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洛陽是 河南省 及 中原城市群 的副中心城市,十三朝古都, 絲綢之路 東起點, 大運河 的中心城市。有十省通衢之稱。洛陽位於 洛水 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雒陽、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 伊 、 洛 兩水,也稱伊洛。洛陽地處 中原 ,境內山川縱橫,西依 秦嶺 ,過 函谷關 是陝西的 關中平原 ,東臨 嵩岳 ,北靠 太行山 又有 黃河 之險,南望 伏牛山 ,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說。洛陽最早建成於 夏朝 ( 二里頭遺址 ),有 夏 、 商 、 西周 、 東周 、 東漢 、 曹魏 、 西晉 、 北魏 、 隋 、 唐 、 後梁 、 後唐 、 後晉 等13個朝代在此定都,定都歷史有1529年之久,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稱,與 西安 、 南京 、 北京 並列為中國四大 古都 ,是中國古代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 神都 的城市,它是 中華文明 和 中華民族 的主要發源地,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現代的洛陽是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洛陽牡丹、龍門石窟和白馬寺等歷史文化遺產聞名,被稱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也是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首批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權的13個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也是首批中國創新型試點城市。
洛陽全境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現下轄八縣一市六區,截止2010年,洛陽市中心市區建成面積達170平方公里。根據中國國務院2012年批准的《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達到285萬人,中心城區面積將達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陽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友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名稱變遷
相傳軒轅黃帝時,因洛陽北部有郟鄏山(今邙山)而得名郟鄏(jiá rǔ),後來有“周成王定鼎於郟鄏”之說。
夏代時,洛陽居住著一個名為斟鄩的部落,太康將其趕走定都於此,斟鄩為城名,其遺址在今洛陽偃師二里頭村。
商代成湯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又定都西亳,西亳為都城之名,在今洛陽偃師屍鄉溝一帶。
西周時期,周公營造洛邑,成王遷都於此,《和尊銘文》“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自茲義民”,因此,洛陽有中國、土中、地中等名稱,這些名稱都體現出洛陽在地理上的核心位置。就城邑而言,洛陽為西周都城,有雒邑、成周、新大邑等名稱。其中雒邑因近雒水而得名,成周取“周道始城”之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雒邑,因周王居住而稱王城。周景王去世後,王城發生了王子朝之亂,周敬王避居翟泉,並召集晉、魏等諸侯大夫擴築“成周城”遷居。
戰國時,始有雒陽之名。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雒陽。秦朝時,五行學說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終始”進行推理,認為周得火德,秦取代周,應為水德,因此改雒陽為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尚火德,復名雒陽。三國時曹魏以魏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為“洛陽”。
隋朝時期,洛陽為東京,隋煬帝對東京進行大規模建設稱東都,並遷都洛陽。
公元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居洛陽,封其為東都,武則天建武周政權改東都為神都,唐玄宗天寶元年又改稱東京。
五代時,後梁稱其為西都,後唐稱雒京,後晉至北宋稱西京,金代稱中京。明朝為避光宗朱常洛的名諱,改“洛”為“雒”。
歷史沿革
古代史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核心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堯、舜、禹等神話傳說多傳於此。同時,洛陽也是中國文明歷史中最為古老的帝都王城,華夏,中華,中土,中國,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在今洛陽市範圍內曾發現過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洛陽西郊的王灣遺址和南郊的矬李遺址等,新石器時代遺存非常豐富。偃師市的二里頭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代。1960年在二里頭遺址的上層發現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被認為是夏朝都城所在。
周武王牧野之戰伐紂,滅殷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諸侯。武王死後年少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恐殷勢力反周,便代周成王執政,並平定了管蔡之亂,挫敗了管叔、蔡叔和商武庚的叛亂,使天下歸心,周朝由此走向了長治久安。為了鞏固周朝在東方的統治,成王便先遣太保召公查看山川地勢,而後由周公在古時稱郟的地方建設新的國都雒邑,位置在今天的洛陽王城公園附近。雒邑建設所依據的三禮圖是中國最早的都市計畫圖,其理念極大影響著中國各個朝代的城市建設,而周公提出的方格網城市的理念比西方早600年。
秦國初年,身為秦國宰相的呂不韋被封為洛陽十萬戶侯,他大肆修建洛陽,洛陽逐漸繁華。東漢光武帝劉秀遷都洛陽後,在洛陽城內廣建宮殿和台、觀、館、閣,然而這些建築卻在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被董卓焚燒,洛陽城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篡漢自立,定都洛陽,洛陽得以重建,魏明帝在洛陽西北角築金墉城。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統治階級提倡佛教,佛寺空前盛行。在極盛時期,洛陽佛寺多達1367所,建築宏偉,結構精麗。東魏孝靜帝遷都鄴後,令洛陽四十萬戶北遷,洛陽城逐漸荒廢。漢魏時期洛陽作為首都,在文化、藝術和科技等方面所創造的價值,影響深遠。
漢魏以後,隋朝隋煬帝建設東京洛陽,工程非常浩大,同時還開鑿運河,運河修通後,向東可達東海,水路運輸四通無阻。洛陽逐漸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唐代洛陽不僅是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又是水陸交通的樞紐,隋唐全盛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女皇武則天登位後將其改稱為神都。洛陽城在安史之亂時遭嚴重破壞。北宋以首都開封府為東京,洛陽為陪都西京河南府,宋代的洛陽雖不是首都,但仍是學術中心。理學大師如程顥、程頤等人都是洛陽人,他們的學派稱為“洛學”。今天的洛陽舊城也是宋代王增任河南府通判時期主持改築的。北宋以後,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洛陽逐漸失去昔日的輝煌,洛陽在金蒙元明清時為河南府治。
