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名
中國史書對於羯人起源記載不詳,在晉朝之前沒有記載。第一個被記載下來的羯人是後趙的創建者石勒,居於并州上黨武鄉,源自於南匈奴19種中的羌渠種,為匈奴部落之中的世襲領袖。山西自古居住許多遊牧民族,春秋戰國時代有被稱為翟戎等外族居住,《史記》曾稱此地“羯羠不均”、民風慓悍。因為不確定這個名稱是來自漢族或羯人自稱,學者對於羯族的名稱由來有許多猜測。在漢語中,羯的字面意思是閹割後的公山羊或公綿羊[5]。也有性情強悍之意[4]。晉朝時,羯被使用來稱呼雜胡與胡人,匈奴劉淵、劉曜等人也曾被稱為羯胡,所以羯不一定是單指石勒部落。此外,在史書中,又稱他們為戎羯、胡羯、羯賊、羯胡、羯虜、匈羯等。內田吟風認為,羯是漢族對於外族的一種蔑稱。
《魏書》認為,其名稱來自他們的居住地,上黨武鄉的羯室(今山西榆社縣),因此被稱為羯胡[8]。陳寅恪認為,康居募勇士成為軍隊成員,稱為柘羯[9],之後被省略為羯,成為羯人名稱的由來。
前秦符堅曾提出五胡的說法[10]。陳寅恪認為,五胡之名,起自於五德終始說,是圖緯符命思想下的產物[11][12]。元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時,將羯定義為五胡之一。
羯人是否是獨立民族,或只是一個族群名稱,現在學者仍有爭議,如杉山正明認為羯就是南匈奴的一部分,中國傳統史家特地將其分出只是為了要搭配五胡這個數字[15]。史書中,又稱他們為雜胡。唐長孺認為,雜胡即雜種之胡,為部落間通婚的後代,並不是屬於單一種族。陳寅恪認為,雜胡即小胡、部落胡,因為他們是附屬在南匈奴之下的小部落,因此被稱為雜胡。
民族簡介
1、起源及種族
《晉書》卷一百四《石勒載記上》載:“石勒字世龍。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魏書》卷九五《羯胡石勒傳》云:“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唐長孺先生指出,當時稱為別部,意為與匈奴本非一族。被稱之為羯,也並不完全是因為居於羯室,晉朝之雜胡皆可稱為羯。
羯人入塞之前,隸屬於匈奴,即“匈奴別落”。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須的特點。其族源有數說:曰為入塞匈奴19種中羌渠之後裔;或曰西域胡占主要成分;或曰即西域胡之一種;或曰與小月氏有淵源關係。約於漢代為匈奴所俘而帶入塞。
陳寅恪主張羯人是月氏人。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第30頁。
唐長孺認為主要為西域胡。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第416頁。
王仲犖認為:羯人是石國人。認為羯人高鼻深目多須、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個部落;又據《魏書》有者舌國,《隋書》有石國,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乾,據此推斷,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國人。移居中原後,遂以石為姓,其祖並為部落小帥。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冊,第241頁。
譚其驤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統治下的索格底亞那人。譚其驤:《羯考》,《東南日報》副刊,1947年。
七十年代以來,童超經過多方考證,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農業居民——索格底亞那人,而是康居(羌渠)遊牧人。兩漢時期,康居羈屬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隨匈奴東來,轉戰於蒙古草原,其後又隨之南遷,逐漸內徙於上黨武鄉一帶,因為他們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稱:“匈奴別部,羌渠之胄。”童超:《關於五胡內遷的幾個考證》,見《山西大學學報》1978年4期。這個論證與文獻記載更為切近,較為可信。
2、農業高度發達
入塞後的羯人保留著部落組織,部有大、小酋帥。羯人主要從事農業,生活貧困,有的為漢族地主傭工,有的外出作商販。他們原信仰“胡天”(祆教),後來多信佛教,人死後,實行火葬。做為少數民族,他們能把農業放在如此高度,也說明了羯族在東漢時期已開始隨匈奴內遷,漢晉時期的羯人雖還保持有一定的遊牧經濟,但農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在羯族尚未建立正式的國家之前,所需軍糧除一部分自給以外,其它皆掠奪而來,如《晉書·孝愍帝紀》說公元317年夏北方大旱,隨之蝗蟲泛濫,“時石勒亦竟取百姓禾,時人謂之胡蝗”,在他攻打襄國時“分遣諸將收掠野谷”。這或多或少有戰爭不斷,居無定處的因素在。
即待石勒建立趙,政局稍穩以後就開始進行了農業化,他令右常侍霍浩為“勸課大夫”,與他人一起“循行州郡,核定戶籍,勸課農桑”,平常賞賜也多以谷帛為主,如在巡幸冀州諸郡時,引見“高年、孝悌、力田、文學之士,班賜谷帛有差”。
