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位於隋唐里坊區西北隅,北臨洛浦公園,南接植物園,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洛陽市的文化地標。洛陽博物館占地30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4.2萬平方米,地下2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展覽、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諸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中國地方性的綜合歷史博物館。是洛陽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40多萬餘件,展出文物1.1萬餘件館藏量處於全國博物館前列。

基本信息

簡介

沿革及編制

洛陽博物館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5月,原址位於洛陽洛南關林,1973年遷至市區中州路。博物館陳列大樓是一座琉璃瓦裝嵌的民族形式建築,1974年5月1日正式開館。1974年10月館址落成遷此。占地積35畝,展覽大樓面積2800平方米,文物庫房3141平方米,綜合辦公樓1550平方米。人員編制50名,其中本科、大專以上學歷46名,高級職稱7名,中級職稱8名。下設辦公室、陳列部、群工部、保管部、保衛科五個部門,主要職能是文物徵集展示、保管維護和科學研究。

主要成績

洛陽博物館始終堅持收藏保管、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相結合,充分發揮藏品優勢,經營籌辦形式多樣的綜合或專題性的文物展覽,展示古都洛陽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新推出的《永恆的文明洛陽文物精品陳列》由史前時期、夏商時期、兩周時期、漢魏時期和隋唐時期五大部分組成,展示文物珍品近千件。其中在展品方面重點突出了五萬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漢魏時期的彩繪陶器及百戲俑、隋唐時期的彩繪樂舞俑和釉色鮮艷、形態各異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銅爵、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鼎、北魏時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燈、三彩馬堪稱國之瑰寶。同時,結合運用多種現代表現手法,賦予展品以新的生命力,使展覽具有雄渾大方、精巧典雅的氣勢和風格,再現了千年古都特殊的歷史地位。並榮獲國家文物局“1999年度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洛陽博物館充分發揮並積極拓展宣傳教育職能,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臨時展覽。同時還走出國門,先後赴日本、韓國、美國、比利時等國家舉辦文物展覽,將古都洛陽燦爛的古代文化推向世界。多年來出版有《洛陽唐三彩》、《洛陽文物精粹》、《建館四十周年紀念文集》等大型專集和畫冊。

國家領導人李鵬胡錦濤楊尚昆宋健李鐵映等及一些外國政府首腦貴賓曾先後蒞臨洛博參觀指導,並對洛博所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館藏情況

洛陽博物館洛陽博物館
博物館的陳列以河洛文化為主體,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兩周和兩漢文物為主要內容,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5個陳列室。展出文物1700件,其中一級品有:商周時期的方罍、“王姒”方彝,有組合的西周鉛器和多種器形的“原始青瓷”,春秋時期的“齊侯寶盂”,戰國時期的金村大鼎和“繁湯之金”劍,西漢的彩繪壺和北魏王侯的儀仗俑以及絢麗多彩的唐三彩等等。城遺址植物園,環境優雅,交通便利,占地3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整體建築外觀為大鼎造型,寓意“鼎立天下”,在設計理念上充分體現了洛陽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內涵和文化特色。根據建設計畫,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洛陽博物館新館建設工程於2009年牡丹花會期間投入使

主要陳列

河洛文明

洛陽博物館洛陽博物館
基本陳列,位於展館一層,分三個展廳。展覽以時間為序展示河洛文明在史前時期、夏商周時期、漢魏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北宋時期的發展歷程。薈萃歷代文物精品,展現“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滄桑感與自豪感。其中重要展品有商周青銅器、有組合的西周鉛器和多種器形的“原始青瓷”,春秋時期的“齊侯寶盂”,戰國時期的金村大鼎和“繁湯之金”劍,西漢的彩繪壺和北魏王侯的儀仗俑以及絢麗多彩的唐三彩等等。展品中有一批國家一級文物,包括一些孤品,有相當一部分為首次展出。陳列輔以現代科技手段,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古都洛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以及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河洛文明”陳列在2013年入選第十屆(2011―2012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

