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縣

平遙縣

平遙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四周與介休、祁縣、文水、汾陽、沁源等縣市接壤。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現轄14個鄉(鎮),總人口48萬人。是中國境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代縣城的原型。平遙古城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平遙是山西省的文物大縣,有300多處古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被譽為“中國現代銀行的鼻祖”,雙林寺被專家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鎮國寺萬佛大殿是中國現存最早最珍貴的木構建築之一。平遙縣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與雲南麗江、四川閬中、安徽歙縣並稱為中國現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平遙縣位於中國北方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的太原盆地西南。全縣總人口49萬(2002年數據),其中縣城人口10萬左右。縣城東北距首都北京616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0公里,西到古都西安543公里,東達天津市港口758公里,南及廣州海岸2390公里。全縣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平遙古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是中國境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代縣城的原型。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牆、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築風格建立起來的。現在城牆及城內建築均保持著14—18世紀的歷史風貌。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國家郵政局為紀念這一中國文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於2000年8月18日向全國發行題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特 種郵資明信片,一套10枚,均為60分面值,發行量50萬套。圖案分別為:古城牆、鎮國寺、文廟大成殿、雙林寺、市樓、清虛觀、日升昌票號、明清民居、平遙社火、古城鳥瞰。這是我國第一次嘗試發行主圖與郵資圖不同的特種郵資明信片;同時尊重廣大集郵愛好者的意願,僅發行國內明信片資例60分一種。每張明信片以大小兩幅圖,畫龍點睛般反映了漢民族明時期城市建築的傑出範例和特徵;10張明信片組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漢民族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2001年開始舉辦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是平遙的又一重要名片。

歷史沿革

平遙縣平遙縣

平遙古城已有2800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級城市,因其所有特徵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而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代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在古代,城牆構成了中國城市的基本框架,是城市的具體形象。平遙城與全國其它許多城市一樣,是先修築城牆後而形成城市,平遙城牆肇建於何時,史書中未見有確切的說法。唯清光緒八年《平遙縣誌·建置》中載:“舊城狹小,東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時,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駐兵於此,筑西北二面。”就平遙的歷史而言,西周時代,“此”地沿無縣、邑的行政區劃,但尹吉甫率師北伐時,既“駐兵於此”,建設防禦工事,當屬首要。他們既在“西北二面”築牆防守,那末東南二面也決不會空若曠野。很顯然,那次浩大的軍事防衛工程為後來的平遙城牆奠定了基礎,平遙城牆的雛形就在“宣王中興”的年代裡告成了。

秦朝

秦朝統一中國後,廢封國,實行郡縣制,置縣平陶,屬太原郡。漢朝時,平遙為京陵、中都二縣及鄔縣地。

北魏

徙漢平陶(原址在今文水縣西南)於京陵城西,並因避太武帝拓跋燾名諱,改平陶為平遙,東遷至今址,平遙城作為縣治之所在,是平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隋唐

為防禦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為“表里山河”的軍事重鎮山西,在戰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時,平遙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經歷過冷兵器時代一場場自衛戰爭的嚴酷考驗。

北宋

趙匡胤為討平北漢政權派兵焚燒平遙城,然而平遙城池畢竟土不為火克,永葆著“城”的偉觀。唐宋時期,平遙古城商貿初具規模。

元朝

從城內一冀姓市民的先祖 遺言中得知,元朝至正九年(1349)時,今城內沙巷街以西尚屬城外,那裡“桑園成林,百鳥爭鳴”。

明朝

平遙縣平遙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水成災,衝垮西城牆,留滯了紅色泥沙,那末當年的北城牆必不遠於窯場街一帶。照此判斷,舊城的周長與史傳明洪武三年之前原平遙舊城為“九里十八步”是十分相符的。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雙林寺彩塑雙林寺彩塑