明代末年,李自成率領的明末農民起義軍攻打洛陽城,城中軍民死傷萬餘,城樓被焚,官衙被燒。清朝初年,洛陽城在一片戰爭的廢墟上被重建起來,經歷了近百年的恢復發展,至乾隆時期,洛陽已是豫西地區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由於洛陽地處南北交通的大樞紐上,洛陽市場上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商業繁榮。鴉片戰爭後,洛陽傳統的工商業遭到嚴重打擊,棉紡織業卻異軍突起。從各個方面來看,清代洛陽的發展反映出了內陸城市發展的普遍狀況,在中國開放度極低的情況下,依靠內部動力洛陽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但在中國國門被迫打開後,受地理條件和政治等方面的制約,與沿海城市相比,洛陽的城市發展水平逐漸滯後。
以洛陽為首都的朝代
朝代 | 名 稱 | 都城位置 | 所居帝王 | 建都時間 |
夏 | 斟潯 | 偃師二里頭 | 太康、仲康、夏桀 | 前1735年-前1540年 |
商 | 西毫 | 偃師商城 | 商湯—仲丁 | 前1600年-前1260年 |
西周 | 洛邑 | 王城公園 | 周成王-周幽王,共11王 | 前1040年-前771年 |
東周 | 王城 | 王城(澗河兩岸) | 平王-悼王及赧王,共14王 | 前771年-前520年 前314年-前256年 |
東周 | 成周 | 成周(白馬寺東) | 敬王至慎靚王,共11王 | 前519年-前314年 |
韓 | 宜陽 | 宜陽縣 | 景侯至烈侯,共2侯 | 前403年-前375年 |
河南 | 洛陽 | 成周 | 申陽 | 前206年-前205年 |
西漢 | 洛陽 | 漢魏故城 | 漢高祖 | 前202年(數月) |
新 | 洛陽 | 漢魏故城 | 陪都 | |
東漢 | 雒陽 | 漢魏故城 | 光武帝-獻帝,共12帝 | 25年-190年 |
曹魏 | 洛陽 | 漢魏故城 | 文帝-元帝,共5帝 | 220年-265年 |
西晉 | 洛陽 | 漢魏故城 | 武帝-懷帝,共4帝 | 265年-313年 |
東晉 | 中京 | 漢魏故城 | 陪都 | |
南朝宋 | 中京 | 漢魏故城 | 陪都 | |
後趙 | 洛陽 | 漢魏故城 | 陪都 | |
北魏 | 洛陽 | 漢魏故城 | 孝文帝-孝武帝,共七帝 | 493年-534年 |
東魏 | 洛陽 | 漢魏故城 | 陪都 | |
北齊 | 洛陽 | 漢魏故城 | 陪都 | |
北周 | 東京 | 漢魏故城 | 陪都 | |
隋 | 東都 | 隋唐故城 | 隋煬帝至皇泰帝共兩帝 | 605年-619年 |
鄭 | 洛陽 | 隋唐故城 | 王世充 | 619年-622年 |
唐(武周前) | 東都 | 隋唐故城 | 高宗、中宗、睿宗共三帝 | 657年-684年(兩京並重) 684年-690年(首都) |
武周 | 神都 | 隋唐故城 | 則天大聖皇帝 | 690年-705年 |
唐(武周后) | 東都 | 隋唐故城 | 中宗、玄宗、昭宗、哀帝共四帝 | 705年-736年(兩京並重) 904年-907年(首都) |
燕 | 洛陽 | 隋唐故城 | 安祿山 | 756年-756年 |
後梁 | 西京 | 隋唐五代宋故城 | 太祖、朱友圭 、後梁末帝 | 909年-913年 |
後唐 | 東都 | 隋唐五代宋故城 | 莊宗、明宗、閔帝、末帝 | 923年-937年 |
後晉 | 西京 | 隋唐五代宋故城 | 高祖 | 937-938年(約2年) |
後漢 | 西京 | 隋唐五代宋故城 | 陪都 | |
後周 | 西京 | 隋唐五代宋故城 | 陪都 | |
北宋 | 西京 | 隋唐五代宋故城 | 陪都 | |
金 | 中京 | 洛陽老城 | 陪都 | |
中華民國 | 洛陽 | 洛陽市 | 林森(國民政府主席) | 民國21年(1932年) |
近現代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告自行遜位,清朝就此結束。袁世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選定洛陽作為屯兵之地,在今洛陽市西工區中州中路兩側修建新式兵營,訓練新式陸軍。從1914年開始,袁世凱召集石家莊等地的建築商齊聚洛陽,大規模建設西工兵營,經過兩年施工,耗資170萬銀兩的西工兵營初具規模。兵建設成不久,袁世凱逝世,西工兵營成為各軍閥交替占據的要地。1920年9月2日,直系軍閥吳佩孚戰勝皖系軍閥段祺瑞後進駐洛陽,在西工兵營設定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他以雄踞洛陽,統治四方的雄心大規模擴建西工兵營,並建設飛機場,1924年他從法國購進4架飛機,成為洛陽最早的飛機,同時為控制河南,又將河南省長公署遷至洛陽。1924年秋,直奉兩系軍閥再爆戰爭,至1927年3月,奉軍占領鄭州,同時,國民政府又決定繼續北伐,吳佩孚自知中原不保,離開洛陽退往四川。同年5月25日,馮玉祥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打敗駐守在洛陽以張治公為首領的鎮嵩軍,12月,馮玉祥擔任河南省主席後,將西工兵營改名為新柳營,在兵建設立航空學校,培養飛行員。
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1月,國民政府定洛陽為行都,各個機構都遷至洛陽辦公,《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同年十二月首都遷回南京。1938年6月,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政府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1944年,陷於困境的日本侵略軍發動了以爭奪洛陽為目標的河南戰役,面對數倍於己的日軍,國軍第15軍和94師堅守洛陽21天,國軍陣亡1.3萬多人,僅剩1000餘人。日軍雖被殲2萬,但不斷增援,洛陽最終還是淪陷。
1948年3月7日,陳賡發起洛陽戰役,經過拉鋸戰最終於4月5日成功占領洛陽,中國共產黨在洛陽的統治就此開始。1954年,中共中央確定洛陽為重點建設城市,在第一個五年計畫中,包括東方紅拖拉機廠、洛陽礦山機器廠、洛陽軸承廠、洛陽銅加工廠、洛陽柴油機廠、洛陽耐火材料廠和洛陽熱電廠等7個由蘇聯援建的大型重工業工廠被安排在洛陽西郊澗西區,洛陽遂形成一座重要的新興重工業城市。後於三線建設時期建設的洛陽玻璃廠和80年代建設的洛陽煉油廠也成為洛陽的骨幹企業。但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國有大企業因受稅務負擔過重、機制不活等原因影響而變得萎靡不振,洛陽經濟實力衰退,城市面貌幾十年未有太大改觀。進入新世紀,孫善武主政洛陽後,不惜舉債大建大高樓、大馬路、大廣場,大拆小破房,洛陽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國務院於2011年10月8日出台了《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作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陽市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
自然條件
地理
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在東經111°8' - 112°59'、北緯33°35' - 35°05'之間,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占45.51%,丘陵面積占40.73%,平原面積占13.8%。
洛陽的山脈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構成,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這些山絕大部分位於欒川、嵩縣、洛寧、汝陽境內,新安、宜陽、偃師、伊川、孟津也有分布。