史前時期:明星文物當屬陶火種器,這是古人用來貯存火種的器具,為我國史前考古首見。

夏商周時期:距今四千年前,洛陽已經開始成為華夏民族政治經濟的中心。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被確認為夏朝故都斟鄩,洛陽博物館辟出獨立展廳展示夏代青銅器、陶器、玉器文物,這在國內外收藏機構中絕無僅有。其中,微雕綠松石獸高僅半厘米,對於研究我國微雕技藝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夏文化在豫西地區的發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展出的二里頭大型宮殿基址模型,使人們能夠感受四千年前我國王朝都城的建築規模。偃師商城遺址出土文物展現商代早期的文化特點。子申父己銅鼎是商代青銅器的代表,製作精美,尤其鳥形扁足頗為獨特,是商代晚期典型器。

西周文物有叔牝方彝、方座簋、兵器、饕餮紋方彝、甬鍾等。東周時期文物有錯金銀銅鼎、銅尊、盂、俑、盤、匜、銅壺、石磬等多種器物,其中齊候寶盂是洛陽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重達75公斤,口徑70厘米,可謂“盂中之王”。銘文是研究周王室與諸侯聯姻關係的重要資料。展出的越王鼫與矛、吳王夫差劍是春秋戰國社會動亂,戰爭頻仍的明證。其中越王鼫與銅矛是越王勾踐之子鼫與的兵器,是洛陽地區首次發現的越王兵器,對於研究周王室與越國關係具有重要意義。銅方鏡則是運用了青銅透雕工藝,構思新穎,國內罕見。另有玉人一件,系國內孤品。此外,四系青瓷罍,釉面光亮,施釉均勻,吸水性弱,花紋樸素大方,保存完整,是原始青瓷中的精品。洛陽出土的商周原始青瓷數量占全國半數以上,證明洛陽是當時原始瓷燒造的中心。兔紋銅觶,在頸部裝飾一周生動的寫實兔紋,比較罕見。哀成叔銅鼎,銘文記載哀成叔生平,共54字,這樣的長篇銘文在東周時期極其罕見,具有重要史料價值。

漢魏時期:這一時期包括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五個王朝。通過這一時期文物的展示,再現漢魏這一中國封建社會大發展、民族大融合時期,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洛陽的風貌。展出的文物有:各種雜技俑、彩繪陶壺、釉陶器、王莽錢幣、銅鏡、玉飾等,最令人矚目的是“熹平石經”、“正始石經”。太學是東漢時期國家最大的教育機構,太學生多達三萬多人,石經是為了統一儒學經典文字、平息古今版本之爭而刻立於太學之前的,現存的殘塊是文化史上的瑰寶。

在漢代葬俗中,盛行在墓壁上繪畫,從日月星象,升仙打鬼,歷史典故到迎偈出行、歌舞宴飲。既有思想觀念,又有生活場景。這次展出的有“出行圖”(東漢原品)、“升仙圖”(摹本)、“大儺宴飲圖”等。

石辟邪,出土於漢光武帝陵以南,系完整青石雕成,渾厚凝重,神氣十足。釉陶博山爐,鏤空浮雕力士和諸多動物,形象生動。釉陶博山爐,在洛陽漢墓中少有發現。陶風車與米碓,製作科學,功能齊全,是研究古代農業機械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彩繪陶百花燈,通高92厘米,塑造眾多羽人和動物形象,繪以紅黑兩色,美麗絢爛。草葉紋釉陶罐在肩部飾有四組白色S形草葉紋,是漢墓隨葬品中極為少見的裝飾紋樣。鬥獸紋綠釉陶壺,釉色清新光亮,紋飾為漢代比較罕見的浮雕鬥獸紋,是低溫釉陶中的精品。晉歸義胡王金印,印文是當時匈奴歸化部落首領的封號,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歷史。雞首青瓷壺,通體青釉,開片細膩均勻,是北魏青瓷中的精品。

隋唐時期:洛陽發掘的隋唐文物展示,反映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洛陽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歷史風采。展出了東都洛陽城的沙盤模型,發掘出土的建築構建,各種各樣的彩繪俑,鎮墓獸及名聞遐邇、色彩艷麗的唐三彩及各種銅鏡、金銀器等。展出的東羅馬金幣和波斯銀幣,鑄造年代分別相當於隋和北魏,是通過絲綢之路的商旅傳到洛陽的,也印證了絲綢之路起於洛陽這一觀點。