明洪武三年(1370年),平遙城牆在周長“九里十八步”的“舊城”基礎上開始擴建,重建築成“周圍十二里八分四百、崇三丈二尺、濠深廣各一丈,門六座,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城牆已磚石包牆。明代中葉以後,城市經濟的繁榮和人口的增長,促使城市建築向外擴展,正德四年(1509年)在親翰門外築起了“附郭關城”一面,“附郭關城”是加築在“關廂”之外的又一道城垣。牆身素土夯成,牆高約6米,上砌女兒牆。牆間辟拱券城門一道於龍王廟之左,習稱“東關門”。“東關門”面臨惠濟河畔,北望“九眼橋”,是去向“官道”(如同今之國道)、通往太原府的必經之路。明代中葉,古城商貿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明清兩代500餘年間,平遙城牆歷經26次修葺增補,形成了現存的已有規模。即周長6162.68米(與明初“周圍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平遙城三華里見方城門六道,南北各一,東西有二,形如“烏龜”頭南尾北,所以平遙城又稱龜城。作為城的標示—城樓,在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間重修。古城內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街也形成明清時期,體現縣置的平遙縣衙建成於元至正六年(1346年),歷經元、明、清各代,保留至今。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古城人民的多神信仰生動體現在文廟、武廟、城隍廟、清虛觀、財神廟、雙林寺、鎮國寺等宏大建築中,這些寺觀廟堂香火不斷,明清盛極一時。構成古城主體的民居宅地,商鋪作坊,是在十五世紀初隨著晉商文化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而漸漸興建起來的。到明清時期,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在賀蘭仙橋、市樓金井等舊有八景的基本上,光緒年間又有清虛仙跡、書院弦歌四景增入邑聖。古平遙十二景勝名遠播。邑人一向重視文化教育、樂於興學。明初的卿士書院,康熙年間的西河書院,嘉慶道光年間的古陶書院(超山書院),鹹豐年間的鳴風書院為晉商文化,古城文明培育了代代人才。

清代

平遙縣平遙縣

古城商業貿易一度興盛,曾發展為全國的商業金融中心,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之說,當時城內大小街巷商鋪鱗次櫛比,繁華異常,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城隍廟街、衙道街等主要街道的商鋪以經營大批量,大宗項的中轉業為主,各種南北貨物源源不斷地載進平遙,再發往其他各縣以至省名。占地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五個市場區域,市中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車水馬龍。清道光三年(1823年),日升昌票號誕生,平遙商幫迅速崛起,進一步促進古城貿易的發展,此後持續百餘年之久。

平遙古城創建以來,一方面是周而復始地遭災罹禍,或受水患,或為火燔,或遇兵燹受損,或愛風雨侵蝕,多次瀕於坍塌;另一方面又有人不折不撓地進行救護和重建,從守土之吏到愛鄉之民,無不將保護古城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繩繩相繼,代代相傳。每當出現毀壞之後,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去修復。多少年來,修舊補缺者有之,落架修葺有之,改形增制者有之。但從清末到民國年間,由於戰亂等在,一度有毀無建。

民國

民國七年以後,公路、鐵路相繼開通,促進了平遙的開放。各種洋貨大量流入平遙,占領市場。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入侵平遙城,古城經歷了日本法西斯七年的燒殺掠搶,許多建築或毀壞或改為軍事設施。日軍推新經濟封鎖政策,城內商鋪減少,滿目蕭條。

20世紀中期,附郭關城最終遭遇了建設性的毀滅,如今已難得覓其蹤影。

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平遙古城保護。五六十年代時,就撥款維修文廟大成殿、雙林寺等文物古蹟。當時,由於實行公私,個體商鋪銷聲匿跡,城市商業以集體供銷社為主,城內興建起柴油廠、棉織廠等國有企業。

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平遙城牆、雙林寺、鎮國寺和文廟大成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經費得不到保證,加之“破四舊”、“深挖洞”之風盛行,古城內原許多文物古蹟或被占用或被拆除,遭到了自然的、人為的損壞。城牆周圍開始修起大量民宅。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古城保護工作步入正常軌道,縣政府建立管理機構,制定政策法規,大力融資維修古蹟、修建道路、整治環境、開發旅遊。

1979年,國家拔專款修繕雙林寺、鎮國寺、城牆。這一時期,城內個體私營商業雨後春筍地發展起來,日用百貨齊全,批發零售兼營。城市一片繁榮。

1986年,平遙古城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90年,平遙城市布局劃分為古城保護區、新城發展區。

平遙縣平遙縣

1993年,平遙城牆牆體全體復原如故,72座敵樓重新聳起,魁星樓再現菜昔日風采,太和門、親翰門、風儀門三座瓮城恢復原狀。以後數年間,城內縣衙、城隍廟、文廟、明清一條街等建築在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遷出後,相繼大量修復。

1997年,12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名錄。平遙縣搶抓機遇,進一步加快了古城的保護和開發,到2000年底,平遙古城基本恢復了明清時期建築風格、歷史風韻。隨著知名度的提高,中外旅客大量湧入。現代化賓館、飯店及交通設施成為平遙新城最亮麗的風景。城內的民俗客棧,古色古香,傳統名吃,風味獨特,吸引中外來賓流連往返,平遙城進入了中國重要旅遊城市行列。