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洛陽境內山川縱橫,河渠密布,古代有“四面環山六水併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
氣候
洛陽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光照充足,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熱多雨,秋季溫和,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4.86℃, 熱量分布因受地貌影響,各地差異較大。黃河、洛河、伊河等河谷地帶及其附近的丘陵和緩坡山地,年平均氣溫12.1 - 14.5°С,其中西南部山區為低值區,年平均氣溫12.1-16.°C,伊川、宜陽為高值區,年平均氣溫14.5°C,其餘各縣在13.8度以上。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30 - 1100毫米,山地為多雨區,河谷及其附近的丘陵區為少雨區。降雨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洛陽地區年日照2083 - 2246小時,日照率47 - 53%。一年中以5—8月最多,月日照一般都在200小時以上。洛陽的這種氣候非常適合牡丹花的生長,這也是洛陽牡丹名滿天下的原因之一。游洛陽的最佳季節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氣爽,登山賞菊。4月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天氣有些乾燥,但可以欣賞無數牡丹爭芳鬥豔的奇麗景象。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方面,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華山松、冷杉、樺、油樺等林木。
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主要有獐、貂、水獺、大鯢及多種珍貴鳥類。天然藥物480餘種,有黨參、黃芩、防風、天麻等珍貴藥材。
礦產資源方面,洛陽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採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水利資源方面,黃河中下游最大的水利樞紐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洛陽市孟津縣和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的黃河幹流主河道上。
行政區劃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廢清代的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置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中華民國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後,洛陽縣城區置市。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併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1956年,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1982年,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縣、孟津縣、偃師市改隸洛陽市。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縣、宜陽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伊川縣改屬洛陽市。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1986年臨汝縣(汝州市)劃入平頂山市。2000年6月,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2007年3月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管委會成立,2009年元月伊濱區整體代管諸葛、李村兩鎮,統一領導和管理區域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2010年10月又整體代管龐村、佃莊和寇店三鎮。現管轄5個鎮,106個行政村,總面積280平方公里,總人口25.5萬人。伊濱區是未來10年洛陽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洛陽現轄1市8縣6區,1個洛陽新區、1個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洛陽經技術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70平方公里。總人口680萬,其中市區人口191.5萬。
轄區 | 面積 | 人口 | 郵政編碼 | 轄下鄉鎮或街道 |
---|---|---|---|---|
澗西區 | 90平方千米 | 111.9萬(2010年) | 471000 | 12個街道辦事處 |
西工區 | 56平方千米 | 57.2萬(2010年) | 471000 | 10個街道辦事處、洛陽車站地區管理處 |
老城區 | 56.7平方千米 | 36.3 萬(2010年) | 471000 | 8個街道辦事處 |
瀍河回族區 | 34.8平方千米 | 47.7萬 (2010年) | 471000 | 7個街道辦事處、1個瀍河回族鄉 |
洛龍區 | 244平方千米 | 68.4萬(2010年) | 471000 | 9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 |
吉利區 | 80平方千米 | 26.9萬人(2010年) | 471012 | 3個街道辦事處 |
伊濱區(開發區) | 280平方千米 | 42.7 萬 (2010年) | 471000 | |
偃師市 | 668.58平方千米 | 55.9萬(2010年) | 471900 | 3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 |
孟津縣 | 758.7平方千米 | 46萬(2010年) | 471100 | 8鎮4鄉 |
新安縣 | 1160 平方千米 | 52萬(2010年) | 471800 | 10鎮1鄉 |
宜陽縣 | 1670平方千米 | 60萬(2010年) | 471600 | 1個街道辦事處、9鎮7鄉 |
伊川縣 | 1243平方千米 | 75.7萬(2010年) | 471300 | 2個街道辦事處、8鎮5鄉 |
洛寧縣 | 2306平方千米 | 42.1萬(2010年) | 471700 | 8鎮10鄉 |
嵩縣 | 3008平方千米 | 50.7萬(2010年) | 471400 | 9鎮7鄉 |
欒川縣 | 2478平方千米 | 34.3萬人(2010年) | 471500 | 12鎮2鄉、重渡溝管委會 |
汝陽縣 | 1309平方千米 | 40.8萬(2010年) | 471200 | 7鎮6鄉 |
人口
夏、商、周三代,洛陽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邑,人口漸增。至公元前650年,東周襄王時,國都洛陽居住人口達11.7萬人,是世界第二大城市。
秦漢洛陽人口的持續發展,至東漢形成第一個高峰,人口增至51萬,東漢末年人口劇減,曹魏時又逐漸恢復,到西晉達一定規模。晉末兵燹不已,人口,或死亡,或外遷,數量迅速減少;北魏遷都洛陽,使得人口劇增,形成洛陽歷史上人口發展的第二個高峰。
