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標準
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創建工作機制健全;
思想教育深入細緻,道德建設紮實有效;
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人民民眾廣泛參與;
黨政機關廉潔高效,社會風氣健康向上;
科教文衛體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秩序井然;
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態環境優良;
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評選要求
1、創建文明城市對市容市貌有哪些要求?
⑴規劃合理,公共建築、雕塑、廣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觀實用,與居住環境相和諧,能給人以美的享受;⑵街道整潔衛生,無亂張貼(包括牛皮癬)現象;⑶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氣氛祥和。
2、創建文明城市對市民在公共場所道德方面有哪些要求?
⑴公共場所無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鬥毆等不文明行為;⑵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菸,並有明顯的禁菸標識;⑶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等場所安靜、文明,無大聲喧譁、污言穢語、嬉鬧現象。
3、創建文明城市市民應具備哪些交通意識?
⑴車輛、行人各行其道; ⑵機動車讓行斑馬線,車輛、行人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⑶自覺保持交通暢通、不人為造成交通阻塞;⑷車輛、行人服從交警指揮;⑸在交通站點遵守秩序,排隊侯車,依次上下車。⑹禁止酒後駕車。
4、建立公共場所人際互助關係有哪些要求?
⑴公車上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主動讓座;⑵友善對待外來人員,耐心熱情回答陌生人的問訊;⑶公共場所主動幫助老、殘、弱或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5、創建文明城市對市民的滿意度有什麼要求?
⑴民眾對黨政機關行政效能的滿意度>90%;⑵民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90%;⑶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普及率≥80%;⑷市民對政府誠信的滿意度≥90%;⑸市民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75%;⑹市民對見義勇為行為的贊同與支持率≥90%;⑺市民種綠、護綠等公益活動參與率≥70%;⑻市民對捐獻骨髓、器官等行為的認同率≥50%;⑼市民對本市的道德模範的知曉率≥80%;⑽市民對本地網咖行業形象的滿意率≥70%;⑾市民對公交站點布局與交通便捷的滿意率≥60%;⑿民眾安全感>85%;⒀科教、文體、法律、衛生進社區活動復蓋率>80%;⒁家庭美德的知曉率≥80%;⒂市民對創建工作的支持率>80%。
6、創建文明城市對視窗服務行業有哪些要求、有哪些行業?
對視窗行業進行實地考察、隨機暗訪,主要內容包括:服務是否文明規範,投訴機制是否便捷有效等。這些行業包括:燃氣、供熱、自來水、供電、公交、出租汽車、鐵路、長途汽車客運站、民航機場、環衛、風景園林、物業服務、郵政、電信、銀行、醫療、賓館、旅行社、商業零售、工商、稅務、110、派出所、交警等。
考評方式
全國文明城市主要依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進行測評優選,並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評價作為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的前置條件,測評結果單獨排序,按百分計算,得分低於85分的,不能參與全國文明城市申報,同時,該項得分按20%的比例計入全國文明城市總得分。
測評方式:主要採用聽取匯報、材料審核、問卷調查、網路調查、實地考察、整體觀察六種方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難點是實地考察。全國文明城市實地考察方法具體有三種:一是實景(情)模擬驗證,如:撥打法律服務熱線,撥打維權舉報電話等;二是實地調查,即進入現場查證被考察對象是否符合測評標準,如:到社區查看相關工作記錄等;三是實地觀察,即根據實地觀察要求,在實地考察點、在一定時間內,對被考察對象進行實地觀察。
測評體系
2011年版《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結構包括基本指標和特色指標兩大部分。
基本指標反映文明城市創建的基本情況,共分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環境、規範守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紮實有效的創建活動七大項、37個子項、119個小項,分值為100分。其中,9大項測評項目簡稱為“八大環境一項活動,外加特色指標”,包括: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紮實有效的創建活動。