平遙縣平遙縣

2000年底,平遙古城基本恢復明清原貌。現在的平遙古城,集金、元、明、清及民國初年曆代建築之大成,城牆巍峨,衙署森嚴,街道如故,商鋪林立,傳統民居鱗次櫛比,樓閣、橋樑、祠廟、道觀、佛寺、教堂,星羅棋布,渾然一體,世澤綿長,規模和格局與明清時期相符。平遙世風淳厚,文心蕩漾。人們走進平遙古城,猶如神遊於明清時代,置身於一座龐大的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古城外的東、南、西為新城發展區,總面積是古城的二至三倍。東區以平遙一中為中心形成了教育新區,南區以黨政辦公大樓、機關、學校、醫院為代表形成了綜合發展區,西區以綠色都城、柳根花園為代表居民新區。高樓林立。馬路縱橫,霓虹閃爍,市場繁榮,充滿現代氣息。

2005年,在新一屆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建設國際更具知名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旅遊城市之一。平遙古城開展了規模空前的建設開發。城牆外圍的大片建築被拆除,形成了既整潔,又廣闊的綠化帶,一座完整的古城雄姿正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2007年12月,設立古城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

行政區劃

平遙縣下轄3個街道、5個鎮、9個鄉,總計16個社區、273個行政村。
平遙縣行政區劃一覽
名稱 下轄社區、村
古城街道 壁景堡社區 海子街社區 站馬道社區 迎薰門社區 賀蘭橋社區 -
城東街道 九眼橋社區 滙豐社區 秋雨社區 曙光社區 康寧社區 -
城西街道 峰岩社區 春蕾社區 宏源社區 綠柳社區 東昇社區 煤化社區
古陶鎮 10個行政村:東城村、西城村、南城村、北城村、乾坑村、十九街村、城南堡村、新南堡村、新莊村、閆壁村
段村鎮 20個行政村:段村、旭莊村、陳西村、廉莊村、阮莊村、希賢村、希堯村、橫坡村、北常村、南常村、北羌村、南羌村、東安社村、西安社村、弓村、堡和村、七洞村、馬壁村、普洞村、文祠神村
東泉鎮 22個行政村:東泉村、龍坡村、圪塔村、水磨頭村、彭坡頭村、梅槐頭村、修德村、東戈山村、西戈山村、南湖村、遮胡村、飛沿村、常村、東趙村、西趙村、東源祠村、趙壁村、木瓜村、千莊村、南嶺底村、上莊村、北嶺底村
洪善鎮 24個行政村:洪善村、新營村、南營村、白家莊村、北營村、蘭村、東山湖村、西山湖村、南長壽村、北長壽村、郝村、宋家堡村、東堡村、沿村堡村、新盛村、香莊村、冀郭村、欽賢村、東大閻村、西大閻村、小沿村、京陵村、尹村、五里莊村
寧固鎮 24個行政村:油房堡村、蘇封村、岳封村、王智村、魚市村、新建村、蘆村、寧固村、南堡村、左家堡村、梁家堡村、任家堡村、南侯村、北侯村、東張趙村、西張趙村、河西村、灘頭村、淨化村、營里村、曹家堡村、豐依村、魏樂村、王郭村
南政鄉 20個行政村:南政村、閻家莊村、娃留村、侯郭村、東劉村、西劉村、小劉村、南北莊村、里村、王家莊村、田家堡村、小王家莊村、小徐村、蔣家堡村、道備村、西遊駕村、東遊駕村、李家橋村、西堡村、賈家莊村
中都鄉 18個行政村:道虎壁村、東達蒲村、西達蒲村、東莊村、西莊村、南三狼村、北三狼村、梁周村、曹村、南姚村、北姚村、南良如村、北良如村、侯冀村、杜村、橋頭村、梁趙村、西胡村
岳壁鄉 19個行政村:岳中村、黎基村、岳南村、岳北村、尹回村、小城村、西源祠村、梁村、東郭村、金莊村、西郭村、閻良莊村、高林村、梁坡底村、北西泉村、南西泉村、偏城村、下溝西村、上五村
卜宜鄉 28個行政村:西卜宜村、梁家灘村、梁家寨村、遐角村、敖坡村、南石渠村、北石渠村、東卜宜村、永城村、棗樹坪村、軍寨村、范村、武村、南杜家莊村、落邑村、林泉村、小胡村、靳村、王家莊村、東胡村、果子溝村、明子村、東坡村、西坡村、神南村、青龍村、路牛村、石城村
孟山鄉 12個行政村:照四角村、魏家莊村、二郎村、下石庵村、石圐圝村、昌源莊村、賈封村、安窪村、花溝村、石家坡村、康家莊村、孔子峪村
朱坑鄉 25個行政村:朱坑村、汪湛村、龎莊村、洪南村、龍躍村、興東村、莊則村、辛村、豐盛村、郭休村、青村、喜村、龍勝村、六河村、喬家山村、侯壁村、南依澗村、北依澗村、東崖窯村、山坡頭村、侯家莊村、賈家坡村、張家莊村、雷家莊村、蘇家莊村
襄垣鄉 18個行政村:郝洞村、郝家堡村、桑冀村、曹冀村、柏森村、白城村、郝開村、府底村、良鶴村、襄垣村、梁官村、桃城村、羅鳴後村、長則村、郝溫村、郝橋村、林盛村、下汪村
杜家莊鄉 11個行政村:杜家莊村、閻長頭村、蘇家堡村、南良莊村、東良莊村、西良莊村、回回堡村、仁莊村、梧桐村、東鳳落村、西鳳落村
香樂鄉 22個行政村:香樂村、安固村、雲家莊村、趙坦村、陶屯村、郝莊村、青落村、北薛靳村、南薛靳村、武坊村、西王智村、趙家堡村、大堡村、三家村、羅城村、大羌村、西羌村、薛賢村、南官地村、中官地村、北官地村、郝家莊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遙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太岳山之北,太行山,呂梁山兩襟中央,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2′~112°31′,北緯37°12′~37°21′之間。東接祁縣,西鄰汾陽市,南靠沁源縣,北連文水縣,西南與介休市接壤,東南與武鄉縣、沁縣毗鄰。汾河和南同蒲鐵路、108國道穿境而過。縣城距首都北京616公里,距天津港758公里,距廣州海岸2390公里,距古都西安543公里,距山西省會太原94公里,距晉中市政府駐地榆次區81公里。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僅有90公里。

