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仝

盧仝

盧仝(tóng)(約795-835) ,唐代詩人,漢族,初唐四傑盧照鄰嫡系子孫。出生地河南濟源市武山鎮思禮村,祖籍范陽,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隱少室山,後遷居洛陽。自號玉川子,破屋數間,圖書滿架,終日苦喔,鄰僧贈米;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被尊稱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 ,狷介類孟郊;雄豪之氣近韓愈。韓孟詩派重要人物。835年十一月,死於甘露之變。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盧仝生於濟源,葬於濟源,但“盧仝故里”之名鮮為人知。這大概與盧仝慘死不無關係。

公元835年,長安發生“甘露之變”,盧仝受到連累。他的好友賈島曾在《哭盧仝》一詩里寫道:“長安有交友,託孤遽棄移。”也就是說,盧仝臨刑前,長安的好友去送別,盧仝委託友人照顧自己的孩子。

據盧仝的第四十七代嫡系子孫盧和平講,盧氏後人將盧仝的屍骨偷運回濟源安葬,後擔心受到牽連,在安葬盧仝之後,就舉家南遷。此後幾百年間,盧仝就在故鄉銷聲匿跡了。

盧和平老人拿出祖傳的《盧氏族譜》顯示,南遷之後,盧姓一族分為兩支,一支定居於江南,另一支則在明代輾轉返回濟源定居。

據《盧氏族譜》記載:“先祖盧公諱伯通,山西洪洞城十里舖人。明洪武初年,懷府洗縣,田園荒蕪,人煙絕跡三十二年流離者悉歸故土,我先祖伯通思祖宗,懷望故鄉。遂攜四子:大公、二公、**、四公和弟伯元,回歸故里濟邑玉川鄉武山頭村。初遷時,二代祖有難色,先祖告之曰:吾本濟人唐賢全號玉川裔也。子侄欣然從來,立整建廟。”

由唐至明,幾經變遷,濟源人也漸漸忘記了這位“茶仙”,盧仝墓也淹沒在許許多多平民墓冢之間,鄉村百姓,除了盧氏後人,誰也不曾想到這裡曾是一代茶道大師的出生和葬身之地。

直到清代,盧仝故里的名聲才再次被人們記起。在思禮村村頭,有一塊石碑,上書“盧仝故里”四個大字,石碑兩側有兩行小字——“賢才工詩與日月同輝,德澤潤野使薈草爭妍”。這塊石碑立於清代末期,為當時的廣東道監察御史劉邁園所題。

據《濟源縣誌》記載,劉邁園畢生以品茗為樂,有一年回故鄉濟源探親,想拜謁盧仝。當他問當地士紳和盧氏後人盧仝墓冢在何處時,回答說墓冢已經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蹤影。劉邁園大怒:“世人尚還尊敬先賢盧仝,你們是後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

於是,劉邁園揮筆寫下“盧仝故里”四個字,便離開了。當地士紳將劉邁園的墨寶刻成石碑,立於村頭,並重新為盧仝修墓刻碑。此後,“盧仝故里”之名始從歷史煙雲中走了出來。

人物生平

盧仝像 盧仝像

盧仝少有才名,未滿20歲便隱居嵩山少室山,不願仕進。家中貧困,只有圖書堆積滿室。後卜居洛陽,只有破屋數間,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而無齒,家中僅靠鄰僧送米度日。

盧仝為人清正耿直,朝廷曾兩度禮遇要起用他為諫議大夫,均不就。盧全曾經被惡少恐嚇,向韓愈訴說,韓愈要為他評理,盧仝考慮到不法之人會恨韓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韓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曾作《月蝕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韓愈稱讚(時韓愈為河南令),但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滿。

等到甘露之變時,盧仝恰巧與宰相王涯的幾位幕僚在相府的書館中吃飯,於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盧仝說:“我是盧山人,和大家沒有結怨,有什麼罪?”官吏說:“既然是山人,來宰相的宅院,難道不是有罪嗎?”倉促忙亂中自己也不能辯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禍,被牽連誅殺。盧仝年老沒有頭髮,太監就在他的腦後訂個釘子(以行刑)。先前盧仝生個兒子取名“添丁”,人們認為是中了預示吉凶的讖語。