展出的唐三彩,種類眾多,釉色絢麗,其中有神態各異的人物俑,有栩栩如生的動物俑,還有古樸典雅的生活器皿,特別是唐代女俑,體態豐滿,神情安逸,衣著華麗,髮飾多樣,反映了泱泱大唐帝國民富國強、歌舞昇平的社會面貌。隋唐東都城皇城宮城沙盤模型,以方寸之地再現了規模宏大。布局嚴謹、設計天成的隋唐都城。

白居易故居、唐恭陵哀皇后墓和神會墓出土文物是這部分展區的獨特亮點。洛陽城內的白居易故居遺址是國內首次對名人宅地進行的發掘活動,發現與白居易有關的經幢、石硯等文物。唐恭陵則是洛陽唯一一座唐代帝陵,哀皇后墓出土精美絕倫的藍色與紅色釉陶器,器形飽滿,釉色晶瑩,尤其藍釉器極其罕見,為稀世珍寶。其中的藍釉燈為我國首次發現的通體藍釉器物。神會是唐代禪宗七祖,其墓中出土多件珍貴佛教用品,如長柄焚香銅爐,塔頂銅盒、銅淨瓶,都是研究唐朝禪宗的重要實物資料。

其他珍品還有:銀鎏金鏨花魚水紋海棠式盞托,盞是海棠花形,托呈橢圓荷葉形,水波、魚子紋地上有雙魚環繞,是唐朝金銀器中的精品。石蟾蜍,洛陽上陽宮溪流上的泄水裝置,是研究唐朝上陽宮的唯一實物資料。

五代北宋時期:這部分的精品有:瓷象棋,卒子齊全,時代確切,是考古發現年代和出土地點明確且保存最完整的瓷質中國象棋。泗州大聖石像,泗州大聖即唐朝初年西域何國人僧伽,他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該造像碑保存完整,形象傳神,有確切紀念,極為少見。

珍寶館

專題陳列,位於展館二層。展覽精選館藏曆代文物極精品做集中展示,可謂件件精華,尊尊國寶。重要展品有:

乳釘紋銅爵:夏代。器型精巧玲瓏,簡練樸素,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酒器之一,在文物界享有“中國第一爵”的美譽。

方格紋銅鼎:夏代。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鼎,號稱“華夏第一鼎”,堪稱國之重寶。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夏代。銅牌製作考究,在背面沒有任何依託的情況下由數百塊綠松石鑲嵌而成,歷經3000年未鬆動一塊,是我國已發現最早、最精美的鑲嵌銅器。

母鼓銅方罍:商代。母氏族與鼓國通婚的物證,是西周貴族參與滅商時的戰利品。商代晚期青銅方罍數量有限,尤其像這樣紋飾繁複、器形碩大的更不可多得。

獸面紋銅方鼎:西周。西周時期方鼎較為罕見,往往高等級貴族才可以擁有。這件獸面紋鼎不僅體形較大而且紋飾極為精美,是西周青銅鼎的傑出代表。

叔牝銅方彝:西周。這種腹部帶弧度的方彝極為罕見,僅存四件,其中兩件流失海外,此件更顯珍貴。從銘文可知,這件銅器有可能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成叔武從文王妃子那裡得到的賞賜,包含重要歷史信息。

王作銅鼎:春秋。出土於洛陽地區迄今僅見的一座亞字形商周大墓,是洛陽迄今唯一發現的周王自作器,極為珍貴。

錯金銀銅鼎:戰國。紋飾華美,工藝精湛,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白玉杯:曹魏。玉質極佳,通體無任何紋飾,線條流暢,更顯超凡脫俗,出土於迄今所見唯一一座有確切紀年的曹魏墓葬,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系新疆和闐白玉經過加工而成,杯身拋光極好,無任何紋飾,符合當時崇尚樸素自然的社會風氣,是我國三國時代玉器中的極品。