特色指標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特色、城市整體形象。共有4個子項,分值為20分。同樣對每項測評內容都提出了具體的測評標準、測評方式和分值。
基本指標和特色指標總計分值有120分。
申報條件
(一)申報條件
1、獲得並保持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榮譽稱號;
2、申報前連續兩年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3、申報前12個月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無嚴重違紀、違法犯罪;
4、申報前12個月內未發生有全國影響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
5、申報前完成國務院下發的節能減排任務;
6、未發生非法出版、制黃販黃、侵權盜版的惡性事件。
(二)評選標準
1、組織領導堅強有力,創建工作機制健全;
2、思想教育深入細緻,道德建設紮實有效;
3、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人民民眾廣泛參與;
4、黨政機關廉潔高效,社會風氣健康向上;
5、科教文衛體穩步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6、社會治安良好,社會秩序井然;
7、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生態環境優良;
8、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
(三)全國文明城市數據指標
1、民眾對黨政機關工作的滿意度>90%
2、民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度>90%
3、城市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完好率達100%
4、交通事故死亡率(人/萬台車)<10
5、民眾安全感>85%
6、虐待、不贍養老人案件發生率<1.5%
7、家庭暴力投訴率(起/萬戶)<1.5%
8、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事件(遺棄、虐待、侮辱等)投訴率(起/萬戶)<1.5%
9、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普及率≥80%
10、依法直選的社區居委會≥80%的選民參與選舉
11、市民對政府誠信的滿意度≥90%
12、行業風氣滿意度>85%
13、“二十字”基本道德規範知曉率≥80%
14、大於等於80%的街道建立市民學校,社區居委會普遍建立教學點,有效開展活動
15、形成崇尚先進的濃厚氛圍,市民對本市重大典型的知曉率≥80%
16、人均教育經費支出>420元
1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
18、全市性科普教育活動≥3次/年
19、每百人網際網路用戶(戶/百人)>8
20、城市電話主線普及率(線/百人)>35
21、每百人公共圖書藏書量>160冊
22、市屬各區文化館40%以上為二級館
23、每個街道都有多功能的室內文化活動場所,總面積每萬人≥500平米
24、大於等於80%的社區居委會有民眾業餘文化活動輔導員,並能正常開展活動
25、業餘民眾文體活動團隊數量(支/街道)>15
26、區級大型廣場文化活動次數(次/年)>8
27、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人/萬人)>8
28、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45%
29、文化遺產定期保護,保存完好率≥95%
30、市民對見義勇為行為的支持率≥90%
31、註冊志願者人數占城市總人口的比例≥8%
32、無償獻血量占臨床用血量的比例≥80%
33、市民對捐獻骨髓、器官及遺體行為的認同率≥50%
34、人均GDP(萬元)高於全國同類城市平均水平
35、GDP年均增長率高於全國同類城市平均水平
36、貧困率<3%
37、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0平米
38、萬人擁有公共汽(電)車(標台)>8
39、市民對交通便捷程度的滿意率>70%
40、每3-5萬居民擁有1個衛生服務中心(站)
41、大於等於95%的衛生服務中心(站)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
42、居民對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滿意率≥80%
43、每5萬人配備急救車數(輛)>1.2
44、計畫生育率>95%
45、平均預期壽命(歲)>73
46、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1平米
47、恩格爾係數<38%
48、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率>95%
49、城市登記失業人口再就業率>70%,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本省同類城市平均水平
50、每百名老人擁有社會福利床位數(張)>1.7
51、建成區綠化復蓋率>35%
52、綠地率>30%
53、人均公共綠地>8平米
5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0%
55、城市污水處理率>60%
56、環境保護投資指數>2.0%
57、空氣污染指數(全年API指數<100的天數)>80%
58、煙塵控制區復蓋率>90%
59、環境噪聲達標區復蓋率>70%
