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

紂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 沫邑(今河南淇縣)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殷紂王、商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 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繼位後,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獲得大批俘虜,並把商朝勢力擴展到長江流域。但他剛愎自用,引發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之長期征討東夷,造成國內兵力空虛。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率領諸侯聯軍擊敗商軍,帝辛見大勢已去,便躲進鹿台(今河南鶴壁)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一位典型的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但後世對此也存在不同的觀點。 (概述內圖片來源:《帝鑒圖說》 )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對於帝辛的生平,《古本竹書紀年》的記載多已散佚 ,《今本竹書紀年》又被定為偽書而不可據信 ,甲骨文資料則仍嫌零散,故本詞條仍以《史記·殷本紀》(其中已吸納了西漢時流傳的《古文尚書》的部分內容)為基本材料 ,而佐以《今文尚書》。

繼位為君

辛是帝乙的小兒子 ,兄長為微子啟。微子啟因母親地位低賤,不能繼承王位,而辛作為嫡子被立為繼承人。乙帝逝世後,辛繼位,這就是帝辛,天下都管他叫“紂”。

荒淫征斂

紂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鬥。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誇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製作了新的俗樂,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稅,把鹿台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蒐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裡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酷刑馭下

紂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於是他就加重刑罰,設定了叫做炮格(即炮烙)的酷刑。

紂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她不喜淫蕩,紂大怒,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爭辯激烈,結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製成肉干。西伯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崇侯虎得知,向紂去告發,紂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 西伯的僚臣閎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紂,紂才釋放了西伯。西伯從獄裡出來之後,向紂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格的酷刑。紂答允了他,並賜給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的諸侯之長,就是西伯。

紂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於阿諛,貪圖財利,殷國人因此不來親近了。紂又任用惡來,惡來善於毀謗,喜進讒言,諸侯因此越發疏遠了。

剛愎自用

《欽定書經圖說》所繪紂王暴政及眾叛親離情形 《欽定書經圖說》所繪紂王暴政及眾叛親離情形

西伯回國,暗地裡修養德行,推行善政,諸侯很多背叛了紂而來歸 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干勸說紂,紂不聽。商容是一個有才德的人,百姓們敬愛他,紂卻黜免了他。

等到西伯攻打飢國(《尚書》作“黎國”,此據《史記》)並把它滅掉了,紂的大臣祖伊聽說後既怨恨周國,又非常害怕,於是跑到紂那裡去報告說:“上天已經斷絕了我們殷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卜,都沒有一點好徵兆。我想並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後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絕於天,所以上天才拋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國的民眾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麼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紂的命令為什麼還不到來?’大王您如今想怎么辦呢?”紂說:“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嗎?”(也有觀點認為,應理解作:“我命不在天,何必擔心!” )祖伊反駁說:“唉!您的過失很多,又懶惰懈怠,高高在上,難道還能向上天祈求福命嗎?殷商行將滅亡,要指示您的政事,不可不為您的國家努力啊!” 祖伊回去後說:“紂已經無法規勸了!”

身死國滅

西伯昌死後,周武王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殷紂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國。諸侯們都說:“是討伐紂的時候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於是又班師回國了。

紂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箕子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知道後又把箕子囚禁起來。殷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

牧野之戰形勢圖 牧野之戰形勢圖

周武王得知帝辛統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軍主力遠征東夷,朝歌空虛,見時機已到,即率諸侯聯軍伐商。紂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紂的軍隊被打敗,紂倉皇逃進內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白旗竿上示眾。 也有學者認為,自焚與斬首存在矛盾,紂王應是被斬首而死。

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殷的祭祀,並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殷的民眾非常高興。於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為後世人貶低帝這個稱號,所以稱為王。封殷的後代為諸侯,隸屬於周。周武王逝世後,武庚和管叔、蔡叔聯合叛亂,周成王命周公旦誅殺他們,而把微子封在宋國,來延續殷的後代。

為政舉措

帝辛在位期間,其為政舉措可考的包括征東夷、營朝歌兩項,也有學者對於傳世文獻所記載的惡政作了新的解讀,將之作為帝辛的為政舉措。

軍事

記載紂王十祀征夷方日程的部分甲骨文拓片及釋文(82/85/87) 記載紂王十祀征夷方日程的部分甲骨文拓片及釋文(82/85/87)