泥塑人面像:北魏。北魏皇家寺院永寧寺塔基遺址出土的最精美的雕塑品,雖已殘缺不全,但雕像呈現出的神秘而美麗的笑容依然穿越千年,感動了今日。

藍釉雙龍瓶:唐代。通體施當時極其罕見的藍釉,釉面均勻,釉色沉穩,高貴典雅,是藍釉器中的上乘之作。

唐三彩燈:唐代。施色獨具匠心,燈盞、承盤、燈柱、盆座的色彩各有側重,整體協調柔和,斑斕絢麗。此類三彩燈為洛陽考古首次發現,極為珍貴。

唐三彩嘶鳴駱駝:唐代。體積龐大,造型飽含感情,充滿動勢,是安菩夫婦墓出土唐三彩中的代表作品。

唐三彩黑釉馬:唐代。陶馬全身黑色,唯馬面、鬃、背、尾、蹄為白色,間施醬黃色花斑,在唐三彩中實屬罕見,是文獻中“龍種神駒,四蹄踏雪”的藝術再現,同樣是安菩夫婦墓出土唐三彩中的代表作品。

褐釉白斑龍柄執壺:唐代。壺流是獸首,柄是龍的形象,並且龍口銜在壺的口沿,肩部還裝飾兩個對稱的小罐,整件作品造型獨特罕見,是魯山窯花瓷的典型代表。

大秦景教經幢:唐代。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是繼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之後,有關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的考古發現,幢文內容可與敦煌殘本《景教宣元本經》互補。經幢有力地證明洛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而經幢上的天神形象還體現了基督教與佛教等文化間的相互融合。

漢唐陶俑館

專題陳列,位於展館二層。展覽以時間為序,分為漢代、西晉、北朝、隋唐四部分,通過400餘件陶俑勾勒出古代陶塑藝術發展的基本脈絡,堪稱一部生動的陶塑教科書。重要展品有:

彩繪三人倒立雜技俑陶樽:東漢。表現三人做倒立表演的場景,真實再現當時雜技表演的高超技巧。

彩繪陶騎馬樂俑:唐代。樂手姿態各異,坐騎神情溫順,貼切地再現了唐朝騎馬奏樂的情景。

彩繪陶馴馬俑與舞馬:唐代。生動展現馴馬過程中馬與人對峙的瞬間,是力量與美感的統一。

唐三彩館

專題陳列,位於展館二層。洛陽是唐三彩主要出土地之一,展覽分門別類介紹了文官俑、天王俑、貴婦俑、侍女俑、男侍俑、騎馬俑、鎮墓獸、胡人俑、動物俑、日常用具等類型的唐三彩雕塑,品系之完備極其罕見。重要展品有:

安菩夫婦墓出土唐三彩:唐代定遠將軍安菩與其妻何氏的合葬墓,於1981被發現。墓主生前地位很高,墓葬未經盜掘,出土文物129件,包括大批精美唐三彩,不僅造型生動、釉色精美,而且在面部加飾彩繪,栩栩如生。

三彩女坐俑:唐代。姿態優雅,神情恬靜,顯示了唐代婦女的穩重與矜持。

三彩藍釉白斑馬:唐代。藍地白花馬在唐三彩中極為罕見,器物所施藍釉用的是當時中原內地極少見的鈷料,這種鈷料正是青花瓷所用鈷料的前身,證明唐代就出現了青花。

黃綠釉伶俑:唐代。生動刻畫唐代藝人表演的瞬間,是研究古代戲劇人物的重要實物資料。

三彩飛雁荷花三足盤:唐代。釉色淡雅,格調清醒,寥寥數筆將翱翔於藍天的飛雁勾畫得栩栩如生。

石刻館

專題陳列,位於展館一層。洛陽地區歷代石刻遺存眾多,時代跨越漢唐直至明清,既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在中國古代石刻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展覽分為石刻造像和碑碣墓誌兩部分。

石刻造像:精品有東漢石辟邪、北魏石翁仲、隋代石獅、宋代石虎等。

碑碣墓誌:精品有東漢熹平石經、西晉韓壽墓表、北魏元懌墓誌、唐代張說墓誌、北宋富弼墓誌等。

書畫館

專題陳列,位於展館二層。展品包括蘇軾、王鐸、趙之謙、査士標、惲壽平、康有為、吳昌碩、任伯年、翁同和、何紹基、齊白石、溥儒、于右任、郭沫若等古今名家的作品,以清代和近現代作品為主。重要展品有蘇軾《書和靖林處士詩後》插屏。