水文地貌

平遙古城旅遊景點1平遙古城旅遊景點1

平遙縣主要有汾河、惠濟河、柳根河、嬰澗河、沙河、昌源河、官溝河等河流。平遙縣15km以上的河流10條,長度為343km。除汾河外,河流流向和山脈走向基本一致,均為季節性河流。平遙縣境東南部群山環繞,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為廣袤的平川。占地比例分別為44.2%、14.4%、41.4%。最高點孟山,海拔1962米;最低處境內汾河下游兩岸,海拔735米。

氣候特徵

平遙縣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多風少雨,春季旱象比較明顯,夏秋兩季雨量集中,比較濕潤。常年多晴朗天氣。據近40年記錄統計,年平均氣溫10.6℃,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5.4℃,極端最低氣溫-24.1℃,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4.2℃,極端最高氣溫達41.1℃。一般在10月中旬,日最低氣溫始降至0℃或以下,4月中旬升至0℃以上。平均初霜期始於10月上旬,終霜期在4月中旬,全年無霜期平均約183天(指白霜)。年平均降水415.5毫米,年降水量分配亦相差懸殊,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內。按季節分配:春季(3-5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15%;夏季(6-8月)約占58.8%;秋季(9-11月)約占22.7%;冬季(12-2月)約占3.5%。地形對風的影響很大,6-9月份盛行東北風,其它各月均盛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2.1米/秒,冬、春較大,夏、秋較小,年出現7級或以上的大風日數平均為7天。

資源概況

自然資源

平遙縣平遙縣

平遙縣富藏煤、鐵、石膏、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煤炭儲量113億噸,鐵礦13萬噸,石膏礦1000萬噸,石灰石5000萬噸。

平遙縣水資源非常貧瘠,境內有惠濟河、柳根河、嬰澗河和汾河四條季節性河流,年均降水455毫米,水資源總量1.1億立方米,人均、畝均占有量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平遙縣生物資源比較多樣,自然植被有草叢、灌叢、疏林和針葉林,人工植被有針葉林、經濟林、農作物等。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山區林區和西北部汾河沿岸,主要有野豬、野兔、野雞、狐獾、狍子、鼠類、蛇類、鳥類等。耕地773235畝,人均1.86畝。縣境東南部群山環繞,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為廣袤的平川。占地比例分別為44.2%、14.4%、41.4%。最高點孟山,海拔1962米;最低處境內汾河下游兩岸,海拔735米。東南山區森林茂密,草坡遍布,宜林宜牧;南部山區富藏煤、鐵、錳、石膏、耐火粘土、石灰石等礦產,尤以煤豐;東、南丘陵區溝梁交錯,宜植林果;西、北平川區地肥水美,盛產糧棉。境內有季節性河流惠濟河、柳根河、瀴澗河、昌源河、官溝河和過境河流汾河,為黃河水系。全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10.1℃、無霜期158天、降水量439毫米。