據清乾隆年間蕭應植等所撰《濟源縣誌》載:在縣西北十二里武山頭有“盧仝墓”,山上還有盧仝當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賈島有《哭盧仝》詩:“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影響

盧仝半身像 盧仝半身像

盧仝好茶成癖,詩風浪漫且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詩"之吟,最為膾炙人口:"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 生。……" 與陸羽茶經齊名。茶的功效,和盧仝對茶飲的審美愉悅,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

盧仝著有《茶譜》,被世人尊稱為“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廣為傳頌,並演變為“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常常將之與“ 茶聖”陸羽相提並論。河南濟源市的九里溝還有玉川泉、品茗延壽台、盧仝茶社等名勝。

詩作

盧仝的詩作對當時腐敗的朝政與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風格奇特,近似散文,“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後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 現存詩103首,有《玉川子詩集》。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盧仝畫像 盧仝畫像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鏇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盧仝 盧仝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有所思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

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

心斷絕,幾千里,夢中醉臥巫山雲,

覺來淚滴湘江水。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含愁更見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雲。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月蝕詩

東海出明月,清明照毫髮。朱弦初罷彈,金兔正奇絕。

三五與二八,此時光滿時。頗奈蝦蟆兒,吞我芳桂枝。

我愛明鏡潔,爾乃痕翳之。爾且無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無由揚清輝。如何萬里光,遭爾小物欺。