王繡牡丹藝術館

專題陳列,位於展館二層,展出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洛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繡的寫意牡丹畫和牡丹青花瓷精品。

珍品欣賞

洛陽博物館 饕餮銅鼎
饕餮銅鼎

年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出土:1977年洛陽北窯出土規格:高36厘米;口長33厘米;口寬25厘米器形:方體折沿;立耳;柱足、腹部四面及足頂均飾突目獸面;雲雷紋襯底;系西周方鼎中極難得的佳作。
洛陽博物館 錯金銅鼎
錯金銅鼎

年代: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

出土:1979年洛陽市西工區小屯村出土規格:高16.5厘米,腹徑13.2厘米。器形:蓋器組成圓球形,附耳、短流。三獸蹄足蓋及腹背飾錯金細瓣花、三角雲紋,是一件罕見的工藝美術品。
洛陽博物館 擁兵函谷

擁兵函谷

漢函谷關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城東1華里,為西漢武帝時期樓蘭將軍楊什所建。山谷之中,深險如函,關壇高9米,南北25米,東西20米。壇上建有兩層樓閣,壇下為4米寬,7米高的拱式通道。

洛陽博物館 石辟邪

石辟邪

這尊石辟邪1992年12月出土於孟津縣油坊街村。它由整塊石灰岩雕成,長2.97米,寬0.9米,高1.9米,昂首挺胸,張嘴吐舌,威風凜凜,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漢代石雕藝術精品。

洛陽博物館 藍釉燈

藍釉燈

年代:唐代(618-709年)

出土:1998年洛陽偃師唐恭陵出土規格:高33.6厘米器形:燈上有小盤,盤中有管柱形燈釺.盤下為燈柱,柱下有一大盤.盤下有喇叭形圈足.通體施藍釉至圈足,足內無釉。
洛陽博物館 白玉杯

白玉杯

年代:曹魏(公元220年—265年)

出土:1956年洛陽市澗西區曹魏正始八年墓規格:高11.5cm簡介:白玉杯是曹魏時期的飲酒器,採用名貴的和田美玉琢制而成。杯體拋光細潤,線條流暢。雖沒有任何裝飾,卻給人以美在天然的感受,這與魏文帝曹丕極力推薦簡樸的社會風氣極為吻合。反應了玉器由濃重的政治等級化向世俗化轉變的重要史實。這件玉器精品出土有確切紀年的曹魏墓葬,墓葬雖曾遭到盜擾,但處於角落的玉杯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洛陽博物館 鈞瓷

鈞瓷

宋代的瓷器精美絕倫、蜚聲中外。宋代著名的五大官窯(官、汝、定、哥、鈞)和各地民窯成就極高,使宋瓷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藝術境界。鈞窯的特色在於由於高溫產生的窯變會使每一件瓷器釉色各不相同。這就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色彩豐富艷麗。有紫、紅、青、藍等多種。傳世的鈞瓷不足百件,民間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稱。

洛陽博物館 三彩燈

三彩燈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出土:1987年洛陽吉利區規格:高45.5cm座徑22.6cm。

簡介:三彩燈是唐代使用照明用具。由座、柄、盤、盞四部分組成通體飾綠、棕、白三色釉,座為圓形,覆盆式,表面凹弦紋,並貼圓形寶相花和力士,柄為圓竹體狀,似竹節紋,其間和兩端分別以蓮花與座盆相連,造型優美,釉色鮮艷,是洛陽考古發現中首次發現,更是三彩中極為罕見的藝術瑰寶。

洛陽博物館 母鼓方罍

母鼓方罍

年代: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出土:1963年出土於洛陽北窯西周貴族墓葬中規格:通高20.3cm,肩寬33cm,重約23千克