文物資源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平遙縣堪稱文物寶庫,旅遊勝地。名勝古蹟星羅棋布,舉目皆是。已發現的地上地下遺址、遺蹟、古建築達300餘處。國家、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6處,縣級90處。組成了一個以古城池為主體的古文物群,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遊客。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西周、擴建重築於明洪武三年(1370)的平遙古城牆,上築垛口3000個,敵樓72座,象徵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氣勢恢宏,雄偉壯觀,列全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4座古城之首,為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之一。有重建於北齊年間的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內有各類彩繪泥塑2000餘尊,多為明代遺作,大者丈余,小者尺許,形象優美,氣韻生動,以其精湛的彩塑藝術享譽“東方彩塑藝術寶庫”,被聯合國人類居住中心專家稱為“世界珍寶”和“真正的、獨一無二的珍寶”。有全國珍貴的北漢建築鎮國寺(原名京城寺),寺內古建築以萬佛殿為奇,是全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精品之一。殿內彩塑作品,是全國寺觀廟堂中至今罕見的五代作品,頗具晚唐風格,至為珍貴,對於研究中國雕塑發展史和唐、宋兩代雕塑演進過程,提供了極為可貴的資料。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全國各地孔廟中唯一的金代建築文廟大成殿;有重建於金代的冀郭村慈相寺及高聳入雲的麓台塔;有重建於元、明時期的道教建築清虛觀,內有“懸樑吊柱”、結構奇特的龍虎殿;有重建於清代、雄踞全城中央的的古市樓;有元代始建的金莊文廟,殿內有孔子及其儒家門徒“四配”、“十哲”彩塑珍品;有中國金融史上的“活化石”、全國首創而“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舊址(今中國票號博物館)。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諸如北魏時期的千佛崖,東魏、北齊時期的西溝摩崖造像,歷代碑刻石雕、樓塔橋堡、寺觀廟堂、民居店鋪、館藏文物以及革命紀念地等遍及城鄉,舉不勝舉。眾多的文物名勝,雖經歷代滄桑歲月,然史跡昭然,至今不衰。無愧聯合國人居中心專家傑伊·穆爾和斯托潘諾夫考察平遙時所說:“平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人類文明的瑰寶”,“平遙古城不僅是中國的文化遺產,而且也是全人類的財富,應當全面保護。”本縣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蹟,為世人提供了極好的人文景觀,成為國內外遊人嚮往的旅遊勝地。時下,邑地人民遵照政府提出的切中當地發展要略的“旅遊興縣”之良策,著眼長遠利益,加大保護與開發力度,旅遊事業正在蓬勃興起。

旅遊資源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人稱平遙有三寶,其中由青磚砌成的古城牆便是其一。在建城之初,此城牆僅為夯土築成,規模較小。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才擴建成至今的規模,至今雖歷經632餘年的滄桑風雨,其雄風猶存。這座周長約6公里的古城牆,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這象徵孔子的三千子弟及七十二賢人。除此之外,清朝後期,在古城東南角還曾修建了一座象徵古城文運昌盛的魁星閣,由此可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響之深遠。平遙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國漢民族傳統城市規劃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縣城。在封閉的城池裡,以市樓為中心,由四大街、 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經緯交織在一起,它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條。城內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特別是磚砌窯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濃的鄉土氣息。全城現存四合院民居3797處,其中有400餘處保存相當完好。除此之外,城池內還建有一些大小廟宇,老式鋪面亦是鱗次櫛比,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時期市井繁華的風貌。出古城北門向東北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又一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十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最珍貴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古城的另一寶則是位於城西南方向、重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的雙林寺。在該寺的10餘座大殿內有元代至明代的彩色泥塑2000多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事實上古城之寶不勝枚舉。像重建於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在中國現存很少的文廟大成殿和始建於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的清虛觀,它們無一不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的博大精深。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裡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勢必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是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現在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在時下許多文化古城為興商業而被肢解破壞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實在是平遙人的聰明所在。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會上一致通過,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便是對平遙古城的最佳褒獎。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平遙縣常住人口為502712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77373人相比,增加25339人,增長5.31 %,年平均增長率為 0.52%。平遙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44866戶,家庭戶人口為47836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30人,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68人減少了0.38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61291人,占51.98%;女性人口為241421人,占48.02%。總人口性別比由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81上升為108.23。