60、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且市內無劣質V類水
61、科教、法律、衛生進社區活動復蓋率>80%
62、區級以上(含區級)文明社區>70%
63、視窗行業、執法部門創建文明行業活動的復蓋率100%
64、全市組織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3次/年
65、主要公共場所設有大型宣傳創建活動和道德建設的公益廣告,數量>廣告總數的20%
66、創建文明城市的知曉率>90%
67、市民對創建工作的支持率>80%
活動標語
一、公民道德規範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二、八榮八恥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三、精神
市民精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四、要求
1.全面落實“兩創”總戰略,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2.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3.讓城市更具魅力,讓生活更加美好
4.講文明、樹新風
5.增強公民意識,遵守公共秩序
6.同創全國文明城市,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7.同創文明,共建和諧
8.致力創業創新,推進富民強區
9.公德從腳下起步,奉獻從你我做起
10.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11.市民素質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12.文明用語三春暖,禮貌待人天地寬
13.創建文明城市,人人受益,人人有責
14.樹文明新風,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
15.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
16.德育重在堅持,文明貴在行動
17.美德貴在堅持,文明重在行動
18.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城市觀
19.文明出行,你我同行
20.創新創業,走在前列
實踐途徑
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性選擇,其實踐路徑各城市應結合實際情況,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以弘揚實踐“城市精神”為主線,努力打造“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城市精神是支配市民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心理導向的精神力量,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城市的品位與魅力不僅僅表現在摩天大廈和繁華的街面,更在於它的文化、歷史和親和力;弘揚和實踐城市精神要有營造城市空間的人文氛圍,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城市建設理念;用人文精神塑造社區,使之成為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家園;既保護個人利益的合法性,又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至上性;既尊重個人的自由空間,又培育人際關係的親和氛圍。在弘揚實踐城市精神的過程中,營造“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
2、以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核心,全面規劃市民素質建設,培育市民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風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質,誠實守信、博採眾長的風範,培養市民頑強拼搏的奉獻精神,知難而進的敬業精神,扶貧幫困的關愛精神,崇尚節儉的奮鬥精神,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在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規劃城市市民素質建設中,必須明確市民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構建切實有效的市民素質教育體系,逐步推進市民素質教育的實施:一是要把市民素質教育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制定詳盡合理的實施步驟;二是市民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構建一個既有政府部門引導,又有民間組織、社會組織參與的網狀結構;三是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特點,以不同的載體,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四是開展市民素質教育活動要與為市民辦實事、辦好事相結合,增強對民眾吸引力;五是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大眾傳播媒體要開設市民素質教育專題、專欄,刊播有關市民素質教育的文章和評論,做好對活動的動態報導。通過大力宣傳,充分發揮活動中的先進典型的示範和引導作用,推動市民素質教育活動廣泛深入開展。
