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里葉村](/img/f/cdd/nBnauM3X3ETO5MTM2YDO5UzNyITM5AzMwETMwADMwAzMxAzL2g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經濟發展
![里葉村](/img/0/2d9/nBnauM3X0AzM3MDMygTO5UzNyITM5AzMwETMwADMwAzMxAzL4k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每至夏季,里葉村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家家戶戶採蓮、剝蓮、通蓮(芯)、曬蓮、賣蓮。村外的田畈中,蓮葉連線成一片無垠的碧綠,朵朵白色的、粉色的蓮花和一個個長滿子實的蓮蓬,點綴著這綠色的世界。微風吹過,可以瞥見蓮農在蓮田中摘蓮蓬的身影。里葉村至遲在清鹹豐同治年間就開始種植蓮子,主要品種有高腳蓮、低腳蓮、紅花蓮、白花蓮,其中以白花蓮的品質為最佳。50年代初,蓮子種植得到較快的發展,後一度面積下降,幾成絕跡。1978年後,逐漸恢復發展。而今里葉村每年種植蓮子400餘畝,年產值達30餘萬元,為當地的一項重要產業。
里葉白蓮被列為建德名優土特產品,是中國蓮子中的精品,粒大圓潤,去皮後色白如羊脂。燉之易爛,食之清香,味道特別鮮美。現已開發出各種蓮子系列菜點,有蓮子銀耳湯、蓮子白糖湯、蓮子八寶飯、蓮子香菇、蓮子扣雞、鯽魚戲蓮等,已成為宴請賓客的佳肴。隨著蓮子生產的不斷發展,里葉村已有18個蓮子專業經營戶,每年奔走於上海、杭州、金華、溫州等地,戶平均銷售蓮子5000斤以上,獲利三四千元。
依塘而立 蔚然成市里葉村口有一池塘,距村邊的龍蘭公路僅100米。1949年前,塘四周開有雜貨、藥店等店鋪,故有店口塘之名。50年代,里葉鄉人民政府就設在塘邊。1978年後,特別是1985年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里葉人的思想逐漸活躍,村民們自發地在店口塘周圍擺攤。村處於建德、蘭溪、龍游二市一縣邊界,方圓幾十里之內有20多個村莊,去福建、江西的車輛都從村莊邊的公路經過,往來人員較多,店口塘周圍逐漸形成集市。開始時,只有幾個賣魚、賣肉、賣豆腐的,後來增加各種蔬菜攤、禽蛋攤、飲食店、裁縫店。店鋪多為架子式結構,一邊架於塘塍之上,一邊支撐於池塘的水中,然後鋪上木板、水泥板,建起一個個閣樓,宛如浮在水面上。現在,這個由村民自辦的市場越辦越紅火,從早上6時一直營業到下午4時,吸引了附近幾千農民前來購物,日均成交額上萬元。由於來此買賣的人不斷增多,非常擁擠,市場已適應不了流通的需要,里葉村村委會規劃在1993年投資3萬元,在塘邊的田裡建造一個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的大棚,以滿足集市貿易之需。
古今建築
![里葉村](/img/d/598/nBnauM3XwMDN4UTO3MTMwYzNyITM5AzMwETMwADMwAzMxAzLzE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自1979年至1992年,全村新建磚混結構房屋300餘幢。新建住宅中,尤以村民葉放明家的住宅令人矚目。其住宅位於里葉村邊沿,隔樹林、農田和村邊的公路相望,有一溪流從住宅後環繞而過。此住宅為三層磚木結構。一層有客廳、書房、餐廳、廚房、臥室、雜貨間、儲藏室和前後走廊、吊樓走廊等;二層有小臥室、大臥室、書房、會客室,並有一個露台,面積16平方米,供休息乘涼用;三層為大客廳、會客室、書房等;頂部有一儲量5噸的水塔。內部建築以“西洋式”為主,臥室裝飾豪華,水磨石地面,三合板吊頂,襯以各種花燈、壁燈、頂燈等;衛生間內有浴缸、洗滌盆、坐便器、淋浴器、沖水馬桶等。外部建築突出民族風格,有4開八角大門、八角小門和各種花雕八角窗、全堂玻璃花格窗、欣賞窗等,通風好,光線充足。二至三層樓外有4個挑台,其牛腿、掛落、扶手均雕有圖案;三樓屋頂為木頭結構,八字架,木板經刨花鋪墊而成。宅院內建有水池、花圃,四周有圍牆,院內外有橋與村內相通。宅院共占地約300餘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積500平方米,投資16萬元,1991年建成。
全村已有村辦企業3家,產值34萬元;個體辦企業2家,年產值5萬元;拖拉機運輸專業戶20餘戶,年收入10餘萬元;個體經商戶15戶,年收入13萬元; 柑桔187畝,年產600擔,產值6萬元。村莊四周和村內道路都為水泥路面,家家戶戶喝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電視機已基本普及,45%的農戶擁有收錄機、洗衣機、電冰櫃等家用電器。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