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宅村

趙宅村

是桐琴鎮轄區範圍內的行政村之一,擁有農業在冊人口1360多人。村集體經濟主要來源於廠房的租金收入和集市攤位費收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趙宅集市,緊扼永武貿易咽喉,攤位密集,貨源充足,集聚起興旺的人氣,每逢集市之日,大有“人山人海、川流不息”之景象。市場的繁榮,也武裝了村民的商品經濟頭腦,從純農業中擺脫出來,成為亦農亦工,亦農亦商。村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也變為房屋出租、外出經商和到企業打工等。

(圖)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趙宅村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趙宅村

本詞條涉及消岐義詞條主要介紹的是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趙宅村,同時還介紹滄州市鹽山縣聖佛鎮趙宅村。 浙江省趙宅村位於武義縣東南部,靠近永康縣。村呈長方形,居住集中,南臨山,北靠湖。清代設南九莊,1946年屬回南鄉。50年代初屬回川鄉,1956年屬和平鎮,1957年屬團結鄉,1958年屬國慶人民公社桐琴管理區。1961年屬桐琴人民公社,1983年桐琴鄉。1985年屬桐琴鎮。姓氏以趙姓為主,據《趙姓宗譜》記載:趙氏系出宋魏王五世,及高宗南渡授詔始遷於武義。並有徐、金、王、胡、翁、舒等姓。1992年底有450戶,1288人。其中勞力727人。有耕地929畝。趙宅是個傳統農業地區。

基本簡介

(圖)趙宅村文化活動中心趙宅村文化活動中心

趙宅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8年4月建立中共趙宅支部,書記趙德法。1928年永武聯合秋收暴動任副總指揮的趙尚慶曾帶兵在清溪坑英勇作戰,暴動失敗後改名換姓移住他鄉。紅軍戰士趙家元,被國民黨當局槍殺。現趙宅村黨支部,有31名黨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建國初期就參加革命工作,現已離退休的老黨員。黨支部堅持定期學習與組織生活制度,黨員在各條戰線發揮帶頭模範作用。自1983年以來,多次被評為武義縣先進黨支部。黨支部書記趙松金,自70年代初擔任支部領導以來,勇於開拓,成績顯著,1989~1992年連續被評為武義縣優秀黨員。

地理氣候

武義縣城沿省道線往大南方向行駛15公里,即至永武邊境的重地——趙宅村。村北越過公路橋即屬永康轄地,距永康縣城10公里。村南系武義南鄉平原趙宅畈,南依琴山,北傍武義江,山水之間溝渠交錯,幾百年來孕育著趙宅村村民。平原之東與桐三田塊相連線;南面與果園、新屋、鞏宅、樓王、敕令橋田塊接壤;西與倪橋土地相鄰;北與桐聯、和平村土地相依;住宅區中部與和平村隔湖相望,以古桐溪河道遺痕為界。

趙宅村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約1450毫米,年平均氣溫16.9℃,水利資源豐富。

經濟發展

(圖)趙宅綜合百貨市場趙宅綜合百貨市場

趙宅是個傳統農業地區,長期來以種糧為主,單一經營,收入水平不高。1949年後大力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改變農業耕作制度,推廣良種,增施肥料,使農業生產不斷發展,至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695公斤,農業總收入20.23萬元,人均收入118元。80年代深化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村承包經營398戶,承包耕地、山地1291畝。由村里統一作物布局,統一良種供應,統一排灌水。並積極推廣科學種田,雜交稻面積占總糧田面積的80%以上。199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00.29噸,平均畝產804公斤。
同時積極發展經濟特產,開展多種經營。1992年全村有桑園108畝,養蠶205張,產6.5噸;茶園102畝,產茶葉18噸;梨園100畝,桃園52畝,產水果23噸。全村還利用水面發展淡水養魚62畝,年產鮮魚4噸;養育珠20畝,年產珍珠40公斤,各農戶還積極飼養生豬、灰鵝等家畜家禽,以活躍市場,增加收入。1992年全村農業總收入182.89萬元,比1978年增長8倍多。人均收入900元,比1978年增長7倍多。
村、戶辦企業崛起。至1992年底,已辦起塑膠廠、汽酒廠、水泥預製場等4家村辦企業,以及鋸板廠、工藝廠、製鞋廠、彩蛋廠等6家戶辦企業。村辦、戶辦企業產值達165萬元,比1978年增長49倍。
趙宅地處武義、永康縣交界,武永公路通過村口,明、清時,村區已有集市貿易。1956年,與趙宅隔湖相望的永康縣桐琴村劃入武義縣,同趙宅一起建立和平鎮,次年改建團結鄉。趙宅與桐琴市場,既分又合,相互促進,共同繁榮。集市日期同為農曆每旬二、七日。
80年代以來,上市商品的品種、數量日益增多。為了加強市場建設,適應集市貿易迅速發展的需要,近幾年來在主管部門的支持下,除擴建金融、商業、供銷等營業場所外,逐步組建各類專業市場。趙宅集市主要有綜合市場、家禽市場、毛竹市場。綜合市場建於1985年,占地5158平方米,1991年成交額369萬元;家禽市場建於1987年,占地878平方米,年成交額28萬元;毛竹市場,年成交額3萬元。全村有80%的戶參與市場經營活動。
由於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村90%以上的戶蓋了新房。村中最富的戶資產已達四五十萬元。