石勒的後繼者也繼承了他發展農業的政策,如石虎就對“田疇不辟,桑業不修”的地方官員嚴加貶抑。在上下的一齊努力下,羯族石氏統治區內農業生產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國倉豐盈,石虎就曾經“以租入殷廣,轉輸勞煩,令中倉歲入百萬斛,余皆儲之水次” 。農業生產的發達可見一斑。
3、建立後趙30年後隨即被滅
羯人石勒於東晉元帝大興二年(319)建立趙國,史稱後趙,為十六國之一。參照魏﹑晉王朝的法規,建立各種政治制度,設立學校,提倡經學,閱實戶口,勸課農桑,對安定社會起到一定作用。但法政嚴苛,殺人甚多。實行“胡漢分治”,禁說“胡”字;稱羯人為國人,稱漢人為漢人;縱容羯人欺壓異族。朝廷設有專門官吏門臣祭酒,管理羯人訴訟。333年,石勒死,侄石虎奪取政權,施行暴政,民不聊生,於349年為冉閔所滅。羯人最後主要同化於漢族之中。
語言宗教
羯族語言是印歐語系的一個分支,是伊朗、阿富汗一帶的印歐語言的方言,Tocharian(月氏)和Sogdian(粟特)也是如此。
羯族的宗教是Zoroastry。這個宗教是起源於波斯的。
“食人惡魔”族
許多人都讀過魯迅的《狂人日記》,裡面對中國的幾千年封建道德以“吃人”兩字概括。這種“吃人”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吃人。但確實也有把人殺了吃的。吃人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在春秋時期,齊國的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做成了菜給齊桓公吃,唐時的張巡守睢陽,糧草用盡時吃過人,黃巢造反時也吃過人。一些城池被圍,人餓得受不了,就易子而食。但這些事情都是極個別的,或源於少數統治者的瘋狂,或者是因為實在沒有辦法。但在中國的“五胡亂華”這一中國與人類歷史最黑暗的時期,卻有許多人被大規模地宰殺烹食。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幾乎所有的胡人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蠻,許多胡人還保留著食人的獸性。以羯族,白種匈奴,鮮卑族三族最為兇惡。羯族簡直就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史載他們行軍作戰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羯族對漢族的血債實在太多,在他們所建立的後趙政權中,漢族幾乎到了滅族的邊緣。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同時又禁止漢人稱遊牧民族作胡人,而稱“國人”,違者斬。他的開國漢人大臣,來朝見他時,因身上值錢東西和衣服被胡人搶了,勒問他出了什麼事,大臣正在氣頭上,說胡人搶了他,而忘了說國人。才發覺說錯了話,趕緊向石勒賠罪,勒赦免了他。可以想像一般漢人當時的處境。由於聽信巫師之言,石勒對漢人。其子(一說為侄,一說為與其嬸所生)石虎更加變本加厲百倍。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慾,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發男女十六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石虎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四十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餵獸;
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還要令人髮指。如果說石虎是殘暴荒淫的話,這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只能以變態來解釋。在自己府上閒著無聊的時候就帶著刀亂竄,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頭砍下來,擦乾淨血放到盤子裡面做成工藝品和部下觀賞。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惡魔竟然篤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擄掠的漢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後就把這個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來和牛羊肉混著煮,還把這種食品賞賜給部將吃,讓他們猜測是什麼原料做的。
冉閔滅後趙政權,一次解放被擄掠的漢族女子達二十萬。這些漢族女子不是被擄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為“雙腳羊”一樣的家畜。隨時隨地被姦淫蹂躪。也可能隨時隨地被宰殺烹食。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
民族消亡
冉閔在北方百姓擁護下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冉閔發起屠胡後,北方各地漢人群起回響。消滅大量胡族,迫使其它胡族離開中原。一度基本掃清了中原。冉閔發起的復仇行動是當時漢人的絕地反擊!