簡介:罍是一種酒器,流行於商周時期。母鼓方罍通體均飾以龍紋、雲雷紋組成的浮雕獸面。腹部飾有龍紋組成的垂葉紋。器蓋似四面起坡的屋頂狀。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母鼓方罍的蓋內鑄有銘文“母鼓”二字。應是鼓國女子嫁與母氏男子所得的稱謂。這件商代晚期的酒器出土於西周貴族墓葬,表明是西周貴族參與滅商戰爭而獲得的戰利品。是商晚期青銅酒器中的精品。

洛陽博物館 《五言聯》

《五言聯》

年代:清 康有為

規格:縱132厘米、橫31厘米。質地:紙本,行書 釋文:高莽渺世界 嘉木多幽欣

康有為(公元1858-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後為保皇黨首領,反對共和。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廣藝舟雙楫》等。曾臨習《禮泉銘》,《石門頌》,《玄秘塔》,《虞恭公》,《圭峰》諸碑。而得力於《石門頌》最多。其書法筆意古拙蒼勁,雄強恣肆。筆法亦多顏字的轉折多圓,劃必平常之態。此件作品精氣內斂,筆筆相鉤,結體緊密,雄健且多變化。

洛陽博物館 戰國玉人

戰國玉人

年代: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年)

規格:通高7.50厘米 青玉質出土:1987年洛陽銅加工廠器形:作跂坐狀,雙手交叉置於腹前。跣足交叉於臀下。頭戴假面具,面具上附髮髻,粗眉大眼,如意狀鼻,高顴大口,唇上劃須。面具以繩縛於腦後。頭頂短髮結辮,大耳。上身著雞心領短袖窄衣,下著短褲。飾以大小方格、三角和條帶紋。

簡介:圓雕玉人在晚商和西周時期墓葬重多有出土。多位跪坐和站立狀,其用途具有普遍的宗教含義。春秋戰國時期玉人的發現不多,且形制矮小。此玉人的出現在當時極為罕見。玉人的服飾及穿戴更是以往所罕見。頭戴假面具的形象尤顯其神秘莫測的身份,雖然至今對此尚無定論。但一般認為其身份應為驅鬼辟邪正行儺戲的方相士的形象。這為研究我國戰國時期服飾及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洛陽博物館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

年代:夏代

出土:1984年秋偃師二里頭遺址出

規格:通高16.5,寬11CM

器形: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鑄好牌形框架,然後有數百枚方、圓或不規則的綠松石粘嵌成突目獸面。

簡介:這件牌飾出土於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飾品。是目前發現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鑲嵌銅器,可以說他的發現開創了鑲嵌銅器的先河。

洛陽博物館 褐釉白斑龍柄執壺

褐釉白斑龍柄執壺

出土:洛陽

規格:通高27.5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9.20厘米。器形:敞口,短頸,豐肩,假圈足,平底。獸首流,龍形柄,龍銜口沿。肩附帖對稱兩小罐,並各飾一力士形象,流兩側各一個侍俑。壺通體施褐釉,間飾灰白色斑。壺造型奇特自然,釉色深沉,彩斑飄逸,使壺整體顯得端莊大氣,所施彩斑又不失飛揚靈動,當是魯山段店窯或禹縣下白峪窯中的典型而又罕見產品。簡介:唐代是中國瓷器的發展階段,瓷器製作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但這一時期北方的陶瓷器製作較南方有所突破,在大量製作白瓷的基礎上,同時又創造出絞胎、三彩、珍珠地瓷、黑釉白斑,鈞釉斑瓷、褐釉白斑,鈞釉斑瓷等等新品種。且為北宋時期的各種色釉瓷的製作打下了雄厚基礎。該壺既是在這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洛陽博物館 “晉歸義胡王”金印

“晉歸義胡王”金印

年代:西晉(公元265—316年)