傳世文獻中有關於帝辛在黎地和渭水一帶舉行軍事演習 、討伐有蘇氏 、 征討東夷 等軍事行動的記載。甲骨文所反映的,則有帝辛東征“夷方”的史實,尤其是所謂“帝辛十祀征夷方”。學者李學勤判斷,帝辛“九祀二月”時已有夷方大出侵犯的跡象,商王朝開始準備,十祀九月正式出征,該祀十二月為戰事第一階段,而十一祀正月為第二階段; 另結合青銅器銘文,考證其路線為兗州—新泰—青州—濰坊。 有學者認為,在這次發生在魯西南、魯西北直到濰坊一帶的軍事行動中,戰事只是一部分,此外也包括相當多的巡狩活動。

對於帝辛征夷方的軍事活動的目的,有學者結合魯北出土的盔形器等考古資料,提出是控制該地包括海鹽在內的豐富資源。 也有學者指出,此類軍事活動與將東夷納入商王朝文化圈、滿足帝辛的征服欲有關。這些征討活動透支了殷商的國力,也造成國內空虛,給武王征商留下可乘之隙。

政治

傳世的《古本竹書紀年》有盤庚遷殷後商王朝“更不徙都”的記載。 後世有學者懷疑相關文字是“以張守節釋《史記》語為《紀年》本文”。 多種傳世文獻反映出,帝辛在朝歌(今河南淇縣)擁有瓊室、鹿台、玉門、酒池肉林等活動場所,其中有的是帝辛所建設或擴建的。並且,帝辛可能遷都於朝歌。有學者推測,紂王遷都應是在其在位晚期,其目的可能是為了規避周戡黎(今長治附近)、伐邘(今沁陽)後對位於今安陽的殷都所形成的兩面夾擊的形勢,並藉此喘息之機再次對東夷用兵,但由於周消滅崇侯虎、占崇國(約在今西安灃水西),打開了沿渭水東進滅商的道路,使帝辛的計畫落空。

也有學者對帝辛的種種罪行作了新的解讀,例如將“不敬神”解讀為他“反對神權”、“改革舊俗”,將其“任用罪人”、不重用貴族,理解為“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以“為其革新路線服務”。 關於帝辛罪行的其他新解讀,詳見“人物爭議”部分。

人物評價

姬發: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

《尚書》: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

祭公謀父:商王帝辛大惡於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於商牧。

墨子《墨子》:昔者殷王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上詬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萬民,播棄黎老,賊誅孩子,楚毒無罪,刳剔孕婦,庶舊鰥寡,號啕無告也。

子貢: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孟子: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

司馬遷《史記》:①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 ②夏桀、殷受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及其威盡勢極,閭巷之人為敵國,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③帝辛湛湎,諸侯不享。

皇甫謐《帝王世紀》:帝辛能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夏侯湛《新論》:紂亂太熟爛矣,武王乃往伐之。

司馬貞《史記索隱》:帝辛淫亂,拒諫賊賢。

朱熹:民苦虐政之甚,異於紂之猶有善政。

毛澤東: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郭沫若:統一神州肇此人。

軼事典故

酒池肉林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曾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通夜飲酒作樂。後世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荒淫無度,也形容酒肉極多、筵席奢華,例如《漢書》在記載漢武帝款待西域使者的豐厚時,也使用了“酒池肉林”一詞。

炮烙之刑

《荀子·議兵》稱,帝辛曾設“炮烙刑”。 《史記·殷本紀》則記載帝辛設“炮格之刑”。對於這種刑罰的具體方式,後世有不同觀點。一說是在架立的銅柱上塗抹膏狀物,下面燒旺炭火,強制人在銅柱上行走,腳燙滑, 人即跌入炭火燒死;或強制人抱著燒紅的銅柱,活活烙死。 《列女傳》即持這種觀點,並稱這是商紂王取悅於妲己的方法。 而鄒誕生《史記集注》則認為該刑罰是在銅製格線之下放置炭火,讓犯人在格線上行走。

七竅之心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怒於比干的勸諫,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列女傳》稱,比干是因帝辛寵幸妲己而進諫的,卻被帝辛認為是口出妖言。妲己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於是將比干剖胸挖心。

《封神演義》對史書記載進行了進一步的演繹,在第二十六回《妲己設計害比干》中敘述了妲己與胡喜媚聯手,以索取玲瓏七竅之心(七竅玲瓏心)為名,逼比干剖開自己的胸膛的故事。

牝雞司晨

姬發討伐帝辛之前,曾歷數帝辛的罪過,其中說到:“古人有話說:‘母雞沒有早晨打鳴的;如果母雞在早晨打鳴,這個人家就會衰落。’” “母雞在早晨打鳴”,比喻的是帝辛聽信婦人之言、讓婦人當家做主,這後來形成了一個成語,即牝雞司晨。