3、以社會公正公平的體制與機制建設為重點,促進文明社會、和諧社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就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城市利益分配的公正公平機制,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城市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文明、社會和諧:第一,從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的理念出發,以“公正公平”作為中國城市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團體的重要旗幟,為促進城市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營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環境;第二,建立有助於社會公正公平的法律制度體系,為推進城市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規範守信的市場環境。
全面啟動的重點整治,包括整治占道經營、違章建築、環境髒亂差、社會治安秩序、城市交通秩序、文化市場及校園周邊環境、亂挖亂采亂砍亂排和整頓機關作風。使影響城市環境和社會秩序的重點問題得到初步改觀。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深入開展“文明從我做起”系列活動,內容包括:
開展“我為文明社區作貢獻”活動,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打掃一次社區環境衛生,為社區貧困戶(殘疾人)獻一次愛心、參加一次健康的文體活動、參加一次“爭做文明市民座談會”活動等;
開展“做文明小公民”活動,在中國小生中開展“五個一”道德實踐活動,即每個學生每周為自己洗一次衣服、替父母做一件家務、為別人做一件好事、為學校打掃一次衛生、為成年人糾正一次不文明行為;
開展“文明春風在家庭”活動,以家庭為單位,讀一本好書、唱一首好歌、慰問一次殘疾兒童(孤寡老人)、打掃一次環境衛生;
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組織志願者打掃環境衛生、勸導不文明行為、宣傳文明城市創建等。
市民守則
(1)市民要關注要知曉。
(2)市民言行要文明、人際關係要和諧。
(3)市民要廣泛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4)不做違反道德法規的事。
獲獎名單
第一批
城市 | 所屬地區 | 城市 | 所屬地區 |
---|---|---|---|
廈門市 | 福建省 | 青島市 | 山東省 |
大連市 | 遼寧省 | 寧波市 | 浙江省 |
深圳市 | 廣東省 | 包頭市 | 內蒙古自治區 |
中山市 | 廣東省 | 煙臺市 | 山東省 |
張家港市 | 江蘇省 | 和平區 | 天津市 |
浦東新區 | 上海市 | 西城區 | 北京市 |
第一批全國文明城市(區)於2005年10月27日評出。 |
第二批
城市 | 所屬地區 | 城市 | 所屬地區 |
---|---|---|---|
成都市 | 四川省 | 南京市 | 江蘇省 |
南寧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惠州市 | 廣東省 |
南通市 | 江蘇省 | 東莞市 | 廣東省 |
馬鞍山市 | 安徽省 | 蘇州市 | 江蘇省 |
大慶市 | 黑龍江省 | 東城區 | 北京市 |
靜安區 | 上海市 | 渝北區 | 重慶市 |
庫爾勒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滿洲里市 | 內蒙古自治區 |
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區)於2009年1月23日評出。 |
第三批
城市 | 所屬地區 | 城市 | 所屬地區 |
---|---|---|---|
廣州市 | 廣東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長春市 | 吉林省 | 德陽市 | 四川省 |
鄭州市 | 河南省 | 拉薩市 | 西藏自治區 |
銀川市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貴陽市 | 貴州省 |
臨沂市 | 山東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揚州市 | 江蘇省 | 長治市 | 山西省 |
淄博市 | 山東省 | 鄂爾多斯市 | 內蒙古自治區 |
洛陽市 | 河南省 | 綿陽市 | 四川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長沙市 | 湖南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江門市 | 廣東省 | 常州市 | 江蘇省 |
克拉瑪依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嘉興市 | 浙江省 |
朝陽區 | 北京市 | 渝中區 | 重慶市 |
長寧區 | 上海市 | 綏芬河市 | 黑龍江省 |
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區)於2011年12月20日評出。 |
城市 | 所屬地區 | 城市 | 所屬地區 |