羯趙內亂時之機,“冉家軍”陣斬羯族軍士三萬,又坑殺四萬羯兵。羯族精銳盡失,這些都是羯族的青壯年男子,也是鄴城二三十萬羯人的親人。他們對冉閔恨之入骨,冉軍對鄴城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山西南部的羯人和胡人(長的像姜氏胡人的漢人也倒了霉)也被報復的漢人殺盡,襄國滅亡羯人又被殺了一道。羯民族被基本殺絕。只有一支不到一萬人的羯族部族,向北投奔蒙古高原的鮮卑人,未被漢人消滅。後來鮮卑人幫他們報仇殺了冉閔,滅冉魏。鮮卑入主中原後,這支羯人一直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不過密月關係沒過多久,鮮卑內戰時羯族急變態地殺著鮮卑人,差點把鮮卑整民族給滅了。
其後在鮮卑人復仇性的打擊下,這個部族殘餘的羯幾千人在後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被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接納,提供他們美食收為僱傭軍。後景之亂,這支不到萬人的胡族在忘恩義的領導人後景帶領下,對江南漢人實施血腥的種族滅絕政策。使原本人口眾多千里沃土的江南變成赤地千里,白骨遍地,野獸出沒的不毛之地。僅屠健康城就將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殺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亂!
直到南梁將領陳霸先帶珠江流域的兩廣軍隊準備充分後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價才滅悼這支萬人不到的好戰頑族,這一種族才真正從地球上消失。
傳奇羯人
從東漢末年張角起義開始,中原地區動盪不安,戰亂迭起,百姓苦不堪言。公元四世紀,邢台在戰火紛飛里再次迎來了輝煌,這次定襄國為國都的人是一個叫石勒的羯族皇帝。因“國”在趙地,為與匈奴貴族劉曜建立的前趙區分,史稱“後趙”。
石勒原是山西上黨武鄉人,少年時,曾隨鄉親在洛陽做買賣,一度逃荒於雁門,在武安為人傭耕時為亂軍抓去,賣給山東仕平財主師歡家作奴隸。石勒志向遠大,騎馬射箭,武藝精通,膽識過人,善於相馬,一來二往,就和管馬的汲桑交了朋友。亂世出英雄,這話一點不假,石勒和汲桑起事,召集十八個窮苦人組成小騎兵隊,納漢人張賓為謀士,一路衝殺,挫敗了所有的對手,統一了北方。公元319年,石勒即大單于、趙王位,榮登皇帝寶座,改元建平,依張賓之言,定都襄國。
從奴隸到皇帝,這是一個質的轉變,也驗證了陳勝那句話:“王侯將相哪裡一生下來就是呢!”
石勒出身貧困家庭,沒上過學,不懂漢字,卻明白事理,倒也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石勒十分重視人才,在城四門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幾個學校,還親自到太學監考,對優秀者加以褒獎。
石勒定都襄國時,城池破敗,原有的趙都建築幾經滄海,早已蕩然無存。石勒按周禮建宗廟社稷靈台,營造東西官署,歷十八年完成了都城的建設。都城周長九里十三步,四角有子城拱衛,名“建平大城”。都城建四門,在永豐門擺上從洛陽拉來的銅馬和翁仲,在城內修造正陽門、端門、建德殿、太武殿、徵文殿、單于庭、東堂、西閣、崇訓宮、百尺樓、後宮等宮殿群,其中太武殿基座高二丈八尺,用名貴的大理石鋪設裝飾,下面是暗藏的房間,可以盛下五百名衛兵,負責保衛皇宮的安全。巍峨的太武殿,東西長有七十五步,南北長有六十五步,漆金的瓦當,純金的柱子,純銀的楹聯,珍珠的帘子,玉石裝飾的牆壁,富麗堂皇。太武殿造好了,鄴城的東西兩宮同時完工。石勒命人把巨大的晷影從西晉的國都洛陽拉來,擺在單于庭上,用來觀測日影確定時刻。命工匠把三十九個功臣的畫像雕刻在石匣子上,放在建德殿前,以感念他們的功績。第八殿顯陽殿後是靈風台,是遴選宮女的地方。後宮一萬多宮女穿著華麗的衣服,賞玩著無數的珍寶,其中女官分八等,嬪妃規定了名稱和級別:昭儀、夫人、淑儀、美人視男等。城外有明堂、太學、靈台、桑梓苑、灃水宮等附屬建築群。國家強盛了,自己又是皇帝,石勒一激動,乾脆把山西老家的羯族百姓全部搬遷到襄國來,把朝臣官員包括貴族三百戶遷至崇仁里。這條胡同現在叫崇里街,牆邊散落著風化了的抱鼓門墩和上馬石,古韻猶存。