卻吐天漢中,良久素魄微。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悲新年

新年何事最堪悲,病客遙聽百舌兒。

太歲只游桃李徑,春風肯管歲寒枝。

常州孟諫議座上聞韓員外職方貶國子博士有感

忽見除書到,韓君又學官。死生縱有命,人事始知難。

烈火先燒玉,庭蕪不養蘭。山夫與刺史,相對兩巑岏。

乾祿無便佞,宜知黜此身。員郎猶小小,國學大頻頻。

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朝廷無諫議,誰是雪韓人。

何事遭朝貶,知何被不容。不如思所自,只欲涕無從。

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慣縫。朝官莫相識,歸去老岩松。

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致身唯一己,獲罪則顏朋。

祿位埋坑阱,康莊壘劍棱。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

誰憐野田子,海內一韓侯。左道官雖樂,剛腸得健無。

功名生地獄,禮教死天囚。莫言耕種好,須避蒺藜秋。

酬願公雪中見寄

積雪三十日,車馬路不通。貧病交親絕,想憶唯願公。

春鳩報春歸,苦寒生暗風。檐乳墮懸玉,日腳浮輕紅。

梅柳意卻活,園圃冰始融。更候四體好,方可到寺中。

出山作

出山忘掩山門路,釣竿插在枯桑樹。當時只有鳥窺窬,

更亦無人得知處。家僮若失釣魚竿,定是猿猴把將去。

除夜

衰殘歸未遂,寂寞此宵情。舊國餘千里,新年隔數更。

寒猶近北峭,風漸向東生。惟見長安陌,晨鐘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

儺聲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

村醉

昨夜村飲歸,健倒三四五。

摩挲青莓苔,莫嗔驚著汝。

冬行三首

盧仝烹茶圖 盧仝烹茶圖

蟲豸臘月皆在蟄,吾獨何乃勞其形。小大無由知天命,但怪守道不得寧。老母妻子一揮手,涕下便作千里行。

自顧不及遭霜葉,旦夕保得同飄零。達生何足雲,

偶然苦樂經其身。古來堯孔與桀跖,善惡何補如今人。

長年愛伊洛,決計卜長久。賒買里仁宅,水竹且小有。

賣宅將還資,舊業苦不厚。債家征利心,餓虎血染口。

臘風刀刻肌,遂向東南走。賢哉韓員外,勸我莫強取。

憑風謝長者,敢不愧心苟。賃載得估舟,估雜非吾偶。

壯色排榻席,別座夸羊酒。落日無精光,啞暝被掣肘。

漕石生齒牙,洗灘亂相掫。奔澌嚼篙杖,夾岸雪龍吼。

可憐聖明朝,還為喪家狗。通運隔南溟,債利拄北斗。

揚州屋舍賤,還債堪了不。此宅貯書籍,地濕憂蠹朽。

賈僎舊相識,十年與營守。貧交多變態,僎得君子不。

利命子罕言,我誠孔門醜。且貴終焉圖,死免慚狐首。

何當歸帝鄉,白雲永相友。

不敢唾汴水,汴水入東海。污泥龍王宮,恐獲不敬罪。

不敢蹋汴堤,汴堤連秦宮。蹋盡天子土,饋餫無由通。

此言雖太闊,且是臣心腸。野風結陰兵,千里鳴刀槍。

海月護羈魄,到曉點孤光。上不事天子,下不識侯王。

夜半睡獨覺,爽氣盈心堂。顏子甚年少,孔聖同行藏。

我年過顏子,敢道不自強。船人雖奴兵,亦有意智長。

問我何所得,樂色填清揚。我報果有為,孔經在衣裳。

蕭宅二三子贈答詩二十首

粉末為四體,春風為生涯。願得紛飛去,與君為眼花。

我生天地間,頗是往還數。已效炊爨勞,我亦不願住。

君有造化力,在君一降顧。我願拔黃泉,輕舉隨君去。

君是輕薄子,莫窺君子腸。且須看雀兒,雀兒銜爾將。

遍索天地間,彼此最痴癖。主人幸未來,與君為莫逆。

嵩山未必憐蘭蘭,蘭蘭已受郎君恩。

不須刷帚跳蹤走,只擬蘭浪出其門。

蝦蟆蟆,叩頭莫語人聞聲。揚州蝦蜆忽得便,

腥臊臭穢逐我行。我身化作青泥坑。

改邑不改井,此是井卦辭。井公莫怪驚,說我成憨痴。

我縱有神力,爭敢將公歸。揚州惡百姓,疑我捲地皮。

我有水竹莊,甚近嵩之巔。是君歸休處,可以終天年。

雖有提攜勞,不憂糧食錢。但恐主人心,疑我相釣竿。

揚州駁雜地,不辨龍蜥蜴。客身正乾枯,行處無膏澤。

太山道不遠,相庇實無力。君若隨我行,必有煎茶厄。

石公說道理,句句出凡格。相知貴知心,豈恨主為客。

過須歸去來,旦晚上無厄。主人誠賢人,多應不相責。

竹下青莎中,細長三四片。主人雖不歸,長見主人面。

蘭蘭是小草,不怕郎君罵。願得隨君行,暫到嵩山下。

石報孤竹君,此客甚高調。共我相共痴,不怕主人天下笑。

我非蛺蝶兒,我非桃李枝。不要兒女撲,不要春風吹。

苔蘚印我面,雨露皴我皮。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

此客即西歸,我心徒依依。我欲隨客去,累重不解飛。

知弟虛心亦待客,此客何以共報之。

啟母是諸母,三十六峰是諸父。知君家近父母家,

小人安得不懷土。憐君與我金石交,君歸可得共載否。

小人無以報君恩,使君池亭風月古。

竹弟雖讓客,不敢當客恩。自慚埋沒久,滿面蒼苔痕。

自顧撥不轉,何敢當主人。竹弟有清風,可以娛嘉賓。

主人若知我,應喜我結得君。主人不知我,

我住何求於主人。我在天地間,自是一片物。

可得槓壓我,使我頭不出。

凡有水竹處,我曹長先行。願君借我一勺水,

與君晝夜歌德聲。

竹弟謝石兄,清風非所任。隨分有蕭瑟,實無堅重心。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國。主人慾移家,我亦要歸北。