北魏後期,政局動盪,人口發展又呈下降趨勢;隋唐鼎盛時期,洛陽人口有50餘萬,形成第三次人口發展高峰;宋元以後,洛陽僅為縣級城市,人口發展速度平穩;元朝時期,洛陽人口不足萬人;明清時期,洛陽人口發展速度維持在一個中等縣的水平。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8.8%,其他少數民族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6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0%以上。至2010年11月,洛陽市常住人口為6549486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0.48% ,女性人口占49.52%。
洛陽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中國各地。中華民國初期發生災荒,當時洛陽的人口大幅減少,許多人逃往臨近的省份(如陝西,山東,湖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起“支援國家建設運動”,大量知識分子,工人從東北、上海,江蘇等地遷入洛陽,這些人及其後裔在洛陽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約占40%強。
澗西區和西工區的外來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該地區是洛陽的新區和大型國有企業聚集區,這一地區的國語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區與瀍河回族區大多為原住居民,以講洛陽話為主。
文化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華夏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中國最早的歷 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黃河,洛即洛水。
文學
洛陽作為王都大邑,自然成為歷代騷人墨客彰顯才華的必趨之地;這裡的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是河洛文學發展的沃土。歷代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揮翰著文,留下了不可勝計的絢麗華章。河洛文學,以漢、魏、唐、宋為標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經歷了無比的輝煌。正所謂:河洛自古富才強,漢魏文章半洛陽。
先秦時期,《詩經·周南》中的大多數作品產生於河洛地區,其中《關雎》幾千年來一直向世人傾訴著河洛人的綿綿情思。大作家賈誼是洛陽才子,他既有被譽為“西漢鴻文”的《過秦論》,大氣磅礡,情采飛揚;又有被視為代表漢代騷體賦創作最高成就的《吊屈原賦》和《鵩鳥賦》,情感激越,頗富哲理。班彪影響在先,班固傾力撰寫,班昭補編在後,“三班洛陽著《漢書》”成為千古佳話;班固寫《兩都賦》首揚東都,張衡“精思傅會”作《二京賦》成為“長篇之極軌”。王充正文風,批判虛偽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麗典雅;趙壹作《刺世嫉邪賦》,詩人怒髮衝冠;蔡文姬寫《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飽蘸血淚。
建安時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文學,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大批志高才強的作家聚其周圍,呈“眾星拱月”之勢。雖然他們的多數作品並不是作於洛陽,但是,他們本人與洛陽有不解之緣,他們創作的與洛陽關係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數。如曹操的《蒿里行》和《薤露行》都是在傷悼洛陽的被毀;孔融成名於洛陽;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才高八斗,超然不凡,《送應氏》和《贈白馬王彪》兩篇名作的產生均與洛陽有關,他創作的《洛神賦》令人銷魂。正始以後,“竹林七賢”和“金谷二十四友”齊聚洛陽,他們各具風采,爭奇鬥豔,使洛陽成了文學藝術薈萃之都,為河洛大地留下了無數瑰麗華章。左思閉門宜春里,構思十年,傑作《三都賦》使“洛陽紙貴”;潘岳揮筆敘哀情,風韻清麗,瀟灑洛陽城令“擲果盈車”。從“樂不思蜀”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學再添千古流傳的典故傳說;從陸機的《洛陽記》到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更以文學的手筆使古洛陽的輝煌永載史冊。
唐代,李白與杜甫詩壇的雙子星座珠聯璧合,杜甫在他20歲以前一直生活在洛陽,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質;最後一次告別洛陽,他沿途寫下了“三吏”、“三別”,達到其詩歌創作的顛峰。後來的白居易幽居履道里,他在洛陽居住長達18年之久,洛陽大地上幾乎處處都有他的足跡,他的詩中也處處可見對洛陽的描寫。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詩中,謳歌洛陽的多達800餘首,為河洛文學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佳句。韓愈教學東都,廣聚賢才,提攜後進,將洛陽稱為自己的故鄉;杜牧科考東都,才華橫溢,文思泉湧,成就功名從洛陽開始。詩聖詩鬼李賀作為唐詩百花中的一朵奇葩,為詩歌創作嘔盡心血,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對其有重要影響。另外,像古文運動的先驅者獨孤及、詩豪劉禹錫、中唐大才子元稹、詩人盧仝等人都為河洛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宋之際,西京洛陽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和許多開國元勛功成身退之所,如歐陽修、司馬光,以及四朝元老呂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彥博等。這些才華卓著的人們,以詩會友,在洛陽寫下了眾多詩詞名篇,對北宋前期文學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牡丹
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
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牡丹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后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發,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都曾有詩描述花開時節的洛陽城,劉禹錫詩云:
在今天,洛陽把牡丹的栽培作為發展旅遊經濟的資源之一,市內和郊區有幾個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它們兼有旅遊、研究的作用,每個基地都有從火車站直達的公車。從1983年起,在每年四月上中旬舉辦洛陽牡丹花會,洛陽牡丹花會是中國四大名會之一。自2011年起,河南省洛陽牡丹花會正式升格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文化廳和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
牡丹名園
王城公園因建於古代東周王城的遺址上,故名王城公園,是洛陽觀賞牡丹最重要的場所。始建於1956年,栽植牡丹將近2萬株,有320個牡丹品種,建有牡丹閣、牡丹仙子花壇群等觀賞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織。
西苑公園位於洛陽市澗西區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處,原名植物園,因建於隋朝西苑遺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園。該園建於1958年,種植牡丹近200個品種,共6000餘株。