規格:通高2.60厘米,長、寬各2.20厘米,重83.2克,含金量70%。器形:印面呈正方形,鑿刻白文篆書“晉歸義胡王”五字,印鈕作駝形。簡介:此印為四十年代孟津商人到甘肅從古董商手中購得。1973年交洛陽博物館收藏。從此印的印文看,毫無疑問是晉朝印章。歸義,即歸化、降順。胡即指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從這枚印在甘肅得來,所指胡王應當為晉帝所封得居住在涼州的匈奴首領。據文獻記載,晉時匈奴歸義之事皆發生在晉武帝時,故此印應為晉初武帝時之物,並由此得知這也是晉朝廷為了安撫少數民族,建立相互間的友好關係,以減少邊疆戰爭的一種具體措施。印鈕作駝形也是繼承自漢代以來對少數民族首領分封賞印多以駝、羊為鈕的傳統習慣。此印文布局嚴整穩重,字跡規正剛健,造型古樸簡練,也是嚴格繼承漢印風格的典型,時中國古代璽印中的佳作。同時,為研究我國古代篆刻和造型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洛陽博物館 三彩女坐俑

三彩女坐俑

洛陽唐三彩在中國陶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它極為鮮明地反映了唐文化高峰時期博大清新,光彩照人的輝煌藝術成就,這件三彩女坐俑,是1964年洛陽北窯出土,高27厘米俑胎質堅硬,施釉均勻,無釉流痕,代表了很高的燒制水平,女俑頭梳單髻,面平頰豐滿,以墨細描曲眉,用朱紅點染嘴唇,這一“開相”工藝增了人物形像的質感。她身穿黃色長視襦衣,姿容豐腴,儀態嫻雅,代表了盛唐時期婦女的一種風範。是一件具有時代生活氣息的唐三彩代表作。

永恆文明

十三朝古都的漫長歷史,給洛陽留下了輝煌的過去。《永恆的文明-洛陽文物精品陳列》所展示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雖然無法顯示輝煌洛陽過去的全部,但它至少可以讓你領略這塊神奇熱土的無窮魅力。 

《永恆的文明·洛陽文物精品成陳列》展覽面積達11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近千件,不僅包括一批國家一級文物,還有一些孤品,有相當一部分為首次與觀眾見面。展覽採用以實物為主,輔以照片,圖片,圖表,沙盤模型,文字說明等多種形式,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努力使展覽達到精品工程的水平。

洛陽博物館 兩周

兩周

兩周是指中國歷史上的西周和東周時期。這一部分通過展示兩周時期的文物,再現距今 3600—220年間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洛陽的歷史變遷。

這裡展出的西周文物有叔牝方彝、方座簋、兵器、饕餮紋方彝、甬鍾等。東周時期文物有錯金銀銅鼎、銅尊、盂、俑、盤、匜、銅壺、石磬等多種器物,其中齊候寶盂是洛陽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重達75公斤,口徑70厘米。展出的越王勾踐矛、吳王夫差劍是春秋戰國社會動亂,戰爭頻仍的明證。而銅方鏡則是運用了青銅透雕工藝,構思新穎,國內罕見。另有玉人一件,系國內孤品。

洛陽博物館 夏商

夏商

距今四千年前,洛陽已經開始成為華夏民族政治經濟的中心。

陳列展示了偃師二里頭夏代都城和偃師商城出土的二十餘件文物,其中展出的二里頭出土的玉圭,玉璋,七孔玉刀,製作精美,形制巨大,是夏王朝權利的象徵。嵌綠松石銅牌飾,牌面綠松石片滿鑲成紋飾,幾千年來沒有一顆鬆動,其製作技術極為高超,是夏代鑲嵌工藝的傑作。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夏文化在豫西地區的發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展出的二里頭大型宮殿基址模型,使人們能夠感受四千年前我國王朝都城的建築規模。

洛陽博物館 漢魏白玉杯

漢魏白玉杯 這一時期包括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五個王朝。通過這一時期文物的展示,再現漢魏這一中國封建社會大發展、民族大融合時期,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洛陽的風貌。

這裡展出的文物有:各種雜技俑、彩繪陶壺、釉陶器、王莽錢幣、銅鏡、玉飾等,最令人矚目的是“熹平石經”、“正始石經”。太學是東漢時期國家最大的教育機構,太學生多達三萬多人,石經是為了統一儒學經典文字、平息古今版本之爭而刻立於太學之前的,現存的殘塊是文化史上的瑰寶。