民族

平遙縣有18個民族,其中有苗族、滿族、回族、蒙古族、彝族、佤族、傣族、藏族、土家族、壯族、哈尼族、白族、拉祜族、侗族、傈僳族、維吾爾族、黎族等17個少數民族。

經濟發展

八八宴席八八宴席

2012年,平遙縣地區生產總值92.7億元,比2011年增長8.9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249元,比2011年增長8%;財政總收入12.05億元,比2011年增長9.43%,一般預算收入5.4億元,比2011年增長28.7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13億元,比2011年增長5.8%;糧食總產量24.58萬噸,比2011年增長6.93%;工業總產值105.89億元,比2011年增長18.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1億元,比2011年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51億元,比2011年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億元,比2011年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4.6元,比2011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7735.6元,比2011年增長15.3%。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13.8:43.0:43.2。三次產業可比價貢獻率分別是7.1%、44.0%、48.9%,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6、3.9和4.3個百分點。

2012年,平遙縣工業產業累計完成投資277480萬元,同比增長9.5%, 占全部完成投資的54.4%。

2012年,平遙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20467萬元,同比增長9.43%,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4453萬元,同比增長28.79%,一般預算支出159473萬元,同比增長11.72%。 國稅部門完成49315萬元,同比下降18.72%,地稅完成50600萬元,同比增長39.02%,財政完成20552萬元,同比增長57.9%。

2012年,平遙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10457萬元,同比增長21.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平遙縣衙博物館平遙縣衙博物館

平遙縣中國小校總數182所,其中國小147所,國中28所,高中5所,民辦高中1所,特教學校1所。平遙縣教師總數5640人,其中,高中1135人,國中1876人,國小2629人。平遙縣省級學科帶頭人25人,骨幹教師2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3人;縣級學科帶頭人115人,骨幹教師160人;縣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占有量為6.7%。平遙縣中小學生總數80062人,其中,國小生35829人,占學生總數的44.8%,國中生27652人,占學生總數的34.5%,高中生16581人,占學生總數的20.7%。

平遙縣中國小校一覽(國小只列出城區部分)
類別 學校名稱
普通高中 山西省平遙中學 平遙縣第二中學 平遙縣第三中學 -
國中 山西省平遙中學(國中部) 平遙縣實驗初級中學 平遙縣古陶鎮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古陶鎮第二初級中學
平遙縣岳壁鄉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岳壁鄉第二初級中學 平遙縣岳壁鄉第三初級中學 平遙縣中都鄉雙林寺初級中學
平遙縣中都鄉初級中學 平遙縣南政鄉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南政鄉龍海中學 平遙縣南政鄉第三初級中學
平遙縣東泉鎮初級中學 平遙縣段村鎮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段村鎮第二初級中學 平遙縣段村鎮第三初級中學
平遙縣卜宜鄉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卜宜鄉第二初級中學 平遙縣洪善鎮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洪善鎮第二初級中學
平遙縣襄垣鄉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寧固鎮初級中學 平遙縣寧固鎮淨化初級中學 平遙縣香樂鄉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香樂鄉第二初級中學 平遙縣杜家莊鄉初級中學 平遙縣朱坑鄉第一初級中學 平遙縣朱坑鄉第二初級中學
平遙縣朱坑鄉第三初級中學 平遙縣孟山鄉初級中學 - -
國小 平遙縣實驗國小 平遙縣第二實驗國小 平遙縣匯濟國小 -
平遙縣古陶鎮四國小 平遙縣古陶鎮康寧國小 平遙縣古陶鎮北關國小 平遙縣古陶鎮東關國小
平遙縣古陶鎮西關國小 平遙縣古陶鎮十九街國小 平遙縣古陶鎮新南堡國小 平遙縣古陶鎮新莊國小
備註:表格資料整理自平遙縣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文化事業

平遙縣現有農家書屋30個,興建改建鄉鎮文化站14個,縣城有文化廣場5個,圖書館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個,其中,省級11個,市級18個,縣級60個。有國家級傳承人1名,省級5名。

特色文化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平遙國際電影展
平遙中國年 《又見平遙》
平遙大戲堂 -