此外,從傳世文獻中指責帝辛的話語中所形成的成語典故,還有沉湎酒色、惡貫滿盈、離心離德、奇技淫巧(分見於《偽古文尚書·泰誓》上中下三篇 )、靡靡之音(《韓非子·十過》 )等。

家庭成員

父親:帝乙

兄弟:宋微子、宋微仲、子期

妃子:妲己(《列女傳》,己姓,名妲,有蘇氏之女,為帝辛所愛,帝辛自焚後被殺)

兒子:武庚(祿父)

人物爭議

稱號性質

帝辛和商紂王,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稱號。一說,帝辛,是商族人,或者說是商國的人稱呼自己的國君的叫法。其中的帝字,與商人尊自己的祖先帝夋(一說即帝嚳)有關。後代會像尊敬具備天帝身份的祖先一樣,將逝去的先王亦稱為帝。 辛字的含義則存在多種假說,並無定論。

商紂王,或紂王,一說是周人侮辱、蔑視性的稱呼。例如裴駰《史記集解》在註解“天下謂之紂”時,就引用《諡法》的內容,應該是將“紂”當做了帝辛的諡號。 但也有觀點認為,帝辛名受,而“紂”與“受”古音相同,可能彼此相通。

罪行真偽

彩繪《帝鑒圖說》卷一《妲己害政》 彩繪《帝鑒圖說》卷一《妲己害政》

《尚書·牧誓》記載了周武王對帝辛的指控,包括聽信婦人的話而對祖宗的祭祀不問、輕視並遺棄同祖的兄弟不用而只重用四方重罪逃亡的人、對百姓暴虐無道等。 而隨著時間推移,文獻中記載的紂王的罪行越來越豐富、具體。這些罪行,引起後世部分學者的置疑與反駁。

罪行想像附會說

有觀點認為,帝辛的罪行中有很多想像、附會的因素,並且是逐漸累積而成的。

孔子的弟子子貢指出:帝辛的罪惡,應該不像人們傳說的那樣過分,是人們把所有的曾經見過的或是能想像到的罪惡,都歸於作為失敗者的帝辛的頭上,所以說千萬別當失敗者,其結果是極其可悲的。

宋人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為:“帝辛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實等罪惡,與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翻開《尚書》、《史記》等,桀有的罪惡帝辛都有,而桀沒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像的罪惡的集大成者,藉此證明帝辛亡國是其罪有應得。

近代史學家、古史辨派創始人顧頡剛撰有《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文中列舉紂的罪行,其中出於《尚書》六項,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流傳下來的紂惡事實上是層累積疊地發展的,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對罪行的其他解釋

有論者認為,對帝辛的某些罪行可以做不同於傳統的理解。例如,商族好酒之風甚盛,自商帝、王公大臣以至庶民,無不酗酒成風,以至於“一國失日”。周人攻擊帝辛“沉湎冒色”,孰不知這是商族整體的嗜好與行為,而“紂為長夜之欽”,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帝辛再英明,亦未能脫“俗”。

也有學者指出,商、周的文化存在差異。後世不僅沿用周政權的說法看待帝辛,而且還沿用周文化的視角來看待商文化下帝辛的舉動,這也成為對帝辛負面評價虛增的原因。

對帝辛失國的其他解釋

如果帝辛並沒有傳說中的罪行,相反還是武功極盛的君主,那么商朝為什麼會在他在位期間滅亡呢?也有論者對殷商的滅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顧炎武在研究殷商亡於帝辛這段歷史時,分析了殷商自盤庚以降,商王朝貴族離心離德的種種行經,得出一個結論: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拘救商王朝的命運。同時,商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周為滅商所做的種種準備,以及商王朝討伐東夷、內部空虛給周帶來的契機,也都成為商亡於帝辛之手的原因。

墓葬遺址

紂王墓 紂王墓

紂王墓在今淇縣城東8公里西崗鄉河口村的淇河 ,紂王及其王后和妃子的三座墳墓呈南北排列。墓碑上書“紂王之墓”,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於1987年題寫。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明代許仲琳所著《封神演義》,內容從商紂王登基到自焚摘星樓、周天子分封,總計一百回。

影視形象

時間電視劇扮演者
1981年TVB《封神榜》譚炳文
1989年內地版《封神榜》張續成
1990年內地版《封神榜》達奇
2001年TVB《封神榜》系列鄭子誠
2006年《封神榜之鳳鳴岐山》馬景濤
2009年《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呂良偉
2015年《封神英雄榜》吳卓翰
2015年《封神英雄》吳卓翰
2016年《封神》鄒兆龍
2018年《朝歌》保劍鋒
2018年《封神演義》薄義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