洛浦公園位於洛河兩岸,是河南省最大的開放式城市帶狀公園,東西綿延長達16公里,總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由上陽宮、同樂園,華林園,洛神浦和濱河遊園五大園區組成。
牡丹公園是以牡丹著稱的公園。位於澗西區西苑中路中段。建於1956年,牡丹為該園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壇10個,種植牡丹3960株,200多個品種。
中國國家牡丹園建於1985年,栽植牡丹近400個品種,共20萬株。1992年被中國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牡丹基因庫。因該園地處邙山,花期晚於市區。
中國國花園位於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堪稱洛陽園林之經典。
著名典故
不食周粟:商末,武王伐紂時會八百諸侯於洛陽孟津,渡河後與紂王軍隊交戰於牧野。紂王因奴隸陣前倒戈而敗,後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伯夷、叔齊為表達對殷商的忠心,決定不食周粟,隱居於首陽山採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於首陽山。後人就用“不食周粟”一詞來表示忠誠堅定。
債台高築: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周赧王56年(前259年),周赧王為了聯合楚國、魏國,攻打被秦國圍困的趙國都城邯鄲,向當地富賈借債。結果只有楚國和燕國的軍隊到達,最終合縱失敗。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他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台內,此台後來被稱為避債台,“債台高築”一詞就被用來表示負債累累。
懸樑刺股:傳說東周時期,洛陽的蘇秦拜鬼谷子為師。幾年後他變賣家產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卻未能得到賞識。此時的蘇秦變得窮困潦倒回到洛陽,但是家人卻看不起他,於是蘇秦重新苦心攻讀。把頭髮束住吊在房樑上,後來獲得合縱六國的成功。這就是懸樑刺股的“懸樑”由來。之後的《三字經》更有名句“頭懸樑,錐刺骨”。
前倨後恭:東周的蘇秦第一次周遊列國,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回到家鄉洛陽苦讀後,又開始第二次周遊列國,最終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他被封為“縱約長”,掛六國宰相之印。蘇秦再次回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妻子對他態度的轉變更是“前倨而後恭”。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洛陽紙貴: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見世後,風行洛陽,世家閥閱爭相傳抄,市場上的紙價迅速上漲。“洛陽紙貴”便由此而來。
挑肥揀瘦: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第一座貴族大學太學。有位叫甄宇的老師在太學裡供職。某年臘月三十,劉秀下詔賞賜太學裡的老師每人一隻羊。羊被趕到太學大院後,由於每隻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大家商量良久也未能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這時甄宇說:“我們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罷,他便從羊群中挑出一隻最小最瘦的羊牽了回去。甄宇的舉動使大家停止了爭論,羊群很快被大家分完。之後分羊的佳話便流傳開來,洛陽城裡的人無不讚揚甄宇,還給他起了別號“瘦羊博士”。
文化輻射
對中國地名的影響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銘文里的“中國”是指洛邑所在的洛陽盆地及以其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史記·周本紀》在記述這段歷史時,認為洛陽盆地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另外,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以洛陽命名的鎮或者村,追根溯源,這些地方的命名和洛陽市有直接的關聯,大部分是古代中原戰亂,洛陽一代的居民遷移到這些地方,為了表達對故土的思念而將居住地定名為洛陽,這些就包括了福建泉州市洛陽鎮、韶關市洛陽鎮、隨州市洛陽鎮、河池市洛陽鎮、江西吉安市洛陽村、浙江餘杭仁和鎮洛陽村、獐山鎮洛陽村、廣東省連州市洛陽村、湖南省婁底市洛陽灣村、台灣屏東縣鹽埔鄉洛陽村,以及近代被取消的洛陽鎮,包括陝西延安富縣洛陽鄉、貴州省貴陽市洛陽鎮、重慶市巫山縣洛陽鄉。江蘇省常州市洛陽鎮也和洛陽市有直接關聯,據當地洛陽西街秦觀祠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碑文和《秦氏宗譜》的記載,一秦姓禹夫出任河南洛陽縣尉死於任所。禹夫的兒子因哀痛其父死於任所,即把當地改為洛陽。
對日本城市的影響
日本的京都別名洛陽,京都的歷史始自平安時代的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維新遷都,一千多年來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平安京完全仿照唐代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來設計,不僅設計一樣,連選址也是依據中國風水。平安京最初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側為“左京”被稱為“洛陽”,西側為“右京”被稱為“長安”。雖然是依據當時的風水術選址,但右京長安的風水並不好,地處沼澤,開發工作還沒有成功就荒廢了。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陽”。於是,一千多年來京都就一直被稱為洛陽。由於首都被稱為洛陽,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戰國大名帶兵攻入京都的行動被稱為“上洛”,上洛是諸如武田信玄等戰國大名追求的目標,如同中國春秋時期的“問鼎中原”(稱霸諸侯)。同樣,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區被稱為“洛中”。京都府內至今仍隨處可見諸如“洛東”、“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陽”之類的地名。除了京都之外,日本的另一個城市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稱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大同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遷到了洛陽,所以,奈良就仿照漢魏洛陽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近些年,日本還誕生了“洛陽學”,是專門用來研究古都洛陽的一門學科。
旅遊名勝