醫療衛生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平遙縣共有三級醫療機構365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西、南、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14個,鄉鎮衛生站6個、村衛生所337個。平遙縣共有醫生1465人,每千人擁有醫生數2.99人;共有床位130張,每千人擁有床位2.65張。

2006年起,被列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到2010年參合人數達到390609人,參合率達到95%。

交通運輸

鐵路

南同蒲鐵路、大西客運專線貫穿縣中,平遙火車站在縣城的西北部,高鐵車站平遙東站位於中都鄉侯冀村。

公路

G108國道與汾屯公路交匯於此,大運高速公路與在建的汾平高速公路以及平榆高速公路也在平遙縣交匯,是溝通呂梁與晉東南的咽喉之地。

旅遊

平遙縣有國家、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9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6處,縣級90處。
1986年平遙古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97年12月3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會議一致通過決議,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山西省平遙縣的“平遙紗閣戲人”,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美術項目類別,序號5。
平遙景點
平遙城牆 中國鏢局博物館
平遙縣衙署 同興公鏢局
日升昌 雷履泰故居
城隍廟 天吉祥博物館
平遙文廟 古民居博覽苑
清虛觀 中國珍奇報紙陳列館
百川通 雙林寺
蔚盛長珍藏博物館 鎮國寺
蔚泰厚票號博物館 白雲寺
中國錢莊票號博物館 慈相寺
中國商會博物館 清涼寺
華北第一鏢局 市樓
匯武林武術陳列館

著名人物

平遙著名人物
廉頗 李予昂
孫楚 張樹林
孫綽 張逢文
孫盛 王智興
梁瑛 郭興銀
劉基(伯溫) 郭蘭英
雷履泰 閻維文
侯士敏 程玉英
冀運程 李琦
梁學岸 鞏志偉
高王氏 安多民
張保日 張昭森
張法中 段滋明
張光星 房闌凝
張光壽 劉旺
梁奔前 賀剛
侯外廬 侯精一
王瑤 雷任民
郝德青 李凝
成致平

特色美食

平遙美食
八八宴席 長山藥
熟肉 平遙碗脫
案案糕 碗脫宴
平遙牛肉 薰肉
“長升源”黃酒 精製麵食
平遙麵塑

平遙申遺

1997年11月26日,王景慧任團長、馬燕生、郭旃、曹昌智、徐文濤為成員的中國代表團赴義大利那不勒斯出席第21屆世界遺產大會。12月3日19點04分,大會審議通過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998年1月4日山西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5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文化藝術

平遙縣平遙縣

平遙國際攝影節

平遙國際攝影節( 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簡稱 PIP )始創於 2001 年。2001年,在國家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首次創辦的“平遙國際攝影節”,完全按照國際規範操作,國內與國際接軌、傳統與現代互動,使平遙古城獨特的風貌、古樸的民風以及形式多樣的攝影活動交相輝映,在海內外產生了出乎預料的轟動效應。

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是中國十大著名節慶之一,榮獲“IFEA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十大節慶活動”獎,是當代攝影家最盛大的節日,是國際攝影藝術和中國攝影發展、引領各種攝影流派和頂級學術活動的重要展示平台。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攝影展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節慶活動,全球攝影人的奧斯卡!

平遙國際攝影節平遙國際攝影節

平遙國際攝影展已經成為平遙文化活動的一個品牌,已連續舉辦13屆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創辦於2001年,13年來,累計有3萬多中外攝影師參加大展,展出各種風格流派的攝影作品15萬餘幅,300多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優秀策展人亮相平遙。

據悉,瑞典當代攝影展、澳大利亞攝影節精選展、紐西蘭奧克蘭攝影節精選展等也將在13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展出。

又見平遙又見平遙

在國際展覽上,由國際著名策展人阿拉斯戴爾·福斯特擔任總協調人,包括哥倫比亞、古巴、瓜地馬拉、委內瑞拉、墨西哥五個拉美國家的“拉美五國展”,將向觀眾展示拉美攝影藝術的熱情奔放和豐沛的想像力。其中瓜地馬拉將特意為大展舉辦一次攝影比賽,選出最優秀作品參加大展,這也是首次為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而舉辦的外國攝影大賽。

大展的亮點“亞太攝影節聯盟(APP)”,在平遙舉辦圓桌會議。該聯盟是由亞洲太平洋地區攝影節慶共同建立的組織,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作為重要的創始成員,將承辦此次聯盟會議,並齊集亞太地區重要攝影節慶的主席,與中國同行對話。