上客幸先歸,願托歸飛翼。唯將翛翛風,累路報恩德。

以上盧仝作品《蕭宅二三子贈答詩二十首》共20首

觀放魚歌

常州賢刺史,從諫議大夫除。天地好生物,
刺史性與天地俱。見山客,狎魚鳥。坐山客,北亭湖。
命舟人,駕舫子,漾漾菰蒲。酒興引行處,正見漁人魚。
刺史密會山客意,復念網羅嬰無辜。忽脫身上殷緋袍,
盡買罟擭盡有無。鰻鱣鮎鱧鰍,涎惡最頑愚。鱒魴見豳風,
質乾稍高流。時白噴雪鯽鯉,此輩肥脆為絕尤。z
老鯉變化頗神異,三十六鱗如抹朱。水苞弘窟有蛟鼉,
餌非龍餌唯無鱸。叢雜百千頭,性命懸須臾。天心應刺史,
刺史盡活諸。一一投深泉,跳脫不復拘。得水競騰突,
動作詭怪殊。或透藻而出,或破浪而趨。或掉尾孑孑,
或奮鬣愉愉。或如鶯擲梭,或如蛇銜珠。四散漸不見,
島嶼徒縈紆。鸂鶒鴒鷗鳧,喜觀爭叫呼。小蝦亦相慶,
繞岸搖其須。乃知貪生不獨頑痴夫。可憐百千命,
幾為中腸菹。若養聖賢真,大烹龍髓敢惜乎。苦痛如今人,
儘是魚食魚。族類恣飲啖,強力無親疏。明明刺史心,

不欲與物相欺誣。岸蟲兩與命,無意殺此活彼用賊徒。
亦憶清江使,橫遭乎余且。聖神七十鑽,不及泥中鰍。
哀哉托非賢,五臟生冤仇。若當刺史時,聖物保不囚。
不疑且不卜,二子安能諛。二子倘故諛,吾知心受誅。
禮重一草木,易封稱中孚。又曰釣不綱,又曰遠庖廚。
故仁人用心,刺史盡合符。昔魯公觀棠距箴,

遂被孔子貶而書。今刺史好生,德洽民心,

誰為刺史一褒譽。刺史自上來,德風如草鋪。衣冠興廢禮,
百姓減暴租。豪猾不豪猾,鰥孤不鰥孤。開古孟瀆三十里,

四千頃泥坑為膏腴,刺史視之總若無。訟庭雀噪坐不得,

讚美盧仝的當代書法作品 讚美盧仝的當代書法作品

湖上拔茭植芙蕖。勝業莊中二桑門,時時對坐談真如。

因說十千天子事,福力當與刺史俱。天雨曼陀羅花深沒膝,
四十千真珠瓔珞堆高樓。此中怪特不可會,
但慕刺史仁有餘。刺史敕左右兼小家奴,慎勿背我沉毒鉤。

念魚承奉刺史仁,深僻處,遠遠遊。刺史官職小,

教化未能敷。第一莫近人,惡人唯口腴。第一莫出境,
四境多網罟。重傷刺史心,喪爾微賤軀。

沈長波 為茶聖茶仙撰聯

陸羽六羨西江水,盧仝七碗玉川泉。

傳說

盧仝 盧仝

盧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已經演變成茶道,因此盧仝在日本久負盛名。在抗日戰爭時期,“盧仝故里”碑曾震懾了日本鬼子,使全村免受塗炭。話說當年有一天,日本鬼子從南門進了村,一路燒殺搶擄還殺害了三位村民。不久,又一隊鬼子兵從村外向村東門走來,準備再次進村搶掠。奇怪的是,當他們走到“盧仝故里”碑前卻停下了,領頭的鬼子軍官端詳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跡之後,竟彎腰向石碑鞠了三個躬,然後帶領鬼子兵匆匆離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場災禍。這個故事讓人心生感動,盧仝溫柔但是強大的力量,竟能在千年之後化解戰爭,使兇殘的侵略者躬身而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