---|---|---|---|
廈門市 | 福建省 | 大連市 | 遼寧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南京市 | 江蘇省 |
包頭市 | 內蒙古自治區 | 蘇州市 | 江蘇省 |
南寧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寧波市 | 浙江省 |
青島市 | 山東省 | 惠州市 | 廣東省 |
東莞市 | 廣東省 | 大慶市 | 黑龍江省 |
南通市 | 江蘇省 | 馬鞍山市 | 安徽省 |
煙臺市 | 山東省 | 浦東新區 | 上海市 |
西城區 | 北京市 | 和平區 | 天津市 |
東城區 | 北京市 | 渝北區 | 重慶市 |
滿洲里市 | 內蒙古自治區 | 庫爾勒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張家港市 | 江蘇省 | 臨沂市 | 山東省 |
2011年12月20日複查確認。 |
第四批
城市 | 所屬地區 | 城市 | 所屬地區 |
---|---|---|---|
西城區 | 北京市 | 東城區 | 北京市 |
朝陽區 | 北京市 | 和平區 | 天津市 |
唐山市 | 河北省 | 長治市 | 山西 |
包頭市 | 內蒙古 | 鄂爾多斯市 | 內蒙古 |
滿洲里市 | 內蒙古 | 大連市 | 遼寧 |
長春市 | 吉林 | 綏芬河市 | 黑龍江 |
浦東新區 | 上海 | 長寧區 | 上海 |
靜安區 | 上海 | 南通市 | 江蘇 |
蘇州市 | 江蘇 | 揚州市 | 江蘇 |
常州市 | 江蘇 | 張家港市 | 江蘇 |
杭州市 | 浙江 | 寧波市 | 浙江 |
嘉興市 | 浙江 | 馬鞍山市 | 安徽 |
福州市 | 福建 | 廈門市 | 福建 |
青島市 | 山東 | 臨沂市 | 山東 |
淄博市 | 山東 | 煙臺市 | 山東 |
鄭州市 | 河南 | 洛陽市 | 河南 |
宜昌市 | 湖北 | 長沙市 | 湖北 |
常德市 | 湖南 | 惠州市 | 湖南 |
東莞市 | 廣東 | 江門市 | 廣東 |
深圳市 | 廣東 | 中山市 | 廣東 |
南寧市 | 廣西 | 渝北區 | 重慶 |
渝中區 | 重慶 | 成都市 | 四川 |
綿陽市 | 四川 | 貴陽市 | 貴州 |
拉薩市 | 西藏 | 銀川市 | 寧夏 |
克拉瑪依市 | 西藏 | 庫爾勒市 | 西藏 |
第五批
城市 | 所屬地區 | 城市 | 所屬地區 |
---|---|---|---|
濟南市 | 山東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石家莊市 | 河北省 | 烏魯木齊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西寧市 | 青海省 | 徐匯區 | 上海市 |
嘉定區 | 上海市 | 江北區 | 重慶市 |
通州區 | 北京市 | 宿遷市 | 江蘇省 |
日照市 | 山東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麗水市 | 浙江省 | 徐州市 | 江蘇省 |
盤錦市 | 遼寧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遂寧市 | 四川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伊春市 | 黑龍江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秦皇島市 | 河北省 |
通遼市 | 內蒙古自治區 | 萊蕪市 | 山東省 |
邯鄲市 | 河北省 | 鹹陽市 | 陝西省 |
石嘴山市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鞍山市 | 遼寧省 |
瀘州市 | 四川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新鄉市 | 河南省 | 遵義市 | 貴州省 |
安慶市 | 安徽省 | 嘉峪關市 | 甘肅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龍巖市 | 福建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駐馬店市 | 河南省 |
贛州市 | 江西省 | 膠州市 | 山東省 |
丹陽市 | 江蘇省 | 諸暨市 | 浙江省 |
海寧市 | 浙江省 | 壽光市 | 山東省 |
長興縣 | 浙江省 | 宜興市 | 江蘇省 |
江陰市 | 江蘇省 | 鞏義市 | 河南省 |
常熟市 | 江蘇省 | 當塗縣 | 安徽省 |
韶山市 | 湖南省 | 萊州市 | 山東省 |
宜都市 | 湖北省 | 博羅縣 | 廣東省 |
榮成市 | 山東省 | 溧陽市 | 江蘇省 |
乳山市 | 山東省 | 鄂托克前旗 | 內蒙古自治區 |
天長市 | 安徽省 | 如皋市 | 江蘇省 |
梅河口市 | 吉林省 | 永城市 | 河南省 |
西峽縣 | 河南省 | 南昌縣 | 江西省 |
正定縣 | 河北省 | 瓊海市 | 海南省 |
騰城市 | 雲南省 | 餘姚市 | 浙江省 |
孝義市 | 山西省 | 鳳縣 | 陝西省 |
遷安市 | 河北省 | 長垣縣 | 河南省 |
安寧市 | 雲南省 | 志丹縣 | 陝西省 |
石獅市 | 福建省 | 敦化市 | 吉林省 |
巢湖市 | 安徽省 | 桐廬縣 | 浙江省 |
龍門縣 | 廣東省 | 武平縣 | 福建省 |
大冶市 | 湖北省 | 瑞安市 | 浙江省 |
龍口市 | 山東省 | 晉江市 | 福建省 |
四會市 | 廣東省 | 忠縣 | 重慶市 |
沙縣 | 福建省 | 準格爾旗 | 內蒙古自治區 |
昌吉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 |
複查後繼續保留稱號的城市名單
城市 | 所屬地區 | 城市 | 所屬地區 |