在漢代葬俗中,盛行在墓壁上繪畫,從日月星象,升仙打鬼,歷史典故到迎偈出行、歌舞宴飲。既有思想觀念,又有生活場景。這次展出的有“出行圖”(東漢原品)、“升仙圖”(摹本)、“大儺宴飲圖”等。

白玉杯,出土於曹魏墓葬,系新疆和闐白玉經過加工而成,杯身拋光極好,無任何紋飾,符合當時崇尚樸素自然的社會風氣,是我國三國時代玉器中的極品。
洛陽博物館 隋唐

隋唐

洛陽發掘的隋唐文物展示,反映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洛陽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歷史風采。

這次展出了東都洛陽城的沙盤模型,發掘出土的建築構建,各種各樣的彩繪俑,鎮墓獸及名聞遐邇、色彩艷麗的唐三彩及各種銅鏡、金銀器等。展出的東羅馬金幣和波斯銀幣,鑄造年代分別相當於隋和北魏,是通過絲綢之路的商旅傳到洛陽的,也印證了絲綢之路起於洛陽這一觀點。

展出的唐三彩,種類眾多,釉色絢麗,其中有神態各異的人物俑,有栩栩如生的動物俑,還有古樸典雅的生活器皿,特別是唐代女俑,體態豐滿,神情安逸,衣著華麗,髮飾多樣,反映了泱泱大唐帝國民富國強、歌舞昇平的社會面貌。隋唐東都城皇城宮城沙盤模型,以方寸之地再現了規模宏大。布局嚴謹、設計天成的隋唐都城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故宮博物院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天文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河北省博物館
西柏坡紀念館
山西博物院
中國煤炭博物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內蒙古博物院
遼寧省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
旅順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愛輝歷史陳列館
上海博物館
上海魯迅紀念館
浙江省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南通博物苑
蘇州博物館
揚州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
古田會議紀念館
廈門華僑博物院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河南博物院
鄭州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南陽漢畫館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市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
雲南省博物館
雲南民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
漢陽陵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
韶山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洛陽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洛陽市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
景點八關都邑 | 白居易故居 | 白馬寺 | 白園 | 白雲觀 | 白雲山 | 抱犢寨 | 北齊平等寺造像碑 | 藏梅寺 | 瀍河 | 程顥程頤墓 | 都城博物館 | 杜甫墓 | 杜康仙莊 | 二里頭遺址 | 范仲淹墓 | 風穴寺 | 福昌閣 | 高龍中嶽廟 | 古墓博物館 | 古唐寺 | 谷水 | 關林 | 觀音寺 | 廣化寺 | 漢光武陵 | 漢魏故城 | 花果山 | 皇覺寺 | 雞冠洞 | 澗河 | 金谷春晴 | 老君山 | 靈山寺 | 靈台遺址 | 龍門山色 | 呂祖庵 | 洛河 | 洛浦秋風 | 邙山 | 邙山晚眺 | 民俗博物館 | 平泉朝游 | 千唐志齋 | 青要山 | 山陝會館 | 上清宮 | 升仙太子碑 | 石窟寺 | 水泉石窟 | 天津曉月 | 萬安山 | 王城公園 | 王鐸書法館 | 西晉辟雍碑 | 西沃石窟 | 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 伊河 | 伊闕山 | 周山 |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 | 玄奘故里 | 賓陽洞 | 大萬伍佛洞 | 奉先寺 | 古陽洞 | 看經寺 | 蓮花洞 | 龍門二十品 | 潛溪寺 | 萬佛洞 | 藥方洞 | 伊闕佛龕之碑 | 龍門石窟 | 少林寺 | 龍馬負圖寺 | 王鐸故居 | 西遊宮 | 玄奘紀念館 | 漢光武帝陵 | 黃河小浪底 | 孟津黃河濕地 | 耀店寨 |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 | 洛陽博物館 | 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恭陵 | 邙山陵墓群 | 偃師商城博物館 | 孟津黃河灘自然保護區 | 萬山湖風景區 |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 | 鼎室山風景區 | 香山寺 | 擬山園貼 | 顏真卿墓 | 寨溝風景區 | 龍池曼國家自然保護區 | 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 通天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