洛陽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孕育出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洛陽市的旅遊資源在數量、品位都獨具優勢,被旅遊界稱為歷史文化之都和休閒度假之都。龍門石窟是 世界文化遺產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截至2012年,洛陽共有包括洛陽白雲山風景區、龍門石窟景區,老君山-雞冠洞旅遊區和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在內的三處國家 5A級旅遊景區 ,另外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75處、市縣級571處,館藏文物40萬件。 洛陽著力構建以市區為核心的旅遊集散地,形成龍門石窟、漢魏故城等為代表的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以下屬的欒川縣、嵩縣和汝陽南部山區為核心的大伏牛山旅遊產業聚集區,主要包括伏牛山國家級山地度假旅遊區、九龍山溫泉度假區、白雲山索道、陸渾水庫度假區、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和欒川縣城集散中心等;以新安縣全境為主體的黛眉山旅遊產業聚集區,主要包括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張鍅故居、萬山湖度假區、爛柯山、函谷關和黛眉山國際科考營地等。
此外,還有三條旅遊產業帶,以黃河小浪底風景區、黃河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萬山湖風景區、始祖山景區、黃鹿山景區、西霞院旅遊區、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漢光武帝陵等景點組成的黃河旅遊產業帶;以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洛河漂流、故縣水庫觀光、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組成的洛河流域風光帶;以杜康文化廣場、杜康歷史文化博物館、杜康仙莊、雲夢山景區、大虎嶺森林公園、程園、伊尹祠、范仲淹墓、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天池山森林公園、伊河漂流和二程祠等組成的伊河旅遊帶。
節會
洛陽牡丹花會始辦於1983年4月15日,此後在每年春季的4月至5月舉辦。2011年洛陽牡丹花會升格為國家級的花會。牡丹花會從“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宣傳洛陽,發展經濟”到“花會搭台、經貿旅遊唱戲,政府搭台、企業唱戲”, 牡丹花會已經成為洛陽發展經濟、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展引會、招團引游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視窗,為洛陽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橋樑,成為世界了解洛陽的名片。
黃河小浪底觀瀑節是河南省旅遊局和小浪底水利樞紐建管局聯合洛陽市政府和濟源市政府在每年夏季的6月底舉辦的節會,黃河小浪底觀瀑節始辦於2006年,依託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旅遊資源,小浪底觀瀑節在拉動消費、帶動相關行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河洛文化旅遊節始辦於2004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在每年的秋季舉辦該旅遊節以弘揚河洛文化,促進洛陽旅遊發展、拉近閩台距離為主旨,作為洛陽“旅遊強市”戰略的一部分,已成為展示河洛文化和中原風采的重要平台。
伏牛山滑雪旅遊節由中國滑雪協會、河南省體育局聯同洛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於每年冬季1月份在欒川舉辦,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是欒川縣6個4A級旅遊景區之一,也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品牌知名度最高的綜合性高山滑雪度假基地。
戲曲
參見:豫劇、河南曲劇及越調
戲曲作為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和武術等多種文化成分構成的綜合藝術,可追溯到漢唐時期的樂舞百戲,而古都洛陽正是這一時期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之—。據史書記載,中國的樂舞表演藝術從萌芽到成型,幾乎都和洛陽有關。洛陽的樂舞活動當自夏朝以前的祭祀活動開始。五帝之一的帝嚳定都西亳,他的樂歌《六英》就提到了歌與樂舞的配合,並有“絲竹”的伴奏。西周到東周,洛陽更是當時樂舞活動最集中的地方,隆重而華美的“周禮”就是由許多樂舞組成。
洛陽市的地方劇種除有豫劇和河南曲劇外,還曾有越調、河北梆子、京劇、二夾弦、懷梆、羅戲、蒲劇等,除豫劇、河南曲劇、越調、京劇外,其他小劇種早已沒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洛陽戲曲舞台上演出的劇目多以生、淨為主角。 三十年代,因坤角(女演員)登上舞台,以旦角為主角的劇目逐漸多了起來。當時在洛陽較為知名的豫劇藝人有馬雙枝、馬金風、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湯蘭香等,他們大部分的演出沒有文學腳本,全是藝人口頭流傳。洛陽曲劇自1926年正式搬上舞台,演出的劇目,大多從其他劇種移植而來。
飲食
洛陽民間主食五穀,輔以菜蔬,今古一脈。同時洛陽靠近黃河,土地肥沃,特產豐富,古時為帝王之都,因此品種繁多的洛陽飲食中,既有出自古代宮廷的佳肴,也有來自民間的美味。洛陽的周圍四面環山,雨量較少,民間飲食多用湯類,在冬季可以抵禦乾燥而寒冷的天氣,所以洛陽飲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水席,各式各樣的湯成為洛陽餐桌上最平常的飲食。洛陽飲食文化可以濃縮為一個字:“湯”。
洛陽是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源地。自古而今,酒是洛陽民間禮宴、節宴、日常小聚的伴飲之物。與酒俗一樣,洛陽風味小吃的歷史源遠流長,粗糧細做,細糧巧做,產生了個性鮮明的洛陽傳統風味小吃。
經濟
近年來洛陽同時從“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兩條路出發,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也很重視旅遊資源的開發,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居河南省第二位僅次於鄭州。洛陽的城市建設發展較快,2002年開始建設的洛陽新區是一個集辦公、文化、商業、金融、體育、休閒娛樂和居住為主要功能的山水園林現代化城區。
農業
洛陽農業結構因地制宜,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形成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藥材、菸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畜牧業、奶業也有發展。洛陽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有經濟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還是重要的藥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洛陽是河南小麥重要產區,偃師的小麥栽培技術馳名全國,畝產高達千斤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菸葉、油料等。土特產品主要有偃師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黃河鯉魚,新安的柿子和櫻桃,洛寧綠竹和獼猴桃(奇異果)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分別被國家確定為山羊和大尾牛生產基地縣。
工業