---|---|---|---|
西城區 | 北京 | 東城區 | 遼寧省 |
朝陽區 | 北京 | 海淀區 | 北京 |
和平區 | 天津 | 河西區 | 天津 |
唐山市 | 河北 | 長治市 | 山西 |
包頭市 | 內蒙古 | 鄂爾多斯市 | 內蒙古 |
滿洲里市 | 內蒙古 | 大連市 | 遼寧 |
瀋陽市 | 遼寧 | 長春市 | 吉林 |
大慶市 | 黑龍江 | 哈爾濱市 | 黑龍江 |
綏芬河市 | 黑龍江 | 浦東新區 | 上海 |
靜安區 | 上海 | 長寧區 | 上海 |
奉賢區 | 上海 | 南京市 | 江蘇 |
南通市 | 江蘇 | 蘇州市 | 江蘇 |
揚州市 | 江蘇 | 常州市 | 江蘇 |
鎮江市 | 江蘇 | 無錫市 | 江蘇 |
泰州市 | 江蘇 | 張家港市 | 江蘇 |
寧波市 | 浙江 | 杭州市 | 浙江 |
嘉興市 | 浙江 | 紹興市 | 浙江 |
溫州市 | 浙江 | 馬鞍山市 | 安徽 |
合肥市 | 安徽 | 銅陵市 | 安徽 |
蕪湖市 | 安徽 | 廈門市 | 福建 |
福州市 | 福建 | 三明市 | 福建 |
泉州市 | 福建 | 漳州市 | 福建 |
青島市 | 山東 | 煙臺市 | 山東 |
淄博市 | 山東 | 威海市 | 山東 |
濰坊市 | 山東 | 東營市 | 山東 |
鄭州市 | 河南 | 洛陽市 | 河南 |
許昌市 | 河南 | 濮陽市 | 河南 |
濟源市 | 河南 | 宜昌市 | 湖北 |
武漢市 | 湖北 | 長沙市 | 湖南 |
常德市 | 湖南 | 岳陽市 | 湖南 |
株洲市 | 湖南 | 深圳市 | 廣東 |
深圳市 | 廣東 | 中山市 | 廣東 |
惠州市 | 廣東 | 東莞市 | 廣東 |
廣州市 | 廣東 | 佛山市 | 廣東 |
南寧市 | 廣西 | 渝北區 | 重慶 |
渝中區 | 重慶 | 南岸區 | 重慶 |
成都市 | 四川 | 綿陽市 | 四川 |
廣安市 | 四川 | 貴陽市 | 貴州 |
拉薩市 | 西藏 | 西安市 | 陝西 |
寶雞市 | 陝西 | 金昌市 | 甘肅 |
銀川市 | 寧夏 | 克拉瑪依市 | 新疆 |
庫爾勒市 | 新疆 | 石河子市 | 新疆 |
評選意義
全國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無形資產和戰略資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質上是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城市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推動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實事工程。
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性選擇,是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實踐的深入而逐漸明晰、逐漸完善的。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回顧我國創建文明城市的實踐可以知:
(1)創建文明城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
(2)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從原來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四位一體”,不但反映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為我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和諧社會建設將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個重要主題;
(3)文明城市已成為引導我國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理想範式;建設和諧社會要從建設文明和諧社區做起,文明城市是和諧社會的現實根基,城市越“文明”,社會和諧的根基越牢靠。
文明城市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縮影,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集中表現。因為城市是人類社會的歷史在各個發展階段上文明成果的積澱,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產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揭開了“城市文明”的篇章。
文明城市作為社會文明、社會和諧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標示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所達到的一種和諧、文明狀態。人類文明的演進經歷了原始蒙昧時代的文明、農業社會的文明、工業社會的文明、信息社會的文明,那么,不同時代的城市文明與社會和諧、社會文明狀態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工業時代、資訊時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該時代社會文明的特徵和狀態,更突出了社會和諧的本質要求——作為和諧社會核心理念、核心價值的城市文明,應成為承載社會和諧、展示社會和諧、提升社會和諧的理想樣式、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