村莊文化

趙氏自南宋遷此居住後,共有7人中進士。其中趙汝淦一家,祖傳好學家風,兄弟競相讀書。南宋嘉定元年(1208)汝淦中進士。越三年,弟汝健,從弟汝鑰、汝鎣亦登進士。四兄弟同登進士,被傳為佳話。汝淦初任太府侍簿,後授信州知州,官至朝議大夫,晚年主管成都玉局觀,卒後封為金華男。趙氏的好學家風,1949年後在趙宅得到繼續發揚。村民考上大學的有70多人,如趙康安兄弟一家就有大學生6名,二弟趙康雄,原在大慶油田工作,現任黑龍江省火電三公司(國家一級企業)副總經理兼副總工程師,哈爾濱第三電廠(國家二十個重點工程之一,總投資20億元)二期工程項目總經理,被評為黑龍江省勞動模範。
趙宅村有悠久的傳統文化。婺劇、花燈別具特色。趙宅婺劇團曾多次出村、出縣演出,遠近聞名。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傳統廟會燈節,與集市貿易物資交流同時進行,熱鬧非凡。1993年春節、元宵,由村老年協會主辦大型背花燈25組、180盞,除上武義縣城迎展外,二月初二又在村區舉辦花燈會,同時舉行物資交流大會。市場上同時演出兩台戲,2處放映電影,遠近前來參加貿易與觀光者萬餘人。

滄州市鹽山縣聖佛鎮趙宅村

(圖)趙宅村趙宅村

趙宅村位於滄州市鹽山縣聖佛鎮人民政府東南6公里處,南距千武線3公里,北距王聖線2公里,東北距鹽山縣城2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非常便利。 村內有耕地3500畝,人口1700人。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開展,目前趙宅村的種植結構正由大田作物向經濟作物轉變:

棉花種植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 50% ;主要品種為“ 33B ”、“ 99B ”、“冀棉 27 ”等優質抗蟲棉,趙宅村土質良好,非常適合棉花生長,所產棉花品質上乘,色澤潔白,棉絲細長,畝產量達 350 公斤左右,每年九月份開始上市,每逢棉花上市期間,吸引了大量客商雲集於此,趙宅村民風純樸,公平交易,無欺行霸市現象,我們以優良的棉花品質和充足的貨源,能讓廣大客商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林果業在趙宅村的發展也很迅速,其中蘋果種植達300多畝,主要品種為紅富士、紅星等優良品種,全部為套袋生長,實現了農藥無殘留,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年產優質蘋果120萬公斤,主要銷往天津、塘沽等地和周邊地區。

為回響國家號召,進一步落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讓荒棄的“三邊”(坑邊,道邊,路邊)長金,讓閒置的土地生銀,趙宅村發展了8萬侏速生楊種植,主要品種有107、108等優良品種,其中片林近200畝,綠化“三邊”單線長度可達4萬5千米,因此,趙宅村被評為綠色環保示範村。預計2012年將全部成材。


養殖業
趙宅村的養殖業發展呈現良好勢頭,由原來的家庭散養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轉變,目前以養豬為主,全村養豬專業戶達 30 多戶,合計年出欄優質肉豬達萬頭左右,肉牛合計存欄達 400 多頭。 主要通過各地客商收購進行對外銷售。
工副業
工副業發展極快,主要以生產裝飾材料為主,目前有三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型企業,主要產品有膩子膏膩子粉, 108 膠等室內裝飾用品,所產產品質量上乘,貨真價實,各企業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與各地客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產品遠銷濟南、青島及周邊地區。在各企業的帶動下,趙宅村的勞動力得到了充份的利用,為趙宅村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