,年產1噸。1991年夏,桂花岩頭一帶松樹枯黃,引起領導重視,層層上報至國家林業部。9月經南京農業大學程瑚瑞教授實地察看,鑑定確認松材線蟲病,縣林業局、鎮人民政府督促防治。1991、1992年兩次砍伐病松108萬公斤,伐樁塗藥2.5萬餘只,用藥2000餘公斤。病木悉經熏蒸後,自鋸包裝箱板料消化,枝椏焚毀。1992年春重新營造杉木80畝,樟樹、銀杏等1500株。
工業發展
![北門村](/img/9/f26/nBnauM3XxcDN5IDOwgDOxYDMzITMxEDM3QjMwADMwAzMxAzL4g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北門村工業始於1974年。接辦居民塑膠小廠,加營標牌,年產值僅幾萬元。
1985年,將3個車間分建為3個廠。至1992年年產值199萬元、利潤15萬元,安排村勞動力100餘人。
除村辦集體企業外,村民自找門路,發展多種經營。1992年,商業、飲食業年收入24.8萬元,服務業16萬元,建築業7.2萬元,交通運輸業3萬元,其他5萬元。
集體經濟壯大,村有投資基金114萬元,其中集體積累113萬元,對企事業投資60.7萬元。公積金52.3萬元,公益金5.5萬元,農業發展基金4萬元。人均收入1376元。
村莊建設
![北門村](/img/0/330/nBnauM3X2ADN0cTNyEDOxYDMzITMxEDM3QjMwADMwAzMxAzLxg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兒童入學率提高,國小為100%,國中98%,高中40%。1987年對65歲以上老人,月發補助費20元,還投資2.2萬元建造老年活動室,內設彩電,訂有書報,備有棋類,專人管理。1993年起受補助老人年齡降為60歲,金額增至40元,逢節向老人送慰問品,實現幼有所教,老有所養。村黨支部被評為縣級先進黨支部,村被評為縣級計畫生育先進村,1989~1990年度寧波市文明村。
1949年後,村注重資料保存,自立檔案。1990年將1980年以前所存土改戶籍、烈軍屬、人口普查、土地徵用等檔案31卷移送縣檔案館保存。
文物保護
![北門村](/img/f/484/nBnauM3XyMDN1gDO4IDOxYDMzITMxEDM3QjMwADMwAzMxAzLyg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生態環境
![北門村](/img/1/5e9/nBnauM3XxAzM3kDO2UDOxYDMzITMxEDM3QjMwADMwAzMxAzL1g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隨著集體經濟的壯大和村民收入的增加,村里按規劃對舊村進行改造。現在戶戶住新房,收入高的住進三層樓房。三條“工”字形河道,兩旁砌好塊石。改建一座農民文化宮,建造燈光廣場一個,供村民納涼休息的仿古式六角亭3座,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一個,使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晨曦初現,一批太極拳、香功、舞劍愛好者,迎著朝霞在河邊、球場上鍛鍊。夜晚,華燈初上,農民文化宮迎來了一批球迷、書迷、棋迷,各顯身手。重視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是北門村黨支部工作的優良傳統。1991年2月,浙江省村落文化研討會在此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對北門村各方面工作都給予高度評價。
肇慶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一)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江門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 |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