洛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新興重工業城市,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畫重點建設的工業中心之一,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洛陽有7個。一些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全國領先,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產業和東方紅拖拉機、洛陽浮法玻璃、大陽摩托、HJD04程控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產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14個。但隨著改革開放後暴露的一些體制問題,20世紀90年代國有的大型重工業企業十分艱難。近年來經過政策調整,洛陽重工業發展恢復了較快的速度,機械工業、冶金、建材、石化、紡織、食品等行業開始復甦。
服務業
隨著中國推動的中部崛起戰略的逐步實施,洛陽的區位優勢和綜合優勢越來越明顯,洛陽的金融業日趨繁榮,多家外域銀行紛紛入駐洛陽,洛陽目前擁有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地區性商業銀行有洛陽銀行。
洛陽是中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洛陽市圍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遊產品,截至2012年,洛陽有5A級景區三家,即龍門石窟,洛陽白雲山風景區和老君山-雞冠洞旅遊區,4A級景區13家,3A以上景區數目位居全國之首。有旅行社8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1家,星級飯店61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9家,三星級29家,二星級20家,一星級1家,2010年全市旅遊總收入旅遊總收入302億元。
交通
歷史上洛陽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西周初期,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運網;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現代,洛陽形成了以公路、鐵路、民用航空、水路和管道為主體的立體化交通運輸格局,是中原地區重要交通網路中心之一。
航空
洛陽北郊機場(LYA)是河南省僅次於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第二大空中交通樞紐,總占地面積2600餘畝,跑道長2500米,寬45米,按一級機場標準設計,二級機場建設使用。洛陽機場是全國淨空條件最好的民用機場之一,全年可飛天氣350天以上,是鄭州、西安、武漢等周邊機場的固定備降機場。機場先後開通了洛陽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大連、廈門、福州、西安、烏魯木齊、深圳、重慶、香港、日本岡山等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
鐵路
• 普通鐵路:隴海鐵路(複線1984年實現電氣化)、焦柳鐵路、洛湛鐵路、洛宜鐵路。
• 高速鐵路:鄭西客運專線
• 城際鐵路:鄭洛城際鐵路(北線、南線)、焦洛城際鐵路
• 客運車站:主要有4個,其中洛陽站和洛陽東站在隴海線上,東西方向的列車都經過此兩站;洛陽關林站在焦柳鐵路上,北京往重慶方向的列車經過此站;洛陽龍門站是位於鄭西高鐵上的新建的高鐵車站。
公路
國道方面,310國道由連雲港經洛陽至天水,207國道由錫林浩特經洛陽至海安,311國道由徐州經洛陽欒川至西峽;高速公路方面,連霍高速公路連雲港經洛陽至霍爾果斯,二廣高速公路二連浩特經洛陽至廣州,寧洛高速公路洛陽至南京,少洛高速公路洛陽至少林寺,鹽洛高速公路至許昌、亳州、宿州、鹽城,另外還有洛陽繞城高速公路、洛陽欒川高速公路和洛陽盧氏高速公路使洛陽與周邊縣市之間的往來更加便捷。
十二五時期,洛陽將改造、新建洛陽至偃師、孟津、吉利、伊川、宜陽、新安六縣(市)區的5條快速通道項目,完善中心城區到周邊縣(市)區快速骨幹路網,構建半小時經濟圈,形成市縣產業與交通融合的新型城市格局,進而拉動周邊縣市加快發展。
教育科研
洛陽有各類科研院所和科技開發機構達500多家,其中部屬科研院所14家,省市骨幹科研院所18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萬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有900多人,享有國家級、省級技術津貼的400多人,另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各一名,每萬名職工擁有14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密度居全國前列,洛陽擁有6個國家級工程和技術中心,6個國家級檢測中心。人才密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六一三研究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石化工程公司等都是國內著名科研機構,不少科研院所的測試和科研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在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領域,每年都有新項目和新產品推出,在眾多的科研成果中,高科技成果占三分之一以上,為洛陽今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教育部門統計,201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2.73萬人,在校生8.94萬人,畢業生2.28萬人。普通高中73所,招生4.43萬人,在校生12.61萬人,畢業生4.30萬人。普通國中383所,招生9.61萬人,在校生27.44萬人,畢業生9.22萬人。國小2068所,招生11.13萬人,在校生61.59萬人。幼稚園在園兒童16.26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23所,招生1.72萬人,在校生5.3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271人,在校生1070人。普通國中入學率100.00%,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0%。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培訓學員30.60萬人次。
學校名稱 | 成立時間 | 層次 | 備註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1931年 | 博士 | 正軍級軍事院校 |
河南科技大學 | 1952年 | 博士 | 河南省重點建設骨幹高校 |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 | 1963年 | 碩士 | 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航空院校 |
洛陽師範學院 | 1916年 | 碩士 | |
洛陽理工學院 | 1956年 | 本科 | |
河南中醫學院平樂正骨學院 | 2012年 | 本科 | |
河南警察學院(洛陽校區) | 1949年 | 本科 | |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 | 2011年 | 專科 | |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 1959年 | 專科 | |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 | 1951年 | 專科 | |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 | 2013年 | 專科 | 民辦 |