《又見平遙》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又見平遙》大型實景演藝項目是“又見系列演藝項目”在中國北方地區的第一個項目,是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間由能源大省向文化大省轉型跨越的重要旅遊發展項目之一。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先後三次會見又見團隊,市委、市政府成立項目協調組,投巨資支持項目建設。2013年2月18日,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在山西平遙正式公演。

導演:王潮歌、樊躍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與以往“印象”系列的實景演出有很大不同,《又見平遙》突破了原來利用山水實景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內,並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迷宮般的劇場有著繁複的空間分割,完全不同於傳統劇場:在90分鐘的時間裡步行穿過幾個不同形態的主題空間,觀眾可以撿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遙城,鏢局、趙家大院、街市、南門廣場等,從紛繁的碎片中窺視故事端倪……看實景演出就像一次“穿越”,觀眾有時像看客,有時又像親歷者。

這次實景演出可謂是一次新的嘗試,對此,王潮歌認為,“印象系列”就是實景演出,從《印象劉三姐》到《印象麗江》再到《印象西湖》等,都是以山水為核心,創建實景演出已經10多年了,一個藝術家應該永遠敢於再邁出一步。 “在北方不太適合做室外,冬天能把大家凍夠嗆,平遙古城不是大山水,完全是人文的特徵,所以想要藝術再現的話,不是要接近它,而是稍微出離一點,在外圍讚美它,所以要在這裡蓋個大劇場。 ”

平遙中國年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平遙中國年活動是從2000年“我在平遙過大年”的活動和晉商社火節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大型喜迎春節的活動,每年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六在平遙古城舉行。活動在做好燈展精品的同時,將展覽、遊樂、表演、抽獎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融民俗性、觀賞性、參與性為一體。規模宏大,設計新穎,創意超前,雅俗共賞,展現獨特的魅力,受到了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山西文藝廣播電視台、搜狐旅遊網站、山西經濟廣播電台、山西晚報等媒體的高度關注。平遙中國年作為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確定的“我們的節日——春節”的主陣地,得到了中外遊客與當地民眾的一致好評,讓平遙人民與遊客度過歡樂祥和、熱鬧喜慶的春節。平遙中國年的成功打造,成為了山西冬季旅遊的又一品牌。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平遙中國年將通過“印象見平遙、燈火靚平遙、戲曲樂平遙、社火鬧平遙、年味濃平遙、翰墨書平遙、經貿促平遙、影像展平遙”八大板塊,展示平遙獨具特色的戲曲、社火、燈火等春節民俗民風和中國漢民族傳統的年俗文化。活動期間,遊客不僅可以在平遙古城住客棧、吃年飯、包餃子、貼春聯、賞花燈、看大戲、觀社火,還可以欣賞到古城各景點景區推出的縣太爺拜年、財神爺送元寶等地方特色表演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

活動期間,平遙縣除了舉辦傳統的街區燈會、書法名家現場潑墨送春聯、迎賓儀式、元宵節民間社火展演和焰火晚會等活動外,還將舉辦平遙縣首屆春聯書法作品展、2013迎新春書畫家邀請筆會、傳統手工技藝展覽展銷、2013推光漆器春季博覽會等活動。同時,各舉辦方還將推出平遙中國年動漫創意作品徵集大賽、第四屆平遙中國年攝影大賽、2013平遙中國年首屆DV作品大賽等活動,運用媒體影像新技術,實現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彰顯古城特色。同時,篩選不同年齡段的幸福夫婦組織舉辦百戶幸福家庭平遙過大年活動,體驗濃郁的漢民族春節氛圍,感受平遙千年古城對每個家庭最深情的詮釋。境內交通便利,108國道、東(觀)夏(門)公路分別與汾(陽)屯(留)公路十字交會,同蒲鐵路與108國道、大(同)運(城)高速公路並行穿境而過,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十里城垣完整的古縣城雄踞境西北腹部,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之中心。追溯往昔,平遙創過輝煌的歷史,也有過蕭條時期。在封建土地制度長期剝削和戰亂創傷下,勞苦大眾生活苦不可言。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翻身作主,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百廢俱興,諸業競榮,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們思想解放,勤勞致富,經濟騰飛,市場繁榮,建設加快,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顯著發展。全縣基本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教、科、文、衛、體活動網路

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城市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以“和諧之旅”為主題,以“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為口號,前往五大洲(國家、地區)的21個城市,並在境內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傳遞,還將抵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傳遞時間為130天,傳遞總里程約13.7萬公里。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是奧運史上傳遞路線最長、傳遞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將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譜寫輝煌的篇章......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