石勒和眾鄉親把酒言歡,卻不見兒時的鄰居李陽,就問“李陽怎么沒來啊?”原來以前為漚麻坑兩人有過爭端,李陽知道石勒做了皇帝,怕石勒計較,當然不敢來襄國了。石勒派人請來李陽,見面抱住李陽的胳膊笑道:“往日我吃過你的拳頭,你吃過我的拳頭,現在我倆扯平啦。”李陽很感動,就做了石勒手下的一員大將。
後趙時期的襄國,有著好幾十萬的人口,生活居住著漢、羯、匈奴、鮮卑、氏、羌、回回、契丹等族人,大街上隨時可見深目高鼻卷頭髮拉著駱駝的波斯商人。有人說,中原漢人自石勒以後極少有純正血統的,純正的漢人在石勒以前就已經南遷江南,他們的後代據說是現在福建一帶的客家人。
一個叫佛圖澄的印度高僧,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攜帶異域神秘的佛教文化,嬴得石勒信任。佛圖澄住錫襄國,在城北的達火泉開壇作法,呼風喚雨,令石勒欽佩不已。石勒與其侄子子石虎把他當國師供養,於是襄國和鄴城兩地佛寺驟增,和尚雲集,佛圖澄在華弘法的目的終於達到。
石勒有自知之明,非常謙虛。石勒設國宴款待高麗使臣,酒到半酣,石勒便問徐光:“你看我能和前代哪個皇帝相提並論呢?”徐光說:“陛下您應該高過漢高祖劉邦,比您高的僅僅是軒轅黃帝。”石勒笑道:“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我沒有那么大的功績,基本上和光武帝差不多,假如我能遇到漢高祖,我會向他俯首稱臣。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可不能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欺負孤兒寡母篡奪人家的天下!”群臣聽罷,對皇帝石勒誠服極了,都跪下高喊萬歲。
繁華的襄國,香菸繚繞,富庶的後趙,令人嚮往。
但是,後趙的都城很快地消失了,就像兒童在沙灘上堆起來的沙模一樣,一個浪頭把它推平。石勒死後傳位於太子石弘,石虎殺死石弘奪取了帝位,後趙就變了味道。石虎病死,石氏家族為爭皇位內訌,相互殘殺,直殺得天昏地暗,同歸於盡。石虎的養子冉閔是漢人,恨透了羯人,乾脆一把大火燒了襄國,都城宮殿頃刻化為烏有,襄國數十萬百姓在戰火中流失殆盡,鄴城(今河南臨漳)里石虎後宮的數萬佳麗被分食吃光,一個強悍的羯族從此在中原大地上滅絕消失。後趙曇花一現,在血腥里瓦解迸散。
公元351年(後趙永寧二年)4月,石勒的兒子石祗被殺死,後趙滅亡。次年,冉閔戰死,後趙傳國六璽為東晉所獲。
中國古代民族
丁零 | 匈奴族 | 獫狁 | 犬戎 | 西戎 | 薛延陀 | 敕勒 | 嚈噠 | 高車 | 沙陀 | 山越 | 越人 | 黑水靺鞨 | 粟末靺鞨 | 北狄 | 泰雅族 | 室韋 | 建州女真 | 東突厥 | 鐵勒 | 氐族 | 狄 | 巴人 | 月氏 | 摩梭族 | 回鶻 | 百越 | 瓦剌 | 羯族 | 南蠻 | 烏桓 | 大月氏 | 夜郎 | 東胡 | 靺鞨 | 女真族 | 粟特 | 河西回鶻 | 甘州回鶻 | 氐 | 柔然 | 烏孫 | 羯 | 畲族 | 水族 | 匈奴 | 鮮卑族 | 錫伯族 | 川青 | 西戎[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隋唐史略
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發展都有了較大提高,是我國古代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同時,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社會動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隋唐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