著名人物
歷史人物 | 伏羲 | 宓妃 | 倉頡 | 后羿 | 嫦娥 | 夏桀 |
杜康 | 商湯 | 伊尹 | 周武王 | 周公旦 | 周成王 | |
周平王 | 老子 | 蘇秦 | 伯夷 | 叔齊 | 白圭 | |
張儀 | 呂不韋 | 劉邦 | 賈誼 | 桑弘羊 | 師史 | |
漢光武帝 | 董宣 | 班超 | 班固 | 班彪 | 卜式 | |
班昭 | 蔡倫 | 張衡 | 許慎 | 張仲景 | 馬援 | |
華佗 | 王充 | 皇甫嵩 | 司馬懿 | 關羽 | 竇憲 | |
蔡邕 | 蔡文姬 | 嵇康 | 阮籍 | 劉禪 | 鄧艾 | |
袁紹 | 呂布 | 司馬師 | 鍾會 | 鍾繇 | 馬鈞 | |
司馬炎 | 左思 | 陳壽 | 祖逖 | 劉琨 | 陸機 | |
潘岳 | 韓壽 | 劉徽 | 皇甫謐 | 裴秀 | 石崇 | |
綠珠 | 桓溫 | 杜預 | 拓跋宏 | 檀道濟 | 高歡 | |
蘭陵王 | 高長恭 | 楊廣 | 韓擒虎 | 賀若弼 | 宇文愷 | |
陳叔寶 | 獨孤信 | 李世民 | 長孫無忌 | 王之渙 | 宋之問 | |
武則天 | 太平公主 | 上官婉兒 | 李白 | 杜甫 | 李隆基 | |
狄仁傑 | 白居易 | 玄奘 | 李賀 | 韓愈 | 吳道子 | |
顏真卿 | 劉禹錫 | 元稹 | 劉希夷 | 朱溫 | 李存勖 | |
李煜 | 趙匡胤 | 程頤 | 程顥 | 趙普 | 呂蒙正 | |
李龜年 | 郭豐銘 | 司馬光 | 富弼 | 范仲淹 | 邵雍 | |
歐陽修 | 李格非 | 文彥 | 博尹洙 | 藤子京 | ||
當代人物 | 紀登奎 | 焦裕祿 | 李立 | 劉剛 | 楊立功 | 吳佩孚 |
馮玉祥 | 張鍅 | 武庭麟 | 王凌雲 | 孫善武 | 周鶴洋 | |
閻連科 | 司馬武當 | 程琳 | 陳明 | 李準 | 朱軍 | |
石萬強 | 張海 | 吉炳軒 |
城市榮譽
• 684年9月,武則天將東都洛陽命名為“神都”。
• 1982年,中國國務院頒發,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 2001年,中國國家旅遊局頒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 2004年,被中國中央電視台授予“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稱號。
• 2005年,在瑞士“歐中旅遊論壇”榮獲“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旅遊城市”稱號。
• 2005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頒發,“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十大中國名城。
• 2008年,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 2010年,洛陽市榮獲“2010年度中國十佳節慶城市”稱號。
• 2011年,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 2011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稱號。
• 2011年,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 2012年,中國花卉協會授予“中國牡丹花都”稱號。
• 2012年,中國辭賦學會授予“辭賦之都”稱號。
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 | |||
序號 | 國別 | 外方城市 | 結好時間 |
1 | 日本 | 岡山市 | 1981-4-6 |
2 | 法國 | 圖爾市 | 1982-12-12 |
3 | 日本 | 須賀川市 | 1993-8-1 |
4 | 保加利亞 | 普羅夫迪夫市 | 1994-8-1 |
5 | 韓國 | 扶餘郡 | 1996-8-13 |
6 | 美國 | 拉克羅斯市 | 1997-10-21 |
7 | 俄羅斯 | 陶里亞蒂市 | 2000-4-25 |
8 | 日本 | 橿原市 | 2006-2-11 |
9 | 西班牙 | 阿爾卡拉市 | 2010-4-9 |
10 | 中國 | 廣州市 | 2012-3-3 |
11 | 美國 | 核桃市 | 2012-4-9 |
12 | 韓國 | 光州廣域市 | 2012-8-14 |
中國古都盤點
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城市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以“和諧之旅”為主題,以“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為口號,前往五大洲(國家、地區)的21個城市,並在境內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傳遞,還將抵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傳遞時間為130天,傳遞總里程約13.7萬公里。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是奧運史上傳遞路線最長、傳遞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將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譜寫輝煌的篇章...... |
洛陽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洛陽市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 |
景點 | 八關都邑 | 白居易故居 | 白馬寺 | 白園 | 白雲觀 | 白雲山 | 抱犢寨 | 北齊平等寺造像碑 | 藏梅寺 | 瀍河 | 程顥程頤墓 | 都城博物館 | 杜甫墓 | 杜康仙莊 | 二里頭遺址 | 范仲淹墓 | 風穴寺 | 福昌閣 | 高龍中嶽廟 | 古墓博物館 | 古唐寺 | 谷水 | 關林 | 觀音寺 | 廣化寺 | 漢光武陵 | 漢魏故城 | 花果山 | 皇覺寺 | 雞冠洞 | 澗河 | 金谷春晴 | 老君山 | 靈山寺 | 靈台遺址 | 龍門山色 | 呂祖庵 | 洛河 | 洛浦秋風 | 邙山 | 邙山晚眺 | 民俗博物館 | 平泉朝游 | 千唐志齋 | 青要山 | 山陝會館 | 上清宮 | 升仙太子碑 | 石窟寺 | 水泉石窟 | 天津曉月 | 萬安山 | 王城公園 | 王鐸書法館 | 西晉辟雍碑 | 西沃石窟 | 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 伊河 | 伊闕山 | 周山 |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 | 玄奘故里 | 賓陽洞 | 大萬伍佛洞 | 奉先寺 | 古陽洞 | 看經寺 | 蓮花洞 | 龍門二十品 | 潛溪寺 | 萬佛洞 | 藥方洞 | 伊闕佛龕之碑 | 龍門石窟 | 少林寺 | 龍馬負圖寺 | 王鐸故居 | 西遊宮 | 玄奘紀念館 | 漢光武帝陵 | 黃河小浪底 | 孟津黃河濕地 | 耀店寨 |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 | 洛陽博物館 |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恭陵 | 邙山陵墓群 | 偃師商城博物館 | 孟津黃河灘自然保護區 | 萬山湖風景區 |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 | 鼎室山風景區 | 香山寺 | 擬山園貼 | 顏真卿墓 | 寨溝風景區 | 龍池曼國家自然保護區 |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 通天峽 |
東漢時期君主陵墓
曹魏時期君主陵墓